現代詩歌|舊時王謝堂前燕

2020-12-19 甲申年的故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野草,夕陽……金陵城興衰的舊事如柳葉紛紛。王導、謝安等南朝高門世家的故事,成為詩中的歷史,不免憂嘆感懷。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文/甲申

#文化#

建康事紛紛,不平者揚鞭快馬

王與馬,共天下

一把刀,插入中原腹地。貧與哀,披髮左衽

舊都在那裡,士大夫的黃金屋坍倒了

中書舍人抱制誥

伶人抱琵琶

君子不齒,南渡不義

誰嚮往的理想國在山川,默默前行

天下事。王謝桓庾……清流湯湯

大家族的帛書揮筆潑墨,高傲的羯氐烽火狼煙

罪愆之人,遮住面

河西之地的賢者,一條路走到夢境

書生狂狷執刀

有一年,淝水地草木皆兵

有風蕭蕭兮,有歌惶惶哉

秦淮河垂憐石頭城,斷流

君在堂前聽簫曲?不曾出仕

寒門在北府門立業。佛狸在太陰山下,旗風獵獵

少進書卷的文人,和江水共勉

鴻雁在北

青燕在南

騎上馬,塞上江南

提上酒,天下太平

小書童別過今年,老人在開皇年間安了家

說是竹林未損。聽安靜的江南小曲

說是,老人家還記得一些心痛的文字

在幾百年前流離失所

去金陵之歲。寫詩,品酒,撒花,人都頹廢了一些

前朝的前朝

舊都的舊都

懷古傷今不已

西域人不歸去。久久佇立而含淚,讀死去的青燕在南歸

王謝堂前,石頭花謝。孤獨的月光淋溼了

呵呵呵……真是了卻天下事,獨坐竹海

醉一場,夢一場

——END——

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提筆《烏衣巷》。朱雀橋和烏衣巷中一處斜陽,正照在故事中。歷史猶在,而人已不見,興衰更替只徒留筆尖一指淡淡的感傷。

附:

劉禹錫的《金陵五題》

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臺城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生公講堂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後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江令宅南朝詞臣北朝客,歸來唯見秦淮碧。池臺竹樹三畝餘,至今人道江家宅。

相關焦點

  • 朗誦: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示:點上方↑↑↑花開心靈驛站一鍵免費關注舊時王謝堂前燕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就是這樣博學多識的一個歷史學教授,如今卻卷進了一場詩歌分析的漩渦。原來有教授指出,蒙曼女士在"舊時王謝堂前燕"理解錯了。在對於教授來講,是一個常識性錯誤。蒙曼女士的水平,因此也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真的高估了蒙曼女士的知識文化嗎?蒙曼出生在1975年的河北承德。
  • 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如何評價她的水平
    但是她卻把「舊時王謝堂前燕」解釋錯了,因犯低級錯誤,觀眾質疑她的水平是不是被高估了? 另一次是講解劉禹錫的《烏衣巷》,她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解釋為王、謝兩家衰敗之後,燕子便不願意再回去了,因為燕子不落愁人家,「百姓家」才是「和美之家」,體現了「富貴之氣」。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這首詩描繪的是物是人非之境,與蒙曼的解讀恰好相反。
  • 【美文共享】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看池塘邊的燕子啄起新泥,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築扎新巢。紫燕嬉戲楊柳依,風墜心房韻翠滴。舊時飛燕來相遇,今日思念泛舊憶。屋簷下,雛燕那嗷嗷待哺的畫面又浮現在眼前。睡醒的小傢伙探出頭來,看到飛來的家燕落在窩前,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張著大嘴,等著燕子把食物分到它們嘴裡,吃飽喝足,又會安然入睡。
  • 蒙曼錯誤理解「舊時王謝堂前燕」,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現代的人回首過去,終會帶著一絲優越感覺得封建時代的老百姓真是愚昧,然而,造神運動和偶像崇拜並沒有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縮減,反而愈演愈烈,當今是一個造神和毀神都很瘋狂的時代,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輿論的宣傳造勢下被捧上神壇,也有很多人在大眾的火眼金睛中露出破綻,一下子跌落塵埃,蒙曼就是其中一個。
  • 蒙曼犯低級錯誤,將「舊時王謝堂前燕」解釋錯,她水平被高估了?
    她當年曾經講解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結果對於這一段詩的解釋,卻讓她陷入到了漩渦之中,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她的水平被高估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舊時王謝堂前燕,到底是哪個燕?以前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能夠非常清晰的感受到這其中的含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按照我們以往的認知都是說的是,曾經最大的家族結果,因為沒落最終墮入平常。如果用《紅樓夢》的作者的那句詩來解釋,就是「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 靜心 | 《梁間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梁間燕》,選自洪塵的專輯《梁間燕》,由壎和琵琶聯合演奏的,琵琶聲古樸,壎聲哀怨,音律穿越入耳,落入眼眸,聲聲入心。
  • 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指的是誰
    最後這兩句,絕對是詩歌中的點睛之筆,千百年來令人吟唱不休。因為,王謝堂前燕,尋常百姓家,這代表了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通過燕子這個靈巧的媒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也讓人感嘆歷史發展的滾滾車輪和王朝興衰交替的悲歡離合。那麼詩歌裡面出現的王謝到底是誰呢?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你可了解烏衣巷的兩大家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南京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因為劉禹錫的這首詩名氣大增,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王」指王導,「謝」指謝安,代表了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大家族。烏衣巷見證了六朝時期這兩大名門望族的盛衰浮沉。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名詩中的「王謝」是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很是感慨,原來古人也如我們現代人一樣,人生是如此多變,榮華富貴說沒了就變沒了。恰似紅樓夢所說的《好了歌》:「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一首詩是詩人劉禹錫在建康遊玩時,見到了王謝兩家的故居,心有感慨!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品味一段古代貴族衰落史
    聯繫這首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起碼我們根據上面俗語,就可以知道王、謝一定是富貴之家。東晉有王、謝、桓、庾四大家族,這些家族的子弟世代都做高官。他們這些家族就是典型的門閥士族。後來也是謝安聯繫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堅定的反對桓溫篡權,而且還趁機與各個世族大家聯姻,壯大本族力量,從此謝家子女婚嫁基本不出世族大家。東晉著名女詩人謝道韞就是謝安的親侄女。她的夫君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什麼叫「門當戶對」、「門第之見」就是這麼來的。
  • 舊時王謝堂前燕,歷史上王家和謝家有多麼顯赫?又是如何衰落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講的「王謝」,正是指琅琊王家和陳郡謝家。劉禹錫寫這首詩時,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數百年、顯赫一時的門閥士族,已經走向沒落,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榮光。烏衣巷是江南建康(今南京)城內的一條主要街道,位於秦淮河南岸,跟朱雀橋相鄰。
  • 來福利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劉禹錫的《烏衣巷》,其中有這麼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藉燕子的棲巢,表達對世事變化無常的感嘆。
  • 詩歌中的秦淮河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大族,留給後世的不止是歷史功績,還有他們綿延數百年不滅的家族文化氣息,王家書法謝家詩歌,後人給予了這兩個家族如此的評價,也算對得起書聖王羲之與山水詩歌鼻祖的謝靈運。還是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之所以佛教如此興盛,與兩個有關,一個是與孫權有關的建初寺(被譽為江南第一寺,中國第二寺),一個是半僧半君的梁武帝。
  •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提起劉禹錫,一定會想起他那篇著名的《陋室銘》。可是,喜歡詩詞的我,又怎麼能放過他的詩呢?,劉禹錫的詩精煉含蓄,清新動人,卻又往往能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就像那首《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充滿了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像「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思古之幽情、感慨之深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辯證思維和開朗胸襟;「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少女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