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下聽雨聲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銀川8月5日電 題:六盤山下聽雨聲

  新華社記者陳曉虎、張亮、楊穩璽

  山大溝深,植被稀少,十年九旱,固原——六盤山下的這方水土,被謂為「苦瘠甲天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稱其「不適宜人類居住」。然而,正是這片背負著太多歷史標籤和發展欠帳的黃土地上的人們,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的60年裡,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各種政策的沐浴下,凝心聚力,苦幹實幹。如今,生態改善,「好雨知時節」;產業精準,「小雨潤如酥」;民族團結,「風景雨來佳」,這裡正以全新的面貌告別過往的苦難。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觀莊鄉前莊村(7月1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堅持生態優先 「雨水越來越聽話」

  7月的一個清晨,斜風細雨,記者驅車行駛在固原市彭陽縣盤山公路上,兩側滿目蒼綠,不時奼紫嫣紅,常有野兔、山雞蹦出。難以置信,這裡曾是全國重點水土流失區,一度「山像和尚頭,有溝無水流」。當地幹部群眾幾十年堅持荒山植綠,當地森林覆蓋率已由1983年建縣初的3%提高到現在的27.5%。

  彭陽只是「生態固原」的一個縮影。曾經的固原,每平方公裡土地理論上最多承載22人,卻要養活142人,當地農民為飽口腹只能亂墾濫伐,以竭澤而漁的方式向生態要糧食;加上乾旱少雨的自然環境,讓這片土地逐漸山窮水盡、滿目焦黃。

  35年的貧困人口易地搬遷,18年的退耕還林還草,15年的封山禁牧等,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在這裡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2000年,固原市森林覆蓋率為12.8%,目前,森林覆蓋率達25.1%,林草覆蓋度達73%。

  現在的固原承擔著陝甘寧三省區13縣180萬人的水源供給,是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固原市委書記張柱說:「固原全面實施全域綠化、碧水藍天、生態富民『三大行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好這一片青山綠水是我們重大的使命和責任。」

  好山好水方相宜。修建水庫、疏通河道、關停沿河汙染企業,2016年起固原市對境內水系實施綜合治理工程,既解決了老百姓吃水、用水問題,也促進了生態建設。六盤山腳下的隆德縣,不大點縣城竟然有8處公園,山水林湖田,人行其間,一片祥和。在西吉縣,曾經斷流多年的葫蘆河,如今重現生機,沿河前行,水漣漪,草蔓生,水鳥競飛。

  生態改善和小區域氣候的改良形成了良性循環。氣象數據顯示,2009年開始,固原市的降雨開始逐年增多,2012年以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目前固原年均降雨量達到450毫米。今年上半年,固原市降雨量更是達到近十年來同期峰值。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城郊的健身步道(7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的梯田(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2017年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找準產業路徑 「下雨就是下GDP」

  年近六旬的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殷萬平一輩子以養牛、種地為生,但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的苦日子時直搖頭:「說不成,說不成。」現在,他家的牛託管到村裡的養牛場,空閒房入股農家樂,每年僅這兩項旱澇保收1萬多元。

  一樣地種地,一樣地養牛,為何前後變化這麼大?因「閩寧協作」來固原的福建農林科學院專家林戎斌說,固原窮就窮在「生產方式」上。種玉米種土豆永遠只能餬口,難以致富。改變產業發展路徑才是固原脫貧的關鍵。

  其實,改革開放以來,從「三西」扶貧到「閩寧協作」,固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產業路徑。但在脫貧和發展的壓力下,固原曾迷惘過,也想走「工業興市」老路,但當地脆弱的生態經不起「高耗能、高汙染」的折騰。

  走過一些彎路,固原最終還是回到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多年積累的生態紅利催生了一批綠色產業。原州區的冷涼蔬菜,西吉縣的土豆、艾草,彭陽縣的山杏、菌業,涇源縣的苗木、草畜,隆德縣的中藥材,讓在大山受窮的群眾充滿希望。

  水蜜桃已經掛果,巨菌草肆意生長,萬壽菊迎風盛開……許多前所未有的植物正在這片大地上茁壯成長。張柱說:「在生態建設基礎上,固原依託當地優勢農業產業,在延鏈、增鏈上下功夫。比如我們正在推進『一棵樹、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個一』工程,引進選育適合固原氣候的經濟作物,力求在種出風景的同時種出產業。」

  艾草,過去只是野長在山間,如今已經成為西吉縣山綠民富的新「利器」。走進澤艾堂生物科技公司車間,一股濃鬱的艾香撲鼻而來,艾草已變成艾貼、艾條、艾餅、艾枕、足浴包甚至艾草香菸等產品。「產品在網上賣得很好,公司僅今年上半年就實現產值600萬元,農民種一畝艾草能收入2000元,我們計劃在西吉縣推廣10萬畝艾草訂單種植。」企業負責人林玉清說。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生態涵養區(7月1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臥龍山公園(7月1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回漢守望相助 春風化雨一家親

  「六盤山松柏一排排,回漢鄉親親手栽,好政策呀人人誇,各族人民是一家。」這是一首流傳在六盤山區的回族花兒。固原市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回族人口佔比達46.3%。民族團結始終是固原市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命線。

  回族老人拜富貴義務講解「紅軍三過單家集」的民族團結故事直至生命停止,回族阿訇馬崇禮為「和諧宗教」樹立楷模,回族女稅官丁曉蓮「慈愛似母」連續資助160餘名各族貧困學生讀書,漢族大學生「村官」李浩全票當選回族村支書帶領百姓奔小康……60年來一批批民族團結的典範湧現在六盤山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緊抓精準脫貧這把總鑰匙,以社區鄰裡節、文藝匯演、農村講習所、脫貧主戰場等為載體,春風化雨,在各行各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細胞工程」,固原回漢各族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守望相助,你追我趕。

  西吉縣馬蓮鄉張堡源村回族村民馬存錄是個遠近聞名的致富大戶。2006年,他看到本村漢族村民苟富貴因家庭貧困,一家人擠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老舊土坯房生活,主動掏錢租下一間門面房無償提供給苟富貴,並提供5萬元的物資供他開辦農資商店。經過十多年的打拼,苟富貴在馬存錄的幫助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農資代理大戶」,個人資產已過百萬元。

  回漢各族群眾不分彼此、水乳相融,民族團結已經融入固原市各族群眾生活日常。「經常到回族村民家走訪,有些回族老人拄著拐也要送我到門口,村裡一位回族青年在外打工得了急病,首先給我打電話尋求幫助。」自治區水利廳派駐隆德縣楊河村第一書記徐耀林談起他和回族群眾的日常交往,自豪又幸福地說道。

相關焦點

  • 系列報導《六盤山下「尋」藥香》(9)結束篇:飄香的六盤山中藥材
    小編的話:「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六盤山,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這裡不僅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積澱,也是黃土高原上的「綠色島嶼」。這裡氣候多樣、生態適宜,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
  • 躺在被窩裡聽雨聲
    在外野了一周的朋友們開始了返程高峰,宅在家中的人可以躺在被窩裡聽雨聲,何等愜意,何等悠閒,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避免了挨宰的可能以及到處是人頭的無奈,當然更多的是囊中羞澀的不夠飽滿,於是宅在家中聽聽雨聲,其樂也融融吧。
  • 一聲聲一更更,點滴芭蕉心欲碎,7首古詩詞,聽雨落下的聲音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安之若素,寂靜安然,世事波瀾不驚,心種陽光,做一個洗盡鉛華,春暖花開的女子,微笑向陽,讀書潑茶,倚樓聽雨。虞美人.聽雨——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時光,你慢些走。
  • 央視直播:萬壽菊開遍地金,六盤山下風光美!
    【直播視頻】萬壽菊開遍地金  六盤山下風光美近年來,隆德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度假、鄉村旅遊等特色旅遊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在扮靚美麗鄉村的同時,為隆德縣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吸引了各大媒體記者和周圍市縣遊客前來採風和觀光旅遊。
  • 大型扶貧題材舞臺劇《六盤山下花正紅》緊張排練中
    由寧夏寧紅演藝集團創作編排的大型原創扶貧題材舞臺劇《六盤山下花正紅》目前已經進入緊張的排練階段。據悉,該劇將於本月下旬正式搬上舞臺與觀眾見面。《六盤山下花正紅》以寧夏六盤山下六盤村為創作原型,講述了駐村第一書記秦為民帶領六盤山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扶貧政策和閩寧協作模式的支持下,催生和激發了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共同打贏了一場脫貧攻堅戰的歷史性戰役,阻斷了貧困現象的代際相傳。
  • 大型原創扶貧題材舞臺劇《六盤山下花正紅》緊張排練中
    由寧夏旅投旅遊演藝有限公司、寧夏寧紅演藝集團創作編排的大型原創扶貧題材舞臺劇《六盤山下花正紅》目前已經進入緊張的排練階段。據悉,該劇將於本月下旬正式搬上舞臺與觀眾見面。據寧夏寧紅演藝集團董事長解成紅介紹,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劇、原寧夏文化廳演創中心主任丁躍編劇,創作編排工作得到了中央歌劇舞劇院的鼎力相助,為了將《六盤山下花正紅》打造成一部精品舞臺劇,寧紅演藝集團專門邀請了曾執導大型舞劇《恰同學少年》、大型旅遊演出《尋夢桑源》、《井岡山》、《千尋寧夏》、《清明上河圖》及中韓文化年開幕式文藝演出(首爾)的中央歌劇舞劇院創作室總導演吳慶東擔任該劇總導演
  • 高山與流水間的森林童話—六盤山
    六盤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寧夏南部,位於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是水源涵養林基地和風景名勝區。總面積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六盤山自然保護區是固原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寧夏森林資源、動物資源和水資源最富集地區。
  • 蔣捷《虞美人·聽雨》品鑑
    寫「聽雨」,但詞人並沒有對雨聲和聽雨的情景作具體描寫,而是通過聽雨的不同時空以表現不同心情,寫世事變遷、人生滄桑之感。通過「聽雨」這一細節貫穿起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抒寫自我人生歷程和生命體驗。詞人是寂寞的歌者,飄泊異鄉,彷徨悲涼,在江南煙雨中,吟唱著感傷悽苦的聽雨曲。
  • 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現身六盤山
    6月16日,記者從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獲悉,近日,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拍攝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的珍貴照片。黑喉歌鴝是鶲科、歌鴝屬鳥類。雄鳥上體暗石板灰色,尾上覆羽亮黑色。
  • 寧夏六盤山拍到一隻野生金錢豹
    寧夏六盤山拍到一隻野生金錢豹 2020-09-05 09:26:26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寧夏六盤山拍到金錢豹】日前,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工作人員偶遇一隻野生金錢豹,這是該保護區首次近距離拍攝到野生金錢豹。
  • 每日分享·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注釋>>>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 少年聽雨歌樓上
    老舍先生寫:「雨下給窮人,也下給富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浮生百態,雨並不遂人願。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格格不入的事物為了共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地上之所以會有眼淚,許是我們忘記了天空。古龍在《白玉老虎》裡寫道:「夕陽最美時,也總是將近黃昏。世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尤其是一些特別輝煌美好的事。
  • 看山看水獨坐,聽風聽雨高眠
    落雨輕輕,溫柔體貼,沒有一點脾氣,下一會停一會,好讓人們及時找地方躲避。因為雨,從此我愛上了蘇州。蘇州有好山好水,有古舊建築和花海,有數不盡的明清街道,唐時絲綢,吳越珍珠。當宋時記憶遇到明清煙雨,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春雷也寂寞,疏疏朗朗幾聲後,便逃遁得無影無蹤。
  • 蔣捷:聽雨
  • 龍池生物:寧夏六盤山自然保護區
    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北地區重要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78萬公頃,橫跨涇源、固原、隆德三縣,龍池生物指出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
  • 這一切要從六盤山的歷史說起
    六盤山,古稱隴山,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處,是東進陝西關中的界山。雖然地理學意義上的六盤山包含了六盤山山峰及其所輻射的周邊區域,是一個大的片區,但六盤山的主峰米缸山在今固原市隆德縣境內,因此固原應是六盤山的核心區域。
  • 六盤山:坐著高鐵來看雪,誰是冬天的網紅?
    六盤山周溝滑雪場設計有中級、初級滑道、雪圈滑道和兒童戲雪區,非常適合全家總動員。
  • 「六盤山旅遊杯」西北地區滑雪比賽豐厚獎金等你來
    寒冷的冬季,如果您想體驗冰雪激情,想一展精彩的技藝,想得到豐厚獎勵,想體驗一把站在奧運賽場上的感覺,那就趕快來六盤山滑雪場報名參加第二屆「六盤山旅遊杯」西北地區滑雪邀請賽,共3萬元獎金等你來瓜分。
  • 銀川六盤山高中——自治區示範高中,本科上線率94%
    六盤山高中入學介紹 | 家長印象|指標分配 | 高考情況了解六盤山高中學校全稱: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直管部門:自治區教育廳創辦時間:2003年學校規模: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創辦的一所面向寧夏南部山區招生的全日制
  • 喜歡看雨,聽雨,喜歡藏身在雨幕中,傘蓋下!
    喜歡在下雨的時候,獨坐窗前,看雨,也聽雨。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整個下午。於我,看雨、聽雨確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眼中看著萬千雨絲飄灑,風趕著雲,雲攜著雨,點點晶瑩,接天連地。時不時會有一兩顆雨點不小心撞在玻璃窗上,「啪嗒」一聲,把自己摔得粉碎,蠢萌蠢萌的。耳中聽著雨點爭先恐後,打在玻璃上,牆上,地面上,噼裡啪啦,熱鬧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