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聲一更更,點滴芭蕉心欲碎,7首古詩詞,聽雨落下的聲音

2021-01-08 閒人拾叄

喜歡聆聽雨過窗欞的滄桑,聆聽歲月走過的聲音,喜歡在意境中沉澱一份心性,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安之若素,寂靜安然,世事波瀾不驚,心種陽光,做一個洗盡鉛華,春暖花開的女子,微笑向陽,讀書潑茶,倚樓聽雨。

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時光,你慢些走。停下腳步,聽聽簷下滴落的雨聲,淌在石階上,滴滴答答的響個不停。

昭君怨.詠荷上雨——宋.楊萬裡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這一生,只願在詩詞裡行走,在花下買醉,在清風雲影裡獨眠。一生看花相思老,隔簾聽雨,月上弄琴,竹籬小舍,半生閒暇。

長相思.雨——宋.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歲月安好,有風,有雨的日子裡,聽雨,聽風,卻聽不到你的聲音。

聽雨——元.虞集

屏風圍坐鬢毿毿,絳蠟搖光照莫酣。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掀一簾江南煙雨夢,依一方清靈水湄,遠古中瀝瀝的心雨聲,落寞了一窗清韻風痕。

夏日雜詩——清.陳文述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在安靜的夜晚,聽一場雨的心事,即便什麼也不想,只是聽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絕,那感覺實在是美妙無比!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清.納蘭性德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尋一個落雨的秋夜,讀書,喝茶,想念一位故人,那淅淅瀝瀝的雨聲,仿佛聲聲滴在心上。

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夜裡聽雨,能引起許多的遐想,燈火熄滅,萬物靜寂,適合冥思。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8首古詩詞。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平山堂》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大明寺側,是歐陽修於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修建。
  • 寫雨古詩詞不勝枚舉,卻唯有這首,通過三場雨寫盡一生悲歡喜樂
    春日的小雨,是杜甫筆下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也是韓愈筆下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夏天的陣雨,是韋莊筆下的「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也是蘇軾筆下的「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秋天的綿綿細雨,是徐再思的「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也是納蘭性德的「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而到了冬天,雨落成雪,變成了李白筆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也成了岑參筆下的
  • 讀蔣捷《虞美人·聽雨》:聽的不止是雨,還有人生
    像宋代詞人周邦彥的「敗葉相傳細雨聲,書信也無憑。」,像李清照的「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再比如晏殊的「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等等。而在這一眾的寫雨的詩詞中,南宋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聽雨》則顯得格外特別。
  • 《何以笙簫默》:點滴芭蕉心欲碎,生生催憶當初,從此天涯各自飛
    一場愛戀之所以揪人心弦,也是因著兜兜轉轉中,那一雙堅如磐石的心,依然迸發著愛的樂章。驚鴻一瞥的故事原來是這樣的,聽聞愛情,十有九悲。02何以琛與趙默笙,甜甜虐虐,虐虐甜甜,牽著看官們往前走,甜了許久了,該虐了!
  • 蔣捷九句經典語錄,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出自宋·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都是如此的無情,任那窗外的雨水,滴落在臺階上,點點滴滴的發出響聲,一直到天明。3.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出自宋·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這兩句話是詩人對少年時候放浪形骸,醉生夢死生活的真實寫照。4. 何日歸家洗客袍?
  • 雨落下的聲音
    喜歡有雨的夜,在這寂靜的夜裡聽著窗外滴答的雨聲,仿佛進入一個酣甜的夢境,伴隨著陣陣風聲,緩緩入耳,屋內安謐無聲,我靜臥在床上,慵懶地聆聽雨落下的聲音,一滴一滴,亂而有韻,清脆悅耳,像一曲梵音,清淨,空靈,禪意悠然。
  • 五首關於寫夜雨的經典詩詞,感情細膩意境深遠,你喜歡哪一首?
    此時此刻,作者思歸之心是如此的急切。而最後一句,「卻話巴山夜雨時」,回去要好好跟你講一下今夜今時,這巴山雨夜的我的內心感觸。短短四句,作者以一頓一轉的方式,使整篇跌宕起伏,含蓄中卻蘊含著無限深意。很多人認為此首詩是詩人寫給自己妻子的,但是經過考證,再次之前其妻已去世,也可能是寄給友人的詩。
  • 每日分享·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注釋>>>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 詩詞賞析|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詞中佳話,雨中人生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聽雨,即是聽一段人生。翻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一個叫蔣捷的詞人正背著他的詩詞歸隱不仕,從此和蒙元朝廷劃清界限。士人的黃金時代在有宋一脈終結,蔣捷號「竹山先生」,便以竹山秉志,抒寫詞中滋味。《虞美人·聽雨》便是其中一首,以雨為聲,以雨說情,以雨為主要線索,字字都是流光片羽的悲歡,無需太多的修飾,就寫出了淡淡的人生境界。
  • 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八首超有意境的古詩詞,遇見小美好
    所以,請溫柔善待每一天的生活,你也會就會遇見獨一無二的小美好,哪怕那可能只是一首頗有意境的古詩詞。一、「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故山只在白雲間,望極雲深不知處。不如歸去不如歸,千仞岡頭一振衣。」初識這首詩是因為看到網友分享的「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當時覺得好有感覺,所以便找了全詩。
  •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此時詩人蔣捷也就是思念自己的故鄉,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一剪梅·舟過吳江》,其景其情正是應了詩人的心態,才讓後人有如此美妙意境的享受。       寫到這裡,我們該說櫻桃的最佳侶伴是芭蕉,靜坐西窗,春雨沙沙,雨滴芭蕉,其聲淅瀝清越,此時聽雨,為之百端悵惘,不能自已。
  • 「竹山先生」蔣捷:三次聽雨,三種心情,只願「歸來仍是少年」
    而在南宋有位詞人叫蔣捷,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是他寫過一首詞,後人推崇較高,那就是《虞美人·聽雨》,後來選入了《宋詞三百首》。《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原創散文:《聽雨》
    朦朧的暮色裡,一扇半開的窗,窗外生長著繁茂的綠樹、嬌嫩的花草,細雨隨著微風輕輕地飄著,飄著,雨中纏繞著花香、泥土香……那遠遠近近、大大小小、或疏或密的雨聲,就像一首優美的抒情詩,盪氣迴腸;又像一篇精闢的散文,洋洋灑灑;更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濃淡相宜。
  • 少年聽雨歌樓上
    歷史沒有給他恢弘大氣的舞臺,時代沒有給他與前期詞人一與爭鋒的機會,他只稍微的在詞壇上登場,便速速落下帷幕。傳唱至今的,是那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拋蔣竹山,他沒能經歷宋朝最輝煌的時候,他所出生的年代是風雨飄搖的,在那個時期的詞人作品,只有兩類,念舊和傷懷。而蔣竹山自然不落窠臼,他尤以造語奇巧,在宋末詞壇上獨標一格。
  • 明末才女柳如是,溫婉有風骨,她這7首詩值得背誦,越讀越愛
    所以不需要憐憫,更不需要鄙視。這首詩是借顧橫波所畫的蘭花有感而發。顧橫波也是秦淮八豔之一。蘭花是離騷中稱讚的高潔之花。題圖可不是描寫畫中的花草,而是借圖有感而發。你們所謂的題圖,是小學生的「看圖寫話」。作者看到蘭花,想到離騷,想到屈原,想到自己的一生如夢似幻,所以感到悽涼。她懷疑自己這一生是真實還是虛假呢?
  • 雨碎的聲音,那雨滴分明滲透了我的心,一滴接著一滴
    心如靜夜的雨,想你想得那麼悽迷,你是否也在雨中聽雨嘀嗒的聲音?>因為我明白,我對你,只是一個曾經的熟悉,僅此而已,最後的甜蜜,已經消失在再次看見你的那一刻起…… 夜雨顯得那麼地無力,也許,你還知道有個人會為你而哭泣,披上那件單衣,聆聽雨碎的聲音
  • 「少年不知愁滋味」好,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好?你喜歡哪首?
    值得一提的是,當人們談起這首《醜奴兒》時,往往都會聯想起另一位宋代詞人——蔣捷,他也有一首寫愁的詞《虞美人·聽雨》,和辛這首詞有頗多相似之處,因此也常會被拿來比較。在這首詞的上闕中,先後描述出兩種聽雨的經歷和感受,分別是少年聽雨和壯年聽雨。少年時,詞人用歌樓、紅燭和羅帳這幾個綺豔的具體事物,傳達出年輕時的歡快感受,其中的「昏」字,更是精確傳神地描繪出當時紙醉金迷的狀態。
  • 躺在被窩裡聽雨聲
    在外野了一周的朋友們開始了返程高峰,宅在家中的人可以躺在被窩裡聽雨聲,何等愜意,何等悠閒,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避免了挨宰的可能以及到處是人頭的無奈,當然更多的是囊中羞澀的不夠飽滿,於是宅在家中聽聽雨聲,其樂也融融吧。
  • 一百貝358丨山寺聽雨
    到處的忙碌與驚豔,絲毫掩飾不了這裡的平凡,縱有幾許百姓家依然灶頭炊煙升起,伴著鄉間田埂上的幾聲牛叫,還有蛙聲一片的夜晚,若是知了聞說時節一到,那爭先恐後的鳴叫聲,使歌唱中的小鳥都只能飛過無痕。那雨後初升的薄霧,緩緩的順遠山而襲,有時風勢快便見一會工夫,霧已經瀰漫整個山谷,寺院也被浸潤其中,每每見到,都期待著有奇蹟出現,或是大聖跳著歸來,或是菩薩駕雲欲引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