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好,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好?你喜歡哪首?

2021-01-10 舊話重題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愁」,是詞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感之一,也是詞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國破家亡之愁可入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的壯志未酬之愁可入詞,「應是紅肥綠瘦」的傷春悲秋之愁可入詞,「弄妝梳洗遲」的春閨思婦之愁也可入詞,凡是能勾起詞人愁緒,皆可入詞,也可以說正是由於詩人詞人們的多愁善感,才成就了輝煌的詩詞文化。

宋代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也是一個寫「愁」高手,他那「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詞,均堪稱是千古名句。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在辛棄疾寫愁名詞中,有一首小令更是朗朗上口,雅俗共賞,常被人們所吟誦使用,那就是《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名句就出於此詞。

值得一提的是,當人們談起這首《醜奴兒》時,往往都會聯想起另一位宋代詞人——蔣捷,他也有一首寫愁的詞《虞美人·聽雨》,和辛這首詞有頗多相似之處,因此也常會被拿來比較。

辛棄疾雕像

01少年不知愁滋味

先看看辛棄疾的《醜奴兒》。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閒居帶湖時所作,「醜奴兒」則是詞牌名,也叫「採桑子」。

辛棄疾一生都致力於抗金收復失地,無奈南宋朝廷甘心偏居一隅,再加上主和派從中阻撓,讓有一腔抱負和滿腹才能的他難受重用,甚至在其五十多歲時,辛還被貶黜到了江西上饒。

雖然被貶之地景色優美,辛棄疾自己也說過「我見青山多嫵媚」,但他卻無心賞玩,尤其是看到國事日衰後,他更是滿腔愁緒無處派遣。有一次辛棄疾行至博山道,種種愁緒湧上心頭,於是大筆一揮,在一壁上寫下了這首詞。

辛棄疾《醜奴兒》

詞開篇並沒有直接抒發當下的愁緒,卻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從少年寫詞「強說愁」,引出了「而今識盡愁滋味」,兩相對比,不僅委婉含蓄地道出詞人自身經歷的愁苦之多,而且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襯託出現如今的愁苦之深。

下闕「而今識盡愁滋味」中的「盡」字,還有一種「說不盡、道不明」之意,詞人感受到的愁苦有的不便說,有的說不完,因此才會「欲說還休」。

結尾處詞人不再直接言愁,而是看似輕鬆釋然的談天氣,說「卻道天涼好個秋」,一個「卻道」委婉含蓄表達出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卻顯得更加深沉鬱積。

02少年聽雨歌樓上

蔣捷《虞美人》

「少年聽雨閣樓上」出自宋末詞人蔣捷的詞《虞美人·聽雨》,雖說詞人是在描述聽雨時的感受,但詞句中卻處處包含著各種愁緒。

在這首詞的上闕中,先後描述出兩種聽雨的經歷和感受,分別是少年聽雨和壯年聽雨。少年時,詞人用歌樓、紅燭和羅帳這幾個綺豔的具體事物,傳達出年輕時的歡快感受,其中的「昏」字,更是精確傳神地描繪出當時紙醉金迷的狀態。

壯年聽雨客舟中

壯年時物是人非,再也沒有紅燭羅帳,取而代之的是客舟外的斷雁西風,沒有一個「愁」字,卻能讓人在強烈的對比中,以及斷雁西風江雨的烘託下,感受到詞人內心的哀愁。

詞的下闕,說的是現如今的聽雨經歷及感受。詞人已過壯年,人到暮年,兩鬢斑白,孤身一人,四處漂流,遇到大雨時躲在僧廬下避雨聽雨,過去種種湧上心頭,所以感嘆「悲歡離合總無情」,貌似在詞人的心中,已經變得麻木了,眼前的一切也引不起他的多愁善感了,因而結尾處才會說「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而今聽雨僧廬下

蔣捷作為「宋末四大家」之一,氣節非常高,南宋覆滅後,他不僅隱居不仕,而且常懷亡國之痛,其詩詞多抒發故國之思,黍離之悲。僧廬下聽雨,感嘆人生離合,怎麼會讓他麻木呢?詞人只是用一種「欲說還休」的委婉說法,把晚年的痛苦愁思,寄予在點滴的雨水中,雖不言情但情更濃。

03不語悲而悲愈甚

讀過辛棄疾的《醜奴兒》和蔣捷的《虞美人》,很容易就能發現兩詞的相同之處,內容上,兩者均是寫「愁」,而且都從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感受入手,將「少年」與「而今」做對比。抒情手法上也有相同之處,都比較委婉含蓄,結尾用「天氣」抒情,看似淡然超脫,卻給人以「不語悲而悲愈甚」之感。

辛棄疾雕像

當然了,兩首詞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詞,更加注重對「愁」的描寫,蔣捷則很少說「愁」,而是用一個個飽含愁緒的具體意象來抒情。兩人的愁緒也有相同之處,都是因壯志難酬,英雄失路,家國憂患,懷念青春等事引起的複雜情緒。

正是因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往往會被後人拿出來比較,有人喜歡辛詞,覺得其簡單明了,音樂感十足,朗朗上口。有人喜歡蔣詞,認為它含蓄深沉,生動形象,如景如畫,更加真實。

你覺得誰更勝一籌呢?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每日分享·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虞美人·聽雨【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 少年聽雨歌樓上
    他的兩首詞流傳最為廣泛,一首是《一剪梅·舟過吳江》,一首是《虞美人·聽雨》。今我來寫,聽雨。一個人一生最好的時光,總是在少年時代。即便年少有多少不快樂,我們總是努力記得那個時候的單純美好,因為我們回不去。杜秋娘說的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蘇子會寫:「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 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
  • 畢業季 | 少年不識愁滋味是一種幸福
    經典裡人生 2 lifebymusic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是一種幸福。想想我們少年時,同樣懵懵懂懂。但,轉身這種情緒就消失了,少年無心的天性將這些很快填充,日子還是那樣過,無憂無慮。幼年時,閒暇之餘總喜歡一個對著後面的大山胡思亂想:山的後面是不是另外一個世界?可能這就是那時的天生感性的一種表現吧。長大後,發現感性或者敏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苦惱。
  • 虞美人 蔣捷(宋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虞美人 (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年少的時候,無憂無慮,放蕩不羈,整天泡在歌女的繡樓上,伴著朦朧幽暗的紅燭,依偎在低垂的羅帳裡,看紅袖起舞,聽樓外雨聲,怡然自得。壯年的時候,風塵僕僕,四處奔波,蜷縮在漂泊的客舟中,看江水遼闊,陰雲沉沉,聽秋風颯颯,孤雁哀鳴,雨打船篷,心中充滿不盡的惆悵。
  • 讀書感悟與心得:少年不知愁滋味
    讀書讀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這一句,很有些感慨,如今的少年已有愁了,愁作業多,愁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本君倒是覺得那些已考上大學,也就是18~22歲的佼佼者們,是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他們學知識、練本領,交學友丶玩遊戲等,是真的離愁比較遠。
  •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2013-09-05 14: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少年不知愁滋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青春少年樣樣紅,流金歲月太匆匆。努力奮鬥在今朝,人生短暫轉眼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凍好個冬。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內心博大、空靈無礙,猶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寧靜。
  • 恍恍惚惚,少年不知愁滋味
    曾經無知懵懂的我,跌跌撞撞的度過了童年,叛逆糾結的度過了少年,此起彼伏的度過了青年初期,走到今天,人生二十四個春夏秋冬的感受,如若累加在一起,也必然是一部不錯的小說。只是從二十這個節點開始,這部小說的進展有些加速,快的我有些措手不及,快的我有些惴惴不安。總是在不安中長大,繼續在不安中前進,得到暫時的安寧後繼續行走。現在的我已經很少說人生了,那個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是很喜愛說人生的。
  • 一首詞,三場雨,教你看透人生,識得愁滋味
    有沒有一首詩詞,寥寥數字,就能讓你潸然淚下?我首先想到的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虞美人》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2010年浙江麗水中考滿分作文:少年不知愁滋味
    2010年浙江麗水中考滿分作文:"少年不知愁滋味"為題   少年不識愁滋味   小時候,不知天有多大,只知道一直在天空下奔跑,無論走了多遠,都能聽到媽媽的呼喚。小時候,不知地有多廣,只知道可以永遠在大地上跳,無論跳得多高,都有父親寬闊的臂膀。
  • 袁福蓮: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夫聊發少年狂。回首我的小學生活,總感覺是一部輕喜劇,抑或是相聲作品很好的素材,有點現代馬小跳的影子。不過,客觀評價,還是喜憂參半。我的小學母校新建於1975年,我是那所小學第一屆新生。當時,還是文革時期,教我語文的是下放知青敖老師。她每天用布帶子交叉將孩子捆綁在後背,背著孩子,步行五六裡山路來到學校上課。
  • 十句精選少年的詩詞,少年到底是輕狂還是寞落呢?
    大家好!感謝大家瀏覽小笙的文章!今天小笙要和大家分享十句精選含有「少年」的詩詞。1.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柳永《少年遊》少年失意之時的「幸有意中人,堪尋訪」的狎玩之意興,如今已經冷落荒疏,而當日與他在一起歌酒流連的「狂朋怪侶」也都已老大凋零。
  • 都知道辛棄疾「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他最經典寫愁宋詞是這一首
    少年的時候,曾經讀過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寫愁的詩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首詩詞雖然不長,但是寫出了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愁的理解。從少不更事的「不知愁滋味」到人到中年的「欲說還休」,體驗出的是人生經歷帶給賜人生命的感慨。辛棄疾是那個時代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
  • 少年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苦難是父母們擔著,我們玩我們的。捋一捋記憶,少年時竟然很美好!我說幾個事,我想這些事是真的很美好。        先說最得意的。我們村後有一條山澗,中間攔成一座小水庫,壩下有個小水潭。潭中常見小魚,村裡青年們常來這裡殺狗,魚就更多了。一次我帶著兩個弟弟,大的十歲小的七歲到小潭捉魚。
  • 下面這些表示時光易逝、青春不在的詩詞美到你了嗎!
    ——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翻譯:想要買一些桂花,帶著美酒一同去水上像年少時那樣的泛舟遊玩,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瀟灑豪邁的意氣。2、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翻譯:勸告你不要只愛著金縷衣,而是要愛惜這大好的少年時光。
  • 十首少年詩詞:追懷那逝去的少年時光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 詩人在3個階段聽雨,各有不同感受,寫出人生的3種境界|百家故事
    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年青時的風光,春雨的夜晚,在歌樓上和朋友喝酒取樂,那時聽到的雨如絲竹聲音令人陶醉。可是現在元兵侵入,每天疲於奔命,百姓苦不堪言,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蔣捷坐起身,拿著屋裡的銅鏡照著自己,就見自己已雙鬢斑白,更加的憔悴不堪。歲月無情,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轉眼就變成白髮的老者。蔣捷內心無比的傷感,人生的悲歡離合不就是像一場春夢嗎。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酸甜苦辣是人之百味,喜怒哀樂是人之心情,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嘗過「愁」的滋味,大人有大人的「愁」,小孩兒有小孩兒的「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少年的詩人不懂得什麼是愁,就喜歡上高樓。登樓望遠,為寫一首新詞非營造出愁緒,哪怕無愁。如今的詩人啊,歷經世事滄桑,嘗盡了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說不出愁了,只能嘆一句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喜歡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是為了寫出新詩沒有愁而刻意說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