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

2020-12-27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青春少年樣樣紅,流金歲月太匆匆。

努力奮鬥在今朝,人生短暫轉眼空。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凍好個冬。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

當內心博大、空靈無礙,猶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寧靜。

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如日月,超然物外,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自在與安詳。

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

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

縱有萬貫家財也買不了太陽不下山,這就是人生的無奈之處,唯有珍惜當下,因為當下的時光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我們回不去的曾經,多做點有意義的事,別在生命最年輕的時光裡留下遺憾,自古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定時神針,讓它永遠定在我們最年輕的時侯,又或者慢點也行,不要讓我們很快就老去,看著身邊長大的孩子,看著老去的父母,老去的我們,希望時光慢點慢點再慢點。

相關焦點

  • 讀書感悟與心得:少年不知愁滋味
    讀書讀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這一句,很有些感慨,如今的少年已有愁了,愁作業多,愁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本君倒是覺得那些已考上大學,也就是18~22歲的佼佼者們,是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他們學知識、練本領,交學友丶玩遊戲等,是真的離愁比較遠。
  •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2013-09-05 14: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恍恍惚惚,少年不知愁滋味
    曾經無知懵懂的我,跌跌撞撞的度過了童年,叛逆糾結的度過了少年,此起彼伏的度過了青年初期,走到今天,人生二十四個春夏秋冬的感受,如若累加在一起,也必然是一部不錯的小說。只是從二十這個節點開始,這部小說的進展有些加速,快的我有些措手不及,快的我有些惴惴不安。總是在不安中長大,繼續在不安中前進,得到暫時的安寧後繼續行走。現在的我已經很少說人生了,那個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是很喜愛說人生的。
  • 2010年浙江麗水中考滿分作文:少年不知愁滋味
    2010年浙江麗水中考滿分作文:"少年不知愁滋味"為題   少年不識愁滋味   小時候,不知天有多大,只知道一直在天空下奔跑,無論走了多遠,都能聽到媽媽的呼喚。小時候,不知地有多廣,只知道可以永遠在大地上跳,無論跳得多高,都有父親寬闊的臂膀。
  • 都知道辛棄疾「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他最經典寫愁宋詞是這一首
    少年的時候,曾經讀過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寫愁的詩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首詩詞雖然不長,但是寫出了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愁的理解。從少不更事的「不知愁滋味」到人到中年的「欲說還休」,體驗出的是人生經歷帶給賜人生命的感慨。辛棄疾是那個時代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
  • 「少年不知愁滋味」好,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好?你喜歡哪首?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國破家亡之愁可入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的壯志未酬之愁可入詞,「應是紅肥綠瘦」的傷春悲秋之愁可入詞,「弄妝梳洗遲」的春閨思婦之愁也可入詞,凡是能勾起詞人愁緒,皆可入詞,也可以說正是由於詩人詞人們的多愁善感,才成就了輝煌的詩詞文化。宋代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也是一個寫「愁」高手,他那「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千古興亡多少事?
  • 少年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苦難是父母們擔著,我們玩我們的。捋一捋記憶,少年時竟然很美好!我說幾個事,我想這些事是真的很美好。        先說最得意的。我們村後有一條山澗,中間攔成一座小水庫,壩下有個小水潭。潭中常見小魚,村裡青年們常來這裡殺狗,魚就更多了。一次我帶著兩個弟弟,大的十歲小的七歲到小潭捉魚。
  • 袁福蓮: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夫聊發少年狂。回首我的小學生活,總感覺是一部輕喜劇,抑或是相聲作品很好的素材,有點現代馬小跳的影子。不過,客觀評價,還是喜憂參半。我的小學母校新建於1975年,我是那所小學第一屆新生。當時,還是文革時期,教我語文的是下放知青敖老師。她每天用布帶子交叉將孩子捆綁在後背,背著孩子,步行五六裡山路來到學校上課。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酸甜苦辣是人之百味,喜怒哀樂是人之心情,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嘗過「愁」的滋味,大人有大人的「愁」,小孩兒有小孩兒的「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少年的詩人不懂得什麼是愁,就喜歡上高樓。登樓望遠,為寫一首新詞非營造出愁緒,哪怕無愁。如今的詩人啊,歷經世事滄桑,嘗盡了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說不出愁了,只能嘆一句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賞析】此詞抒寫的是早年和晚年兩種不同人生體驗。少年時代涉世不深,不知人間甘苦,如今飽經風霜,嘗盡人間疾苦,真正懂了愁的滋味,卻不願說出來,表明胸中埋藏著深沉的憂愁,即使說出來也無人能理解,乾脆就不說了。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一腔熱血,一心想著金戈鐵馬、揮師北伐,而現實的政治際遇卻使他往往不得不賦閒在家,有話難說,有勁難使,所謂「天涼好個秋」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而已。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喜歡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是為了寫出新詩沒有愁而刻意說出愁。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識盡愁苦已老年
    少年之際,我們無憂無慮,自信樂觀,有時不喜自己身上所帶的稚嫩之氣,反而偏愛歷盡千帆嘗盡苦楚的蒼老氣息,甚至有時我們為顯成熟而故意「找愁說愁」。辛棄疾少年也愛仿效前人強說愁苦,可當他真正經歷苦楚後,卻再難如此輕易的將心中的愁苦盡然說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曾經少年不知愁滋味 闊別一年復出讓人熱淚盈眶
    之前那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看上去多了幾分的沉穩和滄桑。 這個闊別國際賽場一年多的曾經的少年在今夜,讓人熱淚盈眶。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來形容閆涵,是那麼的契合。 曾經的世青賽冠軍,中國男子的第一個花樣滑冰大獎賽分站賽的冠軍,中國男子單人滑的領軍,這些過往的榮耀都是閆涵驕傲的回憶。在閆涵春風得意的那些日子裡,全國冠軍輕而易舉,寶貴的奧運機會,讓他享受著別人不敢想的難得經歷。
  • 讀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對於所謂的「煩惱」,少年、中年和老年時期的感悟自然不同,辛棄疾一首《醜奴兒》就道得分明。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生就是如此矛盾,少年不識愁滋味時往往最多愁善感,終日對月感傷,對風吟嘆,卻不知那時的「風花雪月」之嘆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到歷經人生坎坷,真正知道愁為何物,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卻又不足為他人道,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樣深刻的人生感悟非歷經世事之人所不能有,辛棄疾一生也算受盡坎坷,自然能夠體會得到其中的滋味。
  • 《菜鳥總動員》少年不識愁滋味?!
        終於在熬了10多個禮拜後,把這劇完整的跟了下來,從原本不看好,到後來的無法割捨,其中真是酸甜苦辣箇中滋味無法道與外人啊~~    其實劇情很俗,走了日本一貫的熱血教師套路,剛開始看總覺得這樣跟麻辣教師有什麼區別呢?但是慢慢看下去後才會發現,原來,相似的題材也可以做的很有自己的特色。
  • 99句關於愁的經典古詩詞,少年不知愁滋味,問君能有幾多愁!
    閒愁 | 問君能有幾多愁〔唐〕李白《月下獨酌》: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唐〕羅隱《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唐〕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 美到心碎古詩詞,辛棄疾宋詞名篇,少年不識愁滋味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記得點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閒人詞庫:少年不識愁滋味(8)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就好像辛棄疾這首《醜奴兒》,當你看到「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者「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時候,你就知道,好文章少不了。果然,當老師拿著同學的範文念起來的時候,你的內心一定會被那些文字感動,起一身雞皮疙瘩。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寫得這麼好,我曾經一度認為他們一定是情竇初開,然後失戀了,所以才會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好像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一樣。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這首《愁滋味》是EP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沒有複雜華麗的編曲,單把吉他的清晰乾脆把周圍的一切都映襯得格外寧靜,這份愁滋味隨著慵懶哀傷的歌聲在內心逐漸醞釀,淡淡而生。 明明是「從不怕一剎親暱溫暖的」會變冰冷,明明是「從不怕一剎擁抱在初夏」會撲空。那究竟,還愁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