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愁滋味

2021-02-20 我是海豐人

        我一直很感激我生長的年代。我們這一代人,耳濡目染著前輩的苦難和犧牲,也親身經歷了成長的艱辛和甜蜜。我們生於廢墟,長於一窮二白,伴著國家和家鄉到今天,一代人看盡了幾代人的事。

        要我回首今生,我所能想起的第一個情景大概是跟著母親去大隊食堂吃飯的事了,牽著母親的衣襟,吃地瓜,喝碎米粥,粥裡有很多砂子,那時餓,吃著也香。是六二年吧,我三四歲。

        少年不知愁滋味,苦難是父母們擔著,我們玩我們的。捋一捋記憶,少年時竟然很美好!我說幾個事,我想這些事是真的很美好。

        先說最得意的。我們村後有一條山澗,中間攔成一座小水庫,壩下有個小水潭。潭中常見小魚,村裡青年們常來這裡殺狗,魚就更多了。一次我帶著兩個弟弟,大的十歲小的七歲到小潭捉魚。先把上面堵住,然後戽幹抓魚,都是現在已經很難得的山坑小狗魚,大概撈了有七八斤。暮色朦朦中,我扛著漁獲,帶著二個弟回家,想像著父母的笑臉,那種快樂,真不知道如何形容。

        汕尾湖並不大,十幾二十平方公裡的樣子,是個海灣,地形跟榆林灣一樣,就像一個大口袋,港口是狹小的水道,因此是一個良好的避風港,從小就看慣了颱風來時,漁船回港避風,湖面像城市,帆檣林立的情景。我們公社的村莊沿湖分布,幾條小河注入湖中,滋養了湖水也滋養了海鮮。聽父輩說,他們那時常見馬鮫魚群順著溪流上溯到幾裡上的赤嶺水庫壩下的。我小時村裡就抓過一頭五六米長的鯨魚,是在湖裡迷路擱淺的,那肉我吃過,像牛肉有點腥。這些都成了令人嚮往的傳奇,但驚喜似乎常給我,有一次我在齊胸深的水裡撈蛤蜊,腳下踩到了一條正在睡覺的燕魚,軟軟的,我兜起來,比我那手抄兜大了有一倍,還有毒刺。我用麻繩穿了它的鼻子,連同木桶拉上岸。是我爸工作的鹽田,我爸在曬鹽,我大喊:『爸~~~,我抓到大魚了!』父子倆拎回家一稱,九斤二兩。

        平時上學,放學後我幹的事主要是掏鳥窩,找蜂窩,淘河溝,很大程度上補充了家裡的蛋白質。所以我想,二個弟弟都長得比我高,可能跟我的努力有點關係。

        高中畢業了,我也長大了。有一次拾掇好自留地,躺在地頭的一座老墳頭邊吸菸。二個姑娘施施然走來,挎著籮筐,扛著竹耙,她們是在讀高二的學生,麗明幼梅妹妹那樣的年紀,放學了來『摟草』的,一個是縣土產公司總經理的女兒,一個是大隊書記的女兒,人長得都好看,是村裡二枝花,她們多次請我代做作業,主要是作文和周記之類,咱當然是一揮而就的,很熟悉。聊了一陣,我摘了一把半生的白豆莢,薅了幾把乾草,很利索地就招待了她們烤豆子。看天將晚,我又三下五下爬上旁邊的幾棵木麻黃樹,折下橫枝,裝滿了她倆的籮筐。木麻黃樹枝樹葉作燒材,比那些地上摟的草可好多了。當時一個妹妹很真心地說:『榮哥哥真是文武全才啊』!

        唉,這麼個大好哥哥,莫名其妙來海南,落到我老婆手裡,不知有幾個妹妹咀嚼著少年愁滋味。我呢,幹了十幾年教師,都沒幹上校長教育局長。是耶非耶?老來識盡愁滋味。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喜歡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是為了寫出新詩沒有愁而刻意說出愁。
  • 少年不知愁滋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青春少年樣樣紅,流金歲月太匆匆。努力奮鬥在今朝,人生短暫轉眼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凍好個冬。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內心博大、空靈無礙,猶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寧靜。
  •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2013-09-05 14: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讀書感悟與心得:少年不知愁滋味
    讀書讀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這一句,很有些感慨,如今的少年已有愁了,愁作業多,愁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本君倒是覺得那些已考上大學,也就是18~22歲的佼佼者們,是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他們學知識、練本領,交學友丶玩遊戲等,是真的離愁比較遠。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賞析】此詞抒寫的是早年和晚年兩種不同人生體驗。少年時代涉世不深,不知人間甘苦,如今飽經風霜,嘗盡人間疾苦,真正懂了愁的滋味,卻不願說出來,表明胸中埋藏著深沉的憂愁,即使說出來也無人能理解,乾脆就不說了。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一腔熱血,一心想著金戈鐵馬、揮師北伐,而現實的政治際遇卻使他往往不得不賦閒在家,有話難說,有勁難使,所謂「天涼好個秋」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而已。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恍恍惚惚,少年不知愁滋味
    曾經無知懵懂的我,跌跌撞撞的度過了童年,叛逆糾結的度過了少年,此起彼伏的度過了青年初期,走到今天,人生二十四個春夏秋冬的感受,如若累加在一起,也必然是一部不錯的小說。只是從二十這個節點開始,這部小說的進展有些加速,快的我有些措手不及,快的我有些惴惴不安。總是在不安中長大,繼續在不安中前進,得到暫時的安寧後繼續行走。現在的我已經很少說人生了,那個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是很喜愛說人生的。
  • 閒人詞庫:少年不識愁滋味(8)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就好像辛棄疾這首《醜奴兒》,當你看到「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者「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時候,你就知道,好文章少不了。果然,當老師拿著同學的範文念起來的時候,你的內心一定會被那些文字感動,起一身雞皮疙瘩。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寫得這麼好,我曾經一度認為他們一定是情竇初開,然後失戀了,所以才會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好像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一樣。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這首《愁滋味》是EP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沒有複雜華麗的編曲,單把吉他的清晰乾脆把周圍的一切都映襯得格外寧靜,這份愁滋味隨著慵懶哀傷的歌聲在內心逐漸醞釀,淡淡而生。 明明是「從不怕一剎親暱溫暖的」會變冰冷,明明是「從不怕一剎擁抱在初夏」會撲空。那究竟,還愁些什麼呢?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酸甜苦辣是人之百味,喜怒哀樂是人之心情,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嘗過「愁」的滋味,大人有大人的「愁」,小孩兒有小孩兒的「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少年的詩人不懂得什麼是愁,就喜歡上高樓。登樓望遠,為寫一首新詞非營造出愁緒,哪怕無愁。如今的詩人啊,歷經世事滄桑,嘗盡了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說不出愁了,只能嘆一句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識盡愁苦已老年
    少年之際,我們無憂無慮,自信樂觀,有時不喜自己身上所帶的稚嫩之氣,反而偏愛歷盡千帆嘗盡苦楚的蒼老氣息,甚至有時我們為顯成熟而故意「找愁說愁」。辛棄疾少年也愛仿效前人強說愁苦,可當他真正經歷苦楚後,卻再難如此輕易的將心中的愁苦盡然說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每天一首古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注釋】醜奴兒:詞牌名。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陳慥《無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識盡:嘗夠,深深懂得。欲說還(huán)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休,停止。
  • 畢業季 | 少年不識愁滋味是一種幸福
    經典裡人生 2 lifebymusic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是一種幸福。想想我們少年時,同樣懵懵懂懂。但,轉身這種情緒就消失了,少年無心的天性將這些很快填充,日子還是那樣過,無憂無慮。幼年時,閒暇之餘總喜歡一個對著後面的大山胡思亂想:山的後面是不是另外一個世界?可能這就是那時的天生感性的一種表現吧。長大後,發現感性或者敏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苦惱。
  • 少年也有愁滋味
    少年壯志不言愁。」劉歡老師這首膾炙人口的《少年壯志不言愁》讓我很無奈。誰言道少年壯志不言愁?我有壯志,但為何越來越愁了呢?我堅信「青春無悔」,為了讓青春沒有悔恨,只能加倍努力。我的朋友們都太過優秀,有很多在六上就已收到好的初中的錄取通知,令我備感壓力。在奧數班,我雖不算出類拔萃,但也不算太差。可這些在我朋友的眼中都不算什麼。
  • 讀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對於所謂的「煩惱」,少年、中年和老年時期的感悟自然不同,辛棄疾一首《醜奴兒》就道得分明。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生就是如此矛盾,少年不識愁滋味時往往最多愁善感,終日對月感傷,對風吟嘆,卻不知那時的「風花雪月」之嘆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到歷經人生坎坷,真正知道愁為何物,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卻又不足為他人道,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樣深刻的人生感悟非歷經世事之人所不能有,辛棄疾一生也算受盡坎坷,自然能夠體會得到其中的滋味。
  • 「少年不知愁滋味」好,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好?你喜歡哪首?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國破家亡之愁可入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的壯志未酬之愁可入詞,「應是紅肥綠瘦」的傷春悲秋之愁可入詞,「弄妝梳洗遲」的春閨思婦之愁也可入詞,凡是能勾起詞人愁緒,皆可入詞,也可以說正是由於詩人詞人們的多愁善感,才成就了輝煌的詩詞文化。宋代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也是一個寫「愁」高手,他那「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千古興亡多少事?
  • 都知道辛棄疾「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他最經典寫愁宋詞是這一首
    少年的時候,曾經讀過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寫愁的詩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首詩詞雖然不長,但是寫出了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愁的理解。從少不更事的「不知愁滋味」到人到中年的「欲說還休」,體驗出的是人生經歷帶給賜人生命的感慨。辛棄疾是那個時代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
  • 《菜鳥總動員》少年不識愁滋味?!
        終於在熬了10多個禮拜後,把這劇完整的跟了下來,從原本不看好,到後來的無法割捨,其中真是酸甜苦辣箇中滋味無法道與外人啊~~    其實劇情很俗,走了日本一貫的熱血教師套路,剛開始看總覺得這樣跟麻辣教師有什麼區別呢?但是慢慢看下去後才會發現,原來,相似的題材也可以做的很有自己的特色。
  • 美到心碎古詩詞,辛棄疾宋詞名篇,少年不識愁滋味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記得點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