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上映後,最終票房7.49億,豆瓣評分8.2,完全就是口碑票房雙豐收。這部由一群真正的無名之輩組成的電影,到底憑藉什麼魔力,打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
原因很簡單,因為足夠顛覆常識,所以輕易俘獲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的那些底層人物,平日裡為了生存四處奔波,不幸遭遇磨難時,往往在無止境的絕望中,被磨得失了心性,垂死掙扎,沒有死的勇氣,只能苟活著。
這是人間常態。
試想一下,面對人生逆境還在追求尊嚴的人,那是什麼,那是平凡生活中的偉大英雄啊。
本片中的這些無名之輩,就是絕境之中的無名英雄。他們從未放棄過追尋尊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戰勝了生活。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裡,這種勇氣特別動人。
劫匪「眼鏡」,儘管一事無成,卻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證明自己,幹票大的,即使他用的方式是搶劫。
殘疾女馬嘉旗,出車禍後生活不能自理,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只想一死了之,對她來說,為了找回尊嚴不惜直面死亡。
工地保安馬先勇,因為一次酒駕,導致妻子死亡,妹妹高位截癱,在維持生計與不斷自責的痛苦中勉強生存,卻仍然懷揣著當回協警的夢想。
欠錢逃跑的地產商高明,冒著巨大風險也要回去面對,因為這是他做人的底線。
對他們來說,尊嚴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意義一樣,都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動力。
接下來,本文將通過敘事手法、情感描寫、展現主題等幾個方面,對影片進行詳細分析。
本片採用多線敘事手法,四條主線交叉進行,逐步推進劇情,最後匯聚在一個場景,矛盾爆發,故事達到高潮。
這種敘事手法近幾年非常流行,多部採用這一手法的片子,例如《瘋狂的石頭》《火鍋英雄》《暴裂無聲》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受觀眾喜愛。
對觀眾來說,這種敘事手法等於給他們開了上帝視角,利用觀眾的「旁觀者清」和劇中人物的「當局者迷」之間的偏差來製造戲劇效果。
電影中各條敘事線上的人物,都在用各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做著自己的事情,當幾條主線交匯時,則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產生一系列戲劇衝突。擁有全知視角的觀眾,看起來則非常過癮。
本片第一條線是劫匪眼鏡和大頭,他們想通過搶劫出人頭地,於是持槍搶劫了一家手機店。這兩個披著「劫匪」外衣的憨厚悍匪,在影片中產生了極其有趣的反差萌效果。
第二條線是殘疾女馬嘉旗。眼鏡和大頭搶劫以後,慌不擇路地逃跑,跑到殘疾女馬嘉旗家裡,和馬嘉旗產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糾葛。
第三條線是地產商高明。為了建設一個新樓盤,欠下巨額債務,捲款逃跑,債主則天天四處給他開追悼會,讓他聲名狼藉。
第四條線是保安馬先勇。為高明看守工地,在工地發現一支槍,想通過上交這支槍立功,從而做回協警。當槍不見時,他沒有放棄,敏銳地追蹤到搶劫案,展現出自己不俗的辦案能力。
這四條線交替進行,劇情一點點在我們面前展開,每個人物的形象也逐漸變得立體。
兩位劫匪跑到馬嘉旗家裡,威脅她亂說話就會殺了她。沒想到,她不僅面無懼色,還不斷地用言語刺激,一心求死。
原來,馬嘉旗車禍後高位截癱,終身殘疾,腦袋以下完全動不了,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對她來說,這種不能自理的生活,生不如死。可是,這兩位看似恐怖的劫匪,其實心地善良,根本不敢殺人。
隨後,眼鏡和大頭發現自己搶的手機是模型機,還被網友嘲笑為「年度最蠢劫匪,」甚至惡搞了很多鬼畜視頻。對眼鏡來說,這是莫大的侮辱,他無法忍受,於是他冒著被捕的危險也要出去再幹點真正的大事。
就在這個時候,馬嘉旗尿失禁了,他們倆沒走成。眼鏡被馬嘉旗的遭遇觸動,真誠地想要幫她結束生命。
此時,馬先勇找到大頭喜歡的女生真真,並且假冒真真給大頭髮信息,約他晚上在西山大橋見面。而地產商高明,為了挽回自己的聲譽,也決心回去面對。高明的債主劉五,晚上要在西山大橋給他開追悼會,四條主線匯聚到了一起。
由於每條主線都有其獨特的人物和故事,而影片時長不到2小時,為了將故事講清楚,讓人物立起來,每條線都必須非常精簡又絕不含糊。
在這樣的標準下,每個場景每句臺詞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全不會拖泥帶水,劇情全程無尿點,看起來精彩又刺激。
片中展現出三種愛情,兩種親情。他們之間這些感情都不完美,甚至千瘡百孔,充滿傷害,但又分外動人。
大頭和霞妹之間,沒有任何靠譜的承諾,但彼此又互相牽掛。大頭幻想搶劫分到十萬塊錢怎麼花,計劃七萬塊裝修房子,兩萬塊做彩禮,還有一萬買棒棒糖,因為霞妹愛吃棒棒糖。
對他來說,娶霞妹就是人生最大的事。而霞妹,雖然一直對大頭的感情不置可否,沒有明確表態,被警察問話時,卻毫不猶豫地為大頭打掩護,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大頭。
他們倆的愛情,一個是窮小子,一個是坐檯女,被世人所不看好。無論是窮小子,還是坐檯女,在婚戀市場都是被排斥的對象。但,就是這樣的兩個人,接受對方的不完美,珍視對方的情感。
相比之下,很多條件優越的戀人,還在不斷挑剔對方的缺點,不懂珍惜。所以他們倆的這段愛情,乍看難以理解,卻又發人深省。
馬嘉旗和眼鏡之間的愛情,萌生得有點突然,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他們都深刻懂得對方的悲哀,因為他們都在追求失去的尊嚴,兩個被命運捉弄的人碰到一起,難免產生惺惺相惜之情。就像那句老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眼鏡想要出人頭地,對他來說,搶劫失敗還被網友嘲笑,就是生活對他最大的瞧不起,被人瞧得起就是他想要的尊嚴。而馬嘉旗,大小便失禁,要依靠他人照顧生活,這種連動一下都是奢望的感覺,讓她徹底失去了活著的尊嚴。死亡,就是她重獲尊嚴的唯一辦法。
他們倆人,處於不同的困境,但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那個可憐的自己。於是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想要溫暖對方,也照亮自己。這兩個人的愛情更是充滿了不完美,但明知不完美還要選擇,就顯得格外真誠。
高明和他女朋友之間的愛情,更加充滿爭議,因為他女朋友是小三插足,拆散了高明的家庭。在這種語境下談愛情,往往會被人所不齒。但他們倆之間,又不是一場單純的錢色交易。
高明欠了巨債,想出去借點錢回來周轉,這種情況下基本難以翻身,也沒人會在這種時候借錢給他。但是「小三」依舊陪伴在他身邊,拼命阻止他回去,害怕他出去會被債主傷害。
如果說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後面高明被群毆,「小三」的舉動就不僅僅是仗義,更可以說是仁義了。她本可以躲在車裡自我保全,但她拿著一個公文包就毅然決然地向著高明衝過去,想用一己之力護住他,減輕他的傷害,連自己被打也在所不惜。
雖然這倆人之間的愛情註定得不到祝福,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對方,為對方的世界擋下風刀霜劍。
綜上來看,劇中人物無一不是處境艱難,艱辛潦倒。但他們的愛人,都沒有放棄對方。這種關鍵時刻共患難的感情,在往後的風風雨雨中,更經得起時光的蹉跎,也能成為彼此生命裡最強大的力量。
反觀當下,有多少門當戶對條件極好的情侶,因為愛情在一起,卻經不起平淡生活的打磨。最開始相看兩不厭,很快就變得互相挑剔,甚至指責對方。我們忘了,我們愛上的這個人,本來就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兩個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相包容,一起前進,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除了愛情,劇中親情也是互相傷害又彼此心疼的矛盾存在。
馬依依恨她的爸爸馬先勇,因為他酒駕導致自己失去了媽媽。她瞧不起爸爸,因為他窮困潦倒還當著同學面打她,甚至因為疑似嫖娼進警局。她說,我不姓馬,我跟我媽姓。
後來,爸爸為她擋子彈,以致於真的中彈受傷,她又無比心疼,告訴爸爸她一直姓馬。
毫無疑問,馬先勇不是一個好爸爸,甚至是個非常糟糕的爸爸。但他很愛女兒,願意為她付出生命。馬依依不喜歡爸爸,覺得他丟人,但她依然愛著他,不希望他受傷。
高翔的爸爸高明,為了「小三」拋妻棄子,也絕稱不上好爸爸。但對高翔來說,他依然是最重要的人,是自己豁出命都要保護的人。所以,他偷了槍,單槍匹馬也要去保護爸爸,害怕他被人打死。
這個人,沒有選擇兒子,選擇了所謂的愛情,實在配不上「爸爸」這個稱呼。但是,高翔還是忍不住地愛著他,不忍看他孤立無援。
親情就是這樣,難免互相傷害,卻又始終互相愛著。就像無數的普通家庭,父母會打罵孩子,逼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幹涉他們的人生選擇,令孩子想要逃離,但孩子依然很愛父母。即使孩子總是不聽話,讓自己失望,工作後也沒時間陪伴,父母卻始終如一地愛著孩子。
這種力量,是骨血親情所獨有的。因為血液相通,不可替代,所以更經得起考驗,更加難以放棄,也更加值得珍惜。
影片的主題很明顯:尊嚴。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
眼鏡搶劫,是為了證明自己,拿回尊嚴。高嘉旗想要死亡,是為了解脫自己,拿回尊嚴。馬先勇查案追槍,是為了完成當回協警的夢想,拿回尊嚴。高明冒著生命危險回去,是為了洗清攜款潛逃的嫌疑,拿回尊嚴。
對他們來說,尊嚴的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意義非凡。
每個活著的人,都希望活得有尊嚴,這是一切生活的前提。但很多無名之輩,被殘酷的生活剝奪了尊嚴,只能毫無尊嚴地活著,如行屍走肉。
本片中的四個人物,曾經丟失了尊嚴,誤解了尊嚴,但最終都找回了尊嚴。
1. 什麼是真正的尊嚴
談到尊嚴,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尊嚴。
對眼鏡來說,搶劫真的能獲得尊嚴嗎?對馬嘉旗來說,死亡真的能獲得尊嚴嗎?對馬先勇來說,只有當回協警才能獲得尊嚴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即使搶劫成功,眼鏡也不能獲得真正的尊嚴。即使自殺成功,馬嘉旗也談不上獲得了真正的尊嚴。即使當不上協警,馬先勇也有的是辦法獲得尊嚴。
眼鏡認為,男人就是要幹大事,仿佛不幹點大事就不算男人,也就不可能被人瞧得起。其實,生活原本艱難,能在殘酷的生活中,永不服輸,腳踏實地地向上走,認真工作,心懷善意,就足以被稱之為真正的男人。
馬嘉旗認為,既然這輩子也無法站起來了,只有死亡才能給她尊嚴。其實,這只是面對苦難的一種逃避。死是最簡單的,活著才困難。死了的確可以一了百了,也不再痛苦,但那也意味著一切就此歸零,我們的生命之旅就這樣終結。
她的身體不再完整,但她還有清晰的腦子,伶俐的口齒,對親人來說,她依舊是珍貴不可替代的。如果她能重拾面對苦難的勇氣,在絕境中頑強求生,這才是一種極其矜貴的尊嚴。
馬先勇認為,只要自己能當上協警,生活就能發生改變。其實,當不當協警,他都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只要他對女兒多點耐心,對他人多點真誠,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人的尊嚴,起源於每個個體獨特的價值觀和信念,它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生命都更有價值。
每個人心裡,都有其對尊嚴的定義。沒錢的人,認為金錢就是尊嚴。沒權的人,認為權力就是尊嚴。沒地位的人,認為地位就是尊嚴。沒存在感的人,認為存在感就是尊嚴。殘疾的人,認為身體完整就是尊嚴。
其實,尊嚴不是我們所缺少的東西,恰好是我們擁有的東西。
王小波說,尊嚴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當做一個人物而不是一個東西來看待。
一個人有沒有錢、有沒有權、有沒有地位,都不是我們判定其是否為人的標準,如果他為富不仁,將權力視為玩物,因為自己的地位瞧不起他人,那我們心裡也會瞧不起他。相反,一個一文不名的小人物,只要心地善良,底線明確,做人磊落,做事坦蕩,也值得被人尊重愛戴。
人生而不同,但每個人都有權利,也有能力去活得有尊嚴。
2. 怎麼活得有尊嚴
怎麼活,才算真正有尊嚴?
每個堅持自己原則的人,人格都非常高貴。因為他們能夠守住底線,對一切觸及原則的東西say 「NO」,即使受到金錢誘惑、外力脅迫也能守住自我。他們的人格乾淨純潔,有著堅定的精神支柱。
自尊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一個不懂尊重他人的人,也談不上什麼尊嚴。不傷害他人,是維護內心秩序的重要原則。
要想活得有尊嚴,就要積極向上地生活。一個每天頹廢不上進的人,很難被生活溫柔以待,也無力抵抗生活的殘酷,更加無法活得體面。不願意靠雙手去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還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底層苦苦掙扎,整體抱怨客觀環境,也談不上什麼尊嚴。
一個缺乏獨立能力的人,談尊嚴只是空中樓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很難依附於他人生存。小的時候靠父母,但父母會老去,會離開我們。成年了可以靠另一半,但另一半可能會變心,也可能離開我們。人生到最後,拼的還是自己,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
一個不獨立的人,隨時可能被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打敗,失去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抗風險能力太低,也很難在生活中一直保持尊嚴。
所以說,我們要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只有這樣,面對人生逆境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逆風翻盤。
看上去尊嚴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其實,要守住尊嚴,並不簡單。每個被生活錘過的成年人,在某些時刻,都曾失去過一些體面,但那些卑微時刻,並不等於尊嚴。只要我們內心堅毅如初,面對生活頑強如初,就能守護住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做一個有尊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