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經濟繁榮,文化輸出也頗有成效,近些年吸引了許多中國學生前往留學。然而,隨著兩國人民交流的日益密切,一個傳聞也愈演愈烈:「韓國人吃不起牛肉!」究竟為何那麼貴?韓國人吃不起牛肉的真相是什麼?
在我去韓國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吃一頓牛肉居然是韓國當地人的一件極其隆重的事情。
在21世紀的今天,進口水果、進口零食、進口電器等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佔據了我們的視線,面對韓國人,我突然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安和敬佩。
看過韓劇的人,可能都對韓劇中提到「牛肉」的場景不會陌生。比如在《黃手帕》中,婆婆就教育想喝牛骨湯的媳婦「牛骨湯要過節才能吃。」
而很多韓星也曾在綜藝節目中談及韓國牛肉太貴,讓我們摸不著頭腦,作為亞洲的一個發達國家,難道韓國人窮得牛肉都吃不起嗎?
其實,韓國人真正吃不起的,是韓國本土牛肉,也就是所謂的「韓牛」。韓牛之所以貴,第一就數量少。眾所周知,韓國國土面積並不遼闊,可用以飼養牲畜的牧場自然就更少了,「物依稀為貴」,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飼養出來的牛自然就貴了。
因為飼養成本高,韓牛均由韓國本國農民飼養,一頭牛幾乎要花去一年的時間才能屠宰銷售。而這種傳統的養殖方式,註定了「韓牛」的供應量並不算高。
因為韓國政府對農民的政策保護,現代社會,工業迅速發展,農民很容易被時代拋棄,成為變革時代的犧牲品。
為了維持農民生活質量,保證農民的收益,韓國政策出臺政策,給予農民大量補貼。同時,韓國政府限制了對國外農產品的進口,確保本國農產品的價格不會受到大幅度的衝擊。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自然是意料中的事情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國內10塊錢能買一個西瓜,而在韓國可能一斤都買不起的原因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疑問了,韓國政策限制農產品進口,又不是禁止進口?吃不起本國的蔬菜牛肉,完全可以選擇進口產品啊,價格還那麼便宜,為啥大家非要那麼偏執的買本國的產品呢?
這就牽扯到一個韓國人的信仰問題了,韓國人普遍信奉「身土不二」精神。所謂的「身土不二」,有點像我們國內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堅信出生在韓國的人,只有韓國本土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所以,走在街上,你會發現大部分人用的都是LG、三星手機。開的汽車,也大多數是本國品牌,據統計外國品牌不到10%。國人眼中物美價廉輕便省油的汽車,在韓國人眼中更是不值一提……
對於偏向實用主義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的選擇都是簡單而粗暴。哪個便宜用哪個,哪個好用用哪個。
然而,韓國人卻跟我們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價值觀。他們可能也關心商品的性能,也關心商品的價格,但是他們最關心的,還是這個產品來自於哪一個國家。
對於本國產品來說,哪怕再貴,他們也要盡力支持。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超市裡進口牛肉那麼多那麼便宜,還是有那麼多人省吃儉用也要購買「韓牛」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心裡要想了,人家韓國人支持自己國家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的東西好啊,看看我們國家的東西,好多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的,實在是愛不起來啊!
誠然,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讓人100%滿意,我們的國貨也是一樣。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只要它們是在越變越好,那就是值得我們支持與期待的。支持國貨,既能拉動內需,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又能提高民族產業的世界競爭力,還能完善經濟自循環,提高抗風險能力,這種行為還是值得提倡的。
#今日互動#
面對價格高昂的韓牛,韓國人尚且能夠堅決支持自己的國貨,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希望在今日之中國,支持國貨,不再是一句空言!一起來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