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福建面」:異域的家鄉美食與自我認同

2021-01-13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9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日前刊發文章,介紹了馬來西亞「福建面」背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檳城的福建面與吉隆坡的福建面雖然內容並不相同,背後蘊藏的卻是同樣的思鄉情懷。

文章摘編如下:

檳城福建面與吉隆坡福建面都是馬來西亞具有代表性的食物。檳城蝦麵源自於福建,在廈門可以發現系出同門的「廈門蝦麵」,在中國臺灣可以找到「擔仔麵」。蝦麵隨著移民者的腳步到了不同地方,最後落地生根,長出自己的樣貌。相比較而言,檳城蝦麵的蝦湯更加濃厚有味,喝起來非常有存在感。

檳城福建面以蝦殼、蝦頭熬煮成的湯為底,用黃面,面上會放去殼蝦,而吉隆坡福建面的內容則完全不同。檳城福建面是湯麵,吉隆坡福建面是乾麵,以黑醬油、豬油拌炒再綴上豬油渣。因為撞名之故,只要離開檳城以外,都把檳城福建面多稱之為「檳城蝦麵」或「蝦麵」。

這兩款福建面雖然由來與風味不同,但其中還是有共同點,那就是黃面與福建人。雖然很多人不喜歡黃面的鹼味,不過黃面確實是閩南人的飲食印記,只要有閩南人的地方就有黃面。而之所以取名「福建面」,自然與販賣者是福建人的背景有關。

吉隆坡的福建面最初由華裔王金蓮於1927年創立。此人早年從福建到馬來西亞討生活,創立的福建面原本沒有取名。由於麵條看起來黑碌碌的,有的人就稱其為黑面,有的人稱為大滷麵。後來王金蓮想到自己是福建人,就把自己炒的面命名為「福建面」。

對當年的第一代移民來說,身居異域,強化籍貫是一種自我認同。檳城福建面大可稱作「蝦麵」,這樣不消多做解釋,人們就能一眼明白面的特色;王金蓮也大可把自己創的面叫「金蓮面」,這樣誰賣了就等於幫他打品牌。然而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叫做「福建面」,原因就在於此。

這樣的例子不只出現在兩地的福建面,在馬來西亞,客家、潮州人賣的肉骨茶,招牌就稱為「客家肉骨茶」、「潮州肉骨茶」。潮州人賣的海南雞飯,就稱為「潮州海南雞飯」。(陳靜宜)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幾種必吃的平價美食,好吃到爆
    公眾號【易馬】,微博【易馬海外家園】專注於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辦理、房產投資置業、國際教育留學,規劃全球最低成本的人生PLanB。馬來西亞一直都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從平價的小吃店到昂貴的大餐,滿足食客們的各類需求~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則是大馬幾種必吃的平價美食。
  • 比《大魚海棠》更打動人的,是那些福建美食!
    然而福建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比如,那些美味的福建美食。 西施舌是一種珍貴的海產蚌類,主產區在福建長樂。長樂漳港鎮有一片不大的港灣。 馬來西亞的沙嗲牛肉(沙嗲,也是沙茶)沙茶麵的做法很簡單。將鹼水油麵,放入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
  • 讓劉德華,梁靜茹都讚不絕口的,馬來西亞十大街頭美食評選
    今天小編從馬來西亞的眾多小吃店中選出十家最受本地人歡迎的十家店,推薦給大家。
  • 馬來西亞·怡保丨這裡的美食最對熟悉的中國胃
    如果不是因為馬來西亞的朋友認真地告訴老曹這個城市是楊紫瓊、梁靜茹、光良的故鄉的話,老曹的旅遊版圖或許不會考慮這座介於吉隆坡和檳城之間的城市。直到真正踏上怡保之旅的時候,在接受好幾天咖喱煮一切以及被稱為「辣死你媽」的椰漿飯之後,老曹在怡保所吃到的不少美食,都是那麼的熟悉和體貼,這種感覺足以慰藉與生俱來的中國胃。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福建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福建美食的蹤影?>可謂泉州最具代表的兩種街邊美食介紹石花膏面線糊上場了作為泉州人的早餐美食之一面線糊小店在泉州幾乎可以用「遍地都是」來形容面線糊是泉州的一道風味小吃,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
  • 7月去南京卓美亞雙子匯可「漫遊檳城」,品地道馬來西亞美食
    煎蕊、炒粿條、波士頓龍蝦配馬來叄巴醬、肉骨茶……7月16日,馬來西亞駐滬總領事旅遊處旅遊領事 MR.WIZANI ROSMIN(韋札尼 先生)一行人來到南京青奧城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卓美亞酒店(以下簡稱南京卓美亞酒店),在位於39樓的雙子匯自助餐廳,品嘗地道的檳城美食和空運而來的貓山王、金包、紅蝦三款馬來西亞榴槤。檳城,馬來西亞美食聖地,全球旅行聖經《孤獨星球 Lonely Planet》最值得探訪的美食之城。
  • 家鄉美食101,哪個是湘大學子心中的c位呢?
    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大多數Xtuers都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翼寶看來啊,回到家鄉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卡好久沒吃的家鄉美食!今天,翼寶就搜集了幾個地區的特色美食,大家來猜猜有沒有屬於你家鄉的味道吧!看到這些有些眼熟的食物,你有沒有想起這是哪裡的美食呢?
  • 美食:馬來西亞道地早餐,這周末你想吃哪一個?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 而不同的飲食習慣則造就不同的飲食文化; 馬來西亞有著各種各樣的民族,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飲食特色, 進而形成了馬來西亞那多元的飲食文化, 只是早餐就已經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了~ 馬來西亞的道地早餐 (Malaysian Breakfast)究竟有哪些呢
  • 馬來西亞華人怎麼過春節?
    新年前夕,走在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年味已經撲面而來——商場、店鋪和街道早已張燈結彩;賀歲歌曲和「恭喜發財」的祝福聲不絕於耳;剪紙、風車、捏麵人的攤位,則讓人回到了兒時記憶裡的新年。
  • 小娘惹簡直是行走的美食種草機,堪稱《舌尖上的馬來西亞》
    峇峇娘惹,或土生華人,是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馬來亞(當今馬來西亞)的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印度尼西亞)和室利佛逝國(新加坡)一帶的明朝人後裔,是古代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土著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稱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翻譯,在土生華人
  • 餃子傳遞思鄉情 中國媳婦在馬來西亞推廣中國東北美食
    中國僑網11月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中國籍馬來西亞媳婦因思念家鄉而開設餃子館,向居鑾人介紹源自中國東北的美食,以老家的味道吸引一班新鐵粉。  她讚嘆這家店的老闆娘有一雙巧手,用擀麵棍快速地揉壓麵團、包裹餡料,最後雙掌合攏一壓,一顆顆飽滿挺立的餃子就出現在掌心,不單速度快,每個餃子都大小勻稱,非常考功夫。
  • 福建7種特色美食,鍋邊糊、蚵仔煎上榜!第4種很多人不敢吃!
    要說福建可真是個好地方,不管是美食還是景色都非常出名!
  • 馬來西亞檳城,人文和美食並存
    馬來西亞一直是國人最愛的境外旅遊目的地之一,你對這裡的印象是什麼呢?吉隆坡超酷的地標雙子大樓,仙本那清澈到像PS的海水,還是馬六甲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傳說?如果讓我說馬來西亞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些統統不是,而是除了首都吉隆坡和新山市之後的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檳城。
  • 福建除了著名的沙縣小吃,還有這些傳統美食也是色香味俱全
    上期文章我們介紹了福建省五大特色美食,大家是不是有些意猶未盡呢?不要著急,今天我們繼續將餘下的福建五大美食通通介紹給大家。福建美食推薦六、廈門沙茶麵相對於北方的傳統麵條,廈門的沙茶麵就有些舶來品的味道了。處於中國沿海的廈門受外來文化衝擊十分厲害,飲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沙茶起源於印尼、馬來西亞一帶,原本應稱作沙嗲。
  • 一口吃出半張世界地圖——叻沙,華人創造的馬來西亞美食經典
    第一次吃叻沙是在澳門,幾乎滿座的一間小餐廳,依靠「群眾的智慧」:人多的食肆味道差不到哪兒去,點了一碗,濃鬱香辣,異常開胃,便記住了「叻沙」這味美食。要吃地道的叻沙得去馬來西亞,尤其是檳城。檳城號稱小吃之城,它在大馬食客心目中的位置,就像四川成都於中國食客那樣。
  • 這部新加坡12年前拍的美食紀錄片,藏著許多秘密
    據潮汕專家張新民口述,那時候的碼頭苦工吃得最多的是甜粿,一種耐保存的乾糧*《美食尋根》馬來西亞是尋根的再下一步,巴生是馬來西亞第二大的港口,也是最早福建移民登陸的地方。福建人來本地謀生,並售賣自己製作的福建小吃。所以在早年的巴生港口,有很多製作包括鹹飯,肉羹湯和燉豬骨的小攤子。
  • 在馬來西亞,碰到一個能講國語、福建話、客家話、廣州話的印度人
    在馬來西亞碰到了一個能講國語、福建話、客家話、廣州話的印度人我的遊程計劃是玩至馬來西亞最北部然後入泰國。從新山至怡保可乘火車,也可乘汽車,都要經過吉隆坡。我在新山的火車站了解到火車的時間不太合適,便乘長途汽車。
  • 臺灣美食,來自咱福建?
    看著臺劇長大的一代裡,只有一種人對臺灣數不清的美食免疫:福建人。唱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的閩南人,明清時期就已經渡海去臺灣大開發了。所以當你炫耀起去臺灣吃過的美食,福建人總會略帶高傲地說:「噢就這個啊,我們那裡也有,幹嘛跑臺灣去吃?」
  • 馬來西亞著名美食街,以中國城市命名,國內老餮都去過
    在馬來西亞有一座檳城,它是該國第三大城市。著名的旅行聖經《孤獨星球》曾評選檳城為2014年全球美食城冠軍。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其實這跟在檳城的華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連檳城著名的美食街——汕頭街,都是以我們中國城市來命名的。
  • 滷麵、拌麵、炒麵、魚面…這10碗面,福建人能吃一輩子!
    今天特意給你們整理了一期【麵食合集】🍜~滷麵、拌麵、沙茶麵…你別說,福建人吃麵的花頭還真不少,快來看看你恰過幾種~ 莆田滷麵 作為莆田zui招牌的美食之一,滷麵承載了太多莆田人的記憶,每逢佳節或集會,莆田人的桌上總會有這樣一碗令人滿足的家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