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5日訊(記者 沈童 辛振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雖然減少了外出,朋友之間的聚會也變成了網上會面,但每天依舊會產生許多的生活垃圾。那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這些被我們丟掉的廢棄物會不會因為得不到及時清理而產生更多的細菌,從而成為病毒藏匿的場所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章丘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章丘綠動」)。
疫情期間全封閉管理,保證生活垃圾、及時處理
經過消毒、測溫登記後,記者進入了章丘綠動廠區。泉水造型建築、花園式管理、全程無異味......眼前的一切,讓記者不太敢相信這是一間一天要處理近1200噸生活垃圾的垃圾處理廠。
章丘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這裡主要負責章丘區、高新區的全部和歷城區一部分的生活垃圾處理。」章丘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正秋告訴記者,從過年到現在,公司一直沒有停工,堅持全部人員正常上班。為了避免員工感染無法正常開工,公司進行封閉式管理,安排員工入住公司公寓。全體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吃住在公司,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將各種垃圾及時地處理掉。
記者在二樓中央控制室牆上的監控終端LED顯示屏上看到,垃圾進廠後,將被卸料平臺運送至垃圾池,再由物料抖抓入1000℃高溫的爐膛進行焚燒發電。
隨後,記者在潘正秋的帶領下來到堆放生活垃圾的垃圾池。垃圾池分為6個片區,每天分片區進行新鮮垃圾的輸送。新鮮垃圾和老垃圾分別進行發酵和焚燒,來回循環。在垃圾池邊,有兩位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通過機器操作,將5—6噸的垃圾用一個巨大的「爪子」運送到後方的落料口,推入爐膛進行焚燒。
「廠區現在擁有3臺400噸的焚燒爐和2臺12MW的汽輪發電機組,每天能夠處理垃圾1200噸。」潘正秋告訴記者,目前垃圾發電廠的年處理量達43萬噸,每天發電50多萬度,可以滿足1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
而垃圾燃燒完後,存留的固體殘渣可用作水泥、磚等建築材料,而燃燒後的廢氣通過脫硫、脫硝等一系列技術處理後,無汙染排放。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疫情期間,這裡還負責一部分醫療垃圾的處理。潘正秋告訴記者:「在疫情期間,我們接到了濟南市生態環保局的電話,要將公司作為醫療垃圾處理的備用單位之一,主要處理來自章丘的醫療垃圾。
「對於醫療垃圾的處理可以說是相當嚴格的。醫療垃圾運來後,要立即對其進行殺菌消毒,然後要及時地將垃圾進行焚燒,以免造成再次汙染。」潘正秋介紹說,作為醫療垃圾處置備用單位,公司及時制定了《醫療垃圾處置方案》,優化消殺處置流程,優先、快速、規範對廢棄口罩等部分醫療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杜絕病菌傳播風險,守住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垃圾車進廠要經過「雙向消殺」
百名職工均放棄假期,全員備戰值守
「為確保疫情期間垃圾及時快速處置,針對垃圾運輸路線上的問題,我們協調當地政府、村居,開闢綠色通道,保證垃圾運輸車、環保耗材運輸車、飛灰和爐渣運輸車暢通無阻。」潘正秋告訴記者,在垃圾焚燒過程中,所需要的環保耗材和防疫物資短缺,公司進行多方聯繫採購,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垃圾焚燒穩定運行和防疫物資充實到位。並與國家電網溝通協調,解除限產難題,每天接收的1000餘噸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高溫焚燒處理。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章丘綠動的百名職工均放棄假期,堅守一線,全員備戰值守。為確保職工個人防護安全,公司印發了《關於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議書》,在員工打卡處等顯著位置張貼宣傳畫報,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全體員工籤訂《預防新冠肺炎承諾書》。
工作人員對垃圾卸料平臺進行消毒
所有員工工作期間必須佩戴口罩,卸料平臺的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帽、護目鏡、口罩、防護服。食堂實行錯峰就餐、分桌就餐、錯座就餐,避免或減少人員高密度聚集。同時,採購儲備部分生活日用品,保證自動售貨機內物品豐富、充足,滿足員工日常生活需求。
當記者問到,疫情期間一直在公司加班,會不會想家,一位正在工作的員工對記者說:「雖然一直加班,沒有時間陪家人,但特殊時期可以理解。公司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安排,儘量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