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代言人》:兩位影帝同臺飆戲,天使與魔鬼一步之遙

2020-12-20 迷影人生

關於撒旦的影視作品在好萊塢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有一部電影作品卻憑藉兩位實力派演員的巔峰對決,以及劇情的轉折起伏成功贏得了眾多影迷的喜愛。

而電影中深度結合基督教文化,在劇情故事本身之外,對原罪、正義等主題的探討也使這部電影即便在今天也具有豐富的內涵。

這部電影就是1997年由基努·裡維斯與阿爾·帕西諾聯袂主演的驚悚懸疑電影《魔鬼代言人》。

宗教?或是法律?

《魔鬼代言人》在很多評論家看來是一部極具創意的商業電影,你不能簡單將之歸結為宗教題材,或者是法律題材,因為這部電影實際上是兩者兼有。

無論是從法律制度層面,還是以宗教信仰層面來看,《魔鬼代言人》跌宕起伏、離奇曲折的故事劇情都能引發人們的深度思考。

首先我們從宗教層面來談一談這部電影,在基督教的傳統思想中,上帝在創造人類的同時賦予了人以自由意志,也就是說上帝擁有常人所不及的神力卻無法左右人類選擇自己的命運這也是為什麼亞當與夏娃能夠違背上帝意志選擇偷吃禁果的原因。

在《魔鬼代言人》的故事中,降臨人間的撒旦也無法左右人類的自由意志,如果他想要誘惑人類成為自己的奴僕,也必須通過一個程序,那就是需要人類作出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說,正義與邪惡的結果都是人類自己作出的選擇,與上帝和撒旦都沒有關係。

電影的主人公小鎮律師凱文是撒旦之子,當然在電影的開頭,他並不知曉這一切。

為了使意氣風發的凱文最終落入撒旦的魔掌,撒旦為他準備了三次選擇。

第一次是在電影開頭,凱文需要為一名猥褻女童的小學教師作辯護;第二次是在他被紐約的大律所吸納之後,為一個涉嫌非法屠殺動物的客戶作辯護;第三次是為一個槍殺自己妻兒的富豪作辯護。

這三個案件中的被告人都是有罪的,隨著庭審進一步發展和對當事人的深入接觸,撒旦讓凱文逐步意識到自己所辯護的當事人均是有罪的,他就是想要看看凱文會如何抉擇,是選擇堅持正義並不惜為此打破自己連贏數十次辯護的記錄,還是堅持為當事人作辯護,為了自己的聲譽和勝利記錄不惜違反事實上的正義。

凱文的選擇和很多常人一樣,在正義與欲望面前,最終屈服選擇了後者,他為三個案件中的當事人都做了無罪辯護,並通過這三個案件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聲譽。

凱文的欲望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撒旦的魔掌也在漸漸逼近。最終,化身律所老闆米爾頓的撒旦給凱文留下了第四個,也是最終的考驗,讓他在辯護成功與妻子性命之間作出自己的選擇。

作為一名丈夫,在妻子陷入嚴重的精神問題和生活困境中時,凱文最應該做的無疑是陪在妻子旁邊。

然而,眼見離案件辯護成功僅有一步之遙的凱文,在妻子瑪麗最需要陪伴和照顧的時候還是選擇了棄之不顧,最終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眼前發生——妻子反鎖病房大門,並在丈夫面前果斷割斷了自己的動脈。

凱文最終為了自己的欲望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人。

當他怒氣衝衝跑去質問米爾頓,也就是撒旦時,米爾頓卻反問凱文,在所有這一切發生以前,米爾頓給了凱文一次次選擇的機會,可凱文卻是怎麼選擇的?

在欲望背後,電影揭示了人性本惡的悲觀主義基調,在軟弱不堪的人性面前,在人類的七情六慾面前,撒旦無處不在。

與其說一切悲劇都是撒旦的惡行,倒不如說這是人類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在知曉自己完全無法逃避欲望束縛之後,凱文最終同妻子一樣選擇了自我放逐的歸宿,人的自由意志也由此得到了體現。

但悲劇的是,即便人選擇了通過自殺的方式去擺脫撒旦的誘惑,也只會再次獲得選擇的機會,人類終究需要一次次面臨撒旦的引誘。

電影通過淺顯易懂的故事劇情將基督教的許多神學觀念引入其中,原罪在救贖中一次次毀滅,又在欲望中一次次重生。

如果從法律層面重新回顧電影劇情,電影中的幾個案件同樣具有現實意義,比如在第一個案件中,面對聲淚俱下的受害女童與十惡不赦的小學教師,陪審團很自然地在一開始就站到了女童的那一邊。

然而在辯護律師凱文的一面之詞下,陪審團又迅速轉變了自己的選擇傾向,甚至最終成為了凱文獲勝的有力武器。

成員職業、年齡、價值觀、人生觀各不相同的一群人究竟有沒有權利去判定一個人有罪與否?

放大來看,讓所有人都參與到政治決策中就一定能夠體現民主嗎?電影用這個案件作為電影的開場一方面是對西方陪審團制度的諷刺,另一方面同樣也是對民粹主義的擔憂。

極其容易被人進行心理操縱的民意真的可以決定國家的發展方向嗎?今日美國的亂局不就反映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缺陷所在。

隨心所欲的資本主義與漸行漸遠的心中良知

雖然是一部以宗教元素見長的電影,但是《魔鬼代言人》中,同樣也帶著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諷刺,在金錢面前迅速建構起來的人間天堂真的就那麼的美好嗎?

在追名逐利和金錢本位的社會觀念影響之下,生產力迅速發展,物質生活也愈加豐富,但是與之相反的是精神力量的缺失與人性良知的淡漠。

拋去關於宗教部分的描摹,電影中妻離子散的悲劇,殺害妻兒卻無罪釋放的富豪,猥褻兒童卻無需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小學教師無不是今日美國時不時湧現出來的新聞事實。

當整個社會都在隨心所欲,為了自己的欲望無所顧忌,未來又該何去何從?電影的結尾,男主角通過自殺擺脫了撒旦,並在正義與名譽間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出人意料卻又在意料之中的是,撒旦依舊在如影隨形。

相關焦點

  • 《魔鬼代言人》VS《利慾兩心》:一種被阿爾·帕西諾支配的感覺
    阿爾·帕西諾的真正難得之處在於除了掌控得了黑幫裡的風雲,同時也駕馭得了對人性的思考。在一些探索人性思考的電影上阿爾·帕西諾的表現也是相當的一流,最經典的就是獲得了奧斯卡影帝的《聞香識女人》,但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另外兩部關於人性的電影:《魔鬼代言人》和《利慾兩心》,這兩部電影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老培新,阿爾·帕西諾帶後輩的電影。
  • 基努裡維斯為《魔鬼代言人》放棄《生死時速2》,全因能和他合作
    「教父」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回到Keanu跟影帝Pacino合作的電影《魔鬼代言人》(豆瓣評分8.3分),從劇本立意到演員表演,我都十分喜歡。我們知道,上帝與魔鬼是兩個極端的對立。上帝是善良的,而魔鬼常常引誘我們作惡。電影《魔鬼代言人》裡面,Keanu飾演一個年輕有征服欲的年輕律師,而Pacino則是魔鬼的化身。《魔鬼代言人》講述受到金錢、色情、名利誘惑的年輕律師,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迷惘和失控的。私慾膨脹的年輕人,是怎麼樣掉進魔鬼早早設好的陷阱之中呢?
  • 你想做魔鬼在人間的代言人嗎?如果想那就來看這部《魔鬼代言人》
    此類故事在銀幕和屏中已經反覆出現過了——主角或男或女,背景國內或國外,風格有寫實有魔幻——《魔鬼代言人》是前半部寫實,後半部魔幻,算是個綜合體。看《魔鬼代言人》,乍一看覺得跟《華爾街》有點兒像,都是講述一個年輕人來到紐約發跡和墮落的故事,一個是金融界新人,一個是律師新星——都是出於強大的誘惑中和巨大的壓力下的行業。
  • 韓版古惑仔《魔鬼對決》青龍影帝從日本打到泰國
    最近已經有《翻供》、《屍速列車:感染半島》與《鋼鐵雨:深潛行動》了,緊接著又有韓國影帝李政宰與黃晸玟主演的《魔鬼對決》上映,對喜歡韓片的影迷來說的確是精採可期的視覺盛宴。泰國發生震驚人心的綁架事件,完成最後殺人任務的殺手仁南,在得知這事件與自己有關之後,隨即前往泰國,並與助手開始追查這起事件。
  • 魔鬼代言人
    想看點啥,B站推送來「魔鬼代言人」這部電影,查理茲塞隆和基努裡維斯,兩位的顏值就不必贅述了,有目共睹。
  • 電影:《魔鬼代言人》
    《魔鬼代言人》電影「魔鬼代言人」的人性自由與人性幽暗陳韻琳評內容簡而言之,是說及一個律師遭逢邪惡勢力的故事。(Advocate一語雙關,既有『擁護者』之意,又有『律師』之意:律師成為魔鬼的代言人。)但這部電影有非常強的基督教背景,也因此,很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會不知如何找出這部電影的 key。以下就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幾個角度:邪惡勢力顯然是一個客體,人必須與其遭遇並相抗。當人與邪惡勢力相抗時,人會發現他其實同時是在與自己內在的邪惡相抗。
  • 影評——《魔鬼代言人》
    朋友看我寫了《穿普拉達的女王》的觀後感,就推薦我看《魔鬼代言人》,兩部片子有共通之處,不過呢,穿《普拉達的女王》更輕鬆一些,人性的小善小惡而已,而《魔鬼代言人》卻更沉重,也讓人更進一步思考。想到哪扯到哪,也別太嚴肅了。也許你也看過這兩部電影,或者其中的一部,不妨一起來聊聊。
  • 《魔鬼代言人》&影評:「魔鬼代言人」的人性自由與人性幽暗
  • 自由意志的選擇——《魔鬼代言人》
    《魔鬼代言人》,心目中兩代男神阿爾·帕西諾和基努·李維斯聯袂主演,自是不會錯過~主演男神們我對阿爾·帕西諾的喜愛,始於《教父》和《聞香識女人》兩部經典;後來的《疤面煞星》、《情梟的黎明》亦是至今在心中揮之不去
  • 你是魔鬼中的天使
    人本來就是無法長期相處的生物,因為我們心裡住著魔鬼,熱烈後平淡,厭倦後挑剔,爭執後冷漠,最後終於來到那扇必經的大門前。有人躊躇不前,有人一拍兩散,只有很少人堅定地穿行而過。每個人心裡都住著魔鬼,幸福是它的牢籠,當一切幸福都化作泡影,魔鬼就會衝破牢籠高唱著血腥的聖歌浮現,那時候,絕望的人將所向無敵。我們就是死要面子,自尊心特別重,只要一發現對方沒有那麼喜歡我了,我們就會把這段感情判死刑。不想勉強自己喜歡別人,也絕不勉強別人喜歡自己,對方邁一步,我們會更熱情,對方退一步,我們就想消失。
  • 天使就是魔鬼,魔鬼就是天使 【老子微言】第39集
    點上方綠標收聽【老子微言
  • 你是做魔鬼中的天使,還是天使中的魔鬼?
    記得很多年前,我的精神分析老師問過我們一個問題:「你是願意做魔鬼中的天使,還是天使中的魔鬼?」當時絕大部分同學,都選了「天使中的魔鬼」,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輕鬆一些。由別人來感化你,比你去苦苦感化別人,要好多了。
  • 《魔鬼代言人》:所謂的自由意志,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這部電影就是上映於1997年的劇情佳作《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當年的票房累計1.5億美元,也算是成績不俗。《魔鬼代言人》的故事儘管發生在紐約,劇情圍繞著一位律師所展開,卻帶有明顯的魔幻主義色彩,現實與虛幻交錯,迷失與癲狂共存。同時片中出現的大量的宗教元素與唱詩一般厚重的配樂,又為本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
  • 金鐘影帝在贛州會昌同臺飆戲
    晚上七點半,劇院已經坐滿了觀眾,劇情也在大家期待的音樂聲中開始。      據介紹,此次登陸會昌的《愛朦朧 人朦朧》演員陣容強大,所有演員均來自臺灣,其中,屈中恆、樊光耀兩位金鐘影帝同時上臺飆戲,他們深厚的戲劇表演功底、加上令人捧腹的劇情,讓現場觀眾笑聲不止、掌聲不斷。
  • 天使與魔鬼
    我對天使和魔鬼的認知是,天使和魔鬼進行著一場圍繞上帝的百姓的爭辯,猶大書1章9節記載,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
  • 康樹龍的《魔鬼中的天使》獨居風格,卻是如此地好聽!
    康樹龍所唱的這首——《魔鬼中的天使》深深地打動到了我。說實話,甚至超過了原唱。雖然康樹龍表面上是一個普通人,但他的內心絕對不普通!他用他獨特的嗓音完美地演繹了《魔鬼中的天使》。在康樹龍的演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已經沉浸在這首歌裡了,他是用心去唱的,他讓這首歌變得更加有感情,更加生動。康樹龍演唱的《魔鬼中的天使》一定會被廣大群眾熟知!
  • 「天使臉龐,魔鬼身材」的她拿下了華為海外代言人的身份?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突然發現向來代言人只選男星的華為突然選了個越南美女?! 這個美女在越南有小楊冪之稱,而且還有個特別吳儂軟語的中文名字阮芝芙,長相跟名字也很搭。
  • 天使與魔鬼的距離有多遠
    >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訂閱 我們的精彩人生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天使與魔鬼的距離有多遠
  • 影片《魔鬼代言人》的啟迪
    華靈子 2020-5-11近日,網上看了1997年的美國影片《魔鬼代言人》,給人印象深刻的、特別的虛構故事,
  • 天使、魔鬼與靈魂的區別
    文學及影視作品抓住人類對靈界持久而強烈的好奇心,以傳奇的方式演繹宗教觀念,實際上混淆了天使、魔鬼和靈魂在神學中的區別。尤其是後兩者,常常因為流俗文化中的概念交疊,而難以辨別。雖然生活中偶有聽聞難解的靈異之事,引起不少好奇的教友探問,但終不知其到底歸屬於善抑或惡。因此,需要從基本概念上理解三者的聯繫與區別,從而有助於在信仰中明辨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