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小手槍》搖擺不定的自我認同在這個夏天被直男「點亮」

2020-10-07 石坊青斜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法國版海報

西斯科·蓋伊Cesc Gay是一位涉獵頗廣的西班牙新生代導演,1967年出生於巴塞羅納,20歲就以一部超級短片《Masked ball》在當地的小型影展中得獎而引起矚目,1992年又以一個多媒體製作《Aldous》在巴塞羅納藝術節拿下大獎。而後他投身電視界與紀錄片,也有不錯的迴響。

1998年他與阿根廷導演丹尼爾·吉莫堡Daniel Gimelberg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旅館房間Hotel Room》(1998),結合了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式的風格與虛幻的視覺效果,獲得不少好評。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左)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右)

1999年剛發行完自己處女作《旅館房間》的導演西斯科·蓋伊Cesc Gay就接到了製片人赫拉多·埃雷羅Gerardo Herrero的邀約,要將前幾年極轟動的一出舞臺劇《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改編為電影。

但西斯科·蓋伊對於原劇全局限在一間小小的學生公寓中發生感到有些困擾,因為他的前一部作品《旅館房間》就是一部窩在室內拍的電影,那使得他迫切地想走到戶外,採自然光,拍漂亮的景色。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左)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右)

於是在原作者Jordi Sánchez的欣然同意下,他與他的搭檔託馬斯·阿瑞蓋Tomàs Aragay花了5個月的時間修改劇本,將故事拉到風光明媚的巴塞羅納郊區海邊,開啟一場可愛浪漫又充滿成長苦澀的夏日戀情。

哪個少男不懷春?這部以青春正盛的態度和筆觸,描寫少男情懷與同性愛迷惘的西班牙電影《青春小手槍》,講述兩個正在長喉結的西班牙青少年達尼(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飾演)和尼可(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飾演)在一起度過暑假。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

他們一起思春打手槍,一起把馬子,然後其中達尼發現自己似乎愛上的尼可!隨著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各自的感情生活也出現了變化。

有著同性戀傾向與迷惘的達尼,開始慢慢了解自己的性取向,並和一名男作家走在一起。陷入戀情的尼可,發現了自己只不過是愛蓮娜的一個夏日玩伴而已……過了這個暑假,他們仿佛都認識了自己多一點。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

西斯科·蓋伊以一種莫名冷峻和無比細膩的筆觸撫摩到了一個17歲的世界,一個充滿溫熱,躁動,不安與誘惑的地帶。

這裡的男孩不僅有著最為簡單的小小夢想,更有那乍開始萌動的隱約的欲望,有著對美,對異性,對同性,對生活的灼熱的渴望。這裡是青春的棲息地,感情的伊甸園,這裡有17歲這個幻想的年齡應該發生的一切事情,不僅有對時間匆匆流逝的感傷,更有無名地衝動,與那無窮無盡的恣意揮灑的激情。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左)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右)

試問,你的17歲是否也如此蠱惑,如此真實?你是否曾經因為想著心中的他(她)而偷偷地傻笑,你又是否死盯著他(她)不放然後突然有了觸摸的衝動,你是否也在那個17歲的雨季,在那個地點,那份時間,享受了你的第一次悸動?

你又是否在那鹹鹹的海邊,靜靜的月夜,心中升起無限的期待?你是否在寂寞難耐欲望難以發洩之時奮力地打起手槍,你又是否在初嘗禁果後默默的回味那份不可言傳的甘甜……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

這就是我們的17歲,不再有任何的避諱,沒有《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裡的青澀,也沒有《十七歲的單車》(2001)裡的淡淡憂傷,沒有童話裡耀眼的外衣,更沒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慘烈青春,有的只是熟悉,讓你突然感覺眼帘已經溼潤的熟悉。

這種熟悉不禁讓觀者的心隨著他們的節奏搖晃起來,以相同的頻率共振在那一瞬間,因為青春年少的所有年輕人都曾愛過,傷過,苦過,哭過,都曾在同性與異性之間搖擺不定,都曾因為死黨有了性夥伴而感到忌妒,煩躁甚至氣憤,都曾……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右)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左)

青春期的青少年都會經過同性期,然後遊擺在同性與異性之間,最後找到自己的位置。《青春小手槍》片中的主角達尼有著不太明顯的同性戀傾向,而尼可則希望在17歲的夏天擺脫處男之身,因此想盡辦法吊馬子。

電影觸及青少年對同性、異性的情感探索。《青春小手槍》的故事情節會讓觀眾心有戚戚焉,既苦澀又有甜蜜,還能夠給青少年朋友在性方面帶來啟示。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即甜蜜又苦澀,不是同性戀少年取歡的獵奇,而是那個荷爾蒙翻騰著躍躍欲試,焦灼不安著自我認同與同儕接納,揉摻青澀與眷戀的溫柔回眸……

導演西斯科·蓋伊一直認為《青春小手槍》的成功要素在於兩個年輕男演員的契合無間,無論是外型氣質或是表演,都必須要像保羅·紐曼Paul Newman(1925-2008)與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完美絕配。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外景地,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左)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右)

因此尼可這個角色的選角,對導演來說更是頭痛。意外地他們就在拍攝地——巴塞羅納近郊的海邊小鎮─找到了正在當地夏季馬戲團中表演特技的喬迪·維徹斯,而更叫人出奇的是,他與飾演達尼的費爾南多·羅馬洛的外型實在是合襯得不得了。

而首次參與電影演出的喬迪·維徹斯也果然不負所望,有極精彩的演出,還讓他因此獲得了戈雅獎最佳新進演員的提名。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費爾南多·羅馬洛Fernando Ramallo(右)和喬迪·維徹斯Jordi Vilches(左)

《青春小手槍》是導演西斯科·蓋伊的第2部作品,不僅在2000年坎城影評人周首映時大獲好評,又接著在芝加哥影展奪得費比西影評人獎,也是多倫多影展極受矚目的電影之一。

在西班牙當地,本片賣座鼎沸,又獲得當地電影最高榮譽戈雅電影獎最佳新導演、新演員及劇本三項大獎提名,美國上映時也獲得壓倒性的影評讚賞,是一部口碑與票房俱佳的電影。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劇照

多位影評人認為《青春小手槍》具有《野蘆葦/野戀Les Roseaux sauvages》(1994)及《愈愛愈美麗/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對青少年同志成長的細膩描繪,而資深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1942-2013)更認為,《青春小手槍》的夏日情調與微妙的情感描繪,讓他想到了埃裡克·侯麥Éric Rohmer(1920-2010)的《夏天的故事Conte d'été》(1996)。

「讓觀者甚至社會大眾,對青少年的兩性好奇,對同性與異性情愛的迷惘,能有一個開放與開明的健康態度。」導演西斯科·蓋伊說,「我們不都是在夏天裡發現愛情,在夏天裡初探性事嗎?」

電影《青春小手槍/西班牙處男Krámpack》(2000)西班牙版海報

相關焦點

  • 《樂隊男孩》九九歸一:自我認同
    (舊文重發,新增了電影新舊版對比)所有對別人的刻薄都是對自我的厭惡,和對這種厭惡下意識的排斥以贏得內心看似的平靜與自尊。九個人物,九種性格,卻都繞不出一個共同的母題:同志的自我認同。不同性格只不過是相同問題的不同展現罷了。
  • 靈魂拷問,自我認同真的很重要嗎?
    雖然不知道大家都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思考自我認同問題,但我想,很多人都一定被問到過這句話——「自我認同真的很重要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非常重要!自我認同是肯定自己的過程,也是與自己和解的過程,只有達成了自我認同,我們才能堅定的以某種身份在世間行走,才能與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如同Tilda前幾天在微博發聲: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酷兒。
  • FIT·i分享 | 什麼是自我認同?如何達到自我認同?
    你看到電視裡的明星光彩奪目,於是明星夢悄悄埋下種子,但是怕被別人嘲笑,你選擇壓在心底將它忘記;  你喜歡看漫畫,但是當同桌拿出一本奧威爾,你又默默收起了桌上的柯南;  你高中成績優異,考入985,可你卻沉迷上了電子遊戲,夜夜笙歌,下滑的成績沒能引起你的注意,沒關係,反正這個成績家長不知道,
  • 高分臺劇《想見你》,網友:淺析在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間掙扎的陳韻如
    高分臺劇《想見你》:淺析在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間掙扎的陳韻如 近日 故事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在青春校園偶像劇的外衣下,展示出懸疑劇的精彩,同時又可以帶著觀眾朋友們探討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校園霸凌,原生家庭,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等等。
  • 《水果籃子》無條件的愛與自我認同
    但是,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像透一樣的人出來告訴他們,被欺凌,不被接受,不需要羞恥也不需要自責。每個受創傷的人,心裡都有一個不被自己接受的自我,而透的愛可以治癒,因為這種愛是無條件的。透生活在媽媽的無條件的愛的包圍中,所以才這麼溫暖。無條件的愛是你不需要變成誰,成為什麼樣,只要你是你,不管你怎樣,我都愛你。成長在這種環境的孩子,會從心底生長出深深的自我認同和安全感。
  • 同志問答:自我認同和面對歧視
    這個欄目的目的是讓供性少數的人和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提出一些問題,我會在上面給大家提供問題的回答。這個應該算是我在中國做的比較多的一件事情。今天給大家談「自我認同和面對歧視」,先簡單的說一下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以及區別,和對我們同志社群有什麼意義?希望這個講解能夠給大家一個比較清晰的路線圖。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最近,看臺劇《茉莉的最後一天》,裡面有一幕讓人很心痛。16歲的林茉莉跳樓自殺,而離世前最後一句話竟是: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可憐的林茉莉,再見。從小到大,媽媽對她都十分嚴格,要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天天臨走前還不忘貼心為爸爸留便條:「親愛的爸爸,你不用找我了,以後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
  • 《非常父子檔》: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的主題,家長的認同是關鍵
    自我認同是能夠接納自己,理解自己。容忍個人的不完美,接受來自外界的認可和表揚。並且在認同中追求理想化的自己,為之奮鬥。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肯定自己的作為。不容易被外界輿論影響。自我認同包括兩部分: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
  • 這個夏天「最美的約定」……
    這個夏天「最美的約定」…… 2020-09-15 2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茶文具店》與過去不斷的自我和解中,完成生命的自我認同
    《山茶文具店》是一本自我和解、自我認同的溫暖治癒系書籍《山茶文具店》是一本治癒系的書籍,內容並不令人驚豔,卻能感覺到字裡行間的溫暖和艱難的自我成長之路上,跟內心幼小時的自我達成和解的一個過程,滿足了讀者渴望治癒青春叛逆期與嚴厲家長之間,諸多誤解傷痛過往的一種心靈情感需求。
  • 文化戰爭新前沿:性別自我認同
    這個問題就是「性別自我認同」:其定義是人類最準確的性別劃分並非依據其生理性別,而是他們自我感知的性別,可能是男、女或者男女之間。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多自由主義盛行的大學校園,所有學生佩戴「稱謂徽章」已經成為了一種正統做法,這些徽章會表明其喜好的稱謂,例如他、她,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流性人或諸如此類,則會希望被稱為「他們」「ze」「hir」或一系列新詞彙。
  • 《拍拖故事》性取向的自我認同,有多重要?
    他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乾脆就拒絕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信心堅定02_自我認同的重要性性取向的自我認同是如此的重要,它決定著我們能否堅定地以同性戀的身份在這個社會上活下去,以及是否對於所要面臨的困難做好了應有的心理準備
  • 從《不害臊的姑娘》,探尋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自我認同感的發展
    處於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似乎覺得有幾個不同的自我,迫切的想要尋求「真實的自我」。就像影片中的夏洛特一樣,在學校裡她是被人嘲笑的對象,在學校裡的她想逃離;在好友露露面前他是被依戀的對象,在露露面前的她很真誠;在富家女克拉拉眼中夏洛特是被「接濟」的對象,在克拉拉面前的她極其自卑。 02 什麼是受大眾讚賞的自我概念?
  • 點亮自我,閃耀未來!「閃閃的紅星」2019全省少兒才藝匯演發布會...
    少兒才藝表演《桃花笑》為了充分激發全省青少年勇敢追逐夢想,讓孩子們在匯演中收穫信心、快樂成長,成為這個夏天最耀眼的星星,「閃閃的紅星」2019全省少兒才藝匯演將面向全省5-155、4、3、2、1點亮「閃閃的紅星」,賦予它閃耀的光芒!
  • 《阿拉伯的勞倫斯》和他的自我認同
    然後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勞倫斯這個悲劇在整部電影當中的體現。我最想說的就是死亡和自我認同這一部分。當然整部影片作為一部史詩級的作品還談及到了政治、生存、民族甚至一些同性戀題材。但我會將重點放在勞倫斯的經歷的幾次死亡和他自我認同的破滅。
  • 自我認同:從片段到全子
    鏡像階段之前,兒童僅僅將自己的身體視為一堆破碎的物體,TA甚至對於這個不完整的身體懷有恐懼。這時的兒童無法通過自我感知——例如時間感,空間感,運動等等——認識身體的完整性。只有外在於自身的鏡像才能為主體提供一個結構性的整體。當然,許多時候,拉康所說的鏡像僅僅是一種象徵物——種外在於主體同時又給予主體定位的象徵物。
  • 自我的尋求: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
    正是在建構中國現代性的過程中,中國教育哲學明確了其任務和發展方向,確立了其自我認同。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在不斷確立並超越現代性的三個維度上表現為兩重糾纏:多元現代性與現代性批判的雙重變奏、內生性與外源性的雙重張力、學科特色與形塑氣象的雙重主題。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教育哲學的基本任務仍將是持續、深入地走向多元現代性。
  • 不被定義的青春最光彩,這個夏天跟婧妹一起到長隆「出道」!
    這個夏天,誰都難以忘記超燃、超有力量的《青春有你2》,雖然成團之夜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小姐姐們在舞臺上的精彩瞬間,共同度過的美好回憶卻歷歷在目,讓人難以忘懷。尤其是憑實力拿下C位,打破常規,重新賦予女團新定義的女孩劉雨昕,充分詮釋了短髮女孩也可以性感和可愛,這也正是節目創辦的宗旨「不定義,只創造無限可能」。
  • 沒有暑假的成年人,把青春都留在了夏天
    如果這個黃金周是倒黴的春節,你還得在催婚、催育、春晚、串親戚中度過。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姜文曾借長大後的馬小軍的口,懷念起少年時代:「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 林葉:攝影中的家庭自我認同
    另一方面,因為家庭自我認同意識的存在,家庭成員必須受到家庭關係的影響和制約,家庭仍然是能給家庭成員提供保護的港灣;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家庭成員只有想辦法回歸家庭,在家庭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根源,才能重新確立自我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可以說,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家庭的這種矛盾關係的結合體,都必須面對這兩種力量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