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2021-01-10 好奇心日報

一項新發表的科學研究首次發現,即使生活在地球最深處的生物,也正以驚人的數量食用塑料垃圾。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一個英國研究小組從世界上最深的 6 個海溝中捕獲片腳類動物(amphipods)——一種類似蝦的甲殼類動物,並帶回實驗室分析,隨後發現,超過 80%片腳類生物的消化系統(「hindgut」)內部存在塑料纖維和顆粒。且海溝越深,這些微塑料含量越多。尤其在位於西太平洋 7 英裡(10890米)之下的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取自樣本 100%含有纖維,所攝取的塑料顆粒量與近海面海洋生物相比,百分比要大得多。

該報告發布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 2 月 27 日 的期刊上,為 2014 年關於海底沉澱物的微塑料研究填充了更多細節。2014 年,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科學家 Richard Thompson 在研究中首次發現海床上有微塑料。目前為止,有關深海與塑料的實驗室研究進展一直較少,從而使得塑料對於深海生物的未來影響仍處於未知階段。

報告中測試的6個海溝地點,均圍繞太平洋兩側。

三款 Lysianassoidea amphipods海洋動物採樣。外形類似蝦,但實際長度在1-340毫米不等。

這次研究採樣了世界上最深的 6 個深度超過 6000 米的海溝。從位於太平洋東南側秘魯-智利海溝、西南側新赫布裡底群島和克馬德克海溝、日本伊豆海溝,到西北側馬裡亞納海溝,研究人員用誘餌製造陷阱,同時避免塑料汙染生物內部,最後在收集後集中研究了生物的後腸部位,測試所攝入塑料含量。結果顯示,他們在後腸中發現了五顏六色般的塑料「物品」。

塑料中 66%是藍色纖維,除此外還存在黑色、紅色、紫色、藍色和粉紅色碎片,材料包括聚酯增強棉(polyester-reinforced cotton ),以及由萊賽爾(lyocell),人造絲(rayon),薴麻(ramie),聚乙烯(polyvinyl )和聚乙烯( polyethylene)製成的纖維。經測驗後,這些纖維顯示與人造紡織品中的纖維一致,來源很可能是洗衣機排出廢水,最後流入海洋所致。

實驗中從片腳類生物amphipods後腸裡提取的微型纖維。取自位於10890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

報告強調了來自衣服、容器及包裝中不可降解物所構成的威脅,它們最早通過家庭垃圾箱進入城市垃圾場,隨後伴隨河流進入海洋,最後分解下沉到了海床。針對塑料在淺水域造成的影響,比如對海豚、鯨魚和海鳥的危害早已多次被提及,然而此次研究揭露出的是,這個問題遠比意識到的要嚴重更多。

報告主要作者之一紐卡斯爾大學的Alan Jamieson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擺在那兒了:來自陸地的人為汙染現在已能夠沉入海底最深處,多麼瘋狂是不是,7 英裡代表曼哈頓的一半,同時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在 20 分鐘內完成的距離。人們把一些東西扔進大海,但事實是,它最終能夠沉入你認為真正遙遠的地方,這都是真實的。」

而另一個壞消息是,一旦塑料顆粒沉入深海(通常比珠穆朗瑪峰高度更深),它們便無處可去了。「如果河流被汙染了,衝洗能讓它重新乾淨。如果是海岸線,那麼它也能被潮汐稀釋掉。然而在海洋最深處,汙染永遠坐在那兒,無法衝洗。」Jamieson 說道。

據《國家地理》描述,海洋中有多達 51 萬億塊塑料,其中 90%的海洋塑料為微觀的,而科學家將它們比作一種「湯」(soup)。

與此同時,處於環環相扣的海洋生態系統中,數百萬隻生物彼此相互作用,微塑料對於幼小海洋動物的影響會帶給捕食者,比如大型魚類,繼而傳遞到地面。之前曾有一條被擱淺的鬚鯨,在地面上被人們切開後,發現大量微型顆粒正附著於腸道內襯。

而海溝作為食物尤其稀缺的生態地域,使得捕食者更願意吞噬能找到的任何東西。「更廣泛意義上的事件會不斷相互發生,」俄勒岡州立大學毒理學家 Susanne Brander 對此表示。她長期研究微塑料對幼魚的影響。

Alan Jamieson 補充道,「這絕不屬於一次性(one-off)發現。太平洋覆蓋地球一半,日本、秘魯及智利距離數千英裡,我們現在可以充滿信心地宣布:塑料已經無處不在。時間會證明,更多類似的發現將要相繼出現。」

題圖來自 Witch Kiki on Unsplash,配圖來自報告。

相關焦點

  • 地球最深處有什麼?科學家:讓人敬畏的生命和塑料垃圾
    科學家回答:讓人敬畏的生命和塑料垃圾!  地球的最高處人類去過,當然地球的最深處也去過。馬裡亞納海溝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唯一一個最深的海溝,世界各國也都對這個「深不見底」的海溝十分感興趣。此海溝是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輻輳俯衝帶,它的深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各個國家都開始對這個萬米深淵充滿好奇,最先下潛海溝深處的是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它首次對海溝進行測量,便測出10900米的深度,並且以「挑戰者深淵」為名。
  • 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發現令人不安的東西,人類必須警惕!
    一直以來全球的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頂和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底部,那裡是人類最後的淨土。而來一個自科學團隊的研究,即使在海洋最深的海溝底部,也已經被人類的汙染物佔領了,而且隨著人類對於汙染物所顧忌的排放,海洋正在失去它自我潔淨的功能!
  • 科學家在馬裡亞納大海溝最深處發現令人不安的東西,人類要警醒
    馬裡亞納大海溝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溝,最深處達到了1萬多米。由於海水足夠深,再加上探險深海的難度足夠大,因此這裡可謂是地球為數不多的淨土之一。然而,日本科學家利用海底探測器,探測到了這裡存在人造塑料顆粒。
  • 馬裡亞納海溝垃圾 地球「最深處」竟發現塑料垃圾
    馬裡亞納海溝垃圾 地球「最深處」竟發現塑料垃圾原標題:地球「最深處」竟有塑料垃圾美國人維克託·韋斯科沃乘坐潛水器探索馬利亞亞納海溝,13日宣布在這一地球「最深處」發現人造垃圾。  韋斯科沃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大約10928米深處,發現這一「令人不安」的情形。垃圾包括帶稜角的金屬和塑料製品,其中一個物品表面有人類文字。他坦言:「在海洋最深處看到明顯的人為汙染,非常令人失望。」  路透社報導,塑料垃圾在全球各大洋迅速泛濫。聯合國估算,迄今大約1億噸塑料垃圾傾倒入海。研究人員甚至在鯨等哺乳動物體內發現大量微型塑料顆粒。
  • 馬裡亞納海溝深處有何秘密?科學家:海溝底部有神秘的史前生物
    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都有哪些神奇的生物?馬裡亞納海溝處於西太平洋,它被稱為世界海洋最深處,全長2550公裡,深度超過11公裡,就連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放在這裡,都會被淹沒。而在海溝的最深處,水壓高、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食物資源極其匱乏,所以也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一直以來,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在這片海溝的深處是一片虛無,生物是不可能在這裡生存的。然而,在1957年,前蘇聯的科學家乘坐考察船「維塔茲號」,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一次詳細測繪,並在7000米深處發現了生命。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需要注意的是,這僅僅是對4%的胎盤部分進行檢測的結果,實際情況可能要糟糕得多。
  • Nature:最深海溝發現人造汙染物
    有毒化學物質正在棲息於地球最深海溝中的生物體內積聚,這是對這些區域中有機汙染物的首次測量得出的結論。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的短腳雙眼鉤蝦中發現了高水平的人造汙染物。有毒化學物質正在棲息於地球最深海溝中的海洋生物體內積聚,這是對這些區域中有機汙染物的首次測量得出的結論。
  • 科學家在珠峰峰頂找到微塑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近日,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One Earth》期刊發論文稱,在珠峰峰頂發現微塑料,這是迄今為止『最高』的微塑料。世界「極點」均現微塑料據記者了解,微塑料這一概念於2004年被首次提出,一般將粒徑或尺寸小於5mm的塑料顆粒定義為微塑料,也有人稱其為「人造塵埃」。
  • 走近不可思議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深度達11000米
    比如火山深處,海底深處以及地心深處。這些地區都詭異莫測,可也吸引了無數人想要觸及,想要揭開其中隱藏的神秘面紗!接下來就給大家揭秘一個地球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的神秘莫測和不可思議。馬裡亞納海溝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附近。和新不列顛等海溝相鄰。全長達2550千米。最深處能達到11000千米。這裡堪稱是生命絕境之地。
  • 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發現了新物種,科學家卻生氣了!
    全球氣候變暖成為地球上一大嚴重的問題,南北極因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甚至塵封多年的凍土層都在消融,科學家在研究的同時,還發現攜帶病毒和細菌的遠古生物,這一發現令科學家膽戰心驚,並不是一件好事,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解決這一大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馬裡亞納海溝9千米處,發現新物種,科學家看到後表示「恥辱」!
    白色汙染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種塑料垃圾難以被降解,而塑料本就是經過石油等各種分解後得到的產物,所以也很難得到降解,而在塑料中乙烯就是主要的成分之一,很多廠家在製作塑膠袋的過程中為了得到更大的成本,同時也為了圖個方便製作,便都採用了乙烯為主的材料,我們在享受塑膠袋帶給我們方便的時候,卻忘記了塑料給我們帶來的環境汙染。
  • 科學家海底深處發現讓人不安東西,地球生命倒計時?引發深思
    環境的惡劣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曾經有人發現南北極的兩岸冰川被堆滿了垃圾,對生活在南北極生存企鵝和北極熊造成了生態均衡破壞,它們的家園原本是非常的乾淨和美好,卻因為人類的自私而變得如此不堪,垃圾的堆積引發惡臭,食物的汙染變得難以生存。
  • 走進地球最深處,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那你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在哪嗎?今天奎哥就帶大家走進地球最深處,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東部的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是迄今人類所知地球上海洋最深的海溝。長約2550千米,寬70千米,最深達到11034米,可以用「萬丈深淵來形容!
  •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科學家發現「新物種」!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卻意外發現「新物種」,科學家:難逃魔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千萬年,從遠古到如今,人類的族群在不斷的壯大,早已遍布大陸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極寒的南北極,也都有過人類的足跡。然而,在地球上,除了有廣袤的陸地以外,還有更為遼闊的海洋,人類通過一次次的深潛,探索著海底的神秘世界。與人類一樣,海底世界就是千千萬萬種海洋生物的家園,它們曾經在這裡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休養生息,但是,人類的各種活動卻打破了它們的平靜。海洋究竟有多深,我們不得而知,黑暗冰冷的海底世界如同大陸一般,它也有山川河流,平原溝壑,複雜的地形孕育了無數的海洋生物。
  • 盤點五大最深海溝,地平線以下的秘密!
    那裡或許有我們不知道的物種,沒見過的地形,沒有領略過的風光,世界上的人們不遺餘力的去探索未知的領域,現今世界上有很多的探索成果,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世界上五大最深的海溝,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裡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據估計這條海溝已形成6000萬年。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裡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馬裡亞納海溝是板塊俯衝地帶,海底地質運動非常活躍,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質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
  • 入侵世界之巔!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相關報導:微塑料入侵世界之巔,「人類製造」首次現身8440米的珠峰近日,一項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臺上找到了微塑料汙染的痕跡,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上至世界之巔,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溝,微塑料可謂無處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會攝入70000顆微塑料。
  • 海底萬米深處發現塑料垃圾,科學家找到解決辦法,資金是個問題!
    中國「奮鬥者號」已經潛入了海底深處,進入海底深處後,大家才知道原來海底是這般景象,同時科學家意外發現,海底1萬米深處,竟然發現了人類生活垃圾,原來在海底也有人類的生活垃圾,可是這些魚類為了生存下去,仍然在垃圾堆裡生活,同時在提醒著人類,今年科學家們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顆粒,並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人類的體內排出。
  • 沉積物樣本揭示深海海溝有如「塑料牢籠」
    塑料汙染之所以難以在海洋環境中追蹤是因為海洋的力量會降解並撕裂塑料碎片,直到它們變成所謂的微塑料,即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碎片。雖然在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很難監測它們,但最近的研究卻揭示了水下「雪崩如何將微塑料推向深海以及海底熱點發展的過程。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馬裡亞納海溝是海洋的最深處,再往下是什麼地方?穿透地殼了嗎?
    可能很多人覺得,人類已經可以初步探索太空,那麼對於生存的家園地球應該已經有非常多的了解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人類對於自己的家園了解得並不多,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快速走遍全球,能夠快速走出地球,站在太空中也知道地球具體是什麼樣子。可是我們對地球其實了解得還很少,以人類現在的科技,能夠了解地球比較全面的地方只有人類生存的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