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瞞著希特勒搞這支槍,曾讓盟軍大吃苦頭,美國人不重視又栽了跟頭

2021-01-22 軍武次位面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70多年,仍然有數不清的武器和彈藥出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其規模大到什麼程度呢?雖然戰爭已經結束74年,但是在當年的戰場,仍然有數不清的武器和彈藥出土。



歐洲國家隔三岔五就挖出各種未爆的炸彈,需要緊急疏離人群,在上個月,一個德國小鎮的居民夜裡睡得正香呢,結果被巨大的爆炸聲驚醒,早上起來一看,發現村子邊上的麥田裡出現了一個房子一樣大的彈坑,原來是埋在地下深處的一枚二戰炸彈自爆,據稱是一枚250公斤級的炸彈。


▲德國法蘭克福以北的城鎮阿爾巴赫

麥地裡被炸出的彈坑


最近,兩個荷蘭的「磁鐵獵人」又在荷蘭的一條河流裡,打撈出了好幾件二戰的德國武器,裡面甚至包括一支STG44突擊步槍。在水裡侵泡了半個多世紀,這支突擊步槍的木質槍託已經腐爛殆盡,但是皮質的槍背帶依然完好,金屬部分雖然已經鏽蝕,不過金屬部件還比較完整。


▲在水中泡了半年多世紀的STG44


STG44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自動步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雖然世界上首支自動步槍是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但是相比對後世的影響力,STG44才是現代自動步槍的鼻祖。


▲費德洛夫M1916


STG44最初是德國陸軍瞞著希特勒偷偷搞的,因為希特勒很不待見這種既沒有衝鋒鎗的輕便和高射速,又沒有步槍的遠射程和大威力的「半吊子」。所以在開發的時候,它的型號就是MP43,也就是作為衝鋒鎗來上報的。



STG44投放到前線後,德軍用了都說好。因為它比步槍的射速高,又比衝鋒鎗的射程遠——缺點倒個個兒就變成優點了。在東線和西線戰場的盟軍部隊都沒少吃過它的苦頭。


▲德軍士兵使用裝有ZF-4瞄準鏡的STG44


在它的有效射程內,不管是波波沙、莫辛納幹,還是M1或者湯姆森,都會被它的高射速和高精度壓制,在近戰的時候,其熾熱的火力和高容彈量更是難以抵擋。曾經有支被蘇軍包圍的德國部隊,得到空投後的STG44後,依靠它猛烈的火力殺出了重圍,並且給蘇聯人強烈震撼。


STG44的核心自然是其使用的子彈,即7.92×33毫米彈。這種子彈就是把毛瑟7.92×57毫米彈縮短彈殼,不過還是有一些調整。


▲STG44所使用的7.92×33毫米彈


兩者的彈頭重量和彈殼粗細都不一樣,7.92短彈彈頭重量為8.1克,毛瑟步槍彈雖然也是7.92毫米,但是彈頭重12克左右。7.92短彈初速約每秒685米,槍口動能1909焦。作為比較,它的威力是德軍裝備的MP40衝鋒鎗的4倍,有效射程300米。在二戰時期還沒有廣泛裝備防彈衣的情況下,真的是一件大殺器。



STG44在全自動模式下,射速為每分鐘500發,後座力可控,無論是抵肩還是腰際射擊都能保證足夠精度,而單發射擊時,可以命中300米外的靶板,這一點甚至連後來的AK47都比不上。


AK47無疑是一支更加偉大的自動步槍,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武器的範疇,成為一種精神圖騰。但是它在準確性上無疑得分很低,因為準確性並不是它追求的方向。在300米的距離,AK47想打中人形靶已經相當困難。


▲各種不同口徑子彈的對比


說到這裡,對比一下這兩支自動步槍,發現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的槍口動能接近,AK47使用的M43彈為7.62×39毫米,彈頭重7.91克,初速每秒710米,動能為2010焦。初速比7.92短彈略高,動能高出5%,基本屬於同一檔次。


但是7.92短彈重17.05克,而M43彈重16.4克,AK子彈要輕3.8%,從這一點上看,AK子彈設計得更成功。它們的外形也十分相像,都使用的是30發彎彈匣,有高聳的前準星,STG44全長940毫米,AK47全長870毫米,尺寸也非常接近。


▲STG44(上圖)和AK47(下圖)對比


不過STG44和AK47在原理上卻完全不一樣,無需講述具體細節,只要將兩支槍拆開,從基本結構上就可以發現不同。因為AK47並不是一蹴而就設計成功的,也是經過無數的修改和演化,一點一點完善,最後臻至大成,它博採眾家之長,再加上卡拉什尼科夫自己的獨門設計。



相比STG44,AK47重量更輕,成本更低,更皮實耐用。STG44空槍重4.62公斤,裝上彈匣後重5.12公斤,比美軍的M1加蘭德步槍還重不少。所以當時盟軍雖然被它的火力震驚,但是拿到實物後經過分析,覺得太過笨重。


▲1955年裝備StG44的東德人民警察


而且STG44零件很多,受到撞擊或者磕碰很容易出故障,可靠性遠遠不如栓動或者半自動步槍。這點也被美軍嗤之以鼻,不過也對,因為可靠性是武器的命脈。


所以美國人儘管在二戰時也開發了M1/M2卡賓槍,使用的也是中間威力彈藥附帶半自動/全自動模式,卻並沒有把它們當作士兵的主武器。



直到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大部分士兵還拿著笨重的M14在叢林裡作戰,在被越南人用AK47教作人後,才恍然大悟,發現當初是多麼的幼稚,居然和一件神器失之交臂。



因為某些極端情況下的可靠性,放棄一件優秀的武器,或者為某個特定條件下的可靠性而降低武器基本性能,其結果卻是在大局上落後。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為何輸給盟軍?因為三巨頭酷愛一樣東西,而希特勒討厭它
    是的,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都愛抽菸,唯獨希特勒不愛。香菸和戰爭勝負有啥關係?一、假如你是二戰戰場的大頭兵,匍匐在嚴寒中的泥濘壕溝中,等待敵人坦克衝鋒前,最渴望的是什麼?一碗紅燒肉?不,是一根香菸。▲一張著名的二戰照片:德軍用火焰噴射器點菸沒上過前線的人,很少能體會到,在戰火紛飛的陣地上,能愜意的抽根煙意味著什麼。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二戰時期,德軍所向披靡,希特勒為什麼不攻打中國?原因有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毋庸置疑,在德日意這三大軸心國中,德國是實力最強悍的。在二戰初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是所向披靡的。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德軍派到了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為什麼希特勒不打中國呢?原因大致有三點。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
  • 市場花園行動,二戰盟軍的敗仗,為希特勒發起阿登反擊戰埋下伏筆
    如何評價二戰末期盟軍在西線較為著名的敗仗——市場花園行動呢?我們不妨先看看這次戰役的簡單過程。1944年6月6日,在盟軍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後,至1944年9月市場花園行動前夕,盟軍基本解放了法國。不過有一點,盟軍的後勤補給卻並沒有因為諾曼第登陸後的一系列勝利而有質的轉變。
  • 二戰美軍最慘烈一站 希特勒最後一擊讓美軍傷亡近8萬
    而這次搏命式的反擊戰,就是二戰後期最著名的戰役,阿登戰役,阿登戰役是從1944年9月底開始在德軍最高統帥部秘密地策劃。而這次行動也被命名為「萊茵河衛兵」作戰計劃,這次作戰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頭來對付蘇聯。
  • 二戰當中德軍被盟軍俘虜後是被怎麼對待的?
    二戰後,德國損失了17.3萬平方公裡約40%的領土,被割讓領土上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千百萬德意志人被全部驅趕回德國本土,在1.2年的漫漫回家路上,他們隨時被攻擊和虐待和殺害,畢竟那幾年,整個歐洲被納粹殘害的太深重了。數以百萬計的德國人死亡或失蹤。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二戰十大著名女間諜:希特勒是被她出賣的
    二戰期間,科涅庫娃為了獲得美國原子彈的秘密,曾成功混進了普林斯頓大學資深學者的小圈子,更重要的是連年過花甲的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據報導,科涅庫娃當時在克格勃(即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代號是「盧卡斯」,她丈夫是蘇聯著名雕塑家謝爾蓋·科涅庫夫。  1924年,年輕美貌的科涅庫娃隨丈夫來到美國,並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定居。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不能裝備重機槍,二戰中德軍步兵分隊的機槍主要是MG 34、MG 42和MG 26(t)(即捷克生產的ZB-26)這三種中型機槍,其中,MG 34與MG 42機槍具備了通用機槍的特性,在德軍步兵分隊中使用最為廣泛。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德軍步兵班的編制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變化。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發生於1944年底1945年初的阿登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德軍在西線所作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擊戰役。拋開兩軍實力差距不談,僅從戰略戰術研究上看,德軍這次能成功突破盟軍防線,還是有幾個方面值得討論。首先,德軍為什麼能成功突破盟軍防線?
  • 巴頓將軍二戰秘聞 曾派兵營救女婿
    本期《永恆的瞬間》十五集《血膽老將盡顯俠骨柔腸》著重描述了二戰時期的美國陸軍著名將領巴頓將軍,在其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背後,更有著一顆情感豐富的內心
  • 二戰德軍西線最後的反擊
    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過頭來對付蘇聯。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和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雖然對元首野心勃勃的計劃大吃一驚,但勸說無效後也不敢再多言。最後計劃包括每一個細節甚至炮轟時間都是希特勒在大本營制定的。
  • 希特勒死時,手裡究竟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殺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還有他的夫人愛娃女士。後來,通過投降人員的統計,德國投降時的兵力還有250萬人。在很多人看來,二百多萬人完全有一戰之力,為何希特勒不血戰到底?德軍真的打不贏嗎?確實打不贏,否則希特勒也不會自殺了。
  • 《紅色警戒》的世界:沒有希特勒 二戰死了1億人|遊民專欄
    答案也許要追溯到二戰期間、美國政府進行的一次秘密實驗上,而主導這次試驗的人在今天家喻戶曉:他就是愛因斯坦。在現實中,這位猶太人創立了相對論,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轉換方程E=MC2,以這一理論為基礎,美國在二戰中製造出了空前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但在《紅色警戒》的位面,愛因斯坦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在《紅色警戒》1-3代中,愛因斯坦都是盟軍的靈魂人物。
  • 16歲德軍少年被俘哭泣成經典,盟軍問他想怎麼死,他僅四字回答
    二戰時期的日本便是如此,當時的日本提出「玉碎計劃」,全民皆兵,日本婦女自發走上街頭宣揚軍國主義思想,即便是日本兒童,也小小年紀便接受了這種軍國主義教育的薰陶,成為麻木不仁的殺人工具。而美軍最終以兩顆原子彈的代價結束了這場大戰。戰後日本對美軍投放原子彈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譴責和不滿,但是美國至今給出的回應依舊是「我們從不後悔當初在日本上空投放原子彈,因為原子彈下無冤魂」。
  • 二戰悲壯的義大利阿古依師:彈盡糧絕後,成為德軍槍下亡魂
    雖然實戰機會不多,但此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阿古依師一直很受重視,隊伍龐大,裝備精良,有岸炮、軍艦、魚雷艇和飛行大隊。德意對希臘的佔領,其中藍色部分為義大利控制區.到了1943年6月,安東尼奧·甘丁出任阿古依師的新任師長,他曾在東線和德軍並肩作戰,取得過卓著的戰功,還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被原子彈毀容的日本婦女,圖5是盟軍俘虜的女德軍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被原子彈毀容的日本婦女,圖5盟軍俘虜的女德軍 二戰惡魔希特勒與情人。據說希特勒很喜歡小孩子,大概他從小性格孤僻沒有朋友,所以骨子裡一直存在一種彼得潘似的情節。
  • 重返德軍總部—探秘希特勒的巢穴:帝國總理府
    此後這裡便成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總部,在整個二戰期間,希特勒的大部分命令都是從這裡傳出的,希特勒所在的帝國總理辦公室也見證了納粹德國的崛起和衰落。 帝國總理府花費了極其高昂的建造費。根據戰後德國檔案館的記錄,帝國總理府的造價接近1億馬克,大致相當於今天的70億人民幣。
  • 話說二戰:德國發動二戰前:曾有三位德軍高官想要阻止,為何失敗
    【話說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開始,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也就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德國發動戰爭前,其實曾有德軍高官想要阻止,不過卻失敗了。未能阻止的戰爭計劃:三位德軍高官被清除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宣稱要使用武力攻擊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時,震驚了當時的軍政核心圈,因為德軍高級將領中多數人認為:奧地利是得到英、法、意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