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品牌#
點評品牌:
雷諾標緻雪鐵龍法系汽車的三大品牌就是這些了,不過要先排除雷諾。因為東風雷諾的合資已經結束,雷諾50%的股權轉讓為東風,至此雷諾合資乘用車型時代再次完結;而主攻商用車的華晨雷諾也因華晨的落幕而接近結束,雖然雷諾表示華晨汽車和華晨雷諾金杯是各地獨立的實體,目前仍舊正常運營,同比接近一半的下滑,以及華晨形象對金杯的影響,雷諾的結局也是很容易預測的。
為何雷諾是輸得這麼徹底?
01雷諾·日產與華晨
「日法合作」是雷諾汽車失敗的必然因素。
在日產汽車瀕臨破產的節點,雷諾汽車收購部分日產汽車股權,並實際掌控了尼桑品牌的運營;在相當長的階段中尼桑是要聽命於法蘭西企業的,這不是日本人的性格與能接受的解決,此彈丸之地的野心甚至比美國的亞太戰略還要誇張。
雷諾似乎認為吃定了日產尼桑,而法系汽車在華市場的影響力是很差的,這點雷諾也心知肚明;但是日系汽車已經通過港臺汽車文化的影響,逐漸滲透到閩粵瓊三地,發力日系品牌是會有更理想結果的。所以品牌規劃的重心似乎放在了日產,而雷諾只是拿日產汽車套殼打造了兩臺SUV,品質可想而知了。
日產汽車技術水平可以說是相當之差,老款1.6L發動機動力羸弱還有燒機油的問題,2.0L直噴自吸機型尾氣黑煙問題持續很長時間,QR25-2.5L發動機還用多點電噴的技術,動力差油耗高的特點很突出。
捷科特的無級變速器不僅有滑行頓挫和低溫保護的問題,甚至還有加速過程頓挫的缺點,電磁閥的故障率也比較高。雷諾使用這些技術必然是要失敗的,因為歐系汽車用戶對於車輛的品質與性能要求普遍更高,換殼尼桑汽車是肯定滿足不了的。這就是雷諾失敗的核心因素,重點在雷諾CEO戈恩被日產尼桑擺了一道之後,雷諾在聯盟中失去了主導權,日產就像《四十七士物語》描述的一樣,隱忍之後還是「噬主」了,未來的日產也基本夠嗆。
02標緻雪鐵龍
四大品牌:
標緻汽車雪鐵龍汽車DSFCA前三個品牌都知道是屬於「PSA集團」,這是法國知名度最高的汽車公司;不過歐洲車市的體量本身不是很大,在疫情的衝擊下更是危機四伏。所以PSA與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併,很多人認為這是強強聯合,實際這是「抱團取暖」。
FCA是在義大利汽車工業的危機階段,有義大利政府牽頭成立的公司;這就像德國的新汽車聯盟也是這樣催生的,歐洲汽車工業發展史其實相當的坎坷,而且既沒有所謂的工匠品質也沒有嚴謹的態度,除了把汽車當作藝術品製造的少數超高端品牌除外。
PSA三大品牌在歐洲是主攻廉價快銷車,其柴油動力小微車的選項足以說明產品定位;要知道英法德等國家對汽車的排量與排放標準分級非常細緻,按照CO2的排放量會課徵粘度超2k標準的費用。其中法國的標準更誇張,所以在法國才會有一些綜合品質較差,但確實油耗更低的柴油小車。
說白了就是標緻雪鐵龍本身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品質,而合資生產的車輛品質實際更低;比如標緻408應當可確定為本年度緊湊級轎車故障數最多的車輛,總數即將破1k,雖然前十名都是德系、日系與韓系的合資品牌,但作為倒數第一還是尷尬了一些。問題設計發動機燒機油、變速箱頓挫、輪胎開裂和裝配工藝問題,這也說明了車輛的品質。
態度問題分析:PSA並非不能提升品控水平,問題在於不想提升吧。輪胎鼓包開裂是什麼原因?很顯然是採購的輪胎品質過差,這是沒有爭議的簡配行為導致的結果。都說標緻雪鐵龍的扭力梁水平高,其他車企雖然是笑一笑的不屑一顧,但如果把扭力梁換成多連杆難道不會「更好」嗎?
然而PSA並不這樣做,因為法國不僅傲慢而且是反華的國家;很多人提到德國只會想到所謂的「嚴謹」但忘記了什麼叫納粹,提到法國聯想到浪漫,但多少人知道德法的前身是東西法蘭克,前身是標準的海盜國家。
而美國的主導是歐洲的白人,所以這些國家本身認為歐洲白人才是世界的核心,期望他們能以正常的態度與嚴格的高標準製造汽車被具有技術的障礙,面對亞太的核心中國汽車市場更不可能了。所以主流的德系與冷門的法系汽車實際都很差,只是某些公知長期對歐洲文化的渲染讓一些人變傻了,否則不會相信什麼工匠品質的說法。
說明:DS品牌已經被長安汽車拋棄,目前屬於寶能旗下,寶能被戲稱為「垃圾品牌回收站」。標緻雪鐵龍也已經裁員到謹慎4k+的員工,武漢的工廠已經變賣兩家,未來已經基本沒有前景可言了。
畢竟PSA的兩臺發動機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燒機油的問題還比較普遍;變速箱技術一片空白,使用愛信精機的6/8AT頓挫問題突出(通病·包括大眾長安沃爾沃等品牌都有相同問題)。在加上雷諾汽車敗走對法系汽車整體形象的打擊,法系汽車在華市場的敗局已經可以確定了——法系汽車如有偏好可以自行選擇,但從專業角度分析絕對不值得推薦。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