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
土匪在東北地區有胡匪、鬍子、馬賊、紅鬍子等不同稱呼。
哪裡來?
清末時期,大量苦貧百姓開始成群結伴闖關東後,這裡荒田沃土,浩浩無垠,金礦人參豐富,是關內人們理想的求生之地。
於是,他們選擇留在了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的東北地區,近代以來遷往東北的關內流民,大多來源於華北各省,其中以直、魯、豫省籍流民最多。
東北地區先後淪為俄、日的殖民地,民國政府完全喪失了對東北地區的實際行政管理權。
東北地區門戶被迫大開,老百姓飽受荼毒,一些戰敗後的散兵遊勇和被日、俄壓迫的窮苦百姓,無奈之下只能選擇佔山為王,在黑山白水之間開始了他們土匪生涯。
匪亦不同
東北土匪遍布東北三省各地。在 1901 年到 1949 年期間,東北地區常年活動的大小土匪隊伍有一千多支,其中,較有影響力的土匪有 100 多支。土匪的類型也各有不同。
1.綠林土匪
他們多半是被逼上梁山的窮苦百姓,由於出身下層,遭遇坎坷,對官員具有刻骨仇恨,他們喜愛殺富濟貧,嚮往能過上平均富足的生活。
2.兵匪
他們往往是在戰爭中,被打散的散兵遊勇,有的是嫌軍隊太束縛,不願意回去當兵,乾脆嘯聚山林。有的是因為吃了敗仗,怕長官降罪,不敢回去的。他們靠打家劫舍為生,多半手段極其殘忍。
3.日本土匪
主要指活躍在東北地區,為日本人侵略東北服務的土匪。 他們有兩種,一種是漢奸土匪,被日本人收買後,成為土匪漢奸。另一種是日籍土匪,他們被從日本派到中國東北,專門從事拉攏、收買東北土匪的活動。
4.鬍子土匪
他們土匪既不講江湖道義,也沒有殺人越貨的膽量,只能綁架中小戶人家進行敲詐勒索,用這種卑鄙手段獲取揮霍的錢財,這類土匪老百姓最恨。
規矩多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業崇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祖師爺,比如木匠供奉魯班,屠戶供奉張飛,商人供奉財神,賣茶的供奉陸羽等等。
土匪也是有信仰的,其信奉的祖師爺是十八羅漢。許多的東北土匪胸前會掛著一個布袋和尚的銅像,那就是達摩老祖,達摩老祖是十八羅漢的一員,排名第十七位,十八羅漢是佛教中信奉的尊者。
東北土匪信奉十八羅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十八羅漢是給人們送福音的,土匪生活的環境惡劣,處境危險,他們希望十八羅漢能保佑自己平安。
二是相傳十八羅漢經常從事劫富濟貧的活動,這和許多土匪宣稱的劫富濟貧思想不謀而合,土匪選擇他們作為祖師爺,也起到了麻痺群眾,為自己的打家劫舍尋找冠冕堂皇的藉口。
三是十八羅漢各有各的神通,武藝過人,土匪們也希望自己的集團多出些這樣的人物,因為他們從事打家劫舍靠的是武力,自然對武藝高強的人崇拜有加。
有組織
東北土匪內部有較嚴格的組織結構,內部部門齊全,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且有嚴格的上下級隸屬關係。東北土匪的匪首,一般叫做大當家的,或是大掌柜的,顯然,東北土匪把他們從事的行業同社會上的一般行業同等看待,這也體現了東北土匪認為從事打家劫舍的理所當然。
頭目以下分為裡四梁、外四梁和崽子。裡四梁分別是:炮頭、糧臺、、翻垛子。外四梁分別是:秧子房、花舌子、插千的、字匝。這些小頭目手下又有多數不等的崽子。但往往大掌柜的和裡四梁、外四梁以及崽子的關係很複雜,往往某個崽子受到大掌柜的信任,地位高於裡四梁、外四梁之上的情況也很常見。
東北土匪並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東北土匪的叫起局,也就是土匪建立時的活動。一個地區比較有實力的人想當土匪,就召集同樣想入夥的人,建立。
起局時,幾個人割破手指,滴血水入酒碗,喝一口後,領頭的人說:「拜過老祖拜四方,咱哥們今後起局了。我自己定的規矩自己要遵守,我要是不守信、不忠誠、玩女人,我就不得好死」。 發誓後,就要報號,就是給大當家的起個稱號,這種報號沒什麼規律,有的結合自己的出身,有的結合自己所在地的名字,有的就是圖個響亮。
發誓、報號後,還要建立自己的裡四梁、外四梁,完善自己的組織,然後選好自己子的地段,和周邊子建立聯繫,這樣一支新就算建立了。
東北土匪想加入一夥綹子叫入夥,也叫掛柱。入夥時和剛起局時不同,往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一般來說,入夥的人要有保人,一般是入夥人的親戚、朋友,或是熟人,入夥時要寫保書,交由字匝保管。
入夥儀式最重要的就是插香,這要入夥人自己完成,通常是十九根香,分別指十八羅漢,還有大當家的,插法很講究,通常是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中間一根。
如果說東北土匪的入夥是相對容易的話,那麼退夥則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玩命的事。退夥也叫拔香頭子,一般選在一個月的十五,月圓之時進行,拔香時要念:「十八羅漢在四方,大掌柜的在中央。……大哥吉星永高懸,財源茂盛沒個完,眾兄弟們保平安」。每說一句,拔掉一根,十九句說完了,香也拔完了。退夥儀式就算結束了。 電視劇《闖關東》裡面仙兒拔香頭退出二龍山的時候用的就是退夥儀式。
還有,東北土匪最講究規矩,並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要是想開門立派要建、起局,想加入一夥綹子叫入夥,也叫掛柱,那也是要經歷重重考驗才能獲準的。
如果說東北土匪的入夥相對容易的話,那麼退夥就非常困難,甚至是玩命的事。
土匪的分化
由於受到內憂外患的困擾,清政府對於日益蜂起的土匪勢力疲於應付,只能採取剿撫並用的方式,一方面打擊土匪勢力,另一方面對勢力較大,有歸順意願的土匪進行招撫。
在這種形勢下,土匪子有的接受了政府的詔安,搖身一變,變成了官軍,為他們在自己勢力範圍內進行統治,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就是張作霖等一批由匪而成官軍的土匪。
張作霖以及主要將領張景惠、湯玉麟、張作相、張宗昌等人都是土匪起家,在他成為督軍、大元帥時,仍被人們稱為「胡帥」。
奉系軍閥是當時東北地區唯一的合法執政者。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和東北邊防政府的治理下,東北匪患明顯減少,東北地區趨於穩定,這種穩定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政局大亂,土匪勢力又開始抬頭。
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東北各地的抗日隊伍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生長。日本為了維持在東北的統治,消滅抗日隊伍,開始有計劃、大規模的扶持東北土匪武裝,為他們提供資金、武器彈藥,利用和分化他們,為日本的侵華戰爭所用。
當時東北政治基本處於真空狀態,一部分土匪趁機幹起了打家劫舍、砸窯綁票、拉幫結夥、擴充隊伍的老本行。 這些土匪沒有任何政治立場,同日本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
統治權易主後,匪患又再次出現。
眾多土匪集團,在面對國破家亡的局面時,大多選擇了抗日的道路,他們糾集舊部,發展武裝,利用地利優勢,同日寇展開周旋,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受到了人民的尊重。
他們其中的許多人,後來加入到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中來,成為東北抗日武裝的主力。
東北剿匪
東北三省地域遼闊, 資源豐富, 而且背靠蘇聯, 進可攻, 退可守, 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抗戰勝利後,中央決定派遣幹部和部隊到東北開闢工作。同時為了加快控制東北,國民黨也派遣了大批特務、幹訓團人員進入東北各省, 頻繁接觸當地幫派。
於是,北滿各地地主、漢奸趁機四起,與國民黨軍聯合,製造多起暴動事件,綏寧軍區先發生「五一」東寧暴動,後發生「五一五」牡丹江暴動,以及穆稜、綏陽、勃利暴動等。
於是東北各地展開大規模的治匪鬥爭,打響全國治理匪患第一槍。到 1946 年底,東北全區大股土匪基本肅清,其中謝文東、張雨新、李華堂、「座山雕」張樂山等匪首被生擒。
在建設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鬥爭中,「共進行大小剿匪戰鬥 1303 次,斃匪 12539 人,傷匪 18568 人,俘匪 36601 人,降匪 11782 人」。至此東北各地主要土匪武裝大部分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