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降清,也不服明,聚嘯山林,落草為寇,這就成了東北土匪?

2021-02-18 黑黑黑二更

新號 —— 文玩大王(點擊關注)


01

過去,

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靰鞡草。

但還有一樣,絕不比「三寶」遜色,那便是土匪。

東北土匪,民間稱鬍子,或紅鬍子。

關於鬍子的來歷,說道不少,且頗具趣味。

接下來,咱便開侃。

說,很早以前,有一雙兄弟,為躲避戰亂,便帶上老婆孩子不遠千裡,闖了關東。

初到東北,無甚根基,兩兄弟靠給地主打工謀生,日子過得格外緊巴。

特別是夜晚,不像現在,既沒朋友圈可刷,也沒公眾號可看,黑燈瞎火的,只剩下一項娛樂活動可做。

閒著也是閒著,那就娛樂吧。

結果不消說,日子一長,家底不見多,孩子倒是爭著搶著,一個接一個地落了地。

有一年,莊稼歉收,給地主婆繳完租子後沒糧了,斷炊了,直餓得肚子咕咕叫,孩子哇哇哭,兩妯娌也嘟嘟囔囔:再弄不來吃的,我倆就找東家鬥地主去。

也難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都餓得慌。

老大一咬牙,說,老二,與其等著餓死,倒不如去搶。

萬一被人認出,鬧不好會被剁了腦瓜子。

老二猶豫道。

這好辦。

老大說,咱用紅布剪成鬍子粘嘴巴上,搶時喊,我們是鬍子,打劫!

好主意。

從此,「鬍子」這一稱謂便在東北橫空出世。

不得不說,兩兄弟喬裝打扮的做法值得點讚。

假如用綠布做成帽子,往下一拉遮擋面目,行搶時喊:我們是綠帽子,打劫!

估計,會笑場。

當然,這只是流傳民間、茶餘飯後的八卦說詞,杜撰的可能性很大,不足為據。

倒是下面的錢公來的考證更確鑿一些。

 

02

 

錢公來(1886-1969),奉天鎮安(今遼寧黑山)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

1925年,曾任東北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率隊討伐東北王張作霖。九一八事變時,曾組織東北義勇軍抗日;

1949年撤往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因其土生土長於東北,對鬍子自然不陌生,後在《遼海小記》中如是說:

東北鬍子最早起於明末清初。

彼時,袁崇煥設計誘殺了頗負眾望的遼東半島守將毛文龍,毛的餘部「既不降清,也不服明,聚嘯山林,落草為寇,重演瓦崗寨、梁山泊之故事,作打家劫舍、殺富濟貧之紅鬍子。」

意即,東北鬍子是官兵集體跳槽,轉行過去的。

但纂修於民國二年(1913年)的吉林地誌《雞林舊聞錄》,則給出多個不同版本:

其一,清朝中末葉,「東三省馬賊,號紅鬍子。或雲昔年多用土槍,槍口有塞,系以紅絨一綹,當射擊時則去其塞而銜之於口,遠望之如紅須然,此一說也。」

土槍,槍身長者稱「大抬杆」,短稱「老洋炮」。

數十年前,我二爺就有兩桿。

槍管很粗,做工樸拙。

往槍管裡裝填完火藥槍砂,哐哐哐,需以平頭鐵棍狠懟。懟完,用繫著紅綢的塞子塞住,以防受潮。

為啥用紅綢?

紅色闢邪啊。

但趕上陰天下雨,可就邪門了——

拔塞,銜於口,若清風徐來,紅綢飄飄,呼啦飛揚,那陣勢絕對神氣牛逼;

接著,瞄準,扣扳機。

我扣,我扣扣扣,咋沒動靜?

NND,火藥潮了。

可掉轉槍口剛要摳出火藥,重新填裝,噗,槍管裡躥出一股煙,把自己眉毛給燒了。

寫到這兒,又想起一則略帶葷味的鬍子傳說來:

從前,強盜剪徑,常手持「大抬杆」,藏身於樹上。

為了不讓火藥從槍管裡淌出,就將手伸進褲襠,歘,薅出一把毛來塞住槍口。

啥毛?

自行腦補。

而樹下的被打劫者聽聞動靜,仰臉一瞧,強盜正眯眼瞄準呢。堵塞槍口的毛和嘴巴,兩點成一線,自然會錯看成了鬍子。

所以,在東北某些地兒,強盜又稱「胡匪」,或「馬鬍子」。

嘖嘖,若大當家貪心,天天剪徑打劫,一個個不把襠下那三分自留地給薅光薅禿才怪。

 

03

 

閒話少扯,再回《雞林舊聞錄》:

其二,「或又雲,當時匪人行劫,多有戴假紅須以恐嚇人,如梨園所演《新安驛》之類者,此又一說也」;

嗯,這一說法,跟此文開篇所言兩兄弟的故事大致相仿,不多白話。

其三,「或又雲,俄國流放罪人,多在邊界,往往越界勾結匪人劫掠,以俄人多須而紅,故以名之,此更一說也。」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刑罰的一點共性:不論中國,還是沙俄,都喜歡將罪囚流放到東北邊界。

事實也是,在中國古代,大約從西漢以後,歷朝歷代皆有流人被流放到東北。

尤其清朝,發配流放到東北的流人數量之多,地域之廣,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

明朝流,清朝流,沙皇俄國也流,流啊流,一批又一批罪囚刑徒,就這樣來到了地廣人稀、山高皇帝遠的東北苦寒之地。

天寒地凍,吃不飽穿不暖,咋整?

反了吧,佔山為王去。

於是,為了生存,不少流人落草為寇,當起了鬍子,殺人越貨,無所不為。

一江之隔的沙俄罪囚伸脖一瞅,樂了:

瞧人家,天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多牛,咱也反!

於是,東北鬍子越做越大,不少幫派還搞起了跨國鬍子聯盟。

 

張作霖統治下的東北

04

 

俗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天地悠悠,廣袤空曠,也便孕生了眾多粗獷剽悍的匪類。

他們飛馬快槍,打家劫舍,令人畏之如虎,久之久之,演變為「鬍子」。

從明清至民國,再到解放前,東北大大小小的土匪有上千股,鬍子人數有上萬、上十萬之多。

數量如此龐大,絕非誇張,《四野戰史》亦有記載。

這可真真的是個大「集團」!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東北鬍子也不例外。

在其發展、壯大、消亡的過程中,自也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規矩、行為準則和處世觀念。

從電影《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與鬍子的幾句臺詞便可窺見一斑:

鬍子:蘑菇,你哪路?(什麼人?到哪裡去?)

楊子榮:想啥來啥,想吃奶來了媽媽,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來了。(找同行)

鬍子:天王蓋地虎!(你好大的膽。敢來氣你的祖宗?) 

楊子榮:寶塔鎮河妖!(要是那樣,叫我從山上摔死,掉河裡淹死。) 

鬍子:野雞悶頭鑽,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楊子榮:地上有的是米,餵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就此打住。

此文只侃東北鬍子的初源由來,至於其他,欲知詳情,那便是後話了。


很多70後和80後的童年都有一本連環畫。

夏日午後,軟磨硬泡要來幾毛錢「巨資」,叼一根冰棍,再租上一本小人書,在樹蔭下,在蟬鳴裡,一篇篇地翻閱。

這些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小巧的體積,小小的篇幅,動人的故事,深刻的寓意,淺顯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孩子最「中國範」的國學啟蒙。

上世紀,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風靡一時,重印達千萬次之多,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這套48冊的小人書,有7000多幅畫圖,其繪畫隊伍幾乎囊括了當時上海所有優秀的國畫家。中國畫大師賀天健先生書寫了每一冊的書名。

1976年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左起:賀友直、趙宏本、顧炳鑫、鄭家聲、劉旦宅。

每一冊連環畫上形態各異的鮮紅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

這套《三國演義》創作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連環畫史上可謂一枝獨秀,不僅成為中國連環畫的一張名片,也轉換成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成為裡程碑式的經典之作。可惜的是1979年的原版《三國演義》連環畫已經絕版,也使它的身價與日俱增。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5000元,可見其在一代人心中的藝術地位和收藏價值之高。

慶幸的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書可以複印,但經典無可複製,

滄海桑田,

它都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書。

毛澤東也愛看小人書《三國演義》。主席的警衛員曾經回憶道:「一天,我叫他(毛澤東)吃飯,他靠在床上看小人書,不願動彈。」

我說:主席你還迷小人書啊?

他翻著書說:小人書不簡單哪!言簡意賅。就那麼幾句話,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來了,道理一目了然。

他還鼓勵身邊的人「幹工作要看《三國演義》」,對讀書不感興趣的戰士,就引導他們先看《三國演義》來引起讀書的興趣。

除了珍藏價值,它還是少兒讀物的好選擇。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讀的第一本書也是《三國演義》,越看越有興趣,帶她走進了閱讀的大門。

一部《三國演義》敘說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百年歷史,上演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誕生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等。

紙盒包裝,避免運輸途中的磨損

出版信息明確,正版發售

紙張微黃做舊處理,滿滿的懷舊感

同樣在上個世紀由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簡稱冀美)出版的《西遊記》連環畫,影響巨大,是發行最廣,出版最全,藝術造詣極高的一套《西遊記》連環畫,在當時深受讀者喜愛。

其繪畫隊伍聚集了當時有名的連環畫家:錢笑呆(上海「四大名旦」之一)、鄭家勝、胡若佛,池振亞、宗靜風、陳雲波、劉漢宗、徐燕蓀等大師。

胡若佛:字大空,號谷華,自署十卉廬主。浙江餘姚人氏。中國當代著名連環畫家、國畫家。他平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連環畫,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奪目,為世人所稱道,成為經典之作。

很多連環畫收藏者非常熱衷於收集這套冀美老版,可惜的是1987年的原版《西遊記》連環畫已經絕版,價格炒的極高。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6000元,是值得珍藏的一套藝術品。

現今,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西遊記》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冀美出版的西遊記其人物精緻、清晰,對唐僧師徒四人的描繪生動、傳神,而妖魔及蝦兵蟹將更是呼之欲出、活靈活現;那些輔助的風景,房舍樓臺、風雪波浪、水底世界及打鬥的場面,全都描繪的深淺濃淡,氣勢磅礴。

提到《西遊記》,不得不提央視版的《西遊記》,霸屏30餘年、播放2000多次,這部陪伴著70後、80後、90後三代人長大的神劇,溫暖了我們整個童年時代的神話故事。

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更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六小齡童之所以能把孫悟空演活,據他說,拍攝《西遊記》時,在造型表演方面,就是從這套連環畫中獲得啟示的。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
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
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
都喜歡看。——魯迅 。

《西遊記》連環畫影響著幾代人的童年,它在我們心中築起的神話帝國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藝術品,一本適合少兒閱讀的讀物、一本適合慢慢品味的文學作品,領略名家的風採和國畫的氛圍,吸取藝術的養分。

《水滸傳》是連環畫的巔峰之作,人民美術出版社組織畫家任率英、卜孝懷、徐燕蓀、墨浪、陳緣督、吳光宇編繪的,自1955年起至1962年止,歷時8年完成出版的成套《水滸》。

幾位畫家皆擅長工筆人物畫,整套書繪畫風格準確統一,人物造型,嚴謹細膩,科學規範,十分符合北宋特定的歷史環境。畫面中無論是市井人情還是沙場拼殺,都一絲不苟,栩栩如生,堪稱精妙絕倫。

由於這套老版連環畫發行年代已久,現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貴。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水滸傳》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喜歡《水滸傳》,是因為它第一次讓小小的我領略了什麼叫豪氣沖天,也因此一度想要找個小山頭落草,做一個橫刀立馬,笑傲江湖的好漢,與一夥兒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殺貪官,除惡霸,剷除人世間的不平和醜惡……當我又一次打開久違的小人書時,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從前……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該書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最後一部名著《紅樓夢》中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極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學之寶。作者曹雪芹所刻劃人物鮮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寫細膩婉約,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一場生死戀情為主線, 架構出賈、王、史、薛四大家庭的興衰史,也凸現《紅樓夢》一反傳統大團圓結局的悲劇美學價值。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也讓《紅樓夢》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四大名著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讀史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讀史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讀史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讀史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注意:為儘可能的還原作品的初始面貌,圖書上的標價保留原發行價樣式

書香四溢,共享經典

《三國演義》連環畫(48冊)

正版發行,298元/套

《西遊記》連環畫(35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水滸傳》連環畫(30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紅樓夢》連環畫(19冊)

正版發行,238元/套

四大名著連環畫(全)一套

正版發行,888元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需補收15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相關焦點

  • 東北土匪往事:上廟堂,入山林,信仰羅漢規矩多
    2.兵匪他們往往是在戰爭中,被打散的散兵遊勇,有的是嫌軍隊太束縛,不願意回去當兵,乾脆嘯聚山林。有的是因為吃了敗仗,怕長官降罪,不敢回去的。他們靠打家劫舍為生,多半手段極其殘忍。4.鬍子土匪他們土匪既不講江湖道義,也沒有殺人越貨的膽量,只能綁架中小戶人家進行敲詐勒索,用這種卑鄙手段獲取揮霍的錢財,這類土匪老百姓最恨。
  • 東北土匪「紅鬍子」往事
    根據史料記載,東北的紅鬍子起源於清鹹豐年間。到解放前紅鬍子被消滅,其存在的時間將近一個世紀。
  • 歷史上的東北土匪到底有多兇殘,別被電影裡面的給騙了
    如果說在這之前,他們多少還帶有農民起義的意思,那麼到了夾皮溝後,他們則徹底地蛻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正宗土匪,只不過這一階段的土匪,尚屬土匪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完全泯滅天良人性,小打小鬧,對社會和當地居民尚未構成巨大的威脅。二是日俄戰爭到日本侵佔東北期間,可稱之為土匪發展的中級階段。
  • 民國土匪北霸天,抓了英國海軍高官兒媳,然後對日本說,滾出東北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民國土匪風雲》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民國是亂世,土匪很多,但同樣的,在這些土匪之中,有不少愛國戰士。他們雖然落草為寇,可在國家大義面前,依然守住自己的底線。這些人,和那些賣國求榮的人,簡直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 誰是第一個變節降清的明將?既不是洪承疇,也不是祖大壽
    那麼,誰才是第一個變節降清的明將?既不是洪承疇,也不是祖大壽。第一個投降清軍的人名叫李永芳,他原本是明朝撫順千戶所備御官。按照明朝的官制,他在撫順地區算是一把手,有一定的權力。李永芳在投降之前,其實跟努爾哈赤有一次短暫的接觸。公元1613年,野心勃勃的努爾哈赤帶兵去攻打葉赫部,企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葉赫部知道自己無法抵抗努爾哈赤,趕緊派人向明朝求救。
  • 湘西最後的土匪頭子,殺害12名士兵,逃了15年才被抓住
    到了1950年,全國開始了剿匪運動,大部分的土匪都被捕獲,然而,卻有一個土匪逃跑了,他不僅逃跑,而且在東躲西藏時期仍然作惡多端,直到15年後才被剿滅,這個土匪就是湘西最後的土匪頭子覃國卿。落草為寇覃國卿出生於湖南張家界,父親是大庸縣的一個惡霸,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他也成為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小賊,經常跟著父親四處打家劫舍。作惡多端的覃國卿的父親終於遭到了報應,在1934年的大土豪中,父親被處決,而母親則改嫁。覃國卿從此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
  • 鉤沉 東北土匪史揭秘:日俄推波助瀾,土匪殘害百姓,調轉槍口抗日
    筆者曾見過一段最有特色的土匪黑話:看皮子,掌亮子,備好海沙混水子,小尕子壓連子,是空幹還是草幹?空幹啃富,草幹連水,不空幹不草幹,來個草巻兒,掐著臺拐子。翻譯成老百姓話就是:看好狗,點上燈,準備好食鹽和豆油,小孩子給我遛馬去。  渴啦還是餓啦?渴了喝水,餓了吃飯,要是不渴又不餓,那就巻上一根煙,坐在炕上抽去。
  • 亂世生匪患:東北曾湧起千百股土匪,土匪的4個種類你了解多少?
    土匪的來源十分複雜,其數量之多,成分之複雜,行為之殘暴,活動範國之廣,對社會各層面影響之大,實屬罕見。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大地,自清末開始,歷經甲午戰爭、俄軍入侵和日俄戰爭蹂躪,導致地方上槍枝泛濫,土匪多如牛毛。曾湧起千百股土匪,東北土匪的種類大體可分為4種,分別是純土匪、武裝土匪、兵匪一家和棒子手。
  • 民國東北人能不能打仗?被土匪打得落花流水,加入解放軍就成猛虎
    在無數的網絡段子裡,民國時期的東北人都被描述成一群內鬥內行外戰外行,只會私鬥怯於國戰的人。典型例子如東北奉軍,在軍閥大戰的年代,奉軍就以戰鬥力低下聞名全國。後來的偽滿軍更是一群漢奸部隊,後來的國軍來到後招安他們,對這些人的評價也甚低。
  • GANGSTA在東北叫鬍子
    山東土匪叫響馬,關中土匪叫刀客,東北土匪叫鬍子。山東響馬是源自於土匪們將鈴鐺掛滿馬脖子,馬跑起來鈴鐺很響。也有分析為土匪作案前先放響箭,響箭一響,土匪們就會殺出來。關中刀客也因土匪們大多使用本土的關山刀行走江湖,故稱之為刀客。東北鬍子便很有趣了,很多版本解釋。我總結了一下,僅供參考。由於東北嚴寒的天氣,貓冬的習慣。土匪們便養成了隔一段時間出來作案,入冬後貓冬。時間久了鬍子長了又懶得搭理,凌亂的鬍子也成為了土匪的象徵。胡也泛指非中原民族,蠻夷類似,由此民間便將土匪稱之為鬍子。
  • 《白鹿原》黑娃為什麼要在當土匪後打斷白嘉軒的腰,鬧農協時卻不
    《白鹿原》中有這麼一個事兒,黑娃當了土匪以後,指使他的土匪弟兄把白嘉軒的腰打斷了。這件事本身倒沒什麼,各類電視劇中比這血腥殘忍的畫面比比皆是,只是這事兒的背後有兩個奇怪之處:圖片源於相關影視劇; 圖片源於相關影視劇今天我們便就第二件事略作分析,為什麼黑娃要在當土匪後打斷白嘉軒的腰,鬧農協時卻不?
  • 布依族美女落草為寇,騎馬打雙槍圍攻縣城,為何能無罪釋放?
    這起因來源於名叫做《拂曉槍聲》的電影。但是實際上的她,並不會使用雙槍。但是實際上歷史上使雙槍的就沒有別人了嗎?其實還有另一位美女:騎馬打雙槍的布依族美女陳蓮珍。布依族美女守寡,持槍維護家產陳蓮珍乳名程么妹,原名程蓮珍。是貴州布依族人。
  • 民國時期為何土匪橫行?
    一種是指以山寨為根據地的土匪,這類土匪民國時期很常見,如河南嵩山的白朗,廣東香山新會的虎鬥山、古兜山等等。 馬賊是活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土匪,之所以叫馬賊,因他們搶劫時總騎著馬,如民間所說「一人一馬一桿槍,好吃懶做入大幫」。
  • 東北土匪黑話釋義都在這,學完你也是「道上的」人
    而這類語言被土匪大量使用,用來甄別對方是否為自己人(沒對上來的話,可是要掉腦袋的)。而這種黑話,被東北剿匪為題材的《林海雪原》廣為流傳,又在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下,發揚到了年輕一代的身上(教小盆友們黑話...呃...)哈爾濱的新聞工作者們,為了翻譯這些黑話,曾經採訪過研究東北民俗和抗聯史多年的雞東縣文工團團長張永峰,也就是李文岐版《林海雪原》中的欒平。
  • 揭秘民國時期的東北土匪,手段極其殘忍,婦女的處境最悲慘
    文/揭秘民國時期的東北土匪,手段極其殘忍,婦女的處境最悲慘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土匪在中國很早就有,尤其是清末到民國時期的土匪,其人數之多,分布之廣,影響之大,稱得上歷代之冠。這裡面又數東北土匪最有名。
  • 洪承疇降清,卻毀譽參雜,他到底是漢奸還是舍己為民的英雄?
    當洪承疇得知數日來服侍陪伴自己的竟然是一位皇妃時,徹底被感動了,終於委身降清。至於莊妃到底是否寬衣解帶,獻身床榻,則語焉不詳。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和蔡東藩的《清史演義》中都引用了這一版本。然而這個版本卻是最荒誕的,完全不見於任何正史,於情理上也根本說不通。
  • 民國十大土匪,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曾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拉攏,拒絕籤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被迫返回東北。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地球知識局
    廣義上的湘西規模著實不小向西和隔壁的重慶、貴州山區緊密相連▼沈從文《湘西雜記》中寫到,外人對於這一片山水的印象是:「婦人多會放蠱,男子特別歡喜殺人。」而巫蠱、趕屍等迷信說法又給這一地區帶來了一絲詭秘色彩。
  • 御龍在天龍嘯九州之上帝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雙線一區青龍戰區[龍嘯九州]荊州大都督「欺我荊者必誅之」(因為他之前的名字... 仇敵三千奈我何,真正的御龍勇士擁有著最強硬的戰鬥作風,在這個充滿著刀光血影的戰場上,也只有強悍勇敢地戰鬥才可以成就輝煌的舞臺。
  • 貓冬,對東北土匪來說是享受的季節,找相好女人「拉幫套」最常見
    我國東北的「白山黑水」,是一塊富饒美麗的地方。上世紀初,在這塊土地上,曾有過一個獨特的群體一一土匪。土匪在東北也稱響馬,鬍子。東北土匪數量之多,成分之複雜,行為之殘暴,活動範圍之廣,對社會各層面影響之大,均屬罕見。他們恣意橫行,殺人越貨,威脅著民眾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