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號 —— 文玩大王(點擊關注)
01
過去,
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靰鞡草。
但還有一樣,絕不比「三寶」遜色,那便是土匪。
東北土匪,民間稱鬍子,或紅鬍子。
關於鬍子的來歷,說道不少,且頗具趣味。
接下來,咱便開侃。
說,很早以前,有一雙兄弟,為躲避戰亂,便帶上老婆孩子不遠千裡,闖了關東。
初到東北,無甚根基,兩兄弟靠給地主打工謀生,日子過得格外緊巴。
特別是夜晚,不像現在,既沒朋友圈可刷,也沒公眾號可看,黑燈瞎火的,只剩下一項娛樂活動可做。
閒著也是閒著,那就娛樂吧。
結果不消說,日子一長,家底不見多,孩子倒是爭著搶著,一個接一個地落了地。
有一年,莊稼歉收,給地主婆繳完租子後沒糧了,斷炊了,直餓得肚子咕咕叫,孩子哇哇哭,兩妯娌也嘟嘟囔囔:再弄不來吃的,我倆就找東家鬥地主去。
也難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都餓得慌。
老大一咬牙,說,老二,與其等著餓死,倒不如去搶。
萬一被人認出,鬧不好會被剁了腦瓜子。
老二猶豫道。
這好辦。
老大說,咱用紅布剪成鬍子粘嘴巴上,搶時喊,我們是鬍子,打劫!
好主意。
從此,「鬍子」這一稱謂便在東北橫空出世。
不得不說,兩兄弟喬裝打扮的做法值得點讚。
假如用綠布做成帽子,往下一拉遮擋面目,行搶時喊:我們是綠帽子,打劫!
估計,會笑場。
當然,這只是流傳民間、茶餘飯後的八卦說詞,杜撰的可能性很大,不足為據。
倒是下面的錢公來的考證更確鑿一些。
02
錢公來(1886-1969),奉天鎮安(今遼寧黑山)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
1925年,曾任東北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率隊討伐東北王張作霖。九一八事變時,曾組織東北義勇軍抗日;
1949年撤往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因其土生土長於東北,對鬍子自然不陌生,後在《遼海小記》中如是說:
東北鬍子最早起於明末清初。
彼時,袁崇煥設計誘殺了頗負眾望的遼東半島守將毛文龍,毛的餘部「既不降清,也不服明,聚嘯山林,落草為寇,重演瓦崗寨、梁山泊之故事,作打家劫舍、殺富濟貧之紅鬍子。」
意即,東北鬍子是官兵集體跳槽,轉行過去的。
但纂修於民國二年(1913年)的吉林地誌《雞林舊聞錄》,則給出多個不同版本:
其一,清朝中末葉,「東三省馬賊,號紅鬍子。或雲昔年多用土槍,槍口有塞,系以紅絨一綹,當射擊時則去其塞而銜之於口,遠望之如紅須然,此一說也。」
土槍,槍身長者稱「大抬杆」,短稱「老洋炮」。
數十年前,我二爺就有兩桿。
槍管很粗,做工樸拙。
往槍管裡裝填完火藥槍砂,哐哐哐,需以平頭鐵棍狠懟。懟完,用繫著紅綢的塞子塞住,以防受潮。
為啥用紅綢?
紅色闢邪啊。
但趕上陰天下雨,可就邪門了——
拔塞,銜於口,若清風徐來,紅綢飄飄,呼啦飛揚,那陣勢絕對神氣牛逼;
接著,瞄準,扣扳機。
我扣,我扣扣扣,咋沒動靜?
NND,火藥潮了。
可掉轉槍口剛要摳出火藥,重新填裝,噗,槍管裡躥出一股煙,把自己眉毛給燒了。
寫到這兒,又想起一則略帶葷味的鬍子傳說來:
從前,強盜剪徑,常手持「大抬杆」,藏身於樹上。
為了不讓火藥從槍管裡淌出,就將手伸進褲襠,歘,薅出一把毛來塞住槍口。
啥毛?
自行腦補。
而樹下的被打劫者聽聞動靜,仰臉一瞧,強盜正眯眼瞄準呢。堵塞槍口的毛和嘴巴,兩點成一線,自然會錯看成了鬍子。
所以,在東北某些地兒,強盜又稱「胡匪」,或「馬鬍子」。
嘖嘖,若大當家貪心,天天剪徑打劫,一個個不把襠下那三分自留地給薅光薅禿才怪。
03
閒話少扯,再回《雞林舊聞錄》:
其二,「或又雲,當時匪人行劫,多有戴假紅須以恐嚇人,如梨園所演《新安驛》之類者,此又一說也」;
嗯,這一說法,跟此文開篇所言兩兄弟的故事大致相仿,不多白話。
其三,「或又雲,俄國流放罪人,多在邊界,往往越界勾結匪人劫掠,以俄人多須而紅,故以名之,此更一說也。」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刑罰的一點共性:不論中國,還是沙俄,都喜歡將罪囚流放到東北邊界。
事實也是,在中國古代,大約從西漢以後,歷朝歷代皆有流人被流放到東北。
尤其清朝,發配流放到東北的流人數量之多,地域之廣,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
明朝流,清朝流,沙皇俄國也流,流啊流,一批又一批罪囚刑徒,就這樣來到了地廣人稀、山高皇帝遠的東北苦寒之地。
天寒地凍,吃不飽穿不暖,咋整?
反了吧,佔山為王去。
於是,為了生存,不少流人落草為寇,當起了鬍子,殺人越貨,無所不為。
一江之隔的沙俄罪囚伸脖一瞅,樂了:
瞧人家,天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多牛,咱也反!
於是,東北鬍子越做越大,不少幫派還搞起了跨國鬍子聯盟。
張作霖統治下的東北
04
俗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天地悠悠,廣袤空曠,也便孕生了眾多粗獷剽悍的匪類。
他們飛馬快槍,打家劫舍,令人畏之如虎,久之久之,演變為「鬍子」。
從明清至民國,再到解放前,東北大大小小的土匪有上千股,鬍子人數有上萬、上十萬之多。
數量如此龐大,絕非誇張,《四野戰史》亦有記載。
這可真真的是個大「集團」!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東北鬍子也不例外。
在其發展、壯大、消亡的過程中,自也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規矩、行為準則和處世觀念。
從電影《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與鬍子的幾句臺詞便可窺見一斑:
鬍子:蘑菇,你哪路?(什麼人?到哪裡去?)
楊子榮:想啥來啥,想吃奶來了媽媽,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來了。(找同行)
鬍子:天王蓋地虎!(你好大的膽。敢來氣你的祖宗?)
楊子榮:寶塔鎮河妖!(要是那樣,叫我從山上摔死,掉河裡淹死。)
鬍子:野雞悶頭鑽,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楊子榮:地上有的是米,餵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就此打住。
此文只侃東北鬍子的初源由來,至於其他,欲知詳情,那便是後話了。
很多70後和80後的童年都有一本連環畫。
夏日午後,軟磨硬泡要來幾毛錢「巨資」,叼一根冰棍,再租上一本小人書,在樹蔭下,在蟬鳴裡,一篇篇地翻閱。
這些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小巧的體積,小小的篇幅,動人的故事,深刻的寓意,淺顯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孩子最「中國範」的國學啟蒙。
上世紀,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風靡一時,重印達千萬次之多,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這套48冊的小人書,有7000多幅畫圖,其繪畫隊伍幾乎囊括了當時上海所有優秀的國畫家。中國畫大師賀天健先生書寫了每一冊的書名。
1976年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左起:賀友直、趙宏本、顧炳鑫、鄭家聲、劉旦宅。
每一冊連環畫上形態各異的鮮紅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
這套《三國演義》創作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連環畫史上可謂一枝獨秀,不僅成為中國連環畫的一張名片,也轉換成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成為裡程碑式的經典之作。可惜的是1979年的原版《三國演義》連環畫已經絕版,也使它的身價與日俱增。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5000元,可見其在一代人心中的藝術地位和收藏價值之高。
慶幸的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書可以複印,但經典無可複製,
滄海桑田,
它都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書。
毛澤東也愛看小人書《三國演義》。主席的警衛員曾經回憶道:「一天,我叫他(毛澤東)吃飯,他靠在床上看小人書,不願動彈。」
我說:主席你還迷小人書啊?
他翻著書說:小人書不簡單哪!言簡意賅。就那麼幾句話,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來了,道理一目了然。
他還鼓勵身邊的人「幹工作要看《三國演義》」,對讀書不感興趣的戰士,就引導他們先看《三國演義》來引起讀書的興趣。
除了珍藏價值,它還是少兒讀物的好選擇。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讀的第一本書也是《三國演義》,越看越有興趣,帶她走進了閱讀的大門。
一部《三國演義》敘說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百年歷史,上演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誕生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等。
紙盒包裝,避免運輸途中的磨損
出版信息明確,正版發售
紙張微黃做舊處理,滿滿的懷舊感
同樣在上個世紀由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簡稱冀美)出版的《西遊記》連環畫,影響巨大,是發行最廣,出版最全,藝術造詣極高的一套《西遊記》連環畫,在當時深受讀者喜愛。
其繪畫隊伍聚集了當時有名的連環畫家:錢笑呆(上海「四大名旦」之一)、鄭家勝、胡若佛,池振亞、宗靜風、陳雲波、劉漢宗、徐燕蓀等大師。
胡若佛:字大空,號谷華,自署十卉廬主。浙江餘姚人氏。中國當代著名連環畫家、國畫家。他平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連環畫,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奪目,為世人所稱道,成為經典之作。
很多連環畫收藏者非常熱衷於收集這套冀美老版,可惜的是1987年的原版《西遊記》連環畫已經絕版,價格炒的極高。目前的收藏價格至少也要6000元,是值得珍藏的一套藝術品。
現今,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西遊記》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冀美出版的西遊記其人物精緻、清晰,對唐僧師徒四人的描繪生動、傳神,而妖魔及蝦兵蟹將更是呼之欲出、活靈活現;那些輔助的風景,房舍樓臺、風雪波浪、水底世界及打鬥的場面,全都描繪的深淺濃淡,氣勢磅礴。
提到《西遊記》,不得不提央視版的《西遊記》,霸屏30餘年、播放2000多次,這部陪伴著70後、80後、90後三代人長大的神劇,溫暖了我們整個童年時代的神話故事。
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更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六小齡童之所以能把孫悟空演活,據他說,拍攝《西遊記》時,在造型表演方面,就是從這套連環畫中獲得啟示的。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
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
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
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連環畫影響著幾代人的童年,它在我們心中築起的神話帝國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藝術品,一本適合少兒閱讀的讀物、一本適合慢慢品味的文學作品,領略名家的風採和國畫的氛圍,吸取藝術的養分。
《水滸傳》是連環畫的巔峰之作,人民美術出版社組織畫家任率英、卜孝懷、徐燕蓀、墨浪、陳緣督、吳光宇編繪的,自1955年起至1962年止,歷時8年完成出版的成套《水滸》。
幾位畫家皆擅長工筆人物畫,整套書繪畫風格準確統一,人物造型,嚴謹細膩,科學規範,十分符合北宋特定的歷史環境。畫面中無論是市井人情還是沙場拼殺,都一絲不苟,栩栩如生,堪稱精妙絕倫。
由於這套老版連環畫發行年代已久,現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貴。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水滸傳》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喜歡《水滸傳》,是因為它第一次讓小小的我領略了什麼叫豪氣沖天,也因此一度想要找個小山頭落草,做一個橫刀立馬,笑傲江湖的好漢,與一夥兒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殺貪官,除惡霸,剷除人世間的不平和醜惡……當我又一次打開久違的小人書時,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從前……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該書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最後一部名著《紅樓夢》中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極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學之寶。作者曹雪芹所刻劃人物鮮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寫細膩婉約,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一場生死戀情為主線, 架構出賈、王、史、薛四大家庭的興衰史,也凸現《紅樓夢》一反傳統大團圓結局的悲劇美學價值。
經過精心整編,全新修訂,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也讓《紅樓夢》連環畫修訂本,讓這部經典佳作重出江湖。
四大名著連環畫,也是我們那個年代,「國學」的啟蒙方式:孫悟空的神通、關羽的忠勇、王熙鳳的潑辣、林衝的無奈……生動的畫作、動人的故事,不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還是以後積累的作文素材。
讀史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讀史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讀史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讀史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注意:為儘可能的還原作品的初始面貌,圖書上的標價保留原發行價樣式
書香四溢,共享經典
《三國演義》連環畫(48冊)
正版發行,298元/套
《西遊記》連環畫(35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水滸傳》連環畫(30冊)
正版發行,258元/套
《紅樓夢》連環畫(19冊)
正版發行,238元/套
四大名著連環畫(全)一套
正版發行,888元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需補收15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