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麵、九毛九的「瑞幸」之鑑 「大胃王」的渡劫進行時

2020-12-19 首條財經

導 讀:

「吃播」盛行,一眾大胃王成為霸屏者。

然骨感現實,遠無那麼多的光鮮畫面。如不像「瑞幸」般造假,多數吃貨都會搞壞腸胃。

那麼,剛剛發布財報的味千拉麵、九毛九,情況又如何呢?

作者:大伏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4月8日,武漢「解封」。

結合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春天」離我們已然不遠。

不過,鑑於「群聚」屬性、消費者擔憂等不利因素,餐飲業的全面復甦仍有待時日。

拋開共性問題,部分上市餐飲企業,也露出了問題底色:不僅將企業不足放大數倍,甚至還打亂戰略節奏、疲態盡顯,「高增」故事難以為繼。

如此尷尬變臉,在味千拉麵、九毛九身上體現的尤為鮮明。

味千的「戰略性失利」

近期,味千拉麵發布2019年財報,其中對疫情影響做出以下說明:預計疫情將對2020年上半年及全年的綜合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存貨撥備,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及於聯營公司及合資企業之投資減值,透過損益按公平值入帳的金融資產及投資物業的公平值減少。

數據顯示,自1月關店以來,截止3月29日,味千拉麵已恢復492家門店開業,但仍有部分門店尚未復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味千共擁有連鎖餐廳799間,餐廳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份及直轄市的176個城市。

換言之,其還有274家門店尚未開啟。

更嚴重影響在於,其戰略步伐也被打亂。

2018年11月27日,味千拉麵再度發布了「千店計劃」,日本味千拉麵重光產業株式會社社長重光克昭宣布,味千拉麵將在全球開設1000家門店。

現在來看,該計劃短期恐難達成。

尷尬的是,這並非味千拉麵第一次高喊「千店」口號。

早在2010年,其便發布了「五年千店」的計劃。

但截止2015年,味千拉麵門店數量不過才673家。第一次「五年千店」計劃徹底失敗。

然味千拉麵,依然執著。

2015年,味千中國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潘慰宣布,2015年,公司計劃全國新開70家門店,並計劃五年實現1000家店的目標。

二次重來,勝算幾何?

隨著2020年的到來,不足一年時間還差234家店。顯然,其「5年千店」計劃壓力巨大,或二次折戟。

兩次失敗經歷,也許讓味千拉麵有些底氣不足。2018年發布的第三次千店計劃,頗有「取巧」之感。

首先,並未確定期限

其次,味千將「中國」的千店目標,換為了「全球」的千店目標。也就是說,會加上包括日本等在內的門店數量。

上述兩行為,無疑大大降低了「千店」難度。不過,通過「降維」實現的目標,價值和意義又在哪呢?

更尷尬的是,就算大幅調低目標,從近年來其開店數量看,味千拉麵的「千店夢」或仍難以實現。

2016年,味千拉麵經營的店鋪為650家,同比減少23家;2017年店鋪704家;2018年為766家。2019年為799家。

換言之,在2018年店鋪數增長62家後,其2019年店鋪增長數僅33家,增幅下滑明顯,發展頹勢已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潘慰「2019年底計劃開到850家店,淨增加100家店」的目標,差了3倍。

這對其業績影響,不言而喻。

2019年,味千拉麵的主要業務及重要收入來源仍為零售連鎖餐廳業務,餐廳業務收入約為人民幣23.99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約93.5%。

換言之,店鋪數是味千拉麵的業績支撐,而開店增速大幅放緩,則意味其業績上升空間在變小。結合疫情影響,其成長性並不樂觀。

業績、資本雙殺

上述觀點,並非誇大。在最能體現成長預期的股價上,可見一斑。

2011年,味千拉麵股價曾高達13.52港元。

截至2020年4月9日,其股價僅為1.83港元,市值不足20億。

從「扔花」到「扔磚」,投資者態度變化的背後,戰略布局失敗只是間接因素。由此導致的業績不振,才是主因。

味千拉麵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總營收25.65億元,同比增長7.9%。

稅前淨利潤為2.31億元,同比下滑65%,歸屬於股東應佔淨利潤為1.56億元,同比下滑71.6%。

淨利潤下滑7成,堪稱「斷崖」。

味千拉麵稱是綜合原因導致。受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影響,同時2019年豬肉價格有所上漲,以及受到截至2018年年底年度就投資錄得的一次性收益影響。

不過,這些理由,也有一定的「牽強」味道。

例如豬肉漲價,似有甩鍋藉口之意,畢竟所有餐飲企業都要面對同樣問題。以此為由,只能說明其供應鏈上遊把控、溢價能力不強。

毛利率下滑,便是體現之一,其2019年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約75.4%減少至約72.3%。

另一方面,再來看「受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影響」這個理由,所指的是「不動產、廠場以及設備」。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後確認租賃負債的融資成本,在2019年首次被採納。這導致味千拉麵在2019年集團融資成本為3524萬元,較2018年上升約441.8%。

需要注意的是,味千拉麵在不動產上做的手腳,也為其業績增色不少。

2019年上半年,味千拉麵公司全資附屬公司Ajisen Properties Limited以1.64億的對價,向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慰出售了全資附屬公司麒麟不動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該出售令公司期內錄得其他收益及虧損的收益人民幣3220.5萬元,同比增加約31.3%。

但實際上,這種將附屬公司全部股權轉手到公司董事長,從而增加收益的「左手倒右手」之舉,除了讓帳面更好看些,並沒多大意義。

另一方面,假如沒有這1.64億的賣資進帳,味千拉麵的虧損幅度,恐還將擴大約1億。

至於「2018年年底年度就投資錄得的一次性收益」這一原因,則更值深入探討。

首條財經梳理後發現,味千拉麵在2018年有三個關鍵詞,首先是前文說到的重提「千店戰略」,及「扭虧為盈」和「貪腐門」。

眾所周知,由於外賣業前幾年的大火,味千拉麵於2015年以7000萬美元投資百度外賣。隨後,百度外賣在2017年被餓了麼以5億美元收購,味千也因此虧損9.35億元。

按照常理推斷,2018年味千拉麵本應元氣大傷。但令人奇怪的是,其營業收入和股東應佔利潤實現雙漲,特別是利潤由2017年的虧損4.86億上漲至盈利5.51億元。

仔細梳理,味千淨利潤提升,並不是門店盈利能力增強,2018年,味千來自餐廳經營的收入22.18億元,較2017年的22.12億元同比增長0.27%;來自拉麵相關產品的銷售收入9.39億元,較2017年的8.65億元同比增長8.55%。

同期,味千拉麵來自餐廳經營的盈利為3.49億元,較2017年的3.54億元同比下滑1.41%;來自拉麵相關產品的銷售盈利0.14億元,較2017年的0.45億元同比下滑68.89%。

門店盈利能力趨弱,全年卻能「扭虧為盈,顯然是其投資控股帶來的利潤增長。

2018年,味千投資控股帶來的利潤達3.68億元,相比2017年的-8.82億元,同比上漲141.72%。

這註定,不能長久。

隨著2019年味千拉麵淨利潤虧損7成,不僅說明其扭虧只是「曇花一現」,還說明其並沒從投資百度外賣的陰影中完全走出,只是將問題延後,以換取所謂的「扭虧」。這種「寅吃卯糧」、透支之舉,也讓其失去了一部分發展動能。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味千非營業外的利潤佔了很大比例,說明利潤的提升並非得益於主業經營水平的提升和門店運營水平優化。在餐飲業出現爆增的情況下,味千並沒有實現重大的創新和升級,經營狀態更像是溫水煮青蛙。

再來看「貪腐門」,亦給了味千拉麵股價一計「暴擊」。

2018年12月,味千拉麵財務長劉家豪被曝挪用公司資金179.5萬港元。

2019年3月,公告披露劉家豪於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以假支票的方式挪用公款約2363.7萬港元,數額超此前十三倍。

彼時,味千股價跌至2.22港元,創下歷史新低。

更嚴重的是,這對味千的品牌形象也造成嚴重打擊。

瑞幸咖啡之思

打擊不止於此。

食安無小事。對一家餐飲類上市公司來說,如果盈利能力是其股價上限的話,口碑則是股價的底線。

遺憾的是,消費者對味千拉麵在口味和食品安全上的質疑,顯然拉低了這條底線。

有媒體報導,以北京地區為例,味千拉麵48家門店評分均在3星至4星之間,食客普遍反映「服務差、上菜慢」,更有人直指「又貴又難吃」。

2019年底,據中國食品報報導,其暗訪組歷經四個月,對味千拉麵華北地區四家門店暗訪調查發現,存在員工在洗碗池內洗衣服、煮麵機內煮桃吃等違反餐飲操作規範的行為。

2019年12月18日,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廈門廈禾路分店的湯盅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合格;

2018年11月8日,味千拉麵老滬閔路店(上海領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老滬閔路分店)炒飯碗、飯碗、小食盤的大腸菌群指標不合格。

在經歷「骨湯門」後,味千拉麵出現上述情況,是否「好了傷疤忘了疼」?

2011年7月,味千拉麵被媒體曝出售價30多元一碗的拉麵湯底,其實是用專門的湯粉、湯料調製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

隨後,味千在官網回應,承認湯底由濃縮液還原而成。

至此,其口碑一落千丈,時至今日仍未完全恢復。

影響有多大?

2011年上半年,味千拉麵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餐檯周轉次數為5.2,骨湯門後,全年的餐檯周轉次數為4,直到2019年僅為3.4。

此外,其單店銷售額波動也很大。2015年至2019年,味千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單店銷售漲幅是-7.5%、-8.1%、2.2%、-2.6%和7.0%。

需要注意的是,其2019年單店銷售增幅較大,與客單價提升有直接關係。從2018年同期的47.4元,上漲至2019年上半年的53.8元。

問題在於,在產品本身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單靠漲價維繫的銷售額,能持續多久?

綜合來看,味千拉麵目前需要面對門店擴張不力、股價持續下滑、淨利潤巨額虧損、投資嚴重失敗、高管造假貪汙、安全品質雙失守等重重挑戰。可謂問題纏身,壓力不小。

在此背景下,味千拉麵依舊執著「千店計劃」,是否為激進之舉呢?

答案是肯定的。

針對上述問題,首條財經諮詢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其表示,味千拉麵的問題,並不在店的多與少。就好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並不會因換一個遊泳池而如魚得水。

「現在味千的主要問題是品牌老化、產品老化、模式老化、場景老化,最近提出的諸如大骨湯概念,根本上是在炒冷飯。如果沒有解決好客單量減少、用戶量流失、翻臺率降低等問題,開再多家店也是徒勞」朱丹蓬指出。

可見,重重問題之下,味千拉麵的「千店」目標頗有大胃王之感,一味為規模擴張蒙眼狂奔,不確定性風險不斷堆積。

這是否也與同樣規模打法、最終作繭自縛、被撐破肚皮的瑞幸咖啡有相似之處?

前車之鑑,不得不思。

矛盾之處在於,長期以來,「千店」恰恰是味千拉麵給投資者講的「好故事」,如果故事戛然而止,味千在資本市場是否面臨「無戲可唱」的尷尬局面?

利益裹挾之下,兩難抉擇之中,潘慰又會如何取捨?

九毛九的「AB面」

相似拷問的,還有資本新兵九毛九。甚至連疫情,也沒阻止其擴張之路。

九毛九管理層表示,太二今年開店規劃不做調整,維持全年80家計劃。

可見,其對擴規模有著強烈欲望。

不過,相比味千拉麵,九毛九的情況則好了不少。

朱丹蓬認為:「九毛九整體的情況比較穩定,現階段的策略沒有錯。

從業績來看,也確實如此。

畢竟其在2019年取得業績正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九毛九營收實現26.9億人民幣,同比2018年增長42%;淨利潤1.86億,同比增長151%,淨利潤率6.9%。經調整的淨利潤為2.17億,同比增長170%,經營調整的淨利潤率8.1%。

儘管大方向正確,但九毛九在擴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例如翻臺率,數據披露,2019年九毛九、太二翻臺率齊降,分別由2.4次/天、4.9次/天降至2.3次/天、4.8次/天。

此外,九毛九和太二的同店銷售增長率分別為0.2%和4.1%,而這組數據在2018年分別為4.4%和7.7%。

財務方面,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九毛九的銀行融資為2.89億元,並且已經動用了2.286億元。租賃負債為8.971億元,同比增長達34.8%。

若照此趨勢,其資金鍊恐進一步承壓。

同時,九毛九集團董事長管毅宏曾公開表示:「集團受這次疫情影響的損失仍在統計中。我們希望政府能在稅費上有減免政策,或者能有相關補貼補助。」

這一表態,側面反映了九毛九所受衝擊程度。

問題在於,其一方面維持擴張力度,另一方面又向相關部門「哭窮」,一套「迷蹤拳」下來,是否讓人會聯想到減稅及補貼要求,實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為擴張鋪路呢?

試金石VS渡劫時

可以確定的是,此次疫情,對餐飲業來說是一塊「試金石」,試出了不同企業的實力成色。同時,也是一面「放大鏡」,將問題短板暴露無遺。

從味千拉麵、九毛九的案例中可看出,儘管行業已傳承千年,但在經營管理、發展策略、資本態度方面,仍顯稚嫩。

狐尾松資本董事長王代新認為,關鍵是看疫情持續時間,如果持續時間太長,整個行業進入「去產能」的階段,對於龍頭企業而言,或許可逆勢擴張並提升市場份額。

換言之,疫情會催化行業「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洗牌已在眼前,行業格局正在重塑,這對綜合實力更強、抗風險性更大的龍頭企業來說,是利好之事。

而問題纏身的味千拉麵和九毛九,是否會掉隊呢?

東方馬拉松資管研究員張曄認為:餐飲業在當年SARS疫情期間也有先「冰凍」,然後逐漸恢復的過程。

也就是說,誰能扛過嚴寒,誰就能取得勝利。

味千拉麵、九毛九何以度劫,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相關焦點

  • 味千拉麵品質再升級
    風靡全國的快速休閒餐廳連鎖品牌味千拉麵再度聯手金牌導演徐佩侃(David Tsui),重磅推出都市勵志微電影《好朋友,一輩子》。日前多家媒體前往味千拉面上海工廠探班拍攝現場,本次活動作為該片首次曝光,邀請了線上活動「新星就是你」所評選出的顧客當天參演。
  • 味千拉麵被指「貼牌日貨」 營養報告遭農大炮轟
    ●中國農業大學「炮轟」味千拉麵,稱當年檢測的樣品不代表湯底,味千偷換概念進行誇大宣傳  ●現在味千湯料主要來源於一家名叫重光產業株式會社的日本公司,重光產業也是味千拉麵的特許權商  ●律師表示,味千拉麵在宣傳中欺騙消費者,在成本和營養上都有誇大,極有可能存在消費者欺詐行為  掉入「骨湯門」的味千拉麵,再次引起風波。
  • 味千拉麵距千店夢還有多遠
    如今味千拉麵雖然有加快布局開店的意圖,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味千拉麵現在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和之前已經不同,日料品類在全國範圍內的興起以及日式拉麵品牌的增加正在不斷稀釋著味千拉麵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味千拉麵的高客單價定位對於其發力下沉市場有一定的阻礙,這也是目前味千拉麵難以加速擴張的主要原因。
  • 拉麵是一種修行,一碗入魂;味千拉麵忘記了修行,更丟了魂
    而味千拉麵就屬於博多拉麵這一式,豚骨白湯是其典型特徵,骨湯就是它的命根子,那味千拉麵到底是不是日本拉麵? 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它確實創始於日本,1968年,味千拉麵誕生於日本熊本縣。 說不是,是因為你現在中國吃到的味千拉麵跟現在日本的味千拉麵都來自中國。 1988年,出生在山西的潘慰隨父母赴香港生活。
  • 比味千拉麵還好吃的拉麵,網友去親自嘗一下,發現根本沒法兒比
    在中國最火的日本拉麵莫過於味千拉麵了,味千拉麵因為它太過於美味,而且加上動漫的宣傳,味千拉麵一度成為了日本拉麵在中國的代表。其實包括小編在內,都覺得味千拉麵就是日本拉麵,日本的拉麵都是這個味道。但是日本的拉麵絕不是就一個味千拉麵,拉麵也是分很多種類的。
  • 味千拉麵「千百味」,後廚蟲蟲開大會
    2011年7月味千拉麵被爆骨湯湯底非豬骨熬製,而是用濃縮液勾兌而成。誠信受到公眾質疑。然而除了已經曝光的味千拉麵湯底由濃縮液勾兌以外,其後場環境如何?舒適的就餐環境極其背後的生產環節是否完美如一?真探組記者展開調查。近日記者來到「動壹」二樓味千拉麵南昌中山路店。
  • 拉麵突然不香了?味千中國店面可能要越來越冷清了
    主打日式拉麵——味千拉麵為品類的味千中國(00538-HK)在十年前就相當成功,2010年,味千中國在中國開店達508家,其創始人潘慰以45億元人民幣財富四度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首富。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味千中國如今已不再是十年前名聲大噪的拉麵王。2010年底至今,味千中國的市值已蒸發掉超過100億港元;2018年,味千中國的總營收不及2010年。
  • 同樣是拉麵,為什麼和府火了,味千被拍在了沙灘上?
    曾經,美妝護膚品牌相宜本草、美即面膜等都是消費者購物時的優選項,如今年輕消費者早已轉向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後起之秀」;食品領域,味千拉麵、香飄飄等風光也已不再,和府撈麵、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品牌才為更多人知道;即便是有周董代言的美特斯邦威,在新品牌的圍獵下也沒能扛住走下坡路的命運。
  • 味千拉麵10年蒸發100億港元,網友:除了名氣大外一無是處
    短暫的漲價的確能為門店帶來效益,但消費者不是傻的,品牌君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食客都能接受味千拉麵這樣的漲幅。品牌發展多次受阻,到底是什麼,讓一代拉麵王味千流落到要靠漲價來維持業績的地步呢?味千走到今天這番田地,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因素。
  • 淨利下滑逾7成 味千拉麵該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
    對於集團營業額的上升,味千拉麵稱主要原因是年內集團門店數量增加。《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味千拉麵財報發現,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該集團共擁有連鎖餐廳799間,較2018年同期的766間增加33間,餐廳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份及直轄市的176個城市。
  • 國人為什麼不愛味千拉麵、吉野家們了?
    日式快餐的另一巨頭,味千拉麵也不太妙。  相關資料顯示,「骨湯門」事件後,味千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餐檯周轉次數,從5.2降到4,隨後一路下跌至2019年的3.4,生意日益冷清。與此同時,同店銷售也波動劇烈,過去五年裡,其單店銷售漲幅分別為-7.5%、-8.1%、2.2%、-2.6%和7.0%。
  • 全聚德、味千拉麵紛紛中槍,你的店何去何從?
    品牌名:味千拉麵年齡:21歲幾個月前,味千中國公布2017年中報。同時,旗下連鎖門店縮減到649家,13家味千拉麵店在過去一年內倒閉了。說到味千拉麵就不得不挖墳,因為當年的「骨湯門」事件經典到足以上教科書了。2011年7月,味千拉麵被曝出「純豬骨熬製的湯底」實為濃縮液勾兌而成,震驚全國的「骨湯門」事件正式揭開序幕。15歲的味千拉麵對此無計可施,任由事態惡性發展,直接導致其股價攔腰跌斷,一個月內市值蒸發84億港元。
  • 一個大胃王吃不完的拉麵,又坑了兩個大胃王,3個大胃王都跪了!
    大胃王節目日本也有一檔專門做大胃王的節目,這個節目拍攝大胃王挑戰超大型食物為賣點,節目組四處搜集全日本製作超大食物的店家,然後讓大胃王到那家店裡進行挑戰。大多數時候,店家製作的巨型食物都能被大胃王們挑戰成功,但是也有例外的是,店家製作的食物真的太大份了,有時甚至是出動了3個大胃王都吃不完。
  • 顧客中午去過味千拉麵進行用餐。工作人員已將該商戶...
    顧客中午去過味千拉麵進行用餐。工作人員已將該商戶封閉消殺,現場無其他人員接觸。據石景山衛健委介紹,今日中午13時許,區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後立即前往石景山區萬達廣場,對一名自稱核酸檢測陽性人員謝某進行現場調查處理。
  • 大骨熬湯50年的味千拉麵,負面新聞不斷,門店數量卻一直不減
    但對許多人來說,最初的日式飲食啟蒙可能來自於味千拉麵。它是日本本土的正宗拉麵店,由於與中國飲食文化貼近,引入中國後也獲得了無數麵食喜愛者的稱讚。味千拉麵店內人氣最高的,必然就是拉麵。味千拉麵的廣告語是「大骨熬湯50年」,湯底呈奶白色,上面漂浮著很多的油珠。品嘗湯底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用心,湯底醇厚鮮香,除了鹹味以外,還有一種回甘的鮮味。它不是由調料速成的鮮味,而是融合在湯底的骨香。筷子伸進底下的湯中,便可撈起白色的麵條。
  • 味千拉麵2019年淨利下滑超7成:「貪腐門」挫傷品牌 食安隱患頻發...
    然而這並不是味千中國第一次遭遇信任危機,「貪腐門」曝光之前,味千中國的股價已連跌七年。2011年7月,據媒體報導,以「正宗日式」「大骨熬湯」為賣點的味千拉麵實際湯底是用湯粉、湯料調製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消息被證實後,味千拉麵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營收業績損失慘重。
  • 在惠州找拉麵還是找死
    自從華貿一樓那家拉麵店關門之後全城就搜不到一家除了味千以外用拉麵命名的店了,所以只能靠在普通的日料店裡搜刮。這次算是第一次嘗試了,是一家好像是老字號的店,並且某點評裡這個拉麵被標註了「骨湯熬製十小時」並且拉麵這個單品佔據了很高的排名。這裡並不是說老字號就一定好吃一類的,但至少它能活下來這麼多年,要麼是多少有點自己擅長的地方,要麼就是老闆有錢開店玩。
  • 海底撈、百勝、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誰是成長能力最強的餐飲...
    本文為成長能力系列文章之餐飲篇,共選取16家餐飲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 核心數據: 成長能力排行前三企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 營收複合增長前三企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 毛利複合增長前三企業
  • 日本大胃王吃超大碗的雞蛋拉麵,用時二十四分鐘,看著就很過癮
    相比之下,小愛更加的喜歡挑戰美食,看到大胃王將一大桌食物給吃掉,真的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你們說是不?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日本這個國家裡面有很多有實力的主播,就好像是木下或者是耳機哥,當然還有這一位,至於叫什麼名字,小愛就不是那麼的清楚來。
  • 火影:女忍者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只要吃拉麵就會變成大胃王
    動畫中最喜歡吃一樂拉麵的忍者鳴人稱第二,絕對沒有忍者敢稱第一。無論開心或是難過,只要吃上一頓一樂拉麵,心情通通會變好。只不過說到吃一樂拉麵的大胃王,鳴人絕對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