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人醫胡鑫森:「疫」戰軍中排頭兵

2020-12-28 四川新聞網內江頻道

四川新聞網內江2月20日訊(李超)「上好支架,繃緊帆布。」2月16日,筆者來到內江市東興區肖家衝集中醫學觀察點時,東興區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胡鑫森正和現場工作人員一道,抬的抬,拉的拉,不到20分鐘,就把一頂民政救災帳篷搭好了。

胡鑫森拽了拽,挺結實的,心裡高興:「又有個遮風擋雨的港灣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連續20多天駐守在此,雖然每天都要經歷無數這樣「瑣碎」,可是,每一樁,每一件,都像印在他腦海裡一樣,至今記憶猶新……

爭分奪秒  48小時建成肖家衝集中醫學觀察點

1月27日,大年正月初三。位於東興區肖家衝內江防化團駐地的後山上,幾幢早已廢棄的房屋在寒夜中依然亮著燈光。數十人來來往往,清理垃圾、清潔地面、搬運物資、安裝水電、改造廁所,為東興區肖家衝集中醫學觀察點建設奔忙。

其實,作為這些奔忙人群中的一員,也作為這個點的現場建設負責人,胡鑫森從臘月1月23日晚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奔跑」。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緊急尋找「逃跑」的發熱病人,一輛外地牌照車佔道超車後緊急剎車,造成三車追尾,驚魂稍定,跳下車又馬不停蹄執行任務。25日(正月初一)發熱門診改建,晚上9點,醫院接到安排,籌建200張床位的隔離病房,班子會議結束以後,立即到椑南、新江、肖家衝踩點,27日,經過短暫的前期準備,「疑似病例隔離治療區」和東興區肖家衝「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建設同時啟動……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春節期間,購材料和找工人都是難題。感覺就像打仗一樣,一直都是馬不停蹄,與時間賽跑。」沒有經驗借鑑,沒有退路可走,胡鑫森對內聯繫醫務科、後勤科、院感科、財務科等科室,對外協調衛健、疾控、供電、環境、公安、社區等部門,每天要打一百多個電話,不到上午10點就不得不綁上充電寶,嗓子為此啞了三天。來不及吃飯,一瓶礦泉水,一包泡麵,就是一餐。實在扛不住了,就蜷縮在車上眯上一小會兒。

「醫院職工主動請纓了,黨員幹部衝上來了。他們既是醫務工作者,又是搬運工;既是規劃者,又是項目施工者。」胡鑫森和戰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48小時的連續奮戰,共改造出可供集中醫學觀察的房間1幢60餘個,每個房間的水電、網絡、電視、衛生間、熱水器、飲水機、馬桶、面盆、被褥,以及牙膏牙刷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小心戒備  24小時不間斷排查「定時炸彈」

1月29日,東興區肖家衝集中醫學觀察點投入使用,陸續收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需要醫學觀察人員。由於是全區最大的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區衛生健康局黨委特地安排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周凌燕現場坐鎮指揮。

胡鑫森知道,組織人員培訓,2幢-4幢隔離區還要同步施工,醫學觀察點的有序運轉,他的任務還遠沒有結束,新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為了節約防護服,本就十分辛苦的醫護人員身兼數職,護工、賓館服務員、清潔工、防疫員,被隔離人員不理解,醫護人員每天陪著笑臉端茶倒水,送物品,買奶粉奶瓶,對公共環境和房間進行消殺。儘管自己也是醫護人員,擱在自己身上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但胡鑫森還是從心底裡油然而生對他們的敬意。

「要是走出了隔離區,後果不堪設想。」當晚,一個抱著8個月小孩的老人強行衝關,醫務人員怎麼也勸不動,拉不住。緊要關頭,負責外圍的胡鑫森和後勤科楊斌,顧不上沒有防護裝備,一邊隻身擋住老人家,一邊進行安撫,直到此事得到妥善處理……

那時,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就在隔離區外一個空曠院壩裡,沒有帳篷,沒有辦公桌,人員進出、物資交接、工作人員吃飯、休息,全都在這裡。有時要寫點東西,要麼在車蓋上,要麼墊幾張硬紙片,趴在地上。

最危險的,還在隔離區內潛藏著的「定時炸彈」,也許隨時會被引爆。1月31日晚上,隔離區整體斷電,有兩個房間水龍頭爆裂,叫喊聲、罵聲響成一片……楊斌立即穿上防護服,投入到搶修、故障排除之中。

可是,更讓胡鑫森擔心的還是現場辦公的醫護人員。他們為了節約一套防護服,不得不戴著成人紙尿褲實行兩班倒,12小時內不進食不喝水不上廁所,忍受的煎熬可想而知。由於長時間戴著護目鏡,有兩個年青護士臉上勒出了水泡,愛美的她們沒有大驚小怪,一笑了之。

共克時艱 每一刻都流淌著無盡的溫暖

胡鑫森常常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在這裡隔離觀察的每一個人都要平等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

夏某在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後,他的妻子王某帶著一歲零兩個月的孫子在此隔離觀察。2月13日晚,王某又因為身體原因需要轉醫院進一步檢查,孩子怎麼辦呢?胡鑫森果斷決定,立即對小孩進行單獨隔離觀察。然而,孩子畢竟太小,父母又在外地尚未趕回,於是,護士們立即當起了孩子的「臨時爸爸」、「臨時媽媽」。餓了,「臨時爸媽」為孩子衝奶;哭了,「臨時媽媽」拍著背哄著;睡了,「臨時爸爸」端根凳子坐在門口,默默守護……

2月8日,元宵節晚上。醫學觀察點衛健局負責人周凌燕為所有工作人員和隔離人員送來了熱氣騰騰,寓意喜慶團圓的湯圓。胡說,這個特殊背景下的元宵節,特殊地點的暖心湯圓,會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暖心的時刻的時刻無處不在,胡鑫森和他的戰友們也無不為之動容,為隔離觀察人員,也有值守在這裡的每一個人。區委、區政府緊急調來了兩個貨櫃。區衛生健康局緊急抽調了醫護人員緊急馳援。區人民醫院則全力以赴,做好技術、人員、物資和後勤保障……

其實,胡鑫森和普通人一樣,有對家人的思念,有對孩子的牽掛。沒事的時候,和家人視頻一番,「二娃」才兩個多月,自己已經二十來天沒有回家,照顧家庭的任務不得已落在年老體弱的父母親身上,胡鑫森覺得愧疚。這兩天,小孩不吃不喝,哭鬧得厲害,胡鑫森揪心著,也糾結著。2月15日,趁著回家在門外拿換洗衣服的空檔,還是沒忍住。他用酒精把全身噴了個遍,進門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得知並無大礙,心裡才如釋重負,當即委託孩子的乾媽進行推拿。

目前,東興區三個集中醫學觀察點隨著人員的減少,其中兩個已暫停使用,其餘人員都轉到肖家衝繼續隔離觀察。看到一天天人員在減少,胡鑫森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寬慰,他說:「作為一名黨員,我將繼續衝在第一線,挺在最前沿,面對疫情絕不退縮!同時希望這個觀察點早一天關門大吉!」


相關焦點

  • 「戰「疫」第一線」社區裡的「排頭兵」:三天三次與隔離戶近距離接觸
    安慰完哭訴著的孩子,戴輝的眼淚不禁從眼角滑落,又趕忙投入到戰「疫」一線去了。戴輝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長沙市嶽麓區望月湖街道榮華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1月31日下午,記者在社區服務中心見到戴輝的時候,她剛給隔離戶家裡送完物資回來。這是她這三天以來第三次去給隔離戶送物資了。
  • 記「疫」有你 大醫精誠
    記「疫」有你大醫精誠6月3日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迎來了華潤遼健集團一五七醫院的醫護工作者那些年……全面展示了瀋陽廣播電視的歷史沿革和融媒體發展成果互動留言牆與瀋陽廣電主持人互動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巡展瀋陽首展感受紅色經典文化傳承紅色經典作品記錄開心瞬間凝固美好時光更多參觀精彩片段戳下方視頻1來到記「疫」——瀋陽抗擊疫情主題展怎麼能不打卡?
  •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  3月26日,由新華社重磅推出的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成為產生刷屏效果的熱門作品。全網置頂推送超過7小時,「學習強國」頭條展示,新浪微博熱搜置頂,新華社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和「在看」點擊量雙雙超過10萬。
  • 「醫」然執著 戰「疫」有我丨普陀區醫務青年線上主題論壇——馳援...
    ……值此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之際,「醫」然執著 戰「疫」有我——普陀區醫務青年線上主題論壇將通過兩期推送,向大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馳援青年,聆聽他們的故事。區中心醫院團委舉辦線上紀念五四運動主題活動,以朗誦、演講和青年專訪的形式展示馳援青年的方方面面。
  • 真實再現同心抗疫眾生相!陽穀微電影《戰「疫」》首映式舉行
    9月12日,以動人情節再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陽穀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疫故事,謳歌平凡人民在疫情期間的擔當與付出的抗疫微電影《戰「疫」》首映式在陽穀縣電影院舉行。這部由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陽穀大隊和陽穀縣融媒體中心聯合出品,山東景陽岡酒廠有限公司獨家贊助的微電影「力作」正式公映。
  • 醫者仁心,在戰「疫」一線熠熠閃光-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約請醫學專家,結合戰「疫」實踐為您探尋「醫者仁心」背後的基因密碼,為破解公共衛生危機、守衛人民健康凝聚力量。    光明智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眾志成城、支援湖北,忠誠踐行「大愛無疆」「醫者仁心」的精神。在您看來,新時代中國醫務工作者身上承載著怎樣的人文精神,在這次戰「疫」中有怎樣的具體體現?
  • 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來了
    中新社3月30日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疫情發生後,中新社整合多方力量,陸續向武漢派出多名記者。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深入一線,探訪火神山、雷神山兩所在建醫院,與李蘭娟院士一起「紅區」查房,跟隨志願者汪勇走進武漢金銀潭醫院……用鏡頭記錄下戰疫進程中大量珍貴影像。
  • 「龍爸爸」戰「疫」記
    4月30日下午,在湖南省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院長龍環的辦公室,他不僅跟記者分享了戰「疫」心得,更談到了在「兒童利益優先」首位原則下,應該儘快建立兒童福利機構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並同步提升應急能力的必要性。
  •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2020-04-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抱團戰「疫」復工,溫商這樣做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廣大溫商「抱團作戰」,化危為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戰「疫」復工路。捐款捐防疫物資 全球溫商抱團 戰疫將時間撥回兩個多月前。新春伊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溫州一度成為「防控重點區」。
  • 「濟寧好人」孟慶見:身殘志堅 戰「疫」一線的「白大褂」
    他身患小兒麻痺症,依然立志學醫、刻苦鑽研醫術,已堅守在村醫崗位上25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身殘志堅,用自己最純樸的醫者之心默默守護著村民,奉獻著自己的戰「疫」力量。「2003年我全程參與抗擊非典,那時候還年輕,現在是『老人兒』了。」那段非常的經歷,孟慶見積累了疫情防護的經驗。
  • 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據介紹,主題展現場匯集了在這場戰「疫」中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各類抗疫見證實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廣醫一院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為國家乃至國際抗疫做出的努力。鍾南山:醫院可大可小,貢獻可大可小,挺身而出的心最重要在展覽上,鍾南山說:「我們這家醫院不是211或985工程醫院,雖然小,但是每次到了國家需要的時候都能夠挺身而出,我覺得這一條是最可貴的。」
  • 系列紀錄片《戰「疫」》:
    以上問題,我們都能在日前播出的系列紀錄片《戰「疫」》中找到答案。今天,當我們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時,同樣有必要回望來時路,看看中國是如何走過百年抗疫歷程的。  系列紀錄片《戰「疫」》回顧了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為抗擊瘟疫、保障人民健康所做的種種努力。
  • 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全放送
    中新社3月30日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這五集分別為《疫病突襲》、《全民戰疫》、《中國速度》、《醫者大愛》和《四海同心》。讓我們一起觀看紀錄片,一起銘記中國戰疫!第一集《疫病突襲》從猝不及防,到艱難破局。
  • 打贏戰「疫」 三亞砥礪奮進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三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敢打硬仗,擅打硬仗,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戰「疫」:彰顯不屈不撓「椰樹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三亞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嚴防死守,彰顯不屈不撓的「椰樹精神」,在這次「大考」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 【抗擊疫情 巾幗典型】李烈香的戰「疫」紀實錄
    【抗擊疫情 巾幗典型】李烈香的戰「疫」紀實錄 2020-02-25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一場戰「疫」》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一場戰「疫」在這場戰「疫」中,人民們都做出了貢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醫護人員、自願者、一線人員、警察、環衛工、社區服務人員等全國人民,他們都奮戰在前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拼搏,他們用真情守護著患者。他們是最勇敢的人、是最美麗的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 《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國家圖書館...
    為致敬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勇士們,12月3日至17日,《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展覽,展覽中連環畫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並重,旨在用藝術的力量致敬每一位最美「逆行勇士」。
  • 戰「疫」中的90後青年:奮鬥的青春,越戰越美麗
    近日,一批批援鄂醫療隊正在陸續撤離,參與這次戰「疫」的人員數量史無前例。在這次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達1.2萬人,佔了援鄂總人數的近1/3,青年人已然成為這場戰疫非常重要的生力軍。  3月23日,在溫州醫科大學會議室裡,一群來自學校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戰「疫」經歷,講述抗疫故事。
  • 危難關頭再顯軍人本色, 致敬戰「疫」中最可愛的退役軍人丨閃電評論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他們的座右銘。戰疫情、助群眾、保安全、促生產,有他們在,群眾安心,有他們在,戰無不勝!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他們就是我們最可愛的退役軍人。在這場戰「疫」中,他們爭當戰「疫」排頭兵,奮戰在「疫」戰的各個崗位,是一支無愧於時代的最美力量,形成了一支不可或缺的「退役軍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