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下丨《天水圍的夜與霧》下的壓迫與反抗

2021-02-19 青鳥社工

該片取材自轟動全港的滅門慘案,故事講述中年離異的「港伯」李森在大陸娶了家在四川的年輕貌美的曉玲,一家四口人靠綜援在天水圍生活。

··· ···

影評

《天水圍的夜與霧》這部影片以香港的社會現實——人口老齡化、過阜新娘等為背景。香港政府的人口政策研究報告中,一方面指出香港的人口正急劇老齡化,另一方面提到隨著內地新移民的增多,香港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強調的首先是要做到個人心智成長和家庭和諧,而後才能治理國家。中國社會歷來重視家庭建設,有很多涉及家庭治療方面的專業理論與技巧,比如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與法學等相關專業。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家庭,就像平靜海面下洶湧著暗潮。用「冰山理論」來理解,家庭生活實際上就像一座冰山,大部分人只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十分之一,就是他們能夠看到和聽到的那十分之一。有些人猜想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事物,但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去發現。而「不知道」會讓家庭置於危險的進程,一個家庭的命運依賴於理解日常生活事件下面隱藏的感受和需要。下面將從社會工作專業其中的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影片。      影片裡李森和曉玲結合的家庭,和其他在天水圍娶大陸妻子的家庭沒有兩樣,丈夫年暮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成天胡思亂想不停懷疑年輕的老婆不忠。自我價值及自尊,是一種態度,也是頭腦中形成的概念,通過人的行為表現出來。而當人們感到他們的自我價值很低的時候,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會受騙、會被人羞辱和鄙視。
     在影片中,曉玲是這樣的一個形象——典型的受虐「啞巴」婦女,受到虐待卻不會尋求幫助。曉玲文化程度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認為女人應該無條件服從男人。這樣的形象在很多影片裡被塑造成受虐對象,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類型的女子,最終淪為男人的俘虜。曉玲的自我價值感也不高,不斷貶低自己,在生活中總感覺恐懼,面對李森的虐待,也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狀態:以受害者自居,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從不珍視自己。不珍視自己的人,通常覺得珍愛自己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戰爭。自我珍視(自信)和自私並不是一回事。自私是高人一等的態度,自我珍視是一種自我認可的表現。

       角色是與一定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相聯繫的被期望的行為。個人在家庭中行使的自己的角色時,一般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個人經驗能力、自我參與程度和行使角色的時間長短。在生態系統理論看來,人成長到適婚年齡,進入婚姻,就會有特定的角色和任務。李森是二婚,曾在上一段婚姻中擔任丈夫和父親的角色,然而,上段婚姻中,李森的角色是否行使到位,我們無從得知。其次是自我參與程度,一般而言,自我參與程度會影響到角色行使的認真程度,自我參與的程度越深,自我投入越多,角色行使越加認真。在家庭中,曉玲認真行使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然而李森參與程度較淺,自我投入較少。互動交流包含很多層面,它包括人們接收和發出的信息,信息的利用方式以及人們是如何賦予這些信息以實際意義的。影片裡李森和曉玲的溝通全在飯桌上進行,李森氣勢洶洶,曉玲低聲下氣,雙方只是把表面的東西表達出來,並沒有真正說出內心的感受和需要。由此可見,在溝通中,是否願意與搭檔分享多少自己的內心活動,這個問題足以表明兩者時間的關係是否自然輕鬆。如果一方想到要和對方講自己的感受就害怕得發抖的話,他可能就不會告訴對方太多。當一個人沒有發展出健康的自我價值感時,他與伴侶之間會產生的畸形的溝通方式。在溝通中,曉玲作為一個討好者的角色,李森作為指責者的角色。

     這裡所講的重組家庭,更具體的指的是再婚家庭。李森已有過一段婚姻,之後和曉玲二婚。對於李森而言,一個重新結婚的離異者,上段婚姻離婚的經歷可能會非常痛苦,離婚包括失望,並且有可能發展出對婚姻的不信任。某種程度上說,第二個配偶必須比第一任要好得多。李森對曉玲的監視」、不信任與虐待,是重組家庭普遍出現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家庭中的李森,首先是自我價值感較低,加上與曉玲之間的溝通方式不當,更是加劇了雙方的矛盾。這樣領著綜援過日子,有家暴現象存在的重組家庭,除了需要自己的努力外,還應重視將家庭和社區的資源相聯結。在影片中,鄰居、社區議員、庇護所的夥伴和社工的出現,向我們展示了可以運用的社區資源,也即以這個重組家庭為案主系統的行動系統。然而,在影片中,行動系統並沒有起到應該起到的作用。

     社工秉承著助人自助、同理、中立等價值理念。相信了影片的觀眾,或多或少都對裡面的社工產生質疑,而這也是社工的反面教材。以下將羅列影片中社工的幾點不足之處。第一沒有耐心。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工,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以便在諮詢的時候能認真聽完、聽懂案主的陳述,不打斷案主,並時不時給予回應。然而,影片裡的社工在曉玲陳述的時候,不斷插嘴,儼然沒有耐心。第二,沒有做到中立。社工在這部影片裡主要是作為一個治療者的角色,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自己對李森的偏袒,作為一名男性社工,他以自身男性的角色度量女性在婚姻中的任何想法和決定,多次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曉玲身上,違反了中立的原則。第三,沒有做到案主自決。案主自決即社工鼓勵案主,讓案主進行自我決定,尊重案主個體的獨立性,相信案主擁有自我決定的能力。至始至終認為,人的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成為社會人的重要基礎之一,無論是案主還是社工,健康的自我價值感能為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於社工而言,高的自我價值感能讓社工以更開放的態度工作,從而提升服務質量。

來源:《青年與社會》2014年第25期

▇ 掃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的夜與霧 (2009)《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以2004年的香港天水圍滅門慘案為藍本拍攝的劇情片。
  • 《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水圍一家四口滅門案真實事件改編
    《天水圍的夜與霧》是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系列的第二部,從《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對於平淡日子中愛的傳遞到《天水圍的夜與霧》中對於家庭暴力、外埠新娘、底層市民生態的描述,導演的視角一直在變化,但關注的核心依舊是底層的人們
  • 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的夜與霧 (2009)
    導演: 許鞍華編劇: 張經緯 / 羅啟銳主演: 任達華 / 張靜初 / 羅慧娟 / 覃恩美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語言: 粵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09-03-22片長: Hong Kong: 122 分鐘又名: Night and Fog天水圍的夜與霧的劇情簡介
  • 《天水圍的夜與霧》:白襯衣下的黑胸罩
    《天水圍的夜與霧》很容易讓觀眾聯想起許鞍華早年的代表作《瘋劫》,同樣的婚姻愛情悲劇、同樣的女性視角敘事——《天水圍的夜與霧》在不經意間向我們提醒:許鞍華是為數不多的堅持到現在還在創作的香港新浪潮主將。
  • 香港:《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最終成了一個很彆扭的區域,為日後發生的悲慘事件提供了滋生的溫床。香港本來在天水圍規劃了居者有其屋計劃(政府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售予市民的計劃,幫助中產階級買得上房),然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打擊下,房價大跌,政府為了穩房價,又取消了很多居者有其屋計劃的房屋,並將其改成公屋。
  • 周末電影之《天水圍的夜與霧》
    香港天水圍發生了一件令人慘不忍睹的血案
  • 2004年震驚香港天水圍滅門慘案改編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
    創作背景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一名男子殘忍的殺死妻子及兩個女兒後自殺身亡,其中
  • 《天水圍的夜與霧》 | 一場家暴變滅門的慘劇
    我以為撥開濃霧就能看到光亮找到救贖沒想到我不僅在霧裡我還在夜裡——網友 禾一最近看了一系列的小眾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許鞍華導演執導的《天水圍的夜與霧》。更令人駭人聽聞的是本片改編自2004年發生在香港天水圍的真實事件。天水圍,這個被香港遺忘的角落,不僅距離城市中心遠,還是眾多底層小人民聚集的地方,政府80%的公屋都在天水圍搭建。夜與霧,看似毫不相干,但它們都能讓人看不清眼前的事物,都能讓人身處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之中。
  • 《天水圍的夜與霧》原型,天水圍滅門慘案,男人把一家人養肥再殺
    《天水圍的夜與霧》是導演許鞍華天水圍系列的第二部,這個案件是根據04年天水圍一部真實的案例改編,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一名男子殘忍的殺死妻子及兩個女兒後自殺身亡,其中,這位金姓母親來自於四川,而當年的6月底時許鞍華便去拜祭死者,並搜集相關資料,把這個案件拍成了
  • 《天水圍的夜與霧》:解讀影片背後的親密關係及家庭衝突
    《天水圍的夜與霧》這是一部由許鞍華執導的劇情片,同時於2009年5月在中國香港正式上映,影片的劇本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引人入勝的同時又發人深思。雖是一部揭露家庭衝突的影片,但裡面講述的親密關係和家庭暴力又是那麼似曾相識,因此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和相關思考。
  • 《天水圍的夜與霧》:看起來恐怖吧,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如果說《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許鞍華給香港底層小人物編織的一出童話的話,隔了一年拍攝出來的《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是一場典型的給底層人物的醒世錄。它用一個真實改編的案件為切入點,在構建和解析底層居民如何應對整個經濟環境萎縮下的困頓和自我平衡。雖然,在內地觀眾看來,這種解析還是站在香港本土居民的立場上,在給自己找理由。
  • 舊影感悟:《天水圍的夜與霧》
    《夜與霧》是阿倫雷乃的名作,後來日本大島渚拍攝了《日本夜與霧》,夜和霧成為人性黑暗的代名詞。許鞍華是我喜歡的導演,她的電影市井和詩意總是能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次也不例外。  於是有了電影開頭香港天水圍的生活。但是,香港也承載不了這段情感。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盲區,這個盲區沒有交疊,也從沒有被撕扯開來過。導演站在悲天憫人的高度,對人們說:原諒他們吧,因為他們做的,他們不知道。他們被命運驅遣到了一起,他們一如別人一樣相愛,生子,生活,在他們生活裡面,有太多詩意的時刻,殘酷的命運使得這種詩意更被凸顯得明亮,但是連這些詩意也是盲目的。
  • 以《天水圍的夜與霧》為例,解讀影片背後的親密關係及家庭衝突
    《天水圍的夜與霧》這是一部由許鞍華執導的劇情片,同時於2009年5月在中國香港正式上映,影片的劇本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引人入勝的同時又發人深思。雖是一部揭露家庭衝突的影片,但裡面講述的親密關係和家庭暴力又是那麼似曾相識,因此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和相關思考。
  • 許鞍華為我們重現了這場人間慘案——《天水圍的夜與霧》
    2008年,香港導演許鞍華在拍攝了《天水圍的日與夜》之後。在當時引起了一陣轟動,因此2009年,許鞍華的「天水圍」系列第二部《天水圍的夜與霧》得以上映。對比一下兩部電影,基本上走的都是極端。「日與夜」是非常明顯的自然景觀相比之下,「夜與霧」是不清楚有時候,我甚至不知道你面對的是「夜」還是「霧」在這兩種景象之間,可以自由自在地轉換所以,當你想要認真的去了解這個秘密的時候,你可能會有點疑惑即使是影片中的阿玲,相信她也會感到疑惑沒有像前篇一樣平淡的故事反覆閃回和小故事讓我看整體阿爾琳的悲劇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發生了如果注意到一些細節,就會首先捨棄全部的話題
  • 豆瓣日曆 2020年11月25 日《天水圍的夜與霧》
    今日主題影片:《天水圍的夜與霧》。 《天水圍的夜與霧》(英語:Night and Fog)是2009年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其同系華語電影還有《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電影風格各異。故事內容是以倒敘法講述一宗在香港新界天水圍發生的家庭倫常慘劇。
  • 《天水圍的夜與霧》:鄉下妹遠嫁香港,背後的家暴到底有多可怕?
    文/羅小可許鞍華是小編最喜歡的華人女導演之一,她的《天水圍的夜與霧》揭示真實的人性,即使十年過去依然經典。電影是根據2004年香港真實事件改編,有張靜初、任達華主演,是一部既深刻又壓抑的家暴片,獲得了29屆香港金像獎。它講述的是四川鄉下姑娘曉玲想要通過婚姻改變生活,在做妓女的時候遇到香港男人李森,最後定居香港被家暴殺害的故事。
  • 深度解讀《天水圍的夜與霧》:悲劇的釀成,不止只有家暴者一人
    而《天水圍的夜與霧》改編自2004年發生在香港天水圍的真實案件,影片以插敘的戲劇表現形式,一段婚姻幸福到破滅的來龍去脈,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相比於《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留下的陰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帶給觀眾更多的是窒息感,還有層層遞進的絕望。就像是影片的名字一樣,霧何時才能散去,夜晚何時才能迎來曙光?
  • 《天水圍的霧與夜》:扭曲而陰暗的人性,這部電影呈現得淋漓盡致
    許鞍華2009年的電影《天水圍的霧與夜》由任達華和張靜初主演,講述了一個大陸女孩和香港男人結婚後發生的悽慘故事,更可悲的是,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今天我就來講講這起事件。1998年,兩人在大陸結婚,婚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期間金淑英和一對女兒一直居住在深圳,直到2003年她才拿到香港的單程證,終於能去香港與丈夫團聚。
  • 《天水圍的夜與霧》:愛情中的依附往往會造成婚姻中的悲劇
    《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是這樣一部殘忍的電影。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個慘絕人寰的案件,一名男子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與女兒之後自殺身亡,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一家四口滅門案"。同年6月底,導演許鞍華去祭拜死者,同時收集了相關資料,拍攝成了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
  • 《天水圍的夜與霧》:愛情中的依附往往會造成婚姻中的悲劇
    《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是這樣一部殘忍的電影。2004年,天水圍發生了一個慘絕人寰的案件,一名男子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與女兒之後自殺身亡,這就是震驚全國的&34;。同年6月底,導演許鞍華去祭拜死者,同時收集了相關資料,拍攝成了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