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與遠雷》:夢想如蜜蜂振翅,不忘初心,亦可發出撼天雷鳴

2020-08-27 璨寶的電影森林

(作者/迷達)


談論夢想的電影是老生常談嗎?

或許會有人覺得「夢想」這個詞,在利益至上的當今社會裡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有點俗氣——因為那似乎是哄小孩子的把戲。但是,日本電影《蜜蜂與遠雷》就摒棄掉了繁雜的元素,專心講述了四位主角不同的音樂人生和音樂夢想。


《蜜蜂與遠雷》以紀錄片式的認真和嚴謹,完整地還原了一場專業鋼琴比賽,依託三場緊張且充滿挑戰的選拔,四位具有代表性的選手的音樂故事娓娓道來。

  • 榮傳亞夜:闊別舞臺七年的「昔日天才少女」,曾經在演奏時從鋼琴前逃開,這次,人們更多地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看待她的回歸。
  • 馬薩爾:一顆冉冉升起的鋼琴新星,備受矚目,老師不斷地命令他演奏時「追求完美」,而他卻想成為「作曲鋼琴家」,創造新古典音樂。
  • 風間塵:橫空出世的天才少年,因為獨特的彈奏方法,使得他的音樂充滿爭議,他平時用木質琴練習,爸爸答應他如果能進決賽,就買一架鋼琴。
  • 高島明石:已經娶妻生子的「高齡參賽者」,秉持著「生活家的音樂」的理念,在工作之餘練習鋼琴。這次比賽對他來說,是音樂之路的「背水一戰」。


四個人的故事緊密相依,缺一不可,他們的人生經歷不同、音樂風格不同,讓他們在一場比賽中成為朋友的,是堅定的音樂夢想。開篇時我寫道「談論夢想的電影是老生常談嗎」,其實早已有了答案。


夢想有時像是使命,充滿挑戰也充滿樂趣

帕烏斯託夫斯基在《金薔薇》一書中寫道:作家的寫作不是一種墨守成規的手藝,也不是一種行當。作家的寫作是一種使命。

在這句話中,把「作家的寫作」替換成「音樂家的演奏」也是一樣的。且不說貝多芬、巴赫、李斯特等照耀著古典音樂屆的耀眼明珠,對於當代的鋼琴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影片中,奪冠的最熱候選人馬薩爾,被老師反覆要求「完美」。


馬薩爾雖然「臣服」於權威的老師,但是,在他的內心,隱隱感到一絲彆扭,那是因為他不想把彈鋼琴當成一種墨守成規的手藝,他希望自己的音樂對藝術、對普通人更有價值,這是一種使命感。

可是,老師的影響是一道無形的牆壁,看不見,但就是難以逾越。最明顯的體現是在決賽的彩排上,眾人都說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只有馬薩爾本人揪著一個細節不放,來來回回叫停演奏,一次又一次地練習,以至於卡在某個節點上,無法前進。

他好像被困在一個「完美的鋼琴家」的籠子裡,鑄成籠子的,是老師的威嚴、群眾的期待和自己對自己的超高要求。

這樣的馬薩爾,夢想是成為「作曲鋼琴家」,創造「新古典音樂」,讓古典音樂像流行音樂一樣有新的作品問世。


馬薩爾在比賽中遇到小時候初學鋼琴時的玩伴榮傳亞夜,小時候彈琴的情景浮現於腦海中,他說,那時候,比起追求完美,似乎有更重要的東西。

那個「更重要的東西」,他在另一個鋼琴天才少年——風間塵身上看到了。

風間塵沒有把比賽當做比賽,而是把它看作一次珍貴的與鋼琴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平時跟隨養蜂人父親「浪跡天涯」,風間塵只能用木質鋼琴練習,所以,當他看到鋼琴的時候,興奮的神情如同小孩子得到夢寐已久的玩具,他完全忘記了這是在比賽,而是全身心沉浸在演奏當中。

想要成為鋼琴家,就要贏得比賽,可是,真正的音樂,或許從來不應該評判輸贏。

當初選擇了彈鋼琴,自然是因為喜歡,可是,在追逐「完美」的道路上,馬薩爾起初對鋼琴的那份喜悅之情丟失了。所以,這次比賽,對馬薩爾來說,也是找回初心的一趟旅程。


風間塵的音樂夢想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他屬於那種「極致的天才,但是不自知」的人,出於這個原因,他的夢想宏大無比,卻也十分渺小。世界隨時隨地充滿了音樂,他想要奏出這世界的音樂。這是風間塵的宏大。

剝開這個宏大的理想,風間塵只剩一顆熱愛鋼琴的赤子之心,「即使世界上只剩我一個人,也會彈下去。」這是風間塵的渺小,一切名利在他的眼裡都是煙雲,他在乎的,只有眼前的這架鋼琴。

所以說,風間塵在影片中類似於「神」的角色,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其他三個人。


宏大的夢想不僅屬於天才,普通人也可以閃閃發光

《蜜蜂與遠雷》中的四位主角,其中三位都屬於「天才」級別的人物,只有高島明石是更貼近現實的「普通人」。


他不是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鋼琴家,他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內心懷揣年少時綺麗的夢,沒有耀眼的才華,漸漸被生活馴服。

明石雖活在柴米油鹽的日子裡,卻並沒有成為生計的奴隸,他依然把鋼琴夢小心翼翼地打包起來,隨身放在自己的身上。他說他的音樂是「生活家的音樂」。

如果說那些少年少女們把鋼琴比賽視作音樂人生的起點的話,對即將超齡的明石來說,就是音樂人生的終點他——是把這次比賽視作最後一次拼搏來看待的。

所以明石的工作之餘,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空隙裡練琴。這樣的勤奮與毅力,對現實來說,更具有普世價值。因為我們常常在碌碌無為中驚醒:年少時那些豪言壯語,終究化作一紙空談,「忙」成為了現今「無為」的藉口。


明石也是四個主角中唯一一個沒有走到決賽的人,淘汰後的明石在採訪中說,我音樂人生的第一章,到此落幕了。

不是音樂人生落幕,而是一次失敗後,重振旗鼓,開啟新的篇章。在日劇中,主角常常在第一集接二連三地被各種困難砸中,然後在接下來的故事裡闖關打怪獸一般打倒困難。

明石在來比賽之前,心裡想的是「如果這次落選,那就和音樂說再見」,可是,在演奏廳裡奏響了自己的樂章、獲得了觀眾的掌聲和認可後,明石意識到自己是真正熱愛音樂的。

音樂可以給人以力量,「音樂,不過是當時當場的過眼雲煙,我們卻通過它,觸碰到了永恆」,這是影片中的一句話,明石正是通過其他演奏者的音樂,確定了自己依然要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心願。

——他們是更有活力的年輕人,雖然不了解天才的世界,但是,我也想創造出更廣闊的音樂。

——我也想看看,我最終能走多遠。


夢想對於大多數「社畜」來說,或許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概念,但是,誰在小時候沒有夢想過自己長大後閃閃發光呢?

如明石一般,不放棄夢想的「普通人」,是更加難能可貴的存在,有夢想已經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了,何不去努力完成呢?


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是擁有與自己和解的勇氣

《傷仲永》的故事我們都熟悉,本片的第一主角——榮傳亞夜就是類似的存在。她曾被稱為天才少女,卻在重要的演奏中「棄演」,從此銷聲匿跡,直到二十歲參加比賽。

曾經,亞夜棄演的原因是她的鋼琴導師、她最親愛的媽媽去世,她突然失去了依靠,鋼琴從一個巨大的「玩具箱」變成一個巨大的「墓碑」,她變得恐懼鋼琴。

後來,她參加比賽的時候,隨身攜帶一隻粉紅色卡通保溫杯,穿著樸實甚至有些幼稚的衣服,彰顯出亞夜的內心依然如同小時候那般細膩敏感,以及充滿對媽媽的懷念和童真。


亞夜給觀眾的感覺,總是「怯生生」的,即使面對鋼琴,似乎也有千萬種顧慮。

影片頻頻閃回小時候亞夜和媽媽一起彈琴的情景,那時候的她是開朗的,也是無所畏懼的。導演似乎有意識把現在的亞夜和小時候的亞夜比較,仿佛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就連評委也告訴亞夜,你已經不行了,趁早退賽吧。

不自信的亞夜當然把評委的話聽了進去,當她看到馬薩爾突破桎梏,完成一場浩瀚的演出的時候,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目前的狀態,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繼續下去的。她把自己封閉在了小時候最後那場演奏,至今未找到走出來的方法。

我們常常說,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一生,對亞夜來說,她的夢想還沒有起飛,就被折斷了翅膀。


喚醒亞夜的,是世界發出的聲音。

當亞夜準備像七年前那樣棄演的時候,她在停車場聽到了雨落下的聲音。這不是什麼稀奇的聲音,可是,在小時候,她和媽媽一起彈鋼琴的時候,雨滴聲不僅僅是雨滴聲,它還是動人的音樂。鐘的聲音、開水的聲音、一切的聲音……都可以是音樂,都可以被奏響,這是亞夜最初喜愛音樂的原因。

再一次,如冥冥註定,亞夜聽到了小時候的音樂,記憶中的一隅被喚醒,身體裡流淌著的屬於音樂的血液也甦醒過來,開始漸漸沸騰起來。

亞夜迫不及待地,想要像小時候那樣,把聽到的聲音捕捉成旋律。

這是屬於亞夜的音樂,也是亞夜的夢想——這個世界隨時隨地充滿音樂,我要讓整個世界都響起來。

這一刻,亞夜才終於和那個曾經逃避鋼琴的自己和解。


很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孩子,或許不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喪失了能力,而是受到外界的影響,變得不敢面對自己,因為害怕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而變得習慣逃避,久而久之,便習慣了平庸的自己。

實際上,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小時候的自己,那個自己大多數時候沉睡,可是,當我們敢於直面內心的恐懼,沉睡小人也可以甦醒過來,爆發無限能量。


蜜蜂與遠雷的隱喻: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蜜蜂與遠雷》是一部與音樂融為一體的電影,蜜蜂、遠雷,隱喻了兩種聲音。音樂,是這個世界的鳴響,蜜蜂振翅的聲音那麼細微,它和渺遠的雷聲一樣,皆是觸動音樂靈魂的聲音。

拋去音樂的元素,對於這兩種聲音的理解,我還有不同的想法。

蜜蜂振翅的聲音雖小,可是,懷揣著堅持不懈的信念,小小的蜜蜂也可以大有作為。我們的夢想如同蜜蜂羽翅,或許不起眼,或許被嘲笑,不忘初心,亦可收穫迴響,發出撼天雷鳴。

就像電影中的主人公,堅持夢想的道路充滿荊棘,儘管產生過想要放棄的念頭,峰迴路轉,總有光明的前方在等待著他們。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最後,我想說的是,談論夢想的電影不是老生常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夢想——無論宏大抑或平凡。

電影裡的角色離我們十分遙遠,他們在演奏音樂,我們也在奏響我們生活的樂章。儘管現在,我們大多數人或許處在「社畜」的階段,那也不要忘記小時候夢想未來時閃閃發光的樣子。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願現實中的我們能夠和電影中的人們一樣,擁有一片浩瀚繁星。


(編輯/迷達)

相關焦點

  • 《蜜蜂與遠雷》追夢路上並不孤單
    今天聊聊電影《蜜蜂與遠雷》。片名蜜蜂と遠雷 / Listen to the Universe (2019)。本片改編自日本同名小說《蜜蜂與遠雷》。原著小說作者恩田陸,以日本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講述了一群人為了音樂夢想並為之奮鬥的故事。
  • 《蜜蜂與遠雷》影評:比追求完美還更重要的事
    而《蜜蜂與遠雷》以古典鋼琴為主題,聚焦在一場國際鋼琴比賽中四位不同成長背景、性格迥異,但對鋼琴都有著高度熱情與喜愛的參賽者,即便電影核心依舊圍繞在跟許多作品都類似的「夢想」與「成長」之上,但結合音樂題材卻還是成功做出相當特別的詮釋。《蜜蜂與遠雷》好看嗎?
  • 影象風賞 |《蜜蜂與遠雷》,聽見世間萬物的鳴響
    影評評價《蜜蜂與遠雷》是一部2020上映的日本音樂劇情電影。
  • 松岡茉優《蜜蜂與遠雷》釋新預告 刻畫鋼琴家群像
    松岡茉優《蜜蜂與遠雷》釋新預告 刻畫鋼琴家群像 時間:2019.07.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qiucen 分享到:
  • 《蜜蜂與遠雷》改編電影 松岡茉優松坂桃李出演
    電影《蜜蜂與遠雷》演員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作家恩田陸同時獲得第156屆直木獎、2017年書店大獎的小說《蜜蜂與遠雷》將改編電影,影片由松岡茉優主演,松坂桃李、森崎溫等實力派年輕演員加盟。《蜜蜂與遠雷》以日本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講述因母親去世無法彈鋼琴的女兒、與養蜂父影片由松岡茉優主演,松坂桃李、森崎溫等實力派年輕演員加盟。《蜜蜂與遠雷》以日本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講述因母親去世無法彈鋼琴的女兒、與養蜂父,於明年秋季上映親奔波無法擁有鋼琴的兒子以及大音樂家之間競爭冠軍的故事,探尋音樂的意義。
  • 《蜜蜂與遠雷》:實現夢想需要堅定的信念,別忘記了你最初的夢想
    夢想,是什麼?小時候,我們總會被問及我們的夢想是什麼,小時候,我們的夢想千奇百態,但是又純粹而簡單,而後來,我們長大了一點,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我們不斷的追逐著;再後來,我們真的長大了,我們的夢想,卻好像不見了。在如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談論夢想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人們對於夢想的熱衷,卻一直不減。
  • 有比追求夢想更重要的事,談《蜜蜂與遠雷》中的音樂天堂
    濱松,這個舉世聞名的樂器之都,位於日本靜岡縣西部,三大樂器製造商──山葉、河合、樂蘭紮根於此,造就了人文薈萃的藝術高度,恩田陸的暢銷小說《蜜蜂與遠雷》的主舞臺江芳國際鋼琴大賽,就是以三年一度的濱松國際鋼琴比賽為原型。這本史上破天荒獲得「直木賞」與「本屋大賞」雙料肯定,洋洋灑灑六百多頁的著作,在現今低氣壓的書市中,竟突破了57萬冊的總銷量,創造了叫好叫座的書香奇蹟。
  • 松岡茉優主演電影「蜜蜂與遠雷」公開特報PV
    松岡茉優主演電影「蜜蜂與遠雷」公開特報PV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9-06-20 11:17:51
  • 日本實力小花松岡茉優新片《蜜蜂與遠雷》中文預告
    由石川慶執導,松岡茉優、松坂桃李、森崎溫、鈴鹿央士主演的電影《蜜蜂與遠雷》公開了繁中預告,影片改編自曾獲直木獎、書店大獎雙授獎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四位資質與性格各異的年輕鋼琴家們懷著各自的想法,以國際鋼琴大賽為舞臺展開角逐的故事。
  • 廣瀨鈴發掘的新人美少年,新片《蜜蜂與遠雷》資源資源出爐
    (資源連結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 )松岡茉優和松坂桃李主演的音樂電影《蜜蜂與遠雷》的資源出爐,根據恩田陸獲得日本權威文學獎直木獎的作品改編,《蜜蜂與遠雷》以古典鋼琴為主題,聚焦一場國際鋼琴比賽中四位成長背景、性格迥異的選手,但憑著對鋼琴的高度熱情和熱愛,影片的核心依然圍繞著很常見的"夢想"和"成長"。比較文藝的一部電影,需要有耐心看完。
  • 直木獎小說《蜜蜂與遠雷》將改編電影,由松岡茉優、松坂桃李出演
    據日本媒體報導,作家恩田陸同時獲得第156屆直木獎、2017年書店大獎的小說《蜜蜂與遠雷》將改編電影,該片由松岡茉優主演,松坂桃李、森崎溫等共演。《蜜蜂與遠雷》累計銷量超過60萬冊,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同時獲得直木獎和書店大獎的小說,被稱為無法影視化的傑作小說,此次電影版由去年憑藉《愚行錄》出道的石川慶導演執導,同時他還身兼編劇。《蜜蜂與遠雷》以日本國際鋼琴大賽為背景,講述因母親去世無法彈鋼琴的女兒、與養蜂父親奔波無法擁有鋼琴的兒子以及大音樂家之間競爭冠軍的故事,探尋音樂的意義。
  • 廣瀨鈴當星探「臨演裡挖出超級新人」《蜜蜂與遠雷》鈴鹿央士狂掃...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改編自日本文學界最重量級《直木賞》與《本屋大賞》殊榮的小說,同名電影《蜜蜂與遠雷》(Listen to the Universe)除了獲「日本電影金像獎」與「藍絲帶獎」多項提名,更於上周公布的「每日映畫大獎」中奪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新人三項大獎。
  • 《蜜蜂與遠雷》:指尖跳動的音符,勾勒了生活給予眾生的活法
    《蜜蜂與遠雷》:指尖跳動的音符,勾勒了生活給予眾生的活法蕭邦夜曲輕柔如詩的音符從琴鍵出發,穿越池座、樓座,輕輕敲擊了我的耳膜,熨帖了肺腑,融化了來此一路的寒氣。貝多芬的奏鳴曲,快板、急板如疾風驟雨,甚至是帶著濃重的狂躁和暴怒,柔板又如月光女神眷戀人間的柔柔輕歌,灑落一地的光華。這本書是直木獎和書店大獎的雙冠王,我之所以拿來看其實是源於一個誤解。因為喜歡的東野圭吾、宮部美雪都得過直木獎,所以一直有點誤會直木獎是個推理作品的獎項。於是以為這本《蜜蜂與遠雷》是推理小說,但看了一百頁左右覺得完全不是那麼個節奏。
  • 讀《蜜蜂與遠雷》:把音樂還給這個世界
    《蜜蜂與遠雷》[日]恩田陸著安素譯文治圖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艾潤  讀《蜜蜂與遠雷》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那種充滿自信的幻想,其實就是興趣。對某件事物充滿興趣的少年,一定能通過某種途徑感知這個世界。  馬賽爾、榮傳亞夜、風間塵、高島明石……他們就是通過音樂來感知世界的,他們的興趣是鋼琴。  風間塵是養蜂人家的少年,熱愛彈奏鋼琴,得遇著名鋼琴大師霍夫曼的點撥,甚至拿到了霍夫曼的推薦信,一出場就備受矚目。
  • 蜜蜂神秘的語言——蜜蜂舞蹈
    蜜蜂神秘的語言——蜜蜂舞蹈來源:蜂尚2020-05-20 09:00蜜蜂是社會性昆蟲,蜜蜂個體之間必須進行信息交流,以便知道蜂群內外的信息。經過研究表明,蜜蜂的舞蹈在蜜蜂個體間的信息傳遞中起到重要作用。
  • 《蜜蜂與遠雷》特報PV與照片公布
    在這個全世界最頂尖的國際鋼琴比賽的舞臺上,匯聚了曾因母親去世一度從音樂世界中消失,為了在比賽中重生選擇回到舞臺的原天才少女「復活歸來的神童」·榮傳亞夜(松岡茉優飾);展現普通人的音樂,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同時不放棄夢想,因參賽年齡接近報名極限最後一次挑戰鋼琴比賽的「不屈服的奮鬥者」·高島明石(松坂桃李飾);兼具人氣與實力,被視作奪冠熱門的精英「秉持信念的貴公子」· 馬賽爾•卡洛斯•雷•阿納託爾(森崎溫飾
  • 《蜜蜂與雷霆》將600多頁的原著小說濃縮成了一部兩小時的短片
    《蜜蜂與遠雷》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的日本音樂劇情片,由石川執導,松岡真佑、松坂桃李主演。根據日本作家天路同名小說改編的《森崎溫與鈴鹿陽史》,關於方江鋼琴大賽每三年舉辦一次,是青年鋼琴家進入音樂殿堂的入口。
  • 松岡茉優《蜜蜂與遠雷》預告片公開 Blouson Chiemi首次出演電影
    ▲松岡茉優擔任主演的電影《蜜蜂與遠雷》(10月4日上映)公開了預告片與海報。
  • 《蜜蜂與遠雷》: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看完《蜜蜂與遠雷》這本小說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我喜歡音樂嗎?我曾經為了學習某樣樂器而刻苦努力過嗎?我想我是喜歡音樂的。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誰手機裡沒有下載過一個兩個音樂APP呢?
  • 蜜蜂的天敵胡蜂防治方法
    現介紹如下,用廢了的舊羽毛球拍剪去網線或用8號鐵絲做一個網圈 (網兜可用尼龍紗窗製作) 用來捕捉胡蜂, 網著胡蜂后用鑷子輕輕地隔著網兜夾住胡蜂,從網兜取出後再用左手從上往下捉住胡蜂的頭部,這樣胡蜂就無法傷人,立即再用右手將鑷子夾住胡蜂的胸部,胡蜂的足就不能動彈了,隨後用事先準備好的白色棉線活套,從尾部向上套進胡蜂腰的最細處,將活套輕輕拉緊,以不傷害胡蜂為度,留45釐米剪斷,在棉線末端1釐米處塗上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