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2018年,今年20歲。沒錯,我生活在2038年,關注著你們這些前輩。
肯定有很多人好奇,2038年是什麼模樣?基於「時光委員會」的保密協議,我不能告知大家,但可以透露以下幾點訊息。
我經常會和朋友們一起到月球旅行,那裡有許多樓閣供遊人欣賞地球。現在的飛行器雖然沒有達到孫悟空一個筋鬥的速度,但已經非常接近。
白晝時每天都能看到藍天白雲,夜晚時能仰望璀璨星空。你肯定會疑問為什麼環境變好了?因為人類已經可以建造「太陽」,清潔能源席捲了世界。
不過我最愛的,是進入如同現實般的虛擬世界。可上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也可以駕駛著10層樓高的機甲,和小山一般大的怪獸從南極打到北美。
總之,那是一個瑰麗奇幻的世界。也許是我出生於2018年的原因,我對這一年格外感興趣。
你們拍的幾部老電影,到現在我也看得津津有味。《紅海行動》拍出了中國海軍的大氣魄,《西虹市首富》讓我明白了人性的可貴,《我不是藥神》看得人揪心裂肺。
也有一些音樂成了懷舊金曲,比如周杰倫的《等你下課》,鄧紫棋的《倒數》,李榮浩《年少有為》,於文文的《體面》,還有鐵打女團SHE的《十七》。
不過,我最關注的還是科技方面。科學技術,當然是第一生產力。2018年的一些科技,深刻改變了2038年人們的生活。也許你們沒有察覺,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人造太陽
2018年11月12日,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
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後,就迅速翻到了其他頁面,認為這無關緊要。但實際上,這個成果很可能為中國帶來第五大發明:造出太陽。
所謂的「太陽」,學術名稱為「可控核聚變」,它是根據太陽內部爆炸的原理,建成的核聚變實驗裝置。一旦馴服了這頭桀驁的野獸,將為人類帶來清潔、強大且無窮的能源。
開車加油很不爽?加滿核能的汽車可以繞地球一圈。
地球資源即將枯竭?人造的核能如同太陽般無窮無盡。
宇宙飛船缺乏動力支撐?強大的核能會幫助它飛出太陽系。
煤炭石油等能源汙染了世界,核能的普及將讓它們成為歷史。
核能汽車概念圖
而且,中國在此方面的成就,絕非「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那麼簡單。從2007年EAST通過驗收開始,中國就成為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領頭羊,近年來更不斷脫胎換骨。
2016年,我國人造太陽實現了超過60秒的穩態放電,創下全球紀錄。2017年,我國人造太陽又實現了101.2秒穩態運行,繼續引領世界。
更令人敬仰的是,這一切的成果都是在西方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完成。
早在1955年,我國就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但是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願意把信息分享給我們。當時的科研工作者就像盲人摸象般開始了研究,長時間毫無進展。
大概1958年的時候,各國科學家認識到:面對如此重大的科研工作,必須合作才可能成功。發達國家們建了一個朋友圈,有什麼成果了在群裡共享,中國則被排除在外。
1985年時,美國、蘇聯、日本和歐共體,又建立了「可控核聚變國際合作項目」,中國依然沒有機會學習經驗。可惜這些強國們各懷鬼胎,沒過幾年項目就陷入擱淺。
萬分幸運的是,在1990年初,深陷危機的蘇聯,將停止運行的T-7託卡馬克裝置送給了我們,科研工作者牢牢握住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1993年正在改建紅的HT-7裝置
事實證明,當中國站在與發達國家相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將甩開任何對手。原因無他,我國的科研人員一直在踐行艱苦卓絕的精神。
如今,這場63年的夢終於圓滿,我們站在了「可控核聚變」的頂端,全世界都跑到中國學習經驗。當一個國家拼盡全力,全世界都會明白什麼叫莫欺少年窮。
華為5G
2018年12月,發生了一件令全世界震驚的事件。都21世紀了,沒想到個別國家還能如此無賴。
在美國的暗示下,加拿大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十多天後才批准保釋。為了打擊華為,美國竟使出了如此卑劣的手段。
為什麼一家公司,能夠讓西方國家如此忌憚呢?因為華為真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
1999年,華為副總裁李玉琢申請辭職。總裁任正非詢問原因,李玉琢說和妻子長年分居,她又在深圳住不慣。任正非直接說道:「這樣的老婆你要她幹什麼?」
李玉琢後來感嘆:任正非是我見過最暴躁的人。
任正非,確實是出了名的暴君,他推崇狼性文化,把員工培養成了一頭頭兇猛的狼。而在狼性之外,是他對技術近乎崇拜的偏執。
這家企業為了搞研發,完全是豁出性命。早在1992年的時候,華為就以20%~30%的高利息四處借貸,先後投資1億元進行研發,遠遠超出公司承受的極限。
在五樓會議室的動員大會上,任正非站在窗邊平靜地對大家說道:「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只有從樓上跳下去,你們還可以另謀出路。」
這種致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使華為走上了一條迥異於傳統企業的高科技道路。每年至少將10%的銷售額用於研發,遠遠高於國內的企業。
時至2018年,華為已經連續4年雄踞全球專利榜第一名。連蘋果公司,也使用了華為469項專利,每年向華為付錢。
1G時代美國獨霸,2G時代歐洲列強,3G時代中國邁入陣營,4G時代漸取領先地位,5G時代就是中國華為與美國高通的賽場。
5G號稱萬物互聯,能夠實現遠程操作、無人駕駛、超清圖像、虛擬實境等科技。誰能夠掌控5G的標準,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就拿無人駕駛來說,當前有許多人不信任這項技術。4G網絡延遲達10-50毫秒,這種高延遲確實存在一定風險。而5G的網絡延遲僅僅為1毫秒,使智能交通的安全性提升了數十倍。
在不遠的未來,沒有人會考駕照,有一些城市甚至禁止了司機。因為無人駕駛實在是太安全了,它不會疲勞駕駛和酒駕,相比之下,人類駕駛員更不靠譜。
再如4K電視,現在的超清晰圖像純粹是噱頭,因為市面上極少有4K解析度的節目。但當5G出現之後,一切都將改變。
5G網絡的理論下行速度為10Gb/s,一部電影只需要數秒就能下完。別說是4K電影,8K也可以流暢播放。這種超清晰的圖像,將讓虛擬世界真實到無法分辨,一場虛擬革命即將到來。
一句話,5G就是未來的速度。
月球背面
長時間以來,人類對月球背面充滿了遐想。因為從地球上,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它的深色區域看起來像玉兔、像蟾蜍,古代的中國人為月亮取了不少別稱。
但是月球的背面,由於我們看不到,而且無法探測。所以有了種種猜想,最大膽的莫過於:外星人在月球背面建立了基地,他們在時刻監控著我們。
不過這種陰謀論已經被中國粉碎,我們早在2010年就發射了嫦娥二號,在完成探測任務的同時,拍到了世界上最清晰的月球背面照:哪有什麼外星建築物!
在2018年,我們更是穩定前行,於12月8日凌晨2時2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即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這是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新華社發(國家國防科工局供圖)
這一次,我們就不僅僅是拍照留念那麼簡單了,我們還會帶回一些月球背面的「土特產」,仔細探尋月球背面的奧秘。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心生疑問。在太空領域,明明是美俄並駕當先,怎麼就被中國搶先了呢?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幾十年裡,雖然人類已經往太空發射了無數衛星,但繞到月球背面時就會失去信號。沒有了信號,我們連衛星都無法掌控,更不用說派遣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了。
外媒的盛讚
但問題往往是機會的別名,越大的問題意味著越好的機會。誰能夠解決信號的問題,誰就有可能引領下一輪的月球探測。
結果,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再一次抓住了機會,他們想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方法:在2018年5月21日,先發射一個中繼星「鵲橋號」。
這個中繼星上的傘狀天線,展開後口徑接近5米,是目前太空領域最大口徑的天線。它就像名字鵲橋,連接了月球與地球間的通信橋梁。
從此,我們再也不用擔心信號的問題。如今的嫦娥四號已經順利完成「太空剎車」,成功進入了近月點的環月軌道。再過幾天時間,就會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曾經的中國航天被美國百般阻撓,也許我們該感謝他們。正是他們的嘲諷和不屑,激發了我們體內的洪荒之力。我們已經把嫦娥送回了廣寒宮,火星還會遠嗎?
無線支付
在2018年,有一篇文章在公眾號廣為流傳。這篇文章講述了日本人第一次來深圳時的驚訝,大街上的人全都不用現金,掏出手機就可以搞定一切。
地鐵、公交、共享單車,刷;美容、超市、商場,刷;住宿、酒店、路邊攤,刷。甚至街頭的乞丐,都佩戴著一張二維碼。
實際上,不僅僅是日本人。當外國遊客來到中國,最羨慕的莫過於無線支付,盛讚其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無線支付也早就在全國普及,就連五線小城也都邁入了無現金時代。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無線支付的核心二維碼,實際上是日本人的發明。
由於傳統的條形碼儲存信息有限,無法滿足為各種零配件標註信息的需求。日本有一家公司,在歷經兩年的研究後,終於利用二進位原理,將字母、數字、符號等融入其中,製成了二維碼。
二維碼發明者騰弘原
初代的二維碼能夠容納5000個日文字符,信息儲量是以往條形碼的250倍。而且兼具保密、防偽、成本低的優點,非常適合推廣。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沒有率先普及掃碼支付呢?
因為發明人認為二維碼的最大作用就是儲存信息,除此之外毫無用處。後來更是放棄了日常使用二維碼的專利費用索求,只針對企業用戶收錢。
最初的二維碼
日本人的一個疏忽,成就了中國的一番大業。為了報答這份恩情,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推廣掃碼支付,爭取讓日本儘快普及。
但是,大家也不用嘲笑日本。因為這個國家,非常擅長改造發明。
比如美國貝爾公司發明了半導體,日本人迅速引進開發了各種電子產品。結果他們一舉佔領了歐美市場,將美國公司打得滿地找牙。等到美國醒過神來才發現,半導體是他們的發明。
再如風靡全球的石英手錶,這原本是制表大國瑞士的發明。但瑞士卻沒有看到這項發明的價值,日本則乘機買走了技術,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指針式石英手錶,搶佔了瑞士手錶的大片江山。
發明很重要,但應用更重要,這是中國人最不應該忘記的道理,我們的火藥和指南針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連日本這樣狡猾的國家也會疏忽的話,我們同樣應該警醒。
近一千前,北宋的成都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獨領風騷數百年。現如今,中國人普及了無線支付,並通過強大的實力影響了許多國家,引領了世界的方向。
絕對不要輕視那些不起眼的發明,也許它們正是改變世界的下一個主角。
長龍臥波
在2018年,中國還有一個超級工程。到2038年,它仍然是風景名勝,僅僅是看兩岸的風景,便抵得上遊客千裡奔波的辛苦。
這項工程,當然就是港珠澳大橋。這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級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最宏偉的跨海大橋,一經問世就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與此同時,它也是世界交通史上建造難度最高的工程。每當我們失落的時候,老師就拿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林鳴來激勵我們。想著前輩的英姿,許多同學立即抖擻了精神。
是啊,這座大橋的建設實在是太難了。
為了漲點經驗,林鳴帶著團隊前往韓國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考察。但對方聽到他們誠懇的請求後,果斷拒絕了他們。
後來林鳴下定決心,要請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結果荷蘭公司開價近15億人民幣,無法承受價格的林鳴,想要用3億買個框架,結果對方笑道:「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最後,林鳴不得不選擇自主攻關。據後來的採訪:「團隊需要將33節長達兩個足球場的鋼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處,完美對接成長達6.7公裡的海底通道。」
而在當時,整個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相加還不到4公裡,而且沒有在外海沉管隧道的經驗。這比摸著石頭過河還要兇險萬分,因為那裡是洶湧的大海。
林鳴團隊所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相當於遊戲中所有的BOSS集結起來把他圍攻。而他卻沒有經驗,缺乏資金,就拿著一根木棍對抗這些兇神。
但是,這位喜歡長跑的工程師,硬是和隊友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當最後一節沉管順利安裝完成,一條原本翻江倒海的巨龍安靜地俯下身軀,鉤連起三座城市。
「33節沉管,裝上去,對接好,像連續33次考上清華,難度可能還要更高。」
現在想來,我很可能是因為林鳴的事跡,才在高中憤發國強,最終考上了大學。畢竟,33次清華都考了,一次高考又算得了什麼?
航母海試
2018年,還有我永生銘記的一天。
5月13日清晨,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開始執行首次海上試驗任務。18日的時候,海試圓滿完成,多項設備的穩定性得到了驗證。
作為一個在近代史上海戰失敗的國家,沒有什麼比航空母艦更能讓國人振奮。而且,這是中國的第二艘航母,可以和首艘改造的「遼寧號」組成雙航母戰鬥群。
有關航空母艦的研究,和「人造太陽」驚人的相似。都是在其他國家冷嘲熱諷的情況下,科研工作者埋頭鑽研艱苦攻關。
在1999年時,我們購買了前蘇聯的瓦良格號。雖然這艘船幾乎是個空殼,但也帶給了科研人員無限的靈感。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建造後,我們終於在2012年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
遼寧號
後來,我們不斷積累經驗,變革創新,漸漸有了百分之百自主設計的能力。在經過五年的建造後,中國建成了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這本來是一個高興的日子,然而有些國家卻大放厥詞,講解著航母無用的高見。
「哈哈,中國人上當了,航母在現代戰爭中根本就沒用。」
「這航母塊頭大,速度慢,就是反艦飛彈和彈道飛彈的活靶子。」
他們的見解,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仔細一想全不對頭。想想當年的蘇聯,正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
冷戰時期,蘇聯輕信了美國人「航母無用」的宣傳。他們大力發展反艦飛彈打擊艦隊,認為可以輕鬆將美國航母群擊沉到海底。
但等到古巴飛彈危機的時候,蘇聯才恍然驚醒後悔莫及。在波濤無際的大海上沒有航母的支持,所謂的艦隊就是鍋中的遊魚,隨時有可能被別人燉熟。
古巴飛彈危機
反觀鼓吹「航母無用論」的美國,他們從來沒有停過對航母的升級改造。從最初的常規動力發展到了核動力,從最初的幾千噸發展到了十幾萬噸。
對於朋友的建議,尚且需要三分斟酌;對於偽友的建議,自然需要十分警惕。即便是親眼目睹,有時也不足為信,說不定正是演給我們看的。
造價130億美元,11.2萬噸的福特號航母
好在我們早已識破了他們的戰略忽悠,「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曾經霸氣說道:「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這,正是中國的宣言。
1980年,劉華清首次登上美國航母
時光郵寄
講到這裡,就向大家告別了。我要把這封信裝起來,前往「時光郵寄局」。2038年的科技雖然無法讓人穿梭時空,但可以把幾張紙送回過去。
前輩們,也許你們不知道,你們正在創造歷史!千萬不要心急,只需要耐心地走下去,你們就可以成就一個無與倫比的國度。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下面平鋪著皓影,上面流轉著亮銀,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沒錯,不用扭頭看,更不用害羞,講的就是你,可愛的奮鬥者們。那些輕視、指責、嘲諷,更能激發我們的鬥志燃燒。
就像我們的國家,高山還是曾經的高山,雲霞仍像昔日的雲霞,芳草和百年前沒什麼兩樣,但是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
這個偉大的國度有許多精神,比如長徵精神、五四精神、亮劍精神,更有兩彈一星的精神。如果往前追溯千前,我們會發現一句話能概括所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嫦娥四號發射現場
自強,正是這個國家的魂。
月亮從來沒有落下,它只是到了其他時區;國魂也從未落下,它只是離開了我的心,走遍了我全身。
吾生有幸,值此大國。吾生有志,必強此國。點個讚吧,致敬我們不落的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