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古代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2021-03-03 法治日報



  在古裝戲裡,滴血認親是一個常見的橋段,也可以稱為古代的DNA鑑定。那麼,這種在古代的司法審判中不時出現的鑑定手段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它科學嗎?古人是如何看待「滴血認親」的?我們不妨來探討一番。


  所謂的「滴血認親」,實際上包括兩種方法,一種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清水一碗,兩個人各自刺破手指,血滴到碗裡,看血液是否融合,以此來判斷兩個人是否存在血緣關係。這種方法被稱為「合血法」,是明代左右出現的,主要適用於兩個活人之間的親子鑑定;還有一種較為古老的滴血認親方法,被稱為「滴骨法」。最早的歷史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就是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屍骨上,如果血液能夠滲入骨頭裡,說明存在血緣關係,也就是用於活人與死人之間的親子鑑定。


  「大宋提刑官」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對「滴骨法」有如下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在《洗冤集錄》中也記載有滴骨認親的故事,不過戲劇性更強,文學創作的成分更大一些。一個放牛的跟一個養豬的起了衝突,放牛的把養豬的打了個半死,後者受傷之後失足落水,淹死了。很久之後,死者的屍體才被找到,但已經是一具白骨了。死者家屬控告放牛的傷人致死,放牛的狡辯,說誰能證明這就是他的遺骨啊?

  主審法官於是傳來養豬人的妻女,當堂滴血認親。兩個人的手指刺破之後,血滴在骨頭上,女兒的血滲進了骨頭,而妻子的血雖然滲不進去,但是卻凝固在骨頭上,久久不曾滑落,就好像夫妻二人陰陽分隔,卻難分難捨一樣。可是,被告還是不肯認罪,當場刺破自己的手指,將血滴在被害人的遺骨上,馬上就滑落了,既滲不進去,也不能凝結在上面。這回養牛的沒話說了,認罪伏法。

  關於滴血認親的另一種方法,即「合血法」,在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山西人,準備外出經商,走西口,於是把自己的家產委託弟弟保管。他背井離鄉,辛苦打拼,還在外地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後來,老婆生病死了,這個山西商人經過多年的生活顛簸,覺得身心俱疲,便帶著兒子返回家鄉。

  沒料想,當初他萬分信任並託付家產的弟弟起了貪念,不想把哥哥那份財產還給他,就說哥哥的孩子是從別人手裡抱來的,無權繼承哥哥的財產,拒絕歸還。哥倆為此起了衝突,鬧到公堂之上。主審法官決定滴血認親,既然父子二人都健在,自然用的是合血法。父子倆的血滴在一個碗裡,果然融合了。法官當場怒斥做弟弟的利慾薰心,罔顧兄弟親情,竟然想侵吞哥哥的財產。弟弟挨了幾十大板,被逐出公堂。他心有不甘,事已至此,一不做二不休,只能硬著頭皮死扛到底,要是這個案翻不過來,不但吞掉的財產要吐出來,而且在左鄰右舍面前也抬不起頭來了,家鄉還會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嗎?

  於是,做弟弟的對滴血認親的科學性提出質疑。他將自己的血跟兒子的血滴在一處,竟然無法融合。弟弟據此要求撤銷原判,滴血認親的結果不能作為裁判依據。恰好在這個時候,周圍的鄉親看不下去了,一起站出來指證做弟弟的,說他的妻子跟誰誰誰通姦,給他戴了綠帽子,兒子也不是他親生的,是姦夫的。兩個人的血自然無法融合。

  二審法官便將弟弟的老婆跟大家指證的姦夫傳到公堂之上,在威嚴的法庭上,這對姦夫淫婦不敢狡辯,承認了通姦的事實以及兒子非弟弟親生。做弟弟的一直被蒙在鼓裡,這時才如夢方醒,偷雞不成蝕把米,原來兒子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他惱羞成怒,將老婆跟別人的兒子都逐出了家門,自己在家鄉也無顏立足了,遠走他鄉,連同自己的那份家產都留給了哥哥。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紀曉嵐對於滴血認親這種原始的親子鑑定手段持保留態度。在書中,他提出,根據經驗豐富的辦案人員的觀點,在通常情況下,滴血認親是能夠鑑別親子關係的。不過,不能排除一些例外情況。例如,驗血的容器被置於非常寒冷的環境下,或者在天氣熱的時候,以鹽或者酸擦拭容器,容器中會遺留酸鹹的味道,此時,血液一滴到容器裡面,馬上就會凝結,就算是彼此有血緣關係,血液也無法融合。所以,對於滴血驗親的結果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盲目採信。那麼,有沒有辦法讓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的血融合在一起呢?據說,古人的做法是在水裡化入白礬,這樣一來,甭管是什麼人的血,都能融合。

  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只能採用滴血認親這種原始的親子鑑定手段。從現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滴血認親是沒有可信性的。首先,滴骨法不科學。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骨骼表面的軟組織分解,留下的是一堆白骨,白骨的表層因為受到腐蝕而發酥,血液滴在上面,自然會滲入骨骼。不管是親爹、親兒子,還是路人甲,結果都一樣。如果骨骼還沒有受到腐蝕,比較堅固,軟組織完好,不管是誰的血液也滲不進去。其次,合血法也不科學。因為人類的血液本身就能融合,無論雙方有沒有血緣關係。

  分享本文?點擊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訂閱法制日報微信?

  方法一:掃一掃下方的二維碼

  

  方法二:「添加朋友」中搜號碼:fazhiribaoxinwen

  方法三:「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公眾帳號: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滴血認親』作為我們古人親子鑑定的一種方法
  • 古代的滴血認親靠譜嗎?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 古代流行的滴血認親是認真的嗎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通常會看到有滴血認親的情節,懷疑父子關係的兩個人會把自己的血滴在碗裡。如果兩滴血相容了,證明有血緣關係,如果不能相容就證明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滴血認親這種做法究竟靠不靠譜呢?滴血認親真的可以確定親子關係嗎?
  • 滴血認親靠不靠譜?實驗來驗證!
    那就是在通過血液與不同試劑發生反應來辨別,這種鑑定方法中會出現血液凝結,看起來是「不融」,但必須得是加試劑才行,而這些試劑在古代肯定是沒有的。    範醫生也同樣認為,血液在水中是絕對可以相融的,滴血認親本來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此很難說加清油或是白礬會對滴血認親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就像白礬,無論加與不加,血滴最後都會溶在一起——白礬的化學作用只是加快了這一過程而已。    而清油則是更不靠譜。
  • 影視劇中「銀針試毒」、「滴血認親」的橋段都是真的嗎!
    在每部這類「盪氣迴腸」的古裝劇中都少不了一些情節,比如什麼「銀針試毒」、什麼「滴血認親」之類的場景,看的大家是緊張萬分!那麼這些場景是編劇編出來的橋段?還是真的有事實根據哪?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嘮嘮!那麼古時候真的有銀針試毒嗎?銀針試毒到底管用嗎?真的能夠試出來嗎?讓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銀,這裡的毒又指的是什麼?
  • 古代「滴血認親」靠譜嗎?紀曉嵐書裡用它斷案摘綠帽
    在古代,一些親子鑑定的方法非常神奇。清代紀曉嵐在《 閱微草堂 筆記·槐西雜誌一》中記載的親子鑑定案,非常「戲劇化」。山西一商人外出經商,委託弟弟代為保管家產。他外出時娶了媳婦,生了一個兒子。十多年後,媳婦因病去世,商人就把兒子帶回老家。商人的弟弟怕他哥哥索要財產。他謊稱孩子是他哥哥收養的,不能繼承父親的財產。
  • 「滴血認親」與「滴淚辨子」這古代司法鑑定方法是怎麼來的?
    現代影視劇《甄嬛傳》、《九品芝麻官》、《尋秦記》中都出現過滴血認親的狗血橋段。然而,這一古代常見的司法手段卻受到了質疑。紀曉嵐在頤養天年的時候,在他的孫子那裡聽到一件"滴血認親"的故事。他覺得很有意思,也很符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倫理價值觀,於是他把此事記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
  • 贅婿裡的「滴血認親」有科學依據嗎?解釋來了
    法醫在古代叫什麼?「仵作」,很多人聽到這個名詞都來源於電視劇。仵作們都有些知名的「絕活」,比如滴血認親啊,銀針驗毒啊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漸漸知道了這些大都是不科學的,是當時人們科技以及認知有限做出的錯誤判斷。不過關於「滴血認親」還有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延伸出了很多看似先進科學解釋的「偽科學」。
  • 古裝片裡的滴血認親,認真你就輸了
    古裝片裡的滴血認親,認真你就輸了 2020-12-21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滴血認親」為啥不靠譜,原因就這麼簡單!
    「滴血認親」為啥不靠譜,原因就這麼簡單!
  • 滴血認親背後的法律故事
    [一]    「滴血認親」是中國古代司法中確定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並在宋代被纂入《洗冤錄》,成為司法實踐中長期適用的法定勘驗方式
  • 滴血認親?盤點那些電視劇裡騙了你很多年的醫學常識
    滴血認親★ 滴血認親才是名符其實的「坑爹」現在的電影電視中經常出現的滴血認親的橋段,源自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之一的合血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其實根據相似相溶原理,任何兩個人甚至人與豬的血都會互溶。還記得孫儷主演的《甄嬛傳》、和星爺主演的《九品芝麻官》麼?都有滴血認親的橋段呢。你還記得哪些劇裡有滴血認親麼?
  • 鑑古論今 | 滴血認親必死局
    從熒幕宮鬥劇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多以『妊娠月數推定父權』。小編想到鈕鈷祿·甄嬛和果郡王的雙生子,著實為中國歷史上的歷朝帝王捏了一把汗。《甄嬛傳》63集也堪稱是影視劇中滴血認親最精彩的橋段了。一環扣一環,每個人站隊如何,什麼時機說什麼臺詞做什麼動作,每個細節都安排得一絲不苟,每個人的性格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滴血認親這件事,本身就是胡鬧。
  • 古代人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古裝劇的名場面「滴血認親」總能讓劇情瞬間變得緊張刺激!
  • 《甄嬛傳》滴血認親事件,到底隱藏了多少你不知道的小細節?
    甄嬛懷著雙生子回宮,宮中一直流言不斷,皇后祺貴人等人更是盯著甄嬛,生怕找不出一點破綻,終於被祺貴人逮到了機會,說甄嬛與溫太醫有私情,於是便有了滴血認親這場戲,滴血認親的那段可謂是驚心動魄,一波未平一波一起,懸念疊生看的讓人大呼精彩!第一次滴血認親,溫太醫和弘雁的血融到了一起,很多人都認為是皇后居心叵測,在水裡加入了白礬,那麼白礬真的是皇后放進去的嗎?
  • 甄嬛傳:甄嬛死也沒想到,皇上堅持滴血認親,是因為慎貝勒的一句話
    相信小夥伴們在看這一情節的時候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疑惑吧,那就是皇上為何非要堅持滴血認親呢?他不是最喜歡甄嬛嗎,那他怎會捨得甄嬛受到其他人的誣陷呢?眾所周知皇上的天性就很多疑,他從不相信任何一個人就連自己的母親也不例外,更別說甄嬛只是一個小小的妃子了,皇上相信的只有自己,所以大家始終認為皇上堅持滴血認親就是因為他生性多疑。
  • 甄嬛傳:滴血認親結束,誰注意皇上瞪向了哪?原來他早知事情真相
    滴血認親這一片段在《甄嬛傳》中可是非常經典的一個場景,幾位老師在中的演技都是非常不錯的。不管小編看過多少次滴血認親的畫面,小編都會被孫儷和陳建斌等幾位優秀的演技派給帶到劇情當中。相信大多數網友和小編一樣,都會被這個片段搞得很緊張吧。
  • 《甄嬛傳》滴血認親必死局,甄嬛是怎麼料定皇上不會用自己的血?
    ,如若甄嬛被扳倒,那麼端妃和敬妃這些人也就失去了重要靠山,所以為了自己的前程計,端妃和敬妃等人也會拼死保護甄嬛,滴血認親一開始甄嬛黨的人就對斐雯展開了輪番質問,膽小的斐雯很快就沒有了招架之力,但是皇后黨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安陵容的表現,每句話都想置甄嬛於死地。
  • 滴血認親時,慎貝勒到底說了什麼?祺貴人直接癱軟在地
    但是,就連是和甄嬛沒有什麼交集的慎貝勒也在滴血認親的事件中出手幫過甄嬛,這就很奇怪了。甄嬛的「私生子」我們都知道甄嬛在甘露寺是有過一段感情的,當時候甄嬛認清了雍正這個渣男之後呢,就心灰意冷地去了甘露寺。誰會想到在那裡也是一個是非很多的地方,整天就被靜白她們惡整。
  • 為認生父,滴血認親,結果成為史上最大的笑話
    和電視劇裡演的一樣,在沒有DNA技術的古代,想要證明對方是否有血緣關係,就會採取滴血或滴骨認親的方式,也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其中魏晉南北朝的一則滴血認親事件,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最讓人啼笑皆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