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色釉的傳說——清乾隆仿宋汝釉瓷器欣賞

2020-12-25 騰訊網

傳世不過百件的汝瓷,就像一顆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仿汝釉圓洗,清乾隆,高5釐米,口徑16.7釐米,足徑8.7釐米。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南宋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短暫的燒制時間,加高超的燒制技藝,都是汝瓷傳世稀少的原因之一。

另據傳汝窯因為以瑪瑙為釉,外色五彩絢爛,陽剛氣盛,帝王公卿很少用其陪葬。

這一件件原因成就了汝瓷的珍稀,坊間有傳「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仿汝釉花囊,清乾隆,高13釐米,口徑5.8釐米,足距8.5釐米。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釉色淡泊溫潤、器形典雅、氣質渾然天成,存世量又少,於是,宋代汝瓷成了後世文人士大夫心中的一抹白月光。到了清代乾隆時期,皇帝對宋代汝瓷愛不釋手,但汝釉的釉藥早已失傳,其仿製難度可想而知。

乾隆皇帝推崇溫雅如玉的汝瓷,使仿燒汝釉瓷器成為御窯廠重要的任務,仿燒數量也為歷朝之最。乾隆朝仿汝基本是雍正朝的延續,釉質均勻,制工精細,其初期作品除有落款者外,很難和雍正作品區別。

有資料評價乾隆仿汝瓷器:色澤接近宋器,但釉面光澤強,乳濁度不夠,且胎體不夠輕秀,與宋汝窯所表現的質感相差甚遠。

不過總體來說,仿汝釉瓷器以雍正、乾隆朝最為成功,主要是釉色逼真,胎釉質地遠在宣德仿製之上,胎體灰中泛紅褐色,頗似宋汝器「香灰胎」。

- The End -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簡單才是最美:「冷瓷器」受熱捧,近年天價單色釉瓷器大盤點!
    單色釉被認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萬物由簡至繁,由繁歸簡,賞瓷器如此,看一色千秋,萬彩歸一。桃花的粉,初陽的紅,翡翠的綠,深海的藍……至純至簡,歸於本真,最為純粹的美。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
  • 微講堂 | 明清民窯單色釉的漏與坑
    單色釉瓷器因其釉色的濃烈、素雅、潤澤、明快,更是師法自然以形色取勝,越來越多的受到收藏家的追捧。與熱烈豔麗的彩瓷相比,單色釉瓷器渾然天成、素雅恬靜,更使人的審美到達了至高境界。清光緒 窯變釉杏元瓶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全面開放,此時單色釉瓷器開始受到西方收藏家的追捧,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國內也開始了大量的仿製,時至建國初期依然在進行單色釉瓷器的大量出口
  • 2021北京保利網拍:清代單色釉瓷器選粹
    單色釉Lot 0119清鹹豐 窯變釉貫耳瓶"大清鹹豐年制「款H:29.8cm起拍價:RMB 300,000此件形制仿自漢代投壺,呈四方倭角形,頸部兩側對稱貼塑貫耳,鼓腹,長方形圈足。Lot 0118清乾隆 仿官釉雙鳩耳弦紋尊有墨書題字H:32.8cm起拍價:RMB 100,000鳩耳尊、鋪首尊、羲耳尊等皆因仿上古青銅器造型而得名。此尊撇口,弧腹,圈足,頸部飾雙鳩耳銜環。通體施冰肌鐵骨般的仿官釉,器身滿布鱔血絲狀開片。
  • 細說清代瓷器(三)康熙獨步天下的單色釉
    這其實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在清中期以前,一般人還是比較重視「一道釉(單色釉)」瓷器的,因為瓷器上的繪畫,無論怎樣高明,總有幾分「匠氣」不入士大夫的眼。根據蘭浦所述,「康熙御窯」的代表作是「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康熙御窯」的特點是「諸色兼備」,它的胎質特點是「土埴膩,質瑩薄」,所以,「一道釉」代表了「康熙御窯」乃至清代前期景德鎮制瓷業的最高成就。
  • 故宮珍藏寶物,清乾隆仿古銅犧耳尊,尊體古樸典雅,同類中的精品
    故宮珍藏寶物欣賞,清乾隆仿古銅犧耳尊,是「唐窯」的精心代表作之一。【仿古銅犧耳尊】清乾隆 (1736-1795A.D.)/高22.2釐米 口徑13.2釐米 足徑11.7釐米乾隆時期的制瓷工藝,在於大量燒制彩瓷和單色釉諸類品種,並突出發展了特種制瓷工藝。當時的仿古器、仿外國瓷、以及仿漆、仿竹木器、仿銅器、仿珊瑚、仿翠、仿玉等等工藝品,無所不有。仿品不僅可以準確地表達出各類工藝品原物的色澤、質感,而且仿品的造型也與原器無二。仿古銅犧耳尊就是見於清唐英《陶成圖畫》的一件傳世珍玩。
  • 顏色釉——康熙瓷器最高成就者
    豇豆紅釉菊瓣瓶在清中期以前,一般人還是比較重視單色釉瓷器的生產。因為瓷器上的繪畫,無論怎樣高明,總有幾分「匠氣」,不入士大夫的眼。而康熙顏色釉卻能做到「諸色兼備」。它的胎質特點是「土埴膩,質瑩薄」,所以「顏色釉」也代表了康熙乃至清代前期景德鎮制瓷業的最高成就。到了清代後期,人們開始重視五彩瓷器。康熙窯生產的「康熙五彩」雖有些名氣,但就彩畫而言,不如雍正、乾隆。
  • 清中晚期松石綠地釉獅耳四方瓶
    清中晚期松石綠地釉獅耳四方瓶清中晚期松石綠地釉獅耳四方瓶【藏品尺寸】:高40釐米,口徑13x13,底徑10.5x10.5【品相】:全品【藏品說明】:松石綠釉,亦稱"秋葵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藏品外觀古樸典雅,端莊大氣。
  • 瓷器鑑賞:都是「紅釉」,有什麼不一樣?
    很遺憾,您發來的這件底部落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識的紅釉雞心罐是一件現代仿品。器物底部款識書寫的間架結構偏軟,筆觸痕跡過粗,青花發色顯得太過濃豔,青料在釉層底部的沉穩度不夠,顯得較為漂浮,底釉釉層顯得較為板結,露胎部分胎質偏粗;紅釉的顏色太過豔麗,上面的斑斑點點與底釉之間的融合感呈現不好,顯得較為隔閡;器物造型口沿做得過小,口沿上面的唇口線不夠飽滿。所以這是一件現代仿品,不具備收藏價值。
  • 清乾隆仿生瓷古銅釉開光詩文轎瓶
    這是轎瓶的正反兩面,畫片複雜,所以名字的全稱很長——清乾隆唐英制仿古銅釉浮雕夔鳳開光石紋釉詩文轎瓶,想一口氣讀完不太容易。首先我們看器型,這是轎瓶,有人叫它「壁瓶」,這是不準確的,壁瓶是掛在牆上欣賞的,最著名的要數乾隆那個小書房三希堂牆上掛著的最珍貴了。
  • 「雍乾兩朝御窯」橫掃春拍,單色釉大尊3850萬落錘!(成交結果 全)
    乾隆時期御窯豪華大氣,顏色釉繼承了宋代單色釉的高潔至清之美,且以粉青釉色飾之,並以仿古紋飾之器最為崇貴。此式尊造型,既承於上古器物,宋人之賞,亦弘揚於乾隆之創新窯法,方能造就此等上佳高器。本器釉面絕美,布色均勻,口沿圓潤窈窕,通體線條流暢,飽滿而鑑古高貴,極顯宋代清高風貌,亦盡得乾隆盛世之氣。
  • 2017年,他花1.4054億拍下雍正單色釉瓷器,卻成了一場笑話
    一說起中國最古老的瓷器,很多人都會想到青瓷和白瓷。青瓷和白瓷是中國人最早掌握的瓷器,它們都是單色釉瓷器。此後,中國人一直對這種色彩純粹的瓷器情有獨鍾,此後雖然又出現了釉裡紅、青花瓷、琺瑯、粉彩等不同風格的瓷器,人們對單色釉瓷器的執著依然如故。
  • 中漢春拍: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時隔11年再現江湖
    從拍賣結果來看,中漢這種「輕拍賣」的成績還算是不錯的,6月結束的「掇趣——瓷器工藝品與佛教藝術品」專場總成交率為68%,總成交額超過481萬元。7月31日,中漢拍賣瓷器工藝品專場即將閃亮登場,聯拍在線全程直播,並提供實時同步競拍技術和服務支持。73件拍品,主打一直以來頗受好評的大清瓷器,青花、彩瓷、單色釉各佔比例,各具看點。
  • 仿啥真像啥,渾然似天成——乾隆時期像生瓷賞析之二
    清清乾隆時期,各種精巧的制瓷工藝至臻巔峰,加之乾隆帝本人亦喜好仿古、奇趣的瓷器藝術,因此,產生了大量巧精緻異常的像生瓷器。其中,以瓷胎瓷釉仿製其他材質的瓷器更是巧奪天工,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吧。一·以瓷仿銅器系列乾隆帝好古,因此,在乾隆朝出現不少以瓷仿銅器的仿古器物,其中不乏幾乎以假亂真的珍品。
  • 瓷器中的「黑美人」烏金釉!
    烏金釉始於明代成化年間,成熟並興盛於清康熙、乾隆時期,並有烏金加赤金及烏金加金圖案開光畫粉彩等綜合裝飾。烏金釉同一般黑釉的區別除鐵成份外,還含有錳、鈷等元素。
  • 清乾隆豆青釉賞瓶
    清乾隆 豆青釉賞瓶尺寸:高27.6cm起拍價:450,000RMB題識:「大清乾隆年制」本朝。此瓶形制秀美,構思精巧,紋飾精美,釉色純正,是乾隆時期豆青釉瓷器中難得的佳作。經過康熙雍正兩朝之積澱發展,清乾隆時期經濟發達,四海鹹寧,國力鼎盛,其瓷業生產也達至頂峰,燒造品種之豐富,種類之多樣,裝飾之華麗,令人讚嘆。楊獻谷云:「瓷品精進,無過清代康雍乾之御窯」。《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亦有「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之語。
  • 預展搶先看 | 明軒《一間屋》專場(瓷器篇)
    0175 清乾隆 仿官釉小貫耳瓶 尺寸 高14cm估價 RMB  1,000,000-1,200,000「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清代單色釉瓷器》,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年十月,頁35,圖1。3.北京翰海,2003年9月1日,編號1732。(成交價:RMB 350,000)4.北京榮寶,2010年7月25日,編號1540。(成交價:RMB 1,030,400)
  • 醬釉瓷器的起源發展和欣賞
    東漢晚期,醬釉瓷器出現在南方江浙地區,兩晉時期得到發展。南北朝時期,以北賈壁窯為代表的北方瓷窯也開始燒造醬釉瓷,隋、唐時期有所發展。宋、遼、金時期,醬釉瓷器的生產遍及全國,但仍以北方瓷窯為主,定窯、耀州窯和當陽峪窯堪稱其楷模。元、明、清時期,隨著全國瓷業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鎮窯生產的醬釉瓷器一枝獨秀。
  • 大明朝瓷器的輝煌歲月
    從明代不同時期上看,因制瓷所選原料、燒制工藝水平和審美趣味的差異,使得各個時期都產生了一些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瓷器品種。如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釉裡紅、甜白釉、紅釉、青釉、藍釉、醬釉、仿哥釉、仿汝釉瓷器,成化時期的青花、鬥彩瓷器,弘治時期的黃釉瓷器,正德時期的孔雀綠釉、素三彩瓷器,嘉靖、隆慶、萬曆時期的青花、五彩瓷器等。
  • 2018年北京中漢春拍——瓷器工藝品專場
    此品種源於康熙御窯,遂成清代御窯單色釉經典品種。此種罐形清宮檔案中亦名為「乾隆款豆綠茶罐」,後因以腹部堆塑月牙形,而得名為月牙罐。罐內外通體施豆青釉,釉質凝厚肥腴,釉色蒼翠勻潤,獨以一色取勝,盡顯單色釉純淨之美。
  • 西泠印社2015春季拍賣會—中國歷代瓷器——220萬演繹收藏品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是等價的!
    縱觀雍正一朝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燒造瓷器條目中關於以上二者的記載佔居大半,尤得雍正皇帝之鐘愛。其霽紅自康熙後期恢復燒造以來,歷經數十年之經驗積累,至乾隆早期唐英榷陶時期更趨成熟,畫於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圖冊》之「琢器造坯」一章對此記載尤為突出,坯房前放置各式霽紅釉瓷器多達十餘種,可見當時燒造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