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武亦文】小人物系列:山村說書人盧小胖子

2021-02-13 先武亦文

盧小胖子是大家叫他的綽號,他大名叫什麼,我還真不知道。你不要以為他是一個小孩子,他其實是個大人,只是因為有些胖了,大家就這樣稱呼他——要知道,在那個物質不豐富的年代,胖子是很少有的,這也就成了他的特徵。

盧小胖子個子不高,有些圓滾,是我二舅家的鄰居。小時候,我常去二舅家吃住,一放學就從學校跑過去了,也常和盧小胖子的二兒子盧新年一塊玩。可能是我身輕、靈活、敏捷,新年比我高大、壯實,摔跤打架卻不是我的對手。

在一個黃昏飯後,我們又一塊兒在場子上玩,我又把新年摔在下面了,我騎馬奔跑般地壓在他身上。護犢心切,這時候盧小胖子跑過來用力把我翻到下面。二舅媽看到了,很生氣,「小孩玩打架大人幫什麼忙!」「我也就是幫他拍拍衣裳上的土。」倆人為此還吵上了一架。再過兩年,我有些大了,聽說盧小胖子是參加過抗美援朝復員回來的,但因為家族有地主成分,挨批受鬥過,也沒見過他有「參軍光榮」趾高氣揚的一面,他還是比較老實接受教育的,走路不緊不慢地,有些踱著方步。據說,解放前,他們家族確實是大戶人家、大地主。解放後,革命是無情的,他們上輩子的人挨懲罰很嚴重,比如,大冬天把池塘結的冰敲破,把他們裝進籃子扔到冰水裡,再用繩子拉籃子到池塘對面,不管凍死凍活。「不讓地主分子翹尾巴!」這是他低調的主要原因。後來,風氣漸漸地開化了,盧小胖子有些復活。因為恐懼、壓抑久了的心裡存有陰影,他們又絕對不敢滿血。但他可以七村八莊裡轉了,因為他有手藝——說大鼓書。

說大鼓書是地方說法,又叫說書,其實就是評書,配以小鼓、竹板。可能因為盧小胖子地主家庭出身,讀過私塾,讀過很多書,記得住封神演義、項羽劉邦、三國演義、隋唐英雄、楊家將、水滸好漢、聊齋鬼狐。於是,他就開始說書。每每一個晚上,他到了誰家,飯前先將小鼓敲上一陣,「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再唱上一小段,算是預告:晚上有說書的。吃完晚飯,聽說書的左鄰右舍陸續到了,主人家就會說:「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咱們開始吧。」盧小胖子有些得意地坐在上方八仙桌旁邊,「咚咚咚」敲上一陣小鼓,和兩聲竹板,「一個大姐牽個羊,咩啦——書帽就這麼點長」,就開始說唱起來了,一說唱差不多兩個小時。作為回報,到現場聽說書的人要帶一個雞蛋或者給一毛錢。我因為年歲小怕走夜路,更是因為給不起一個雞蛋或一毛錢,所以很少去現場聽過說書。只有一次,由鄰居帶著去現場聽過一次。只見說書人左手拿著竹板,右手拿著鼓槌,該敲的敲、該打的打。一會兒坐直身子睜大雙眼,語速極快直白;一會兒靠向椅背微閉雙眼,將頭搖過來搖過去,在那拖長音地唱,很是投入和陶醉。兩隻手也很熟練、很協調地配合敲打著。他好酒,晚飯要是讓盧小胖子喝上二兩白酒,他會說得更好、時間更長些。中場休息時,大家紛紛掏出雞蛋或一毛錢,我臉紅地躲在一邊很不好意思。

更多的時候,我在自家的稻場上乘涼,聽一河之隔的那邊盧小胖子說書,聽或急或緩的鼓聲、竹板聲,聽含混、沙啞的說唱聲,在夜空飄蕩。我也曾想過再近一點聽清內容,或躲在牆角裡偷聽,但那終究與小偷一般實為人不恥,也就沒敢。我躺在鋪在地上的涼蓆上,看滿天繁星閃爍,那疙疙瘩瘩地星星重疊著,我真怕它們擠得掉下來。後來,大舅買了收音機,掛在他門前的老梨樹枝上,固定時間我們就去聽劉蘭芳的評書《嶽飛傳》,從「上回書說到——」到「且聽下回分解」,我們天天為嶽飛的步步陷阱提心弔膽,對秦檜的險惡歹毒咬牙切齒。接下來,家家都有了電視機,再也沒有人想起盧小胖子的大鼓書了。說書沒有了市場,又不怎麼會種田,盧小胖子又落魄了。幾年後,我讀書回家,消寂了的盧小胖子又出來了。也許是軍人情結,冬日裡他總是穿著發黃的棉襖,有些髒;臉也不怎麼洗,眼角堆著貓屎。他不講究這些,也不顧忌顏面。二舅說:「聞著誰家的鍋裡香,他就過來了。」按老家話說「臉皮真厚」。他一家一戶蹭吃蹭喝,誰要是待見他,他會去得更多,逢人會說,誰誰對他多好,請他喝酒!誰家要是殺豬,他聽到豬叫聲就會過去,坐在那裡等著。別人都忙著,不怎麼搭理他,他也無所謂。別人有一句沒一句聊著天,有機會他總是搶著話茬說上兩句,以示他的存在。他一直等到豬收拾出來,肉燒好、酒倒上,吃好喝好歪歪倒倒才回去。這時期,他比較貪杯,總想多喝一點。老家喝酒多有划拳,別人划拳都想贏、贏了很高興,那是智力的勝利,他卻不是,他划拳不想贏,贏了拳他很懊惱,怔怔地呆在那裡,看自己的手。因為贏了拳、輸了酒——沒有酒喝,他自己不高興起來。

再後來,我到北京上學、工作,就一點都不知道他的消息了——那個一直踱著方步、滿腹經綸的說書人。謝謝閱讀、支持「先武亦文」公眾號!敬請點擊右下角「在看」,並望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天貓、噹噹、京東各大網站可買作者散文集《故鄉,已是驛站》,聯繫微信xianwuyiwen可購買和籤名售書。

您的讚賞是更大的創作動力!

相關焦點

  • 盧小魚江郎才盡了嗎?
    那是一個後來失去聯繫的朋友安利給我的,當時我抑鬱犯了,情緒低落,他說這個人的作品很搞笑對抑鬱有幫助。我打開看了一眼,心想這什麼鬼,男主從沒見過的一個小胖子,普通話都說不好,再加上我本來就笑點高,一點不覺得好笑。但因為沒別的可看,堅持看了下去,結果陷入這種獨特風格難以自拔。這八年,我把盧小魚每一部作品都刷了N遍,後來實在沒的可刷,喜歡盧小魚的人都知道他會長期性失蹤。
  • 從李大嘴到王胖子,姜超:我本身就是小人物
    角色大多是小人物?「我本身就是小人物,演英雄我自己都不相信」。最近,他在網劇《龍嶺迷窟》中飾演主角之一的王胖子,這是他從業28年,出演過一百多部作品中鮮少的一部超級IP劇。這令他的滿足感達到峰值,「對於一個四十來歲的人來說,還能和如此專業、大製作的團隊合作,是演員最大的幸運。」藝人供圖提及姜超,觀眾更願稱他為「李大嘴」或者「小姜」。
  • 陳昇新專輯《南機場人》| 自由的說書人
    《歸鄉》寫的是故鄉,陳昇自己的故鄉,而《南機場人》寫的是他鄉,外省人的他鄉,可是這個他鄉與我鄉之間有種奇妙的分裂與融合共存的感覺,離開我鄉來到他鄉,出、不走亦或是真正的出走,這些感情的表達之背後是一種自由,一種做音樂大半輩子,經歷了那麼多大風大雨或者小風浪,磕磕絆絆冷暖自知走到今天暮年的陳昇達到的一種新境界,自由的說書人
  • 從李大嘴到王胖子,姜超:我本身就是小人物丨專訪
    角色大多是小人物?「我本身就是小人物,演英雄我自己都不相信」。最近,他在網劇《龍嶺迷窟》中飾演主角之一的王胖子,這是他從業28年,出演過一百多部作品中鮮少的一部超級IP劇。這令他的滿足感達到峰值,「對於一個四十來歲的人來說,還能和如此專業、大製作的團隊合作,是演員最大的幸運。」提及姜超,觀眾更願稱他為「李大嘴」或者「小姜」。
  • 最後的說書人 | 姜員外
    相反袍帶書和神怪書的難處在於所講的東西大多在民間有一定的基礎,比如《三國演義》,三五歲的孩童都能說出幾個借東風、舌戰群儒之類的故事,如何把人盡皆知的東西說出新意,這是考驗說書人的水平所在。在江湖藝人裡,評書叫「團柴」的也叫「使短傢伙」的(醒木是一塊小木板)。舊時候說書和相聲差不多,能進茶園子的是少數,基本上以撂地兒為主,評書是先圈塊場子,擺上十幾條大長凳,邊上豎個杆子,上面有個笸籮是用來讓人聽完書打錢的。基本上場子這就算支起來了,行話叫「粘圓子」。而後說書人上場先來一段定場詩,也叫引子,基本上以說醒木的居多。
  • 說書人
    「說書的,」他們中間有人回答。「說書的死了?」他們大概認為我的話沒有意思,全不作聲。「他怎麼死的?」因此我接著問。「吐血。」「吐血還說書嗎?」「可不,讓他別說了,他硬去,還要穿著那件長衫,要臉啊。」「他家裡人呢?」「他壓根兒沒有家。大家集了一點銅元,好歹聽了他這麼多年書。」他們順著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們後面。
  • 小凱臺詞好絕,字正腔圓,文質彬彬的說書人!
    小凱果然是流量小生,在跨年的時候,小凱剛登上熱搜,小凱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小凱不得不退出跨年演唱會,粉絲們都很擔心小凱的身體,小凱可能是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一下子負荷不了。
  • 說書人的故事
    說書人與武人同場作戲當時的說書人在瓦子中,與雜技、武藝演員經常同場作戲,藉以互相觀摩。雖然書場乃臥牛之地,卻也常常由摺扇或鼓捶,表現出火爆熱烈的武打場面。由於說書人能夠體味觀眾的興趣喜尚,明白「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的原則,善於以多變的節奏、繪聲繪形的語言聲調和身姿表情,「以己情動人情,縱橫撼動,聲搖屋宇,俯仰離合,皆出己意。說人頭廝挺,令羽士快心;言兩陣對圓,使雄夫壯志」。
  • 童年陰影系列——「王胖子」三部曲
    導演世家出身的王晶,是香港電影界公認的全能型電影人。王晶曾經接受採訪時說過自己最厲害的是編劇,其次是監製,然後是演員,最後才是導演。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入行四十餘年,以各種身份參與製作的電影超過300部。
  • 天橋說書人
    因為晚上天橋的吆喝聲,還有來往嘈雜的人潮,我幾次都聽不清楚到底在講什麼「常勝將軍趙雲….前一場大戰…」老人的普通話並不標準,聲音也嘶啞渾濁。仔細聽,只知道在說書,卻聽不出來到底是哪段詞。老人講一段詞,前後十分鐘,講到情緒高漲的時候,他會激動的拍大腿或者伸出手去稍作比劃。一段結束,老人拿起水杯喝水,我趁機問他「爺爺,您講的是哪段?」
  • 童年陰影系列——「王胖子」鬼片三部曲
    導演世家出身的王晶,是香港電影屆公認的全能型電影人。王晶曾經接受採訪時說過自己最厲害的是編劇,其次是監製,然後是演員,最後才是導演。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入行四十餘年,以各種身份參與製作的電影超過300部。
  • 追星第一人,我看好盧小魚.
    盧小魚的電影《絕世高手》前不久上映了,而我拖到現在才來寫這篇文章嗯。其實,早在去年的暑期,《絕世高手》就有意上映,但是最後還是把路讓給了其他班底更強的片子,自己暗自回去加做後期一輪了。當時上映的電影包括周星馳《美人魚》,盧小魚本人也有在影片中出鏡,飾演一個小配角,戲份雖然不多,但是足夠看出周星馳對他的看重。
  • 【五四特刊】警營裡的小小「說書人」
    如果說能寫者是筆尖上的舞者,那擅於講述的人就是舌尖上的精靈,漫漫文海固有神話元曲,小說話本等眾數明珠,說書人的存在卻如串珠之線,用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講演魅力,將這故事娓娓道來,聽者或快意十足,或可嘆可悲,一話終了,酣暢淋漓,意猶未盡。一襲長衫,一闋瘦詞,話匣子打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大家必然聽得不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特別的「說書人」的故事。
  • 遊戲王:音響戰士這個說書系列,很難使用的靈擺系列
    這次我就來收一個挺意義不明的卡組音響卡組,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跟我一樣都愣了半天,音響戰士有這個卡組系列嗎?其實音響戰士在整個靈擺時代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挺過靈擺時代的朋友們,估計對音響戰士這個系列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本身其實作為靈擺系列是比較好用的,但是呢,由於靈擺時代一家獨大的原因,再加上靈擺現在面臨了很多次的系統剝削,現在整個靈擺系統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了,所以音響戰士本身的實力和名氣就不高,現在更加無人問津。
  • 遊戲王:當年說書的前線卡組,現在你還用永火說書嗎
    這次我們來說一下以前說書卡組最鍾愛的卡組永火卡組,永火之前一直以來在說書界都小有名氣,很多人都用永火炮進行說書,因為他們永火本身生生不息的能力,這是永火最大的特點,如果不用來說書就實在是太可惜了。那簡直就是一種暴珍天物,但是現在呢,現在很多說書卡組都瘋狂的崛起。
  • 沂源最後一個說書人
    ,村頭集市上說書人被圍得水洩不通,曾經興盛一時。最興盛就是在南麻集河灘裡開山會,一個觀眾才和他要二分錢,你說有多少觀眾,評劇團都不如(看)我的人多,觀眾一聽我唱《呼家將》就聽迷了!說起當年最鼎盛時期,徐老很是自豪,說書人在集市上站在人群中,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故事起伏跌宕、異峰突起,包袱一個接著一個,有平,有爆,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曾惹多少人遐想無限、心急難眠。
  • 小平頭,啤酒肚,職業送禮盧卡庫!盧員外還是以前那個盧員外!
    曾經,盧卡庫在曼聯的時候,有段時間表現不佳,飽受球迷們的詬病,於是文採出眾的球迷們給盧卡庫寫了一首打油詩小平頭、啤酒肚,職業邊鋒盧卡庫; 鐵憨憨、大塊頭,一米九零不頭球; 小魔獸、八千萬,拿球不射先點讚; 一停球、八米遠,看著隊友微笑臉; 東一腳、西一腳,後衛一靠就臥倒; 拉師傅、
  • 驚堂一響五十年,這位「中原說書人」為啥恁吸引人?
    1981年,趙維莉的第一部長篇廣播評書《仇與愛》在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播出,鄭州聽眾從此愛上了她的評書,隨著《萍蹤俠影》、《神州擂》的成功,更是讓全省、全國的聽眾知道了鄭州電臺的這位「說書人」,擁有了大批忠實的粉絲。
  • 【古風微小說】說書人
    屋內的說書人帶著面具,手持搖扇,在桌前來回踱步,店內的小二端著茶壺,在各位客官面前斟上一碗。屋內的人有的一身錦衣,瞧著並非閒雜人等。多少風雲逸事,江湖傳說,從這間屋子裡流傳,成為不朽的佳話。        屋內錯落有致的擺著幾張桌子,裡面的人坐的滿滿當當,茶樓有兩層,小二來來回回的走著,桌子上擺著幾兩牛肉,或者幾兩花生,幾人一桌圍坐打趣。
  • 《說書人》重溫充滿期待的無憂時光
    記得從前在央視放the storyteller時每次都像擠牙膏似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故事的擠出來,還是要每隔幾天才放一次。每個故事都很精彩,而且拍攝說書敘事的方式很吸引當時的我。有時故事是從大鼻子說書人的大茶杯描圖裡出來,有時是從他在烤的壁爐裡出來,還有時是放在壁爐上的瓷盤裡的山水畫裡出來,充滿生活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