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最後一個說書人

2021-02-08 天南地北沂源人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是一個老百姓精神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萬人空巷聽評書」的景象許多人還記憶猶新,村頭集市上說書人被圍得水洩不通,曾經興盛一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曲藝表演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沂源,還有最後一個漁鼓說唱人,已年近八旬,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簡版敲,漁鼓點,張果老騎在驢上邊」,這首民謠就是盛行在山東中西部的民間說唱曲藝——漁鼓,是全國26個曲種之一。相傳它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種勸善方式,後來演變成歷史小說、典故的載體,頗受百姓喜歡,如今在沂源只有一位傳人——八十歲高齡的老藝人徐德雲。

請看視頻:


徐德雲:79年一開放,(趕)哪個集我也唱30塊錢的,那個時候30塊錢也了不得,都眼紅。最興盛就是在南麻集河灘裡開山會,一個觀眾才和他要二分錢,你說有多少觀眾,評劇團都不如(看)我的人多,觀眾一聽我唱《呼家將》就聽迷了!

說起當年最鼎盛時期,徐老很是自豪,說書人在集市上站在人群中,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故事起伏跌宕、異峰突起,包袱一個接著一個,有平,有爆,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曾惹多少人遐想無限、心急難眠。


徐德雲:古典小說,唱開了,用手一指:「唗,膽大的賊寇,吃了熊心,吞了豹膽,身外長膽,膽大包天,你熊心不小。」你不帶勁,人家不聽,那你必須提精神帶勁。「上陣似猛虎,下陣似綿羊」,上了陣就像猛虎一樣,用手一指四面八方,朝這唱唱,朝那唱唱,再朝那唱唱,抱著個漁鼓,就像看著我這個相一樣,「呀呀、呸」他(攝影師)拍地這個鏡頭好,正好拍到。

 山東漁鼓風格各異,演唱時,主唱者懷抱漁鼓、手持簡板擊節說唱,唱白自由,語言通俗,曲調適於述說,幾近吟誦。

漁鼓又稱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現,常用於戲曲表演。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流入民間後便成為了窮人討飯餬口的一種工具和方式。

徐德雲:「說書待要響,非藏即是綁」。藏就是把人藏起來,一集找不著,兩集找不著,掛掛著;綁起來呢,緊著解不開。「扣、關、卡、逗」,和看電視劇一樣,你正看著「哐」扣住,你用語言帶起來,聽眾也聽著,你唱到緊要關頭,那老漢子,都撅著鬍子,在東裡店一些看呆了的,你看,那個老漢撅著胡。那時候主要是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一招呼就這麼些人來聽。

徐老妻子: 反正他去趕集圍的風不透、雨不淋的,他在外頭,正月裡出去,割麥子不回來,他哪有空幫俺拉把孩子?

據了解,在當時的沂蒙老區大約有3萬條漁鼓,漁鼓書演唱活躍在整個沂蒙大地,徐德雲就是其中一個。徐德雲,沂源縣悅莊鎮北踅莊村人,1963年到臨朐縣寺頭鎮道溝村拜師許元明,1965年學成返回,他第一次登臺獻藝,收放自如,贏得了師傅和聽眾的高度評價和喜愛。從此,獨闖天下,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鼓書藝人生涯。他把要說的古書精通熟讀,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完善,把故事說的聲情並茂、淋漓盡致。


徐德雲: 從84年,我開始下沂水,一去觀眾就歡迎,沂源出了個小徐了不得了,轟動了整個沂水縣,臨朐我也去,不是給我起了個外號叫「蓋三縣」嗎,一條漁鼓蓋三縣,三個縣裡沒有說過我的。

徐德雲:(沂水)沙溝、諸葛,一直頂到這些集場子,一提我沒有不認識我的。

徐德雲:把咱那文化局寫的介紹信,上沂水文化局翻出來,把咱那信放那裡,他給寫一個,就說沂源縣一人來我縣巡迴演出,寫上哪個集(演出),頭幾年還行,到以後不行了,沂水同行就嫉妒我,意思不想叫我在這裡演,收費啊,打發文化站裡上集上和俺要錢,一天要一塊五。

歷史的風雲變幻莫測,1965年「文革」開始後,漁鼓作為「四舊」被批判、封殺。山東第十九代傳人朱世年受迫害入獄。徐德雲也收起了漁鼓默默的在家務農,這一擱就是十年。

徐德雲:白搭了,不叫唱了,新書也不叫演了,直接的停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曲藝藝術重又獲得新生,徐德雲再次搬出漁鼓,其說唱的評書《楊家將》《薛家將》《包公案》《呼家將》等十幾部作品,十裡八鄉,聽小徐說書,似乎成了那個時代人們業餘生活的一大享受和期盼。

徐德雲先後被沂源縣曲協、淄博市曲協吸收為會員。

漁鼓戲作為稀有劇種,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曾經,一個馬扎、一架魚鼓,風雨不誤地奔波在集市上;曾經,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如今只有村頭那棵老榆樹和從前的老夥計,還在留戀地守望漁鼓聲聲。


徐德雲:一是沒有收入,第二也不好幹。青年人沒有幹的,現在電視、電影什麼東西都這麼全,這些東西都沒看的了,年輕的沒願意學的了,最後就我自己了,我和那些老漢子也說了,我把你們送下去,我也跟下去,咱們上那邊再見面。

曾經說書場地露天的大自然氛圍,漁鼓藝人唱得繪聲繪色,聽者如痴如醉。說書人說罷散場,聽書人卻淚下千行。那情,那景,那人,曾是多少人成長記憶裡不可磨滅的印記。


漁鼓道情劇目豐富,貼近百姓,鄉土氣息濃鬱,是古老而珍稀的劇種,眼看著這千百年傳下來的藝術形式就要後繼無人,實在讓人心痛。為救助這一瀕臨滅絕劇種,希望這曾經盛行一時的優秀民間曲藝不要成為絕唱,對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發掘。徐德雲的漁鼓演唱也被審批為沂源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沂源電視臺生活頻道《守望非遺》欄目

播出時間:每天  早7:00  晚19:50


相關焦點

  • 最後的說書人 | 姜員外
    相反袍帶書和神怪書的難處在於所講的東西大多在民間有一定的基礎,比如《三國演義》,三五歲的孩童都能說出幾個借東風、舌戰群儒之類的故事,如何把人盡皆知的東西說出新意,這是考驗說書人的水平所在。舊時候說書和相聲差不多,能進茶園子的是少數,基本上以撂地兒為主,評書是先圈塊場子,擺上十幾條大長凳,邊上豎個杆子,上面有個笸籮是用來讓人聽完書打錢的。基本上場子這就算支起來了,行話叫「粘圓子」。而後說書人上場先來一段定場詩,也叫引子,基本上以說醒木的居多。員外記得大概是這麼說的:「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塊管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聖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
  • 沂源首部紅色院線電影即將上映
    沂源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縣有2.3萬人參軍參戰,2100多人負傷致殘,1800多人壯烈犧牲;老一輩革命家陳毅、羅榮桓、粟裕、遲浩田等都曾在沂源戰鬥和生活過。 《堅守1200秒》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特務營在對崮山與日軍發生慘烈激戰,教導員唐建衡犧牲,營長嚴雨霖帶領部隊堅守最後
  • 說書人
    「說書的,」他們中間有人回答。「說書的死了?」他們大概認為我的話沒有意思,全不作聲。「他怎麼死的?」因此我接著問。「吐血。」「吐血還說書嗎?」「可不,讓他別說了,他硬去,還要穿著那件長衫,要臉啊。」「他家裡人呢?」「他壓根兒沒有家。大家集了一點銅元,好歹聽了他這麼多年書。」他們順著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們後面。
  • 淄博沂源首部紅色院線電影即將上映
    沂源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縣有2.3萬人參軍參戰,2100多人負傷致殘,1800多人壯烈犧牲;老一輩革命家陳毅、羅榮桓、粟裕、遲浩田等都曾在沂源戰鬥和生活過。《堅守1200秒》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特務營在對崮山與日軍發生慘烈激戰,教導員唐建衡犧牲,營長嚴雨霖帶領部隊堅守最後20分鐘,保證了山東軍區機關的順利轉移,在重重圍困下,寧死不屈,與戰友跳崖,嚴建軍與7名戰友倖存,歸隊繼續戰鬥的故事
  • 沂源《春天來啦》!
    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謹以此歌曲《春天來啦》獻給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上的勇士們!獻給全縣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歌曲獲獎情況:2012年創作的歌曲《淄博先鋒之歌》榮獲淄博市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獎;2014年創作的歌曲《沂源紅》榮獲淄博市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獎;2015年,創作的歌曲《你就是俺老百姓的知心人》榮獲第九屆淄博市文學藝術獎。
  • 解碼沂源札記——是啥讓高大明直呼「闊了不敵」
    採訪的前一天晚上突降大雨,讓沂源山間泉水撒起歡來,中莊鎮梯田內的果園更加枝葉繁茂,碩果纍纍。採訪沂源,繞不開蘋果,沂源蘋果看中莊。沂源75萬畝林果,年產各類果品125萬噸,其中蘋果32萬畝,年產量70萬噸。中莊鎮現有林果5萬畝,其中蘋果4.5萬畝。沂源蘋果為什麼這麼紅?
  • 說書人的故事
    說書人與武人同場作戲當時的說書人在瓦子中,與雜技、武藝演員經常同場作戲,藉以互相觀摩。雖然書場乃臥牛之地,卻也常常由摺扇或鼓捶,表現出火爆熱烈的武打場面。由於說書人能夠體味觀眾的興趣喜尚,明白「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的原則,善於以多變的節奏、繪聲繪形的語言聲調和身姿表情,「以己情動人情,縱橫撼動,聲搖屋宇,俯仰離合,皆出己意。說人頭廝挺,令羽士快心;言兩陣對圓,使雄夫壯志」。
  • 獻禮新中國成立71周年 沂源首部紅色院線電影17日上映
    沂源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縣有2.3萬人參軍參戰,2100多人負傷致殘,1800多人壯烈犧牲;老一輩革命家陳毅、羅榮桓、粟裕、遲浩田等都曾在沂源戰鬥和生活過。沂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守運上臺致辭。
  • 山東沂源:初秋時節韭花香
    8月29日,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黃山子村的農民在田間採摘韭菜花。 初秋時節,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農民種植的萬畝韭菜迎來盛花期,當地農民加緊採摘韭菜花銷往各地。  8月29日,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黃山子村的農民在田間採摘韭菜花。 初秋時節,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農民種植的萬畝韭菜迎來盛花期,當地農民加緊採摘韭菜花銷往各地。
  • 沂源首部紅色院線電影《堅守1200秒》上映 獻禮新中國成立71周年
    《堅守1200秒》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特務營在對崮山與日軍發生慘烈激戰,教導員唐建衡犧牲,營長嚴雨霖帶領部隊堅守最後20分鐘,保證了山東軍區機關的順利轉移,在重重圍困下,寧死不屈,與戰友跳崖,嚴建軍與7名戰友倖存,歸隊繼續戰鬥的故事
  • 視頻|沂源首部紅色院線電影《堅守1200秒》明日上映
    沂源縣作為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縣有2.3萬人參軍參戰,2100多人負傷致殘,1800多人壯烈犧牲;老一輩革命家陳毅、羅榮桓、粟裕、遲浩田等都曾在沂源戰鬥和生活過。電影《堅守1200秒》根據《沂源抗戰記事》中真實故事改編,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特務營在對崮山與日軍發生慘烈激戰,教導員唐建衡犧牲,營長嚴雨霖帶領部隊堅守最後20分鐘,保證了山東軍區機關的順利轉移,在重重圍困下,寧死不屈,與戰友跳崖,嚴建軍與7名戰友倖存,歸隊繼續戰鬥的故事。
  • 央視綜藝頻道《喜上加喜》來山東沂源啦!
    CCTV-3央視綜藝頻道《喜上加喜》來山東沂源啦,節目將於2020年12月4日19:00播出。沂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與「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是「山東古人類發源地」。沂源自主研發的「沂源紅」蘋果是「中華名果」、「奧運果」、「全運果」、「世博果」,9次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節目錄製所在的桃花島,是最適合談戀愛的地方,也是鄉村振興的典型。
  • 臺灣老闆和北京媳婦 為啥與90後大學生跑到沂源?
    小編:照片中這位展翅欲飛的就是本文主人公李東臣,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的罕見的少數人之一,南魯山鎮菜園村人。就是他把臺灣搞水果加工銷售的王老闆及其北京媳婦、兩個兒子引到了沂源,且使他們高興地生活在菜園村,樂此不疲。
  • 沂源蘋果為什麼這麼紅調查之:果農的遠慮與近憂
    區域品牌價值149.33億,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前100排行榜第30位、全國地理標誌蘋果類產品第三位,2013年培育出本土新品種「沂源紅」之後,沂源蘋果更是叫響了中國大江南北。當然,沂源蘋果也面臨諸多問題,品種老化、果園老化、人員知識結構老化、環境相對封閉等現象突出。
  • 推進人事、用工、薪酬改革,沂源農商銀行召開動員大會
    近日,沂源農商銀行組織召開沂源農商銀行持續深化和推進人事、用工、薪酬「三項機制」改革動員大會。行領導班子、中層以上人員共計39人參加會議。黨委委員、副行長司玲宣讀《沂源農商銀行持續深化和推進人事、用工、薪酬「三項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三項機制」改革內容,進一步提升全行人力資源管理效能。
  • 我們是沂源法院執行幹警!
    我們是沂源法院執行幹警!>宣布搜查決定11月16日凌晨4點50分,天還未亮,沂源法院院內紅藍警燈交替閃爍,6輛警車、20餘名幹警整裝待發。執行幹警奔赴燕崖、中莊、西裡等地,拘傳失信被執行人三人,另對一名被執行人的住處進行了搜查。因準備工作充分,此次行動僅用時三個多小時就圓滿完成。通過此次執行行動,一起十餘年的交通事故案件得以順利執行完畢,現場查封被執行人高某蘋果一萬餘斤,收回案件執行款12萬餘元。
  • 颳風、下雨、飄雪花,沂源遭遇「倒春寒」
    今天,沂源遭遇了組合式「倒春寒」,颳風下雨,冷空氣佔了上風,三岔那邊竟然還下起了雪!(以上照片由「掌上沂源」熱心粉絲提供)據沂源縣氣象局監測,今天零點到十三點,我縣降雨情況:氣象局站點13.6 大張莊6.9 燕崖14.2 石橋11.2 三岔13.3 魯村13.2 東裡5.9 中莊
  • 沂源電影《二槓三》榮獲2020年國防萬映優秀扶持影片
    故事圍繞2017年在沂源發生的一個緝毒大案而衍生改編,充分展現了基層民警不畏艱難、矢志報國的精神面貌。電影於2019年6月開拍,7月殺青;2020年1月取得公映許可證,10月與中央電視臺籤訂《影片許可使用合同》,近期,將登錄央視電影頻道黃金時段。
  • 天橋說書人
    去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區。每天都要穿過一座天橋去搭地鐵。住了幾周之後,我漸漸的摸清了天橋上的行情。
  • 拯救400年「福安說書」:建說書亭 傳承人每周開講
    「福安說書」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末清初,大量北方說書人遷徙福安,當地人擇師而從,並以福安方言逐漸自成一派。福安說書」內容迎合民眾疾惡如仇、追求真善美的心理,貼近民眾生活,在打板、唱腔、動作、口技等細節方面非常講究。  「以前(鼎盛時期)福安有70多個說書的,現在就剩2個,老的老,去世的去世,傳承很緊張。」楊光興感嘆道,說書就靠一個聲音,老了就唱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