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是一個老百姓精神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萬人空巷聽評書」的景象許多人還記憶猶新,村頭集市上說書人被圍得水洩不通,曾經興盛一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曲藝表演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沂源,還有最後一個漁鼓說唱人,已年近八旬,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簡版敲,漁鼓點,張果老騎在驢上邊」,這首民謠就是盛行在山東中西部的民間說唱曲藝——漁鼓,是全國26個曲種之一。相傳它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種勸善方式,後來演變成歷史小說、典故的載體,頗受百姓喜歡,如今在沂源只有一位傳人——八十歲高齡的老藝人徐德雲。
請看視頻:
徐德雲:79年一開放,(趕)哪個集我也唱30塊錢的,那個時候30塊錢也了不得,都眼紅。最興盛就是在南麻集河灘裡開山會,一個觀眾才和他要二分錢,你說有多少觀眾,評劇團都不如(看)我的人多,觀眾一聽我唱《呼家將》就聽迷了!
說起當年最鼎盛時期,徐老很是自豪,說書人在集市上站在人群中,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故事起伏跌宕、異峰突起,包袱一個接著一個,有平,有爆,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曾惹多少人遐想無限、心急難眠。
徐德雲:古典小說,唱開了,用手一指:「唗,膽大的賊寇,吃了熊心,吞了豹膽,身外長膽,膽大包天,你熊心不小。」你不帶勁,人家不聽,那你必須提精神帶勁。「上陣似猛虎,下陣似綿羊」,上了陣就像猛虎一樣,用手一指四面八方,朝這唱唱,朝那唱唱,再朝那唱唱,抱著個漁鼓,就像看著我這個相一樣,「呀呀、呸」他(攝影師)拍地這個鏡頭好,正好拍到。
山東漁鼓風格各異,演唱時,主唱者懷抱漁鼓、手持簡板擊節說唱,唱白自由,語言通俗,曲調適於述說,幾近吟誦。
漁鼓又稱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現,常用於戲曲表演。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流入民間後便成為了窮人討飯餬口的一種工具和方式。
徐德雲:「說書待要響,非藏即是綁」。藏就是把人藏起來,一集找不著,兩集找不著,掛掛著;綁起來呢,緊著解不開。「扣、關、卡、逗」,和看電視劇一樣,你正看著「哐」扣住,你用語言帶起來,聽眾也聽著,你唱到緊要關頭,那老漢子,都撅著鬍子,在東裡店一些看呆了的,你看,那個老漢撅著胡。那時候主要是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一招呼就這麼些人來聽。
徐老妻子: 反正他去趕集圍的風不透、雨不淋的,他在外頭,正月裡出去,割麥子不回來,他哪有空幫俺拉把孩子?
據了解,在當時的沂蒙老區大約有3萬條漁鼓,漁鼓書演唱活躍在整個沂蒙大地,徐德雲就是其中一個。徐德雲,沂源縣悅莊鎮北踅莊村人,1963年到臨朐縣寺頭鎮道溝村拜師許元明,1965年學成返回,他第一次登臺獻藝,收放自如,贏得了師傅和聽眾的高度評價和喜愛。從此,獨闖天下,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鼓書藝人生涯。他把要說的古書精通熟讀,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完善,把故事說的聲情並茂、淋漓盡致。
徐德雲: 從84年,我開始下沂水,一去觀眾就歡迎,沂源出了個小徐了不得了,轟動了整個沂水縣,臨朐我也去,不是給我起了個外號叫「蓋三縣」嗎,一條漁鼓蓋三縣,三個縣裡沒有說過我的。
徐德雲:(沂水)沙溝、諸葛,一直頂到這些集場子,一提我沒有不認識我的。
徐德雲:把咱那文化局寫的介紹信,上沂水文化局翻出來,把咱那信放那裡,他給寫一個,就說沂源縣一人來我縣巡迴演出,寫上哪個集(演出),頭幾年還行,到以後不行了,沂水同行就嫉妒我,意思不想叫我在這裡演,收費啊,打發文化站裡上集上和俺要錢,一天要一塊五。
歷史的風雲變幻莫測,1965年「文革」開始後,漁鼓作為「四舊」被批判、封殺。山東第十九代傳人朱世年受迫害入獄。徐德雲也收起了漁鼓默默的在家務農,這一擱就是十年。
徐德雲:白搭了,不叫唱了,新書也不叫演了,直接的停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曲藝藝術重又獲得新生,徐德雲再次搬出漁鼓,其說唱的評書《楊家將》《薛家將》《包公案》《呼家將》等十幾部作品,十裡八鄉,聽小徐說書,似乎成了那個時代人們業餘生活的一大享受和期盼。
徐德雲先後被沂源縣曲協、淄博市曲協吸收為會員。
漁鼓戲作為稀有劇種,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曾經,一個馬扎、一架魚鼓,風雨不誤地奔波在集市上;曾經,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如今只有村頭那棵老榆樹和從前的老夥計,還在留戀地守望漁鼓聲聲。
徐德雲:一是沒有收入,第二也不好幹。青年人沒有幹的,現在電視、電影什麼東西都這麼全,這些東西都沒看的了,年輕的沒願意學的了,最後就我自己了,我和那些老漢子也說了,我把你們送下去,我也跟下去,咱們上那邊再見面。
曾經說書場地露天的大自然氛圍,漁鼓藝人唱得繪聲繪色,聽者如痴如醉。說書人說罷散場,聽書人卻淚下千行。那情,那景,那人,曾是多少人成長記憶裡不可磨滅的印記。
漁鼓道情劇目豐富,貼近百姓,鄉土氣息濃鬱,是古老而珍稀的劇種,眼看著這千百年傳下來的藝術形式就要後繼無人,實在讓人心痛。為救助這一瀕臨滅絕劇種,希望這曾經盛行一時的優秀民間曲藝不要成為絕唱,對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發掘。徐德雲的漁鼓演唱也被審批為沂源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沂源電視臺生活頻道《守望非遺》欄目
播出時間:每天 早7:00 晚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