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苗家美食文化論壇專輯‖唯有苗家八大碗美食不可辜負

2021-02-16 松桃文學沙龍原創平臺

 

文/石彥彪

 

童年大餐

九十年代的冬天還是比較寒冷的,為了禦寒,我們幾乎是奔跑著上下學,邊跑邊玩遊戲,有趣又不覺得累。那時候學校沒有午餐,每天下午都是飢腸轆轆的,卻又沒什麼實在的食物充飢。可是有一天回到村裡,我們這群飢餓的孩子遇上了大餐——堂叔家在行大事,族人們正準備用餐。

正趕上,就別怪我們了。只見堂屋正中架著一個大鐵鍋子,鍋下火苗正旺,鍋內畢畢剝剝炸響,滿屋飄香。家軒前特別搭起的拱門下,巴狄雄做好了法事,收妥了搖鈴、信冬及神卦等一應法器,向早已整齊圍坐在鍋邊的族人們點頭示意,說道:「動手吧。」大家似乎是得到聖令,都端起了自己的碗筷。可是大家並不著急,從巴狄雄的右邊第一個起,逆時針輪過去,一人舀了一碗。我們這些孩子一般是沒有座位的,擠個縫就舀了一碗,拈菜還沒結束就吞下了幾塊,明顯不是享用,而是饕餮。轉個身就全趕進肚子裡了,再去舀一碗。不覺間,發現雙臂活動不便——吃得太撐,書包背帶原有的長度已適應不了體形的急遽變化。大人們則不急不徐,喝酒說話,慢慢地來,他們深知不管生活多寡淡,他們都不具備消滅這一鍋的本領——其實大人們更具智慧,他們深諳以慢為快的道理,雖然吃得慢,但是他們吃得長久,肚裡裝得就會更多。他們只需一輪酒,就從祭祀的嚴肅中恢復了豪爽,開始粗聲大氣,臉紅了,脖子也粗了。大家難得坐在一起,正好說說話,談談事,卻也不乏酒後失態的,營造了一些氣氛來。唯獨巴狄雄似乎對什麼話題都不感興趣,坐得端正如鍾,雙眼如炬,灼灼如鍋下炙熱的火星子。

其實,在那個貧困年代,能享受到這樣的大餐,無異於過年:既滿足了口福之欲,又將族人們團結在一起,一同告別了曾經的種種不快、不暢,共同展望、迎接美好的未來。那時,我們這些孩子總能趕上這樣的大餐,其實是大人們刻意的安排。

但是,那時童心未泯,只管享受吃的快樂,卻不知這就是所謂的「打棒棒豬」。在我們老家,這個祭祀活動用苗語稱做「 Songt Nbeat (音譯:送擺)」,有些地方又叫做「Pot Ghot(音譯:頗果)」。「 Songt Nbeat」的意思是把豬送走。這「送」字是含蓄的,其實就是要這豬殉命。這豬可能不懂得惜命,永遠都是渾渾噩噩,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根據祭祀講究,這黑豬不能用刀殺,只能棒打至死,可能要受很多罪,但這並不妨礙這活動有一個響亮而個性的美稱——「打棒棒豬」。

 

黑色就黑色

為什麼要將黑豬活活打死呢?實在難以理解。

「打棒棒豬」祭祀活動,須用一天一夜方可完成,但這個活動從籌劃到結束,最少也得歷時半年才能完成。有一年,我家做過一次這樣的祭祀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母親的艱辛。

最開始,得有一頭黑豬。豬以白居多,黑豬以稀為貴,黑豬因基本用作「棒棒豬」祭祀而變得異常搶手,買豬時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所以價格會略高一些。為了買到一頭黑豬,父母賣掉了幾挑大米和包穀,又向左鄰右舍借了一些錢,才敢上鄉場去尋找。而後,尋遍周邊十來外鄉場,總算尋得一頭純黑的豬崽,但多日趕場尋豬的花銷足可買兩頭豬了。

苦苦尋來,那是一種緣分,所以母親百般呵護。考慮黑豬又好又快成長,是不能圈養的,但得先關養幾天,那是讓它熟悉環境。熟悉環境後,開始放養了,讓它遍吃各種野菜,基本上能吃個半飽,但每天中午和傍晚各回來一次,母親都給它準備了包穀或紅苕等精美的膳食。母親照顧這豬可謂是盡了心,這豬也爭氣,四肢發達,毛色油光鋥亮,順著母親的企盼,像氣球一般迅速壯大,長個二三百斤是沒問題的。可是長到六七十斤的時候,大家都不想這黑豬再往下長——黑豬殉命的時候到了——「打棒棒豬」。

我想,母親也是捨不得這黑豬的,便問母親為什麼非要這樣不可。母親卻很乾脆:

「說話要算話。既然許諾過,就一定要辦到!」

我又才想起,原來這黑豬是許給了神聖的,它就得殉命,這就是它的命,誰也救不了它,它只能獨自忍受棒打至死的痛苦。我無言以對母親的乾脆,但是黑豬面臨的死法,怎麼也無法理解,實在是太殘忍了。母親又安慰我說到:

「你怎麼知道,黑豬不是自願的呢?它要把我們家的疾病、貧困等災難統統帶走,需要它這一身黑色來掩護。用棒打死,是為地下不滴一滴鮮血,不讓惡魔鬼怪有跡可尋。這樣,我們家才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和順順,才能過上好日子,你們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我頓時覺得這黑豬是為我們而殉命的,不敢再糾纏母親。

不過,我還是為黑豬打抱不平,難道黑豬就該死,毛色黑就一定要義務為人類來承擔災難嗎?沒有人告訴我謎底了。但我想,白豬也是要死的。

 

巫術與科學

「打棒棒豬」,是苗族巫師巴狄雄來給苗族同胞祛禍、祈福的一項祭祀活動,也是苗族人最古老、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活動。據說,它的緣起於涿鹿之戰蚩尤戰敗後在一個雪夜裡逃生的故事,後來是苗族同胞在不斷遷徙中演化成的一個大型祭祀活動。一般是家裡有了不順、困難或疾病,通過巫師或仙娘卜問後,得知確需做一次「打棒棒豬」的祭祀才能逢兇化吉轉危為安,於是給神聖許下諾言,以黑豬祭祀。果然,在許諾之後,諸種不順開始得到逆轉,曾經的那個落魄的家大多都會漸漸生出希望來。

從籌劃到祭祀結束,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這中間也是有很多講究的:買黑豬時不能討價還價(當然賣家也不會喊天價),偏高的價格,就是買家必須付出的代價;豬必須用棒打死,這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不可逾越;舉行祭祀活動的過程中,不能有外族人員參加,且只能用苗語交流,這或許就是民族自信吧;祭祀用餐時,不能相勸,更不能說出「不」之類的否定詞,這是講究忌諱,也是要投個好兆頭……

如果沒注意好這些細節,祭祀可能就不靈驗,一年以來的辛勞可能就會付諸東流,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細節決定成敗。確實,有少部分人家舉行過祭祀儀式後,也沒能遂願。不過,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懂事,老師告訴了我們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所以如果有不靈驗的事,也就理所當然了。進入初中後,我們學習加重,沒有時間去揣摩「打棒棒豬」之對錯,但明顯敬而遠之。

有個周六,我從學校回到村裡,剛好趕上了「打棒棒豬」的最後一個環節——族人在大堂屋裡聚大餐,其實是我自己有意要趕上的。用餐時,我沒吃多少東西,但喝了小半杯白酒。圍鍋而坐的男人們吃飽喝足,或手舞足蹈或眼神飄忽,只有巴狄雄灼灼的雙眼在洞察著一切。我還不算太醉,將視線觸到那灼灼的視線上,嘗試與巴狄雄交流:

「大伯,每年你都給好多人家送擺,那是做好事啊。」

「有話直說。不必繞。」

巴狄雄真是乾脆,我也給挺直腰杆,儘量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們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大家都很忙,你的這門藝,以後怕是難有人繼承了。」

巴狄雄灼灼的眼睛亮了一下,沒有立即回復我,只是抓起酒壺,徐徐地給自己倒了一滿碗酒,又徐徐地給我倒酒。倒酒時很緩慢,充分給了我喊停的時間,可我沒喊停,也倒了一滿碗。

巴狄雄定定地看著我問:「你說,為什麼非要繼承呢?我知道你們學習文化知識,是科學的信徒;你們不再相信這些迷信了,並且要極力反對、打擊。所以不需要繼承這些巫術了,是嗎?」

巴狄雄一眼把我看穿。我無言以對。

巴狄雄拍了拍我尚且稚嫩的肩膀,然後端起滿碗的酒,一口氣把酒全乾了,居然喝水一樣面無難色;我也端起酒碗,也一口吞了下去,滿口的苦和辣嗆了幾下,幸好沒嘔出來。我逞強的結果是,再無法與他交流了,做一個聽眾可能都辦不到了。但巴狄雄的話匣已經打開,已經管不了是否有聽眾。我的頭耷拉到椅背上抬不起來,卻依稀聽到一些聲音,就像在夢裡:

「在古時候,科學與巫術並沒有區別……巫術是古代的科學,現在的科學就是更加出色的巫術……」

「巫也好,神也罷,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從來沒有高過人半截,也不具備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本領。從古至今,神和人從沒分開過,有人才會有神,沒有神也將沒有人。神就是人本身,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

「……巫術就巫術吧。消失就消失吧……」

……

我醒來時,已是午夜,我突然很想跟巴狄雄說一句話,可是他已經回家了。下次找個機會吧,可是這句話稍縱即逝,伸個懶腰,就什麼都忘記了。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秋天的時候,我的一個外地同學獨自離家,來到銅仁,說要去朝拜梵淨山,卻先來松桃看我。我們相隔千裡,原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見面,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沉浸於緣分的眷顧之餘,卻不知用什麼招待他,他說只要在別處吃不到的就行。

我想,「苗家八大碗」是最好的去處。苗家酸湯、貓貓豆、八寶貢米等菜品那是稀有而獨到的,特別是棒棒豬這一道菜,最值得讓貴客品嘗。

得體的服務員給我們上了一壺米酒,又一一上菜。可同學的心思不在菜上,心思縹緲。他說:「我跟家人說我是來出差的。」

顯然,這一次重逢不適合追憶似水年華。我給他倒了半杯米酒,我自己也倒了半杯,同學端到鼻子下聞聞,又嘗嘗,然後一飲而盡。面對一道道別致的菜品,不吃那是憾事,但他始終不動筷子。我又給他夾菜,他勉強吃,眼睛一亮,但還是不主動伸手夾菜。我又給他拈菜,他還是眼睛一亮,就是自己不伸手。我繼續一一給他拈菜,直到他嘗了正中的那一盤,他抬起了頭,迷茫的眼神停留在桌子中間的碟子上:

那是一個竹碟,竹碟上鋪一片綠色的菜葉,菜葉上堆放著肉食。那肉有精有瘦,連帶著蓬鬆的皮子。這肉食毫無規則樣式,大小長短不一,看樣子沒有動過刀功,也沒有茐姜蒜等佐料的渲染,只是素素地放在那裡,邊上放著兩盤調味的醮水,可辣可酸。同學突然轉頭我問:

「這碟菜,叫什麼?」

我跟他如實道來,說這菜叫「棒棒豬」,是因豬被棒打致死而得名。這道菜味道好有兩個原因:豬是黑豬被,又被打得皮開肉綻、渾身通透,已是絕好食材;苗族兒女在長期的遷徙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又一代代改進、創新,廚藝了得。我說「棒棒豬」這道菜,已經得到省內外美食專家的認可,在一些廚藝展示中為苗鄉掙得一些榮譽。

同學重重放下筷子,很氣憤地看著我說:「天啊!為了好吃,為了榮譽,就非要選擇棒打至死這種極端的方式?」

我只能顧作輕鬆的回答道:「原本是為了祭祀,以避禍祈福,求六畜興旺,人財兩發,求全家團圓。不過,味道那麼好,這黑豬也不算白白送命,我們就該好好享用。」

「什麼鬼邏輯?祭祀就祭祀吧,為什麼非要殉命,還要給它選擇這樣一種殘酷的死法?太不可思議了!」同學在重複上一個問題,我看是不能迴避了。

我怔了一下。關於這個問題,母親給了我答案,不過我還是很糾結。我又問過巴狄雄和一些老人,他們都諱莫如深地跟我說這是禁忌,不能問,也不能說的——但是,為什麼母親還跟我說了呢,究竟是對是錯?父親也嘗試給我解惑,但好像又繞開了,或者他也說不清楚。但我覺得,我已會意。

在同學渴望而焦急的逼視下,我一定把我的理解說給同學聽。那晚我要與巴狄雄說的那句話,瞬間跳進了我的腦子,我也要一併講給同學聽。可是米酒好下喉,我倆又一人喝了兩大碗,把同學送回酒店後,已經醉得不省人事,以至後來我究竟有沒有跟同學說那幾句話,或者又是怎麼說的,已經記不清了。

第二天清早,同學撥通了我的電話,是道別的。他說他要回去了,下次帶上家人一同來梵淨山遊玩。不過,還讓我請他們來苗家八大碗,吃「棒棒豬」,喝米酒。

我說好的,保重。但是我心裡沒底,他這種突然的決定,是怎麼促成的,或者是誰給予他的力量。

不過,等他再來,就是我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時候。人生那麼短暫,急需這種快意。

我暗暗盼望這一天,早一點來臨。

 

相關焦點

  • 首屆苗家美食文化論壇專輯‖苗家八大碗:愛上苗家糟辣魚(宋鳳蓉)
    去年7月份,我隨作協的部分成員在苗家八大碗就餐,一桌子地道的苗家特色菜,讓我對苗家八大碗美食刮目相看;而且,有一道菜讓我至今念念不忘,那就是苗家糟辣魚。苗家糟辣魚在我看來,跟湘菜裡的紅燒魚如出一轍,而用剁辣椒做的紅燒魚是我的最愛。不同的是魚,湖南的紅燒魚大都是鯽魚或者鯿魚,要不就是麻鰱或者青魚的魚身或尾巴剁塊。而貴州的苗家糟辣魚用的是一種叫稻花魚的鯉魚。
  • 首屆苗家美食文化論壇專輯‖苗家八大碗扣肉和社飯(舒滯唐義長)
    久違的苗家社飯       文/唐義長    漫步在松江河畔,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整潔靚麗的民族文化產業街,店鋪商品琳琅滿目。 走在街道盡頭的拐角處,見有一個名叫「苗家八大碗」的餐館,據說裡面菜品新穎,口感堪稱一絕。
  •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 【風採】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號外   號外自12月20日起「西南微屏」開設《周末大賞》專欄分享員工各類原創作品搭建員工自我展示平臺微屏君期待您的參與投遞郵箱:597334835@qq.com周末大賞等您 好看因為熱愛美食他踏上廚師崗位的徵途路途雖然艱辛卻依然堅持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出更多的美食讓更多的人品嘗每一道美食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世界紛紛擾擾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蔥的獨特香味與椒鹽味道的融合,讓蔥油花卷香氣十足。
  • 唯有美食和老友不可辜負
    這群朋友中會有一個為美食瘋狂的人,他堅信,最天然的食物才能擁有最治癒的力量。我就是這樣的人。辭舊迎新的聚會上,你最期待的事是什麼呢?我想最重要最開心的莫過於能和多日未見的老友歡聚一堂,談天說地,把酒言歡,共享美食了吧。在2016的最後一晚,我也和幾位好友相約一同以聚會的形式迎接2017的到來。
  •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多謝款待》
    書中講述了一個了不起的吃貨的故事,告訴我們「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深得吃貨讀者之心。而視吃為生命的女主人公芽衣子的家庭關係和個人成長也使這部小說成為了一個集勵志、治癒為一體的完整生命。
  • 《衛宮家今天的飯》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世間萬物,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隨著2018年的過去,一眨眼間就到了2019年除去稀疏平常的問候,祝福,回憶和展望過後,忘不了的果然是和親人,愛人或者朋友,三三兩兩的聚在一個圓桌上,吃著溫暖的美食,擦著眼鏡上的霧水,訴說著這一年裡的酸甜苦辣,即使屋外寒冷入骨,屋內也會熱氣騰騰,心也是溫暖的。
  • 臺灣美女主持人遭遇粗獷的興文苗家漢子,臉都看紅了··【內附獨家視頻】
    攝像大哥是在專心拍攝還是開小差偷瞄美女呢?傻傻分不清楚~被拍攝的苗家美女臉上是腮紅還是羞澀紅哇?美麗的咪彩面對攝像大哥,臉都紅了苗家情歌對唱、竹竿舞、猜新娘、上刀山下火海、僰人祭祀舞等等民俗表演讓欄目組大呼過癮,石海景區的迤邐自然風光、厚重文化底蘊、濃鬱民風民俗、秘制苗家美食,讓欄目組成員都陶醉啦!
  • [專題]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深夜食堂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夜深了,餓了吧。
  • 八平方米「蝸居」變身苗家客棧——苗家「花姐」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南寧2月11日電題:八平方米「蝸居」變身苗家客棧——苗家「花姐」的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郭軼凡、林凡詩、雷嘉興「豬肉,新鮮豬肉……」,臨近中午,屯裡響起了陣陣吆喝聲,梁曉花匆忙走出家門買回十斤肉。2012年,梁曉花開始籌建新房,選取樣式時,她想起了電視上看到的旅遊村,「別人家新蓋的都是磚房,我還是喜歡我們苗家的木樓,更有特色。」現在,梁曉花家的新式木樓成了村裡別致一景。為了幫助農民增收,當地政府時常組織各類培訓課程,只要有機會參加,梁曉花就很少落下。學刺繡、鉤針繡、烹飪、養殖,她說:「現在政策這麼好,只要肯幹,就一定不會一直窮下去。」
  • 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直到長大後,我們嘗過了無數山珍,吃過了各種美食,但是卻尋不到兒時吃荷包蛋的那份驚喜與幸福。後來才知道,有一種美味,只有家人才能給予,有一種美食,是用愛做調料。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愛TA就為TA做一份愛心美食吧!以雞翅和可樂為主料製作而成的可樂雞翅,味道鮮美,色澤豔麗,雞翅嫩滑,鹹甜適中,又保留了可樂的香氣,深受大眾喜歡。
  • 中國美食傳說,美食與故事皆不可辜負!
    有些美食光是想想就垂涎欲滴,再配上背後的典故,更引人入勝。每一道食物的背後往往牽連著讓人感嘆不已的故事。東坡肉於是便穿小道,走石橋,送到丈夫身邊,將米線往熱雞湯裡浸泡後,隨即撈出放入碗裡,秀才吃了十分滿意。此事被傳為美談,人們為了讚譽這位賢能的妻子,便將這種食品取名「過橋米線」夫妻肺片
  • 唯秦腔與美食不可辜負
    一路追劇,被吸引的除故事本身揭示的人性本真與西安城的生活況味,更有那不時響起的秦腔與琳琅滿目的陝西美食。「三千萬老陝高唱秦腔,一碗油潑麵喜氣洋洋」!是呀,裝臺人日子再難,還有秦腔與美食慰藉。《裝臺》中的秦腔與陝西美食貫穿了劇情始終。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戲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被譽為「梆子」聲腔的鼻祖。
  • 深夜食堂(四)|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唯有美食不可辜負深夜食堂,燃爆你的味蕾孜然火腿炒飯孜然火腿炒飯-北院食堂二樓星級評定:四星價格:7元測評:味道很好,用方形盤子裝成,再配上一個勺子。火腿很多,切成半圓柱形的形狀。
  • 新生代原創歌手dear阿敲《苗家阿妹》,講述有關於善良和淳樸
    ——阿妹 你是多麼的樸實善良《苗家阿妹》是新生代原創歌手dear阿敲創作的一首新歌,他用淳樸的嗓音和感情演繹著獨屬於《苗家阿妹》的善良淳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故事主角是善良淳樸的苗家阿妹和苗家阿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是這並沒有帶來圓滿幸福的愛戀,這悲傷的故事有關於過期的青春。青澀的青春時光已經逝去,兩個人都已經走進了柴米油鹽的生活,這段愛情民謠的名字叫做錯過。《苗家阿妹》由歌手dear阿敲作詞作曲,並獨立編曲製作,聯合錦州聽見音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發行。
  • 唯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潮州古城「美食地圖」活動招募公告
    東漢之曹操,解憂唯有杜康。而生活在潮州的我們,常有「解憂唯有美食」之幸福感。周末閒庭漫步,我們可以品嘗到春餅、腸粉、鹹水果、耗烙、筍粿、鴨母捻、手打牛肉丸等各種特色潮州美食。肆點金將在四月中旬繼續開展走訪古城活動,組織一批志願者,在古城裡一起尋找美食,並繪製一張具有潮州本土文化特色的美食地圖!活動安排如下:       2017年4月15日正餐組:11:00—12:30    宵夜組:20:30—22:00潮州古城區
  • 不可辜負的多倫多美食,foodie tour
    都說唯有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來到多倫多,就讓我用「腰圍」與「時間」去尋找那些美食吧!獻給可愛的吃貨們吧!加拿大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袤的土地,為令人垂涎欲滴的海鮮/野味,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不同移民帶來各具特色的烹調技巧。
  • 原創|中意他,唯有愛情和美食不可辜負
    從老人的眉宇間還依稀可見當年的美豔:瓜子臉,白皙的皮膚,特別是那雙清澈透亮的眼睛,像是會說話。  和很多壓寨夫人是被土匪強搶上山的經歷不同,楊炳蓮堅持說,她嫁給張平是有媒妁之言的,而且心甘情願。 你有中意哪個TA?世間唯有愛情和美食不可辜負。愛情與美食一樣,需要用耐心去慢慢熬煮、經營。時間記得這份愛。
  • 走進黔東南:苗家攔門酒,古老而熱情的迎賓禮儀
    如果是盛大節日或民俗活動,在攔門酒儀式時帥氣的苗家小夥會吹起悠揚的蘆笙,美麗的苗族姑娘們還會唱著優美的民歌、跳起歡快的苗族舞蹈,場面熱情而隆重。苗家的攔門酒都是自己用大米釀造的米酒,度數並不高,喝起口感很好,但後勁很大,容易醉人。當得知客人要來村寨或來家裡,苗族姑娘們通常會用牛角或竹杯盛滿米酒,客人走上前來要喝一口醇香的米酒才能進到苗寨或者主人的家裡去。
  • 「苗家惠嫂微課堂」如何正確選擇寶寶口糧
    「苗家惠嫂微課堂」如何正確選擇寶寶口糧 2020-10-16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