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洪荒之力,織蒼穹巨網——管理創新賦能中國北鬥高效組網

2021-01-18 中國日報網

北鬥三號衛星示意圖

中國日報7月3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天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二十餘載漫漫北鬥路,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北鬥屢創太空中國速度,展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果說技術創新驅動著北鬥不斷實現更精、更強,那麼管理創新則託舉著北鬥不斷追逐更快、更穩。

在被許多人親切稱為「北鬥大本營」的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廣大科研人員用不懈的探索與實踐走出了一條北鬥衛星系統的管理創新之路,為北鬥這個我國航天史上首個星座組網工程的圓滿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步走、一盤棋 管理理念的大智慧

中國北鬥路,不走尋常路,這是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得到的深刻領悟。考慮到當時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和快速投入使用的需求,我國通過充分的論證,拋棄了國際上慣有的一步建成全球組網系統的路線,採取先「先區域、後全球」三步走的戰略。

邁入世上無人走過的路,就要動用非同尋常的智慧。「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在北鬥導航衛星的研製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本著五院第一任院長錢學森創立的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管理理念,五院提出了「管理戰略統一部署,重大決策統一領導,資源人員統一調配」的管理思路,逐步摸索出航天項目群管理模式。

他們到各地遍尋「能人」和技術水平高的廠家,利用國內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和最優質的材料、技術、產品,進行系統集成,實現總體優化。

北鬥這一複雜的航天系統工程牽引帶動了300餘家單位、十萬餘人心繫北鬥,全力託舉北鬥。在全國一盤棋的大協作下,各個環節高效運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

我國衛星導航事業起步晚,一些重大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是買不來的。在推進國產化的過程中,只要北鬥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不講條件、爭挑重擔。

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感動地說:「眾多單位面對國家需求寧可放棄一些經濟利益,以報效祖國的情懷全力投入,為北鬥工程提供了中國最好、與國外同等水平甚至超越國外的產品,撐起了北鬥自主可控的天地」。

國產化推進之初步履維艱,五院不惜花費超過其它衛星3倍多的時間反覆驗證、測試、迭代,並主動幫助生產廠家改進技術和管理流程,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

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曾任北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的謝軍回憶,那段時間只要一下班或周末,他就跑去廠家現場「督戰」,有時做產品試驗,他也一直守著,甚至36小時不合眼.

「發展的路子走得有點彎、有點長,但是符合國情和發展需要……節拍與國民經濟的步伐完全一致」,北鬥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三步走的戰略確保我們至少提前十年用上了北鬥,滿足了我國的實際情況,是中國的首創」,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感慨道。

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三步走戰略的指引下,五院北鬥人始終保持定力,不論遇到任何風雨險阻,都咬定青山不放鬆。

2003年,北鬥一號系統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北鬥系統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完成;如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全面建成開通。

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北鬥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將三步走的戰略路徑逐步變為現實。

四加一、一條鏈 管理制度的大格局

從北鬥一號數年研製一顆星,到北鬥二號3年研製15顆星,再到北鬥三號3年並行研製20顆星;從單機產品年交付量百十臺套到最高時每年上千臺套……眾多奇蹟的誕生得益於五院不斷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針對北鬥工程時間緊迫、技術複雜、多星多線並舉、參研單位眾多的特點,五院跳出了單星管理模式,開創了組網衛星研發生產組織管理的新模式,首創了「四加一」的管理流程體系。技術流程、計劃流程、產品保證流程和技術安全流程,加上與四個主線流程緊密契合的政治工作流程,實現了衛星群研製工作項目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靈活調配。

從設計、研製到生產、發射,再到在軌管理,「四加一」的管理流程體系覆蓋了北鬥全壽命周期,形成一條鏈的管理制度和規範體系。可以說,北鬥人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科學的制度指導下開展的。這一管理體系被實踐證明非常符合星座組網工程,被樹為典範在行業內推廣。

其中,質量管理是北鬥全壽命周期的關鍵。為確保北鬥連續穩定精準運行,五院組建了以劉崇華等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產品保證經理為核心的北鬥三號產品保證隊伍,建立了覆蓋全層級的產品保證體系和傳遞落實機制,面向全體承研單位、各層級產品全面推行產品保證工作。

他們充分利用批產的優勢,單機產品滾動備份,多星之間相互並行驗證。在處理質量與進度這對「雙螺旋」時,五院始終將質量放在首位,從不因時間緊迫而放鬆對質量的要求。「一納秒也不放過」、「堅決更換有微小誤差的蓄電池」等故事在五院膾炙人口,展現的就是北鬥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整個鏈條的後端,五院並沒有將衛星交付後就不聞不問,而是充分利用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深厚積澱,成立了以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為首的導航在軌項目辦,建立了導航衛星在軌運行服務保障系統,對在軌的所有北鬥導航衛星進行統一管理。

這個保障團隊的成員曾親手放飛一顆顆北鬥衛星,對北鬥最有感情、最了解北鬥,相對來說也最了解用戶,他們成為三班倒、24小時不停歇的「追星族」,把在軌保障服務做到了用戶心坎裡。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五院開創了導航組網衛星研發生產組織管理的新模式,最早形成並實踐了中國航天產品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實現了項目群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全面創新。

獨特的管理制度,不僅有力託舉了北鬥導航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還極大地牽引和帶動了國內宇航基礎工業的發展,為中國航天事業階躍性發展奠定基礎,是推動重大航天工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智能化、簡減檢 管理手段的大跨越

整星研製周期縮減25%,發射場周期減少27%,發射場人員減少39%……成績映射著五院人堅持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不斷提升管理手段的勃勃生機。

塑造「更好的自己」,大道至簡是關鍵。為進一步優化發射場流程、精簡人員,他們在原有整星研製流程的基礎上整合了總裝和測試項目,減少了大部件拆裝次數,從而降低了人為問題的發生概率。

此外,遠程測試、無線健康狀態檢查、測試島、脈動式總裝、智能管控等新手段蓬勃而出,使批量生產更加智能高效。而這些新手段在五院推廣之前,北鬥隊伍通常都是「第一個吃螃蟹」,也能最先品嘗到管理創新的甜頭。

「墨守成規就會止步不前,放下姿態、創新思想,才是創造『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的必由之路」,曾歷經北鬥管理創新全過程的北鬥三號衛星副總指揮王東感慨道。

為突破發射高峰期集中交付產品壓力大的瓶頸,五院打破常規,提前策劃先期投產方案,根據產品的成熟度進行分類,有重點地提前投產,極大緩解了承研單位的壓力,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此外,在「統一批次、統一狀態、穩定質量」的採購原則下,五院做到了一次定貨、分批採購、分批交付。北鬥三號研製中就曾出現24顆衛星一次性採購的盛況,五院單機和整星生產線全面高速運轉。這些創新舉措極大提升了北鬥三號的組批生產效率。

「管理創新不可避免地要打破一些條條框框和現有的管理規範,在一些措施能否產生良好效果的關鍵時期,各級領導給予團隊鼓勵和資源支撐,成為團隊的堅強後盾」,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認為,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全國各兄弟單位的協作下,北鬥研製隊伍充分發揚了「自主創新 開放融合 萬眾一心 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凝神聚力、主動創新,管理創新的成果是整個集體智慧的結晶。

「舉洪荒之力,鑄國家重器,織蒼穹巨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的詩句道出了五院北鬥人的使命與擔當。向全球組網目標一步步邁進的徵程,因管理創新的賦能而屢創奇蹟、精彩絕倫。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組網終於圓夢!
    TA比你想像的還要牛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1994年北鬥一號建設正式啟動,經過30多年的實踐探索,北鬥系統走過了從無到有,從有源定位到無源定位,從服務中國到服務亞太,再到全球組網的發展歷程。2000年10月轟隆聲刺破天際「鬥」指蒼穹!
  • 瞭望|中國北鬥:創新超車
    北鬥組網模擬圖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供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充分展現了我國的長遠戰略布局和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
  • 北鬥收官之星,直奔蒼穹
    6.23收官之星直奔蒼穹今天9時43分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相比原計劃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自古以來,北鬥七星如天河中一座燈塔,吸引著人們辨明方向、運籌四時的灼灼目光,承載著人類面對浩瀚宇宙「援北鬥兮酌桂漿」的豪邁。攝影:胡煦劼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楊峻松:數字賦能打造創新性企業 讓管理更高效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峻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利用科技手段推動管理的數據化、智能化,充分發掘數據的巨大潛力,把人從重複低價值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組織提供更多開放性創造性的工作,這是平安集團進行數位化變革的核心,是中國企業家必須要去面對和思考的課題。
  •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星座」閃耀...
    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北鬥收官之星正奔向蒼穹。來源:央視新聞從2009年啟動,到今天第30顆星上天,北鬥三號系統的建成,標誌著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探索的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句號。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共有30顆組網衛星,西安分院為其中的20顆衛星提供了全部的有效載荷系統,包括導航載荷、報文通信載荷、全球搜救載荷等全部8大類有效載荷。  北鬥三號衛星的有效載荷達到了100%部件級國產化的水平,是中國人在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典範。
  • 深化技術創新與賦能 達達集團楊駿獲選「2020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
    12月19日,第十六屆信息化領袖峰會暨2020美業數智生態峰會在上海舉行,達達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兼首席技術官楊駿獲選「2020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評審委員會專家認為,楊駿主導的達達集團數位化項目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在同行業內具有標杆示範效應,在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等做出重大貢獻。
  • 紀錄片《北鬥》央視國慶檔震撼播出
    2020年是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建成開通之年。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作為指導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與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北鬥》,將於10月4日至6日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每晚22:36首播,10月5日至7日在CCTV-9央視紀錄頻道每晚19:20重播。
  • 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 天為棋盤星作子,中國北鬥耀太空。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重啟」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全球組網一星之遙,還有「網紅」超級企業家提案加持,這個新基建...
    據報導,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蓄勢待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的收官之年,最後一顆北鬥組網衛星已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6月份擇機發射。屆時,北鬥系統部署將圓滿完成。
  • 徵高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五十年,夢耀九天創奇蹟!
    ◎ 黃國暢 王玉磊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科技戰疫:「北鬥」亮晶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系列創新技術派上了大用場,這其中也包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急需的醫用物資、各地援助的生活物資,藉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導引,能以最佳線路快速安全運抵。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為郵政幹線物資運輸車輛裝載了5000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端,對車輛進行實時監管和調配,確保物資及時送達。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將醫療物資快速送往醫院,搭起武漢市的醫院與配送站點之間的「物資生命線」。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管理,如何保障居民們的日常生活物資?
  • 三集紀錄片《北鬥》央視國慶期間播出,濮存昕擔任講述人
    2020年是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建成開通之年。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作為指導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與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北鬥》,將於10月4日至6日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每晚22:36首播,10月5日至7日在CCTV-9央視紀錄頻道每晚19:20重播。
  •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
    資料圖片6月23日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中國創新的步履不曾停歇,中國創新的成果令人驚嘆。不論是仰望星空,還是探索海洋,抑或關注身邊,中國都創造了許多「最」、「首次」、「第一」,這些振奮人心的字眼,記錄了中國創新的堅實足跡,彰顯著中國創新的昂揚力量。創新的背後,是人的力量。
  • 我國北鬥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定位精度可達10米
    打開APP 我國北鬥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定位精度可達10米 斌斌 發表於 2020-04-07 10:48:46 4月5日,據媒體報導,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即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如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標誌著北鬥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北鬥官方正式官宣,北鬥衛星系統全面組網成功,它可以為你做什麼
    在2020年6月23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個在頂部儀器倉搭載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運載火箭,經過準確地點火發射,升空,調整姿態,將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隨後太陽能電池板展開成功,最終完成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
  • 千尋位置發布全球首個時空智能作業系統,加速北鬥產業化進程
    「崑崙鏡」時空智能作業系統,為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道、電網、水利、市政等城市裡的各類基礎設施,提供時空智能「新基建」,助力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實現傳統基礎設施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融合創新發展。「崑崙鏡」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神器之一,相傳是一面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的神鏡。
  • 洪荒之力是什麼意思 洪荒之力的段子來源
    洪荒之力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洪荒之力的段子來源以及洪荒之力的釋義,不懂的網友們趕緊看看咯,下面為大家帶來洪荒之力的介紹。  洪荒之力是什麼意思:  古人云: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傳說天地初開之時,曾經有過一次大洪水,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
  • 「洪荒之力」火了!傅園慧的洪荒之力究竟是啥
    而她所說的「洪荒之力」在被各種造句之後,也引起眾人好奇,細心粉絲發現這原來是出自霍建華、趙麗穎主演電視劇《花千骨》。 傅園慧版「小骨」    《花千骨》中的「洪荒之力」是妖神之力,在劇中代表有如毀滅世界的力量,霍建華飾演的白子畫將力量封印在愛徒花千骨體內,但是女主角經歷太多悲痛,最終女主角釋放洪荒之力成為妖神。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交匯點為你揭秘北鬥的前行之路
    比如依靠北鬥的精準定位,高鐵從時速350公裡一次制動到停車,最後停準誤差能控制在10釐米之內。  短報文則是中國北鬥的獨有特色,與GPS接收機只能單向接收衛星信號不同,北鬥接收機不僅可以實現定位,而且可以類似手機收發簡訊,通過衛星進行雙向的文字信息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