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不過癮?一篇文章讓你了解緙絲的前世今生

2021-02-22 博物館丨看展覽

上周日的《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三件國寶閃亮登場。由那英守護的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更是以其精美細膩的圖案和複雜的織造技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看完節目之後,想必大家對緙絲還有很多疑問:

「通經斷緯到底是什麼手法呀?」

「緙絲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之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朱克柔還有沒有其他的作品呢?」

「在宋代以後,緙絲還有什麼發展?」

 

在今天的這篇推送中,(點燈熬油查資料的)小編就來解答關於緙絲的一些疑問~

鑑於緙絲研究中尚有許多地方還有爭議,如果有不同的觀點或其他問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

 

Q:節目裡講到緙絲的特徵是「通經斷緯」,也稱「通經回緯」,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A:在節目中已經提到,「通經斷緯」的緙絲織物,一大特徵是正反兩面的圖案完全相同。如果要進一步了解「通經斷緯」的含義,就需了解紡織技術中經紗和緯紗的概念。

 

先來看一張用織機織布的圖片:

▲ 手工業者在用織機織布,圖片引自哈裡斯《紡織史》

 

畫面中,在織機上繃得特別直,像一大束掛麵一樣的,就是經紗;纏在一個棗核形的東西(梭子)上,在經紗之間來回穿梭的,就是緯紗。這兩種紗線就像地球的經緯線一樣,密實地交織在一起,變成了布或者更高級的綾羅綢緞。

 

由織機和梭子織成的布料,多數是「通經通緯」的:一根緯紗要穿過一整排的經紗,按一定規律上上下下,形成多種花紋和圖案。比如說下面這張圖裡,藍色紗是經紗,粉色紗是緯紗,經緯交織,形成織物。

▲ 由經紗、緯紗一上一下交織而成的紡織品在中國古代通稱為絹

圖為絹的結構示意圖,引自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

 

而緙絲的「通經斷緯」,則是用許多梭子帶領著不同顏色的緯紗,在經紗的不同區域來來回回。紅色的緯紗只在織物上需要顯現出紅色的區域穿梭,綠色的緯紗只在需要顯出綠色的區域來回……用圖來解釋會更形象:

▲ 緙絲織物的結構示意圖,引自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

 

抽象的結構示意圖看不明白的話,還有用實物製作的緙絲結構示意圖:

▲ 緙絲組織結構圖,來自知乎用戶@暮離

 

如果說「通經通緯」織物的緯紗是欽差大臣,負責巡視整排經紗的情況,那麼緙絲工藝的緯紗就像居委會大媽,只管好自己那一部分的經線就可以了。

也正因為如此,緙絲織物的顏色可以十分豐富,適合表現各種細膩生動的圖案。

 

Q:緙絲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之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A: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緙絲織物是唐代的一條緙絲腰帶,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張雄夫婦合葬墓,被發現時纏在一個女舞俑的腰上。

▲ 張雄夫婦墓出土緙絲腰帶

 

張雄去世於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其妻去世於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因此,這條腰帶碎片的年代下限得以確定。

除此之外,在青海等地也出土了唐代的緙絲織物。

▲ 青海都蘭出土緙絲織物,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在緙絲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中,有一類紡織品與它聯繫密切,這就是「緙毛」。

 

緙毛與緙絲僅一字之差,說明了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繫。早在公元2—3世紀,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敘利亞人已經學會了用「通經斷緯」的緙織技術來紡織毛線,製作毛披風、毛料褲子等。由於這種工藝的原料是毛,所以被稱為「緙毛」。

 

漢代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緙毛工藝從西域傳入中國。在新疆的樓蘭、巴楚縣、洛浦縣、且末縣等地,都出土了漢代和魏晉時期的緙毛織物。

▲ 東漢藍地人首馬身紋毛布,新疆和田山普拉墓地出土

▲ 藍地人首馬身紋毛布局部

 

這些緙毛織物有一部分是舶來品。據推測,西域的工匠在掌握了緙毛技術後,把這種技術傳授給了漢族工匠,漢族工匠又將緙織的原料從毛線換成了絲線,促成了緙絲的誕生。

 

但是緙毛技術並未隨著緙絲的發展而消亡。由於毛線比較蓬鬆,緙織出來的作品顯得十分厚重,立體感很強,因此在製作緙絲畫時,有的工匠會在畫面的局部運用緙毛工藝,使得畫面更加逼真。這種方法在清代應用得尤其廣泛。

 

Q:除了《蓮塘乳鴨圖》,朱克柔還有其他的緙絲作品嗎?

 

A:現存的朱克柔緙絲作品一共七件。除了上海博物館藏《蓮塘乳鴨圖》之外,還有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牡丹圖》《山茶蛺蝶圖》。

▲ 朱克柔作品《牡丹圖》

▲ 朱克柔作品《山茶蛺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四件朱克柔作品,是著錄於《石渠寶笈》中《縷繪集錦冊》的一部分,分別為《鶺鴒紅蓼圖》《山雀圖》《花鳥圖》《桃花畫眉圖》。

 

Q:在宋代以後,緙絲還有什麼發展?

 

A:宋代之後的元初,蒙古貴族更加喜歡實用的物品,因此緙絲畫的數量減少了,緙絲一度回歸製作服飾的傳統路線。但到了元代後期,統治者受漢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緙絲畫、緙絲扇面又「捲土重來」。

 

另外,元代還出現了用緙絲織造的皇帝、后妃形象,可謂是緙絲髮展史上值得隆重記到小本本上的一筆。

▲ 元代緙絲大威德金剛曼陀羅,在左下角和右下角織有帝後供養人的形象

▲ 皇帝供養人形象——元文宗和元明宗

▲ 文宗皇后和明宗皇后,也是供養人

 

明代初期,統治者崇尚節儉,曾對緙絲加以限制。不幸違反皇帝意圖,撞到槍口上的土豪,就是在民間傳說中擁有「聚寶盆」、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家族。

據周莊縣誌《貞豐擬乘》記載,洪武二十三年,沈家宴請禮部侍郎莫禮。宴會上,沈家「以刻絲(緙絲)作鋪筵,設紫定器十二桌。每桌設羊脂玉二枚,長尺餘,闊寸許,中有溝道,所以置箸,否則箸汙刻絲故也」。

別人得到一幅緙絲就寶貝得不得了,沈家可好,把緙絲當作鋪桌布,一氣擺了12桌!為了不讓筷子汙染緙絲,還用上了羊脂玉的筷架!見到此情此景,莫禮憑藉一名高級官員的直覺斷定:沈家如此炫富,以後一定會招來禍端!

果然,洪武二十六年,沈家捲入藍玉謀反案,族中子弟有的被凌遲處死,有的被籍沒為奴或充軍,烜赫一時的沈家迅速敗落下去。

而到了明代中後期,社會經濟發展,對緙絲的限制逐漸鬆弛,貴族和土豪用緙絲炫富,再也不怕遭到沈萬三那樣的下場了。

嘉靖年間權臣嚴嵩的抄家記錄《天水冰山錄》中記載,嚴嵩家中光是緙絲畫就有幾十幅,帶有緙絲工藝的服裝更是數不勝數。

嘉靖帝的孫子萬曆帝,在自己的陵寢——定陵中,也隨葬了兩件緙絲袍式十二團龍十二章袞服,一件為紅色,一件為黃色。

▲ 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原件為明定陵出土,圖為複製品

另一方面,明代的緙絲畫,多以名家名作為藍本緙制。在緙絲界也湧現了一批著名工匠,比如吳圻、朱良棟等。

▲ 吳圻緙絲《蟠桃仙圖》,以沈周畫作為藍本緙織

 

清代,「江南三織造」(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以及北京成為緙絲業的中心。供皇家使用的緙絲工藝繁複精緻,不僅用來製作衣服,還廣泛用於靠墊、扇子等家居用品上。

 

皇家的緙絲製品常採用色彩相近的多種絲線緙織,營造漸變色的效果。也有很多時候用金線緙織,突出皇家的豪華富貴氣質。

▲ 藍色緙絲彩雲金龍紋朝袍,為嘉慶皇帝所穿,上面的海水紋、龍紋等均為緙織

 

而在民間,緙絲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擁有,也能夠擁有緙絲衣物,或是一幅緙絲畫。

數量的增多必然帶來質量的滑坡,這一時期的民間緙絲畫,常出現「以畫補緙」甚至「以畫代緙」的現象:在畫面的細節處不用絲線緙織,而是直接用顏料塗畫,矇混過關。

 

近代的中國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緙絲的發展也隨之衰微。當時生產的緙絲,有很多出口日本,作為和服腰帶、袍服、名貴的書畫裝裱材料等。然而1945年日本戰敗,緙絲也徹底失去了銷路。曾經的緙絲匠人為生計所迫,拿起了種田的鋤頭。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已經沒有什麼人主動生產緙絲了。

 

這種情況直到1954年才有所好轉。那一年,蘇州市文聯成立了「刺繡生產小組」,並找到了幾位出生於清代的緙絲老匠人,開展緙絲的研究和技法教學工作,帶出了一批徒弟,為緙絲這門古老的手藝找到了傳承人。

20世紀70年代,蘇州吳縣專門成立了緙絲廠,製作緙絲產品出口。《國家寶藏》中出場的緙絲大師馬惠娟,年輕時便是吳縣緙絲廠的學徒。

▲ 緙絲所用梭子,圖自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

 

中國的緙絲工藝,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與變遷,曾經產生朱克柔這樣的緙絲名家和《蓮塘乳鴨圖》這樣的名作,也曾在戰火的摧殘下瀕臨失傳。所幸今天,這一門古老的絲織工藝終於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和傳承,後繼有人。

小編也衷心希望,《國家寶藏》播出之後,能有更多的人關注緙絲技藝,讓這一門傳統工藝更好地發展,走向新生……

 

參考文獻:

哈裡斯. 紡織史[M].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11.

樸文英. 古代緙絲名家名作賞析[J]. 遼寧省博物館館刊, 2010(00).

樸文英. 緙絲的起源與傳播[J]. 遼寧省博物館館刊, 2008(00).

鄭麗虹. 中國緙絲的源流與傳承[J]. 絲綢, 2008(2):49-51.

嚴勇. 中國古代的緙絲藝術[J]. 收藏家, 2005(5):33-40.

郜莉. 蘇州緙絲的現代傳承與發展研究[D]. 蘇州大學, 2014.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2018年的看展檔期,可以提前安排了!


明代女性為啥容易的頸椎病?因為它們……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該碼為小編個人微信號,添加後拉入交流群)

相關焦點

  • 乾貨|後期如何助力《國家寶藏3》講述國寶「前世」與「今生」的故事?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們一直在想,怎樣把歷史帶到今天,講好今天的故事。第一季、第二季可能還不嫻熟,但到了第三季,團隊更加清晰地理解了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情是什麼,面向當下,面向未來,節目想要表達什麼。」
  • 奏響《國寶音樂會》,聆聽國家寶藏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國寶音樂會》沿襲了《國家寶藏》的講述模式,先後邂逅五件國家寶藏,聆聽它們的前世傳奇,再由中日兩國重量級的古樂表演藝術家,奏響它們的今生故事。奏響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今生故事的,是中國琵琶演奏家、當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方錦龍先生,他演奏的曲目是中國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 專訪CCTV《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001號講解員張國立
    李晨化身宋徽宗和蔡京共賞《千裡江山圖》;「乾隆皇帝王凱」夢中和王羲之、黃公望爭論各種釉彩大瓶的燒制;梁家輝穿越為司馬光回憶家父司馬池尋覓石鼓……12月3日,CCTV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明星成為「國寶守護人」與文博界達人一起,向千萬觀眾敘說9家博物館、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靳東、張子楓、馮小剛為你解讀文物的前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欣賞一號青銅神樹……12月6日晚8點半,備受期待的《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不用四處奔襲,《國家寶藏》帶你看四方文物的前世今生。首期節目就為大家呈上超強陣容。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分別由靳東、張子楓、馮小剛三人為觀眾們解讀歷史密碼。
  • 真實的前世今生(附對比照片)
  • 專訪《國家寶藏》主創團隊:每做一期節目都像完成了一篇專業論文
    大家可能又不是太清晰,所以這就是《國家寶藏》要進一步去剖解事情。」如何挑選文物並尋找它的今生故事,是導演組投入最多精力的部分。一件國寶會不會和其他國寶不在一個維度上?文物沒有評級,會不會顯得價值不夠?選甲骨坑而不選甲骨片,是不是買櫝還珠?.執行總導演畢波稱,這些問題曾在調研中經歷了長時間的猶豫和討論,「節目最終突破了原本的選取角度,進一步從『中華文明見證物』的角度去選擇講述主體。」
  • 《國家寶藏3》:這個寶藏節目放大招了,「影帝專場」網友直呼太過癮!
    《國家寶藏3》:這個寶藏節目放大招了,"影帝專場"網友直呼太過癮!在一流水專注於娛樂搞笑、噱頭製造的「妖豔賤貨」綜藝節目中,央視推出的這檔《國家寶藏》欄目無疑是一股清流。節目以影視明星扮演情景劇的形式來講述寶藏文物的故事,還聯合了國內的一些著名博物館,科普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自2017年播出第一季就深受大眾的喜愛,因而節目組後續推出了第二季,在豆瓣上評分均達到了9.1的高度。近日,《國家寶藏3》也是以高口碑高關注度順利起航。
  • 《國家寶藏》觀後感
    《國家寶藏》這檔文博節目做得又有質量又接地氣,它讓一件件國寶活了起來,讓一座座博物館成為網紅博物館。看了《國家寶藏》第一季和第二季,對博物館的那些文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學到了許多有趣的歷史知識,這真的是一檔「王炸」文博節目。
  • 《國家寶藏》讀後感
    昨晚收到小同學的大禮包《國家寶藏》後,我就迫不及待地先看為敬啦。看了不到一半,忍不住開始寫讀後感,向大家推薦此書。這是一本沉澱中華文明的記憶之書,27件由九大博物館館長甄選的鎮館之寶,講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
  • 第三季歸來的國家寶藏,依然是個寶藏節目
    不過,第三季歸來的《國家寶藏》沒有讓人失望,依然是個寶藏節目,帶著老情懷和新驚喜而來。001號講解員國立老師的開場白一出來,再加上那一句經典的「我們依然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究竟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對話——不必多說,這個感覺太對了。
  • 百年前,你曾經是誰?帶你追蹤前世痕跡,了解今生模式
    每個人這一世都有自己要去面對的體驗,經由達摩一掌經,你可以了解他人的個性、生命模式,當你了解之後,你就不會去強迫對方去做一些不適合他做的事。我們的行為模式,習性、習慣、性格是累世中形成的,久了之後就會變成一種障礙,使你停滯不前,而當你活在那樣的邏輯裡時,其實你會不斷地被一些東西給框住,因此當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你就會一直做出同樣的選擇。
  • 《國家寶藏》:文物也能「說」故事
    時隔兩年,由央視出品的《國家寶藏3》在前段時間悄悄的上線了,自從2017年第一季播出後這檔文化類的綜藝節目就備受好評,在豆瓣拿下了9.1分的好成績,後續推出的第二季也同樣不輸。「讓文物活起來」是《國家寶藏》的主旨,「文物」怎麼能活起來呢?
  • 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
    大家好,我是涵涵,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重生回結婚當天,沈溪看著這個故作冷漠的男人,只想問一句:你說一句喜歡我能死嗎?本文文筆細膩,故事溫馨治癒,男主忠犬悶騷,女主善解人意。重生後兩人一步一步走進對方的心裡,互動有愛,情節暖人,是一篇讓人看了會覺得暖乎乎的小甜文,值得一讀。
  • 古代奇聞:前世今生的因果關係
    林則徐文章中的故事林則徐,字少穆,是清朝禁止鴉片,在虎門銷煙的著名人士。他在一篇文章中講:他的一位朋友姓屠,是錢塘人,曾任太守,後被貶為袁州九江縣官。他在辛巳年的秋天,得了重病,醫生又開錯了藥,幾乎死去。
  • 2018考研英語新題型的「前世今生」
    鑑於此,有必要讓大家更加熟悉一下這個「新朋友」,了解一下它在考研世界的「前世今生」,以便在今後的考試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了解新題型,不得不先說說考研英語測試的風格轉變。在2002年之前,考研英語的面貌遠非現在的模樣。那時的它還很「古板」,注重的是語言水平的測試,所以上來先放幾十道單選題壓陣。單選題大家一定不陌生,高中的時候我們就是被它們「碾壓」著過來的。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 靳東、張子楓精彩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 靳東張子楓精彩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以史為鏡,可鑑今朝。
  • 《國家寶藏》第二季強勢來襲!
    張國立老師和一眾著名演員對國寶故事的演繹,國寶講解員和守護者的搭配,將文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成功的讓國寶「活起來」,掀起一股文博熱潮!《國家寶藏》第二季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霸氣的開場▼▼▼和第一季一樣,第二季依舊是由九大博物館各推出三件國寶,由明星擔任國寶守護者,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今晚首播:三星堆國寶入選
    青銅縱目面具金杖一號青銅神樹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欣賞一號青銅神樹……不用打飛的奔赴全國各地,12月6日開播的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攜手包括三星堆在內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帶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
  • 揭秘前世今生催眠之旅
    ……瑟琳娜帶你雲遊前世今生,助你你親眼目睹你的正確答案……帶你進入一段不可思議的前世旅程讓你重溫久遠的記憶—————你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你的使命是什麼你前世的父母是誰他們在今生又是你什麼人你今生的戀人前世與你是什麼關係你今生是否還能再次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