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怎講》這是一部打著古畫鑑賞紀錄片旗號的復古綜藝小品

2020-10-09 映話札記

近年來高質量的紀錄片漸漸進入大家的視野。

比如說受大家追捧的BBC紀錄片,它雖然既沒有用聲名顯赫的國際大腕,也沒有用特殊的故事情節,卻能夠每出一部都能在豆瓣穩拿9分以上,因為它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大千世界的變化。

這類紀錄片雖不枯燥,但大多嚴肅,感興趣的人自然覺得有趣,不感興趣的人很難看的進去。

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不太一樣的紀錄片。

《此畫怎講》既不是歷史現實主義的紀錄片,也不是一種直接電影。它是一種虛構的現實主義。它將虛構的事情和想要傳達的信息一起放入於歷史上享有讚譽的14幅畫作世界中,再通過真人演繹的方式,把平面的畫用立體的表演形式表達出來,以便觀眾更容易的領會其中想表達的內容。

紀錄片中的這些畫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五代最晚又能涉及到清代,其中既包括了單人的肖像畫,也涵蓋了描繪了婦女們生活的仕女圖。就像跨越了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又從中結實到了林林總總的人物,既真實又美好。

在《此畫怎講》裡,導演先簡單的對畫作內容進行了介紹,而後用緩慢推移的鏡頭方式將我們一起帶到畫中的世界,使觀眾真的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搗練圖》作為被演繹的第一幅畫,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全過程。

作者張萱在作畫的時候就將婦女們的勞動分工明確的畫成了三部分:搗練,熨平,理線縫衣。所以導演便順著這三部分,將這幅畫分成了三小集。

負責搗練的四姐妹,其中一個覺得自己的工作又苦又累,而別人的工作看起來比自己的輕鬆簡單,心裡便開始委屈、覺得不平衡,從而產生了想要替換別人工作的念頭。這也是當下社會中許多人都有的心態,別人的葡萄看起來比自己的甜,別人的生活看起來比自己的要平順。

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她在羨慕理線縫衣那一組的時候,小姐妹勸她說那一組勞心費神,捻線需要將線捻的緊實勻稱,縫衣服也需要很強的專注力,不然衣服一下子就報廢了。連旁邊說說笑笑的負責把布熨平的工作也被她說的辛苦勞累,說笑只是她們用來掩飾心裡的不暢快,分擔工作上帶來的糟心事。至於他們所做的搗練的工作,既然這幅畫都叫《搗練圖》了,那C位是哪份工作自然不必多說。

你看,人總是在羨慕別人的生活,當你知道了對方真正的生活狀態之後可能又會覺得對方過的還不如自己。別人的葡萄不一定就會比自己的甜,別人的工作未必就會比自己的輕鬆,羨慕別人的生活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生活不那麼的滿意。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一直在羨慕別人的生活在度過,不如將自己的生活過成自己羨慕的那樣。

而負責熨燙的那一組,典型的社畜組。早7晚11完全是常態,遠成辦公其實就是24小時辦公,一到下班時間的前一刻立馬來了新工作。

這完全是當代社畜的心酸寫實有沒有!!!要不是因為自己卡裡的餘額,誰要當社畜!!!

是不是覺得和古代的社畜有了共鳴,是不是瞬間覺得這部紀錄片所講的故事也沒有那麼的遙遠。

甚至連理線縫衣那一組也不能倖免。孩子的教育問題,學區房的問題,家庭之間的攀比問題,為了讓觀眾們徹底了解這幅畫,導演真是煞費苦心的把現代人的生活放進了畫中

他將紀錄片改編成一場精心布置的幽默小劇場,在這大量的虛構劇情中再現了當下生活裡各式各樣的問題,這其中不乏諷刺意味。而在這部紀錄片中,導演既希望觀眾能夠了解古代文化的相關知識,又希望他們能引發對現在生活狀態的一種思考。

可以說這個導演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導演了。

不僅如此導演的野心除了表現在劇情方面,《此畫怎講》為了能夠讓觀眾一下子進入畫中世界,他們的美術設計團隊完全按照畫作的時代的服飾風格進行裝扮,連髮釵首飾這種細節都不放過,甚至妝容也幾乎達到了原畫的標準和效果。

將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復刻出來,就是創造出了一個絕佳的視覺效果將那個時代的人文環境呈現出來。

每一幅畫作都是將那時候的生活記錄下來的媒介,每一刻的生活都是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它們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我們透過畫作看那個時代的大背景,又通過《此畫怎講》來分析畫作,這對觀眾來說實在是一件樂事。

《此畫怎講》能夠作為橋梁把兩者連接起來,無疑是具有獨特性的。這對於一部紀錄片來說還是非常值得觀看的。

美中不足的是這部紀錄片有的時候太偏重搞笑,忽略了它主要想介紹的是這幅畫,還是這幅畫的創作背景。《此畫怎講》腦洞很大,但是乾貨不足,所以在內容便顯得有些單薄。如果在闡述畫的內容上更加的飽滿一些,會更讓這部紀錄片加分。

當然,想要完美的將搞笑和文學畫作相結合,確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有不斷地嘗試和創新,總有一天會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目前《此畫怎講》只更新了十集(一共30集),一幅畫會講兩到三集。據我所看後面還有「果親王直播在線翻車」,「鐵拐李的第99次創業」,這種奇奇怪怪的標題。但是又讓人忍不住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講的又是哪幅畫?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嗎?

當你打開百度的那一刻,只能說導演贏了,他的目的達到了。

相關焦點

  • 此畫怎講 | 這是一部打著古畫鑑賞紀錄片旗號的復古綜藝小品
    比如說受大家追捧的BBC紀錄片,它雖然既沒有用聲名顯赫的國際大腕,也沒有用特殊的故事情節,卻能夠每出一部都能在豆瓣穩拿9分以上,因為它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大千世界的變化。這類紀錄片雖不枯燥,但大多嚴肅,感興趣的人自然覺得有趣,不感興趣的人很難看的進去。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不太一樣的紀錄片。
  • 活捉紀錄片新物種,《此畫怎講》為傳世名畫破壁
    《此畫怎講》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選材於14幅中國美術史上的人物畫,以「古畫活起來」的形式,用畫中人物的口吻,為觀眾普及名畫鑑賞知識。名畫開口,腦洞暴走。剛刷完第30集《簪花仕女圖》的硬糖君忍不住蠢蠢欲動的安利之心,春晚沒這節目我都不看。
  • 一場「破壁」實驗之外,《此畫怎講》何以成就紀錄片新物種?
    文 | 黎河 5分鐘的時間裡,在《此畫怎講》的收官畫作《簪花仕女圖》中,不僅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以古喻今」地討論家暴新聞,包括打殺妻子的姚文秀、老婆吃醋的房玄齡、婚姻不幸的李清照等故事也都一一展開。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寶藏綜藝,誰還不是個文化人兒
    唐代仕女感嘆社畜的艱難心酸,果親王允禮開網課直播講古風寫真,四爺雍正在線讀網友惡評,真是活久見啊!這樣的寶藏綜藝還不入坑追起來!看看這劇集列表,滿屏的文化感撲面而來,看完這部綜藝,你就是整條gai最有文化的崽!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寶藏綜藝,誰還不是個文化人兒
    唐代仕女感嘆社畜的艱難心酸,果親王允禮開網課直播講古風寫真,四爺雍正在線讀網友惡評,真是活久見啊!這樣的寶藏綜藝還不入坑追起來!看看這劇集列表,滿屏的文化感撲面而來,看完這部綜藝,你就是整條gai最有文化的崽!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定檔8月19,聽開心麻花講爆笑故事
    在8月14日下午,由開心麻花成員傾情出演的《此畫怎講》劇組正式官宣將於8月19日正式上線騰訊視頻,14副傳世名畫借開心麻花成員之口述說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非大型不正經名畫「開口秀」吧。據悉,《此畫怎講》是一部趣味紀錄片,通過名畫開口這種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這些珍貴的傳世名畫。《此畫怎講》第一季講述14幅名畫的故事,每副名畫分1至3集講述它的故事。
  • 《此畫怎講》古今合璧 絕對酷斃
    最近,看了上新的《此畫怎講》,終於讓我看到名作介紹的創新途徑,這對於喜愛繪畫的觀眾無疑是打開藝術大門的新時代鑰匙!各個藝術院校的藝術課堂也可以更加生動豐富,真正散發藝術的魅力氣場!《此畫怎講》的思路借鑑的是法國藝術節目
  • 騰訊視頻推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輕喜劇手法普及國粹藝術
    而《此畫怎講》通過單集3-5分鐘的輕量化篇幅,選取文人畫、仕女圖、院體畫等不同類型,從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後期具有時間跨度的14幅知名人物畫,用真人演繹、視聽結合的方式,賦予傳統名畫全新的生命力,片中既有虛構的獵奇看點,亦包含真實的歷史文化知識,為名畫鑑賞提供更大的想像空間。
  • 每集5分鐘,紀錄片《此畫怎講》火了!腦洞大開,看完不笑你打我
    >《此畫怎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畫怎講《此畫怎講它們的『裡』——歷史背景、創作手法、文物意義甚至是文化創新等等才是未來最適合普羅大眾的傳播方式吧《此畫怎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此畫怎講
  • 《此畫怎講》講畫的劇
    現在的紀錄片怎麼能這麼活潑有趣,高雅藝術如此的接地氣,感覺又會產生一大堆金句。 可惜了,我只看了一集,5分鐘,後面都是VIP。不說了不說了,我要去買VIP了。
  • 國產高分紀錄片再現,每集5分鐘評分卻高達8.1分,不輸BBC
    一共30集的綜藝片精選了14幅在我國美術史上,無論是其藝術地位還是其造詣都非常高的名畫,讓這些畫活起來。還有真人還原畫裡面的裝扮進行對話,變成了流行的動畫形式。 其實《此畫怎講》不能說是單純的紀錄片,更像是將綜藝和紀錄片結合了起來,寓教於樂,高質量的國產紀錄片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出現
  • 這部紀錄片愛了愛了!仕女居然唱了吳亦凡的歌?
    》官方微博在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中,用輕喜劇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上海開心麻花的演員實力cos畫中人,以年輕化的語言普及名畫鑑賞的知識,把每一幅作品獨特的「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直接聽見畫中的「聲音」。
  • 這部紀錄片愛了愛了!仕女居然唱了吳亦凡的歌?開心麻花把古畫演活了
    》官方微博在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中,用輕喜劇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上海開心麻花的演員實力cos畫中人,以年輕化的語言普及名畫鑑賞的知識,把每一幅作品獨特的「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直接聽見畫中的「聲音」。
  • 2020年的神奇紀錄片在哪裡?
    2020年部分紀錄片的出現,實現了對原有紀錄片概念的拓展延伸,不僅豐富了我國紀錄片生態版圖,還賦予電視紀錄片更為多元的呈現樣態及表現可能。否定「某一事實」——紀錄片一定表現某一既存的事實或事件嗎?不一定!一些反映歷史文化的紀錄片講述的是離我們相隔千百年的故事——這是眾所周知的。那如果一部紀錄片表現的是未來世界呢?
  • 讓「古畫活起來」,這部紀錄片也太有意思了吧
    騰訊視頻於8月19日上線的紀錄片《此畫怎講》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答卷。《此畫怎講》就是其中一例。不同於傳統的文化藝術類紀錄片,《此畫怎講》通過單集3—5分鐘的輕量化篇幅,進行真人演繹,賦予傳統名畫全新的生命力。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懂行的知道咱們在這裡搗生絲,搗軟了就送去做衣服,這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在搗年糕。」——系列紀錄片《此畫怎講》第一集《搗練圖:傳世名畫C位之爭》,採用真人演繹的形式,再現唐代張萱畫作中的一個個勞動婦女形象和動作。動人的古風旋律中,穿插妙趣橫生的對話,讓這幅經典名畫「活了」。
  • 豆瓣8.0,這部紀錄片幫你打開新世界大門
    最近,芭姐發現了一部寶藏紀錄片《此畫怎講》就反其道而行,用真人演繹、視聽結合的方式,讓一幅幅名畫「活」了起來。 《此畫怎講》每集篇幅3-5分鐘,選材於14幅中國美術史上巔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畫,用真人cos的方式還原畫作內容
  • 「春晚配不上」的小品只有這一個,十年恐難超,成就一部經典喜劇
    有多少喜劇演員夢想著能上一次央視春晚演一回小品,足見央視春晚舞臺的分量,可有一個小品自從它問世至今已有四個年頭依然熱度不減,被寇以「春晚配不上」的殊榮,中國電視小品歷史上還真是前無古人,這個小品就是賈玲小品的代表作《你好,李煥英》。
  • 宋徽宗的花鳥小品畫賞析
    本畫署款「大觀丁亥御筆天下一人」,是趙佶26歲時的作品。畫中描繪了一隻體形肥碩的綠色鳩鳥安靜地停棲在桃枝上的景象。桃鳩寓意吉祥安康,這是宋代宮廷畫家十分喜愛表現的題材。 宋徽宗傳世的花鳥作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精細工麗的,一類是粗簡樸拙的,此畫便屬於精細工麗一類。這類作品繼承了五代黃荃富麗堂皇的繪畫風格,是北宋院體花鳥畫的主流。
  • 宋代山水小品畫中的楊柳
    柳枝隨風飄動的姿態極為入畫,又因其形體較大常常會被安排在畫面前景的主體部分。楊柳的生長周期可以說是四季分明,春天發芽、夏天繁茂,秋天枯黃、冬天凋零。宋畫受「格物致知」的理學思想影響,講求對物象的自然之理表現,這一點從對楊柳樣貌四季變化的生動描繪中可見一斑。本期宋畫小品賞析便按四季各選了一幅楊柳主題的作品加以解讀,以期讀者對宋畫中的格物精神領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