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破壁」實驗之外,《此畫怎講》何以成就紀錄片新物種?

2020-11-17 騰訊網

導讀:「短視頻化」的《此畫怎講》不僅是騰訊視頻創新布局的一大步新鮮嘗試,更啟發著紀錄片的創作,動搖著大眾對「紀錄片」本身的認知。

文 | 黎河

5分鐘的時間裡,在《此畫怎講》的收官畫作《簪花仕女圖》中,不僅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以古喻今」地討論家暴新聞,包括打殺妻子的姚文秀、老婆吃醋的房玄齡、婚姻不幸的李清照等故事也都一一展開。

用戶的年輕化、個性化,以及受眾碎片化的視聽習慣,都在極大地影響著紀錄片創作的走向。短視頻化的紀錄片裡又能多大程度適應這種變化呢?30集講述14幅中國傳世名畫的《此畫怎講》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輕量知識+碎片陪伴,紀錄片

「短視頻化」會成為新趨勢嗎?

當下媒介生態中,短視頻在年輕用戶的時間序列中佔了大部分。相較於純粹娛樂的短視頻而言,短視頻紀錄片在碎片化的情感陪伴、輕量式的知識吸收等方面的兼具,讓它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據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為7.73億,較2018年底增長1.25億,佔網民整體的85.6%。從年齡結構上看,短視頻整體用戶也偏年輕。這部紀錄片的用戶畫像中,18-24歲年齡段的用戶比紀錄片頻道和平臺大盤用戶分別高出了7%與4%以上。

但要怎樣把短視頻的特點與紀錄片用戶的嗨點連接起來呢?

一方面,較短的播放時長為人們在碎片時間內注意紀錄片內容提供了可能。在「注意力為王」的社交時代,紀錄片的「短視頻化」通過獨立又出人意料的情節安排、高度濃縮的藝術科普等,以最快速度吸引受眾碎片化的注意力。於是也出現了地鐵番、泡麵番等,多元化的生活場景中也出現得以適配的卡段,滿足用戶多樣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釋放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短視頻相對門檻較低,提供的大多是年輕化、娛樂化和創意性強的語言表達,各類人群都可以進行創作並搜尋自己關注的短視頻。但如果要真的去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一幅著名畫作,不僅有時間和金錢上的成本,嚴肅藝術本身的門檻也把大多數人擋在外面。《此畫怎講》抓住了這種矛盾,也使用戶能夠以最快速便捷的方式欣賞完一幅畫。

更重要的是,作品賦予觀眾隨時隨地豐滿的選擇,主題鮮明,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講述了一幅畫中相對完整的故事。這種劇本結構讓觀眾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挑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畫和段落。這改變了以往紀錄片的線性敘事,在某種程度也顛覆了創作邏輯。

事實上,把日常嚴肅的知識短視頻化,不僅是在滿足用戶的多種信息需求,更是在踐行「讓知識無處不在」的理念。我們能夠預見,在未來的場景中,短視頻呈現出的紀實故事、知識點更加地凝練、「輕量」和觸手可及,都將變成常態。在觀眾吐槽短視頻越來越低俗的時候,這樣的反向嘗試,也在從另一個角度重塑著媒介生態。

五分鐘刷完一個「知識點」,

讓藝術與生活的界限逐漸消失

《步輦圖》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左右簇擁著仕女,拿著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抬著步輦等;左邊的三個男士則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在原作中並不清晰的情況下,通譯者、祿東贊、典禮官和唐太宗和抬輦侍女除了人物活起來之外,更需要故事使其生動。創作者把唐代公務員「請假」的情節融入其中,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而《簪花仕女圖》中對「吃醋」典故的介紹,《聽琴圖》中對北宋官僚貴族社會場景的細緻描繪等,《此畫怎講》在五分鐘裡帶來有趣故事的同時,又沒有刻意的戲說,整體提升了紀錄片短視頻化的門檻與創作標準。「讓用戶在觀賞節目之餘,將名畫中的『散裝知識』瞭然於胸。」《此畫怎講》監製、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說。

在《此畫怎講》中,通過紀錄片的短視頻化,所謂高級藝術和低級藝術、日常生活物件和藝術作品、藝術家和普通人之間的界限消失,當感官上的愉悅和無差別的審美沉思都在同一個紀錄片中融合,它更有社會層面的意義。

除此之外,這部紀錄片的細節力求最大程度地復原原畫,妝發、服飾和道具等幾乎都根據名畫做1:1實物還原,保證了節目的質感。比如《果親王允禮像》的畫者莽鵠立受清代「海西畫派」影響,在技法上兼具了中西特色,所以他的畫不同於傳統中國畫的墨法輪廓勾勒,而是直接層層著色和渲染,這幅畫在片中的呈現面部立體感和皮膚質感都更明顯。

正因如此,觀眾在看故事的同時,也能近距離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風俗等,這比影視劇中的復刻改編更直接、也更震撼。《此畫怎講》用優質的內容除了讓紀錄片更加出圈和年輕態之外,也讓人們告別了瀏覽千篇一律短視頻時那種短暫的快樂,而得到一種長久的知識滿足——這或許正暗合著後現代敘事的內涵:當我們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接受信息時,卻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知識滿足。

「網際網路紀錄片」創作無邊界,

騰訊視頻創新打造新矩陣

近年來,網際網路紀錄片正在搶佔用戶越來越多的時間,也帶來了許多的驚喜。但我們不禁要問,它還有哪些新可能?

騰訊視頻在紀錄片布局上有一貫的先鋒姿態,除了大量國內創作較為薄弱的自然科技類紀錄片,歷史文化類、美食生活類紀錄片的創新研發也一直走在前面,包括《風雲戰國之列國》採用劇情紀錄片形式,把歷史深處的戰國故事講得栩栩如生;《早餐中國》通過5分鐘一集,早上編排上線等方式打破常規,讓紀錄片真正地符合年輕人的收視習慣,引領網際網路紀錄片的創作熱潮。

創新姿態體現在不同類型的紀錄片上,但他們都有一以貫之的線索。正如朱樂賢所說,「降低繪畫藝術欣賞的門檻,努力推動一些藝術啟蒙。」《此畫怎講》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啟示意義,因為只有在體驗式、感官式的呈現,而非機械式、標準化的重複中,大眾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才能被激活。這種不按常規出牌的創新突破,也是當下紀錄片創作最需要的。

能夠看到,注重作品的互動性和傳播性,通過豐富有趣的形式擴展邊界,成為紀錄片的新出路。當下的文化和藝術越來越被忽視的時代,更需要深刻的文化內容的充實,紀錄片無疑是良好的選擇。我們看到,在時代的背景下,紀錄片和短視頻其實是一種雙向的選擇。

從創作者層面看,《此畫怎講》的「短視頻化」有望帶來行業整體趨勢的變革,從渠道到服務、從資源到定位,每個紀錄片創作者都需要擔負將內容升級為產品的責任,時時刻刻對用戶負責;而從平臺層面看,騰訊視頻提供了行業領先的平臺資源、海量的潛在粉絲基群,以及每月百億流量,也為紀錄片的短視頻分支轉型全面賦能。

對未來的想像,朱樂賢認為第一季作為試水,相對來說選擇了一些場景更可控的畫作。「第二季也許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一些有山水風景的畫作;或者像《雍正行樂圖》,裡面有神龍飛澗這樣需要虛擬實現的場景,甚至是《清明上河圖》,都會看看有沒有可能找到新穎的表達角度和呈現方式。」

我們也能夠預料,隨著更多新技術、新視角被放進紀錄片的試驗田中,在對紀錄片本身定義更熱鬧的探討之外,觀眾也將收穫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活捉紀錄片新物種,《此畫怎講》為傳世名畫破壁
    紀錄片《此畫怎講》的大膽嘗試,從敘事手法到視聽語言一改紀錄片傳統風格。誰能想到周昉筆下閒情雅致的唐朝仕女們,竟也可可愛愛地討論起了最熱門的平權話題?不怕畫中人說話,就怕她還會Hip-Hop。讓《搗練圖》女孩唱起《大碗寬面》,讓《蕉陰擊球圖》女童唱起《知否知否》,讓《文苑圖》墨客唱李榮浩的《李白》。《此畫怎講》跳脫爛漫的風格,太讓人忍俊不禁了。
  • 此畫怎講 | 這是一部打著古畫鑑賞紀錄片旗號的復古綜藝小品
    《此畫怎講》既不是歷史現實主義的紀錄片,也不是一種直接電影。在《此畫怎講》裡,導演先簡單的對畫作內容進行了介紹,而後用緩慢推移的鏡頭方式將我們一起帶到畫中的世界,使觀眾真的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搗練圖》作為被演繹的第一幅畫,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全過程。
  • 《此畫怎講》這是一部打著古畫鑑賞紀錄片旗號的復古綜藝小品
    《此畫怎講》既不是歷史現實主義的紀錄片在《此畫怎講》裡,導演先簡單的對畫作內容進行了介紹,而後用緩慢推移的鏡頭方式將我們一起帶到畫中的世界,使觀眾真的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搗練圖》作為被演繹的第一幅畫,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全過程。
  • 騰訊視頻推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輕喜劇手法普及國粹藝術
    而《此畫怎講》通過單集3-5分鐘的輕量化篇幅,選取文人畫、仕女圖、院體畫等不同類型,從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後期具有時間跨度的14幅知名人物畫,用真人演繹、視聽結合的方式,賦予傳統名畫全新的生命力,片中既有虛構的獵奇看點,亦包含真實的歷史文化知識,為名畫鑑賞提供更大的想像空間。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定檔8月19,聽開心麻花講爆笑故事
    在8月14日下午,由開心麻花成員傾情出演的《此畫怎講》劇組正式官宣將於8月19日正式上線騰訊視頻,14副傳世名畫借開心麻花成員之口述說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非大型不正經名畫「開口秀」吧。據悉,《此畫怎講》是一部趣味紀錄片,通過名畫開口這種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這些珍貴的傳世名畫。《此畫怎講》第一季講述14幅名畫的故事,每副名畫分1至3集講述它的故事。
  • 《此畫怎講》古今合璧 絕對酷斃
    最近,看了上新的《此畫怎講》,終於讓我看到名作介紹的創新途徑,這對於喜愛繪畫的觀眾無疑是打開藝術大門的新時代鑰匙!各個藝術院校的藝術課堂也可以更加生動豐富,真正散發藝術的魅力氣場!《此畫怎講》的思路借鑑的是法國藝術節目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寶藏綜藝,誰還不是個文化人兒
    唐代仕女感嘆社畜的艱難心酸,果親王允禮開網課直播講古風寫真,四爺雍正在線讀網友惡評,真是活久見啊!這樣的寶藏綜藝還不入坑追起來!看看這劇集列表,滿屏的文化感撲面而來,看完這部綜藝,你就是整條gai最有文化的崽!
  • 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寶藏綜藝,誰還不是個文化人兒
    唐代仕女感嘆社畜的艱難心酸,果親王允禮開網課直播講古風寫真,四爺雍正在線讀網友惡評,真是活久見啊!這樣的寶藏綜藝還不入坑追起來!看看這劇集列表,滿屏的文化感撲面而來,看完這部綜藝,你就是整條gai最有文化的崽!
  • 每集5分鐘,紀錄片《此畫怎講》火了!腦洞大開,看完不笑你打我
    >《此畫怎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畫怎講《此畫怎講它們的『裡』——歷史背景、創作手法、文物意義甚至是文化創新等等才是未來最適合普羅大眾的傳播方式吧《此畫怎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此畫怎講
  • 《此畫怎講》講畫的劇
    現在的紀錄片怎麼能這麼活潑有趣,高雅藝術如此的接地氣,感覺又會產生一大堆金句。 可惜了,我只看了一集,5分鐘,後面都是VIP。不說了不說了,我要去買VIP了。
  • 讓「古畫活起來」,這部紀錄片也太有意思了吧
    騰訊視頻於8月19日上線的紀錄片《此畫怎講》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答卷。《此畫怎講》就是其中一例。不同於傳統的文化藝術類紀錄片,《此畫怎講》通過單集3—5分鐘的輕量化篇幅,進行真人演繹,賦予傳統名畫全新的生命力。
  • 2020年的神奇紀錄片在哪裡?
    在此之前,我國人文社會題材類紀錄片較少聚焦公共議題,很難成為民眾發聲的方式。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2020年的紀錄片界湧現出不少反映疫情下醫療救助、社會環境、民眾生存的作品。而騰訊視頻2020年《此畫怎講》《上線了文物》兩部紀錄片的出現於這兩個層面雙雙實現了突破。筆者曾在《從<花木蘭>到<此畫怎講>,無所不在的「真人動畫」》一文中詳細分析了《此畫怎講》融虛幻與真實於一體的特質。同理,其姊妹篇《上線了文物》也採用誇張的手法、動畫的質感、現代化的語言,對千年前的歷史文物進行了科普。
  • 這部紀錄片愛了愛了!仕女居然唱了吳亦凡的歌?
    》官方微博在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中,用輕喜劇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上海開心麻花的演員實力cos畫中人,以年輕化的語言普及名畫鑑賞的知識,把每一幅作品獨特的「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直接聽見畫中的「聲音」。
  • 藝術紀錄片玩兒反向穿越 古代名畫成「網紅」
    ——系列紀錄片《此畫怎講》第一集《搗練圖:傳世名畫C位之爭》,採用真人演繹的形式,再現唐代張萱畫作中的一個個勞動婦女形象和動作。動人的古風旋律中,穿插妙趣橫生的對話,讓這幅經典名畫「活了」。  曲高和寡的傳統藝術如何更好地走進觀眾的視野?名畫背後的點滴故事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傳遞?
  • 這部紀錄片愛了愛了!仕女居然唱了吳亦凡的歌?開心麻花把古畫演活了
    》官方微博在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此畫怎講》中,用輕喜劇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上海開心麻花的演員實力cos畫中人,以年輕化的語言普及名畫鑑賞的知識,把每一幅作品獨特的「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直接聽見畫中的「聲音」。
  • 熱門新品類,看草晶華破壁草本如何突圍中藥飲片市場
    2011年,草晶華破壁草本橫空出世。她利用現代超微氣流破壁粉碎技術,另闢蹊徑,通過把中藥材細胞壁打破成為粉體,並在此基礎上運用一種無添加成型國家發明專利技術,把傳統中藥飲片製成為具有新潮特徵的顆粒狀產品。破壁技術改變了傳統飲片的舊有形態,企業並通過把產品定位為更易於讓消費者理解和接受的「草本」,由此在市場中開拓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
  • 新年新視角,用5部學科紀錄片引燃孩子的學科興趣
    再到《此畫怎講》(騰訊出品,中文)中,看古人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今人解說歷史。《文字秘史》(BBC出品,英文)則以文字的起源和發展為線索,串聯古今。此畫怎講而《此畫怎講》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看過《奇趣美術館》,那麼對於《此畫怎講》的表現方式一定不陌生。和《奇趣美術館》一樣,《此畫怎講》是以名畫鑑賞為主題的短紀錄片,每集在5分鐘內,讓畫中的人物「活」了起來,用畫中人物的口吻,普及名畫鑑賞知識。
  • 「百年中國看上海」| 紀錄片《大上海》,你值得看!
    紀錄片《大上海》立足「百年中國看上海」,第一次用電視的形式比較完整地呈現了這座城市成長與發展的歷史軌跡。  小編誠意推薦給你:沿著這些軌跡,了解上海何以成為中國連通世界的「海」,何以成為奔向未來的「海」,何以成就海納百川、大氣謙和的氣質和追求卓越的品格。
  • 國產高分紀錄片再現,每集5分鐘評分卻高達8.1分,不輸BBC
    其實《此畫怎講》不能說是單純的紀錄片,更像是將綜藝和紀錄片結合了起來,寓教於樂,高質量的國產紀錄片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出現,而現在像《風味人間》,《人生一串》以及現在的《此畫怎講》這些接地氣的紀錄片之所以受歡迎,不一定是拍得有多好,而是基於傳統文化的創新。
  • 這5部學科紀錄片,幫孩子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特別適合作為寒假片單
    《此畫怎講》(騰訊出品,中文)中,看古人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今人解說歷史。而《此畫怎講》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看過《奇趣美術館》,那麼對於《此畫怎講》的表現方式一定不陌生。和《奇趣美術館》一樣,《此畫怎講》是以名畫鑑賞為主題的短紀錄片,每集在5分鐘內,讓畫中的人物「活」了起來,用畫中人物的口吻,普及名畫鑑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