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嗯,真香!!!

2021-02-16 咕嘟夜食
前段時間,我們發了一個徵集:想知道大家有什麼回家必吃的寶藏小店?後臺瞬間湧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按頭安利。每個人都掏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存貨;甚至有位朋友,乾脆開了個word文檔,激情打字2000+!我們把大家的留言匯總成了這篇集錦。拿好這個「🐧式米其林指南」,不管去哪裡玩,都要吃好喝好呀!團結湖北三條,有一家十幾年的麻辣燙小店。小時候就覺得很好吃,前兩天回去,發現周圍的街道變了,街邊的小店都拆了,但麻辣燙還是那個味道,還是那麼好吃!當時就感動了!這世界變來變去,不變的好吃的最撫人心啊!驢打滾的皮很薄很薄,豆餡兒滿滿,是店裡自己磨的豆沙,可以吃到紅豆顆粒的,一點都不甜膩。麻醬花卷更是一絕,小小的一顆花卷裡外裹的滿滿的紅糖麻醬,一口下去根本看不到花卷的白茬,有一種空口吃麻醬的爽感,非常過癮。回家第一頓,不是火鍋而是童圓黔江雞雜!重慶local的寶藏店,去外地也會打一份包帶走。

昨天去打卡了一家很好吃的煲仔飯,叫雄爺煲仔飯研究專家,是真的好吃!

這家煲仔飯是不用放醬油的,吃它的原味。肉餅味道很足,瘦肉有嚼勁肥肉入口即化,黃鱔很鮮,脆口且沒有腥味。飯有米香,底下鍋巴很脆,還送了一份瑤柱燜冬瓜和羅漢果茶。

每次回去先吃上四個重油燒麥。黑胡椒糯米加上香菇和肉,吸溜一口太爽了!!趙師傅天天紅油熱乾麵,油餅包燒麥真的很好吃!油餅薄脆,燒麥香軟,想一想這個組合吧。一日麵包,基礎款味道能打又性價比高。還有很多融入了老闆想法的,比如橙子貝果、肉桂布裡歐修、梅子山藥棍、黑蒜法式,都很好吃!安利秋蓮媽媽,本地人一吃就知道:哦,這個味道是對的。正宗的毛豆腐會和青椒炒著吃。外面一層皮會烤的脆脆的,但裡面會有爆漿的感覺。外地人可能不太吃得慣,但我們覺得味道真的不錯。在王府大街的一家咖啡廳cherry bomb cafe。提拉米蘇一絕,咖啡也很好喝!和高中朋友吃完飯聊天好去處,回家順路還能買芳婆吃。外地朋友來肯定會帶去的烤肉店叫玖泉裡,本地人也去的比較多。店裡烤年糕用的是黃天源類似的蘇式糕點,我最喜歡薄荷味道。可以自己攤雞蛋餅,而且自製調料超級豐富,關鍵性價比超高!廈門人!沒有什麼煩惱是一碗四果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多加點冰,再來一碗!圖片是橋洞四果湯,湖濱四裡也有一家很好吃的,還有松柏的川伯!都強推!雖然上過人生一串的是正寧路夜市的有奴斯烤肉,但是在我心裡烤肉的top,是距離市區大約20公裡的西固區的兄弟烤肉!!鮮切羊肉很嫩,而且調料味不是很重~烤年糕也很絕。大腰子很好吃,但每天限量供應,去晚了就沒有了。按頭安利!!!回家必吃多哥水傣味餐廳!包燒腦花刷新你對腦花的認識,那股子檸檬草的味道絕了!回家必去小店是襄陽南路的coffee is。在市區10塊錢買到一杯質量不錯的美式,有誰不愛呢!!而且,因為有玻璃屋頂。所以採光超好,隨便當自習室用。去多了就感覺像自己家的咖啡店呢~哈爾濱美食副本的隱藏任務太多太多了!最老的道外區,大隱隱於市幾十年的老蒼蠅館,自然是少不了的。北四道街的富強大骨棒,藏在一個破舊的小二層樓裡。醬骨頭肉厚但入味,輕輕撕扯骨肉即可脫離,啃完骨頭還可以要習吸管來吸骨髓。老闆只賣8個菜,下午2,3點買完就收工,每日定量,保證口味,絕不多做。南二道街的張包鋪總店,也是逢人必安利。包子個大餡足,發麵皮最外面一層筋道彈牙,中間鬆軟,裡面貼著餡的一層浸滿了肉汁,導致很多人更愛包子皮勝過餡。除了包子,鍋包肉之類的熱菜也是一絕,一家店就能嘗到大多數東北菜。

強推何記果汁杯,比石炮臺果汁杯,亞強果汁冰強太多了!老闆以前在五星級酒店上班,很乾淨,切水果動作利索,隨便點都好喝,價格也公道。

尋味順德菜館,順德本地人認證的粵菜!每個月不搶著吃一次他家的燒鵝就會感到內心空虛。廣東人在武漢,最喜歡漢口南京路的「煲煲香煲仔飯」。強烈推薦燒鵝飯,19塊能吃到廣東標配的飯肉菜湯。別和我說現在的物價19塊要什麼自行車,看圖裡的肉量,誇張點給輛法拉利不過分吧!華師地鐵站e口的牛牛玫瑰餈粑冰粉,每次必點玫瑰餈粑冰粉和糖醋麻辣土豆!冰粉是手搓的!都有小氣泡,口感爽滑帶點韌,糖水底調得甜度適中,小料豐富。吊打所有小麵館火鍋店的粉衝冰粉!糖醋麻辣土豆就是鍋巴土豆,成都特有的那種甜辣味,妥妥的能量炸彈,上頭!田子坊的多傑拉姆,秏牛肉、青粿、野生黃蘑菇,都是藏地新鮮空運的食材。天冷的時候去喝了酥油茶,整個人都暖和了!按頭安利象山的東山鴨頭!!!每次回去夜宵必吃這家店。很小的店鋪,但裡面的炸物都超級無敵好吃!特別是鴨頭,炸的又酥又香真的絕。還有炒米麵,很有鑊氣的感覺。有家咖啡店叫肆么柒,咖啡性價比超高,還有別的咖啡店都吃不到的炸物。每年都會和對面的琴行一起合作舉辦音樂分享會,聽著音樂喝咖啡喝酒,也是很開心了。長樂區奎橋路的八寶冰飯,開了十幾年了,本地人夏天必去。那條街上有很多冰飯店,這家是最地道而且還在創新的!店裡有各種口味的冰飯&搭配的燒烤,堂食味道最好!恩寺咖啡是我會帶朋友去的咖啡店。位置有點隱蔽,從外面看不出裡面會有一家咖啡店,每隔一段時間會換新的豆子,還有每月一換的海報。鱔魚米線,本地鱔魚都是黑黑小小的,肉特別緊緻。一份一炒,炒的時候用了當地特有的辣醬,再加上韭菜和薄荷。米線燙一燙往碗裡滑,醬香濃鬱,湯底又很鮮!

咖喱口的牛油湯,冬天吃一口,配上對面那家鄭州人才會知道的現做涼皮一塊吃,承包整個假期的快樂!!

十字街對面,北大街30米路東小巷子裡的紅麗涮牛肚,巨巨巨好吃。經濟實惠,基本都是本地人去吃。

到洛陽旅遊時可以去十字街溜達溜達感受一下氛圍,吃飯建議去周邊,比如這家~

每次回家,早上必定去老化三驢肉湯打卡。金黃的餅絲加上驢肉鮮湯,一口下肚。啊~這就是家的味道!

幾乎每個土生土長的宿州人都不會對馬家姊妹麵皮陌生。最早90年代初在城隍廟門口推板車賣,後來人越來越多,板車姐妹就一路換成了手推車姐妹、小店鋪姐妹,現在已經成了餐飲連鎖集團。在宿州,馬家姊妹已經是各代人青春的回憶,勁道、細滑、配料足、調味好吃到爆炸。每次回家,都會去一趟大尚木工咖啡館。很驚喜我們這個三四線小縣城有一家這麼有設計感的用心的咖啡館,二樓是家居展廳,我在這裡上到了有生以來最乾淨的廁所,就是可以光著腳走進去都覺得很潔淨的那種。這家小店會讓我覺得,哦原來即使市場不成熟,家鄉也已經有一群人在做這樣的事情,而且還做得這麼好!不知道為啥,每次回去這家咖啡館坐坐,就會有回到上海打拼也不怕的底氣了……高中門口的北莊飯店,從馬路這邊吃到馬路那邊,吃了六七年。以前讀高中的時候,零用錢不多,一兩個禮拜湊齊三四個人去吃一桌。覺得是那時候最奢侈的事。後來畢業啦,幾個月回去一次,和朋友約飯的時候,也總是第一個想到它。做的其實就是家常菜,遠沒有大飯店的出品精緻,但很乾淨利落,尤其是酸菜魚和糖醋排骨,總是百吃不膩。怎麼說呢,後來吃了很多更好吃的餐廳,但和老朋友去老飯店吃飯的時候,依然有種還沒長大的錯愕感。回家一定會去的兩家店,一家是藏在小路邊的精釀酒館「臻向」。酒館老闆是一個對精釀非常熱情執著的人。最初對精釀有興趣時,無意中碰見這家店,和老闆聊得非常愉快,我們也因此成了很好的朋友。可以說,我對精釀一半以上的熱情和執著都來自這家店。他教了我非常多的系統知識,也輔導我備考過BJCP,甚至帶我打開了威士忌的新大門。即使現在大部分時間呆在上海,每年我們仍然會一起參加展會,一起喝酒。這家店在我奶奶家附近,賣的碗仔粿是只有同安才能吃到的小吃,在廈門島內幾乎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不是同樣的味道。從小到大,每次回同安,都會去他們家吃早餐。即使後來奶奶去世,老家的房子無人居住了。每次回廈門,仍然會去專門開車一小時,跑去吃一份碗仔粿和一碗酸筍小腸湯。其實,是真的喜歡吃碗仔粿嗎?不一定。但十幾年的家鄉,少了回去的理由,越來越難想起了。或許「吃一份碗仔粿」,才是每次都能不忘記回家的儀式感吧。

老闆很厲害,個性潑辣,典型的武漢嫂子。爐子裡吊了一天的藕湯和烤雞翅都很好吃,但最重要的不是想聽老闆說些她的生活,她的理想,她的奮鬥。

我已經在海外呆了十年有餘,每次回家,就想看看他們過的還好不好。看到她就覺得家鄉真的是個很英雄,很美的城市。

大概20年前,我媽單位樓下有一家煎餅,她經常買著吃,等到我上學了,她就帶我一起吃。然後她換了工作,就變成了我和她特地開車去買。就這麼一直吃,吃著它從一個夫妻小攤子,到現在有幾個攤子七八個人一起做都忙不過來。老闆娘記性超級好,哪怕我媽後來一年不露面,她也記得很清楚。出國之後,只能每一兩年才回家一次,幾乎在家的時候每天都去吃,我外婆都以為它們家的煎餅有罌粟哈哈哈哈哈。雖然變成了網紅店,味道卻沒怎麼變,也還記得我吃什麼樣的煎餅。可惜疫情之下,下次回家遙遙無期了。老闆娘曾經說過,自己兒子不願意繼續做煎餅,所以醬料的配方什麼的,估計最後也就會在他們退休後絕了傳承。只希望在他們還做煎餅的時候,能多回家吃吃吧。每次朋友們回來,一定要去一中門口中學巷裡的「怪難吃」打卡!看上去是平平無奇的炸串,妙就妙在他家的獨門怪味醬。怪味醬,辣醬,蒜油一刷,炸串立刻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從初中吃到工作一年,和太多不同時期重要的人去吃過了。有的人一直都在身邊,有的人已經散落天涯海角,但他們家的味道依然在。如果來託斯卡納的小城盧卡(Lucca),一定一定要去吃一家叫Momo的冰激凌店(gelateria)。作為一個在義大利走到哪裡都要吃gelato的人負責任地說它是最好吃的。老媽去的時候我帶她去吃過兩三次,她回國了都一直念念不忘。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暖暖的熱鬧最動人!
    臨看之前,看過他人的觀感,據說政治意味濃,我認為國慶獻禮片,能不講政治麼?再說了這看病難,鄉村振興,教育為本,哪樣不是政策改變生活。整體觀感不錯,有淚點有笑點,煽情的地方還不等讓你尷尬也能很快的化解,暖暖的熱鬧最動人,總之,對得起我2020年第一次進影院。北京好人,第一感觸葛大爺真是大爺了,明顯老了, 但身材管理到位,還是平平淡淡嘮家常式的演繹方式,看大爺的戲,不用情緒激動。
  • 林青霞御用攝影師要來真香爆料娛樂圈,這期美食節目《嗯!真香》,你不得不看
    Yes娛樂9月18日訊 林青霞御用攝影師蔣嘉驊轉型成為《嗯!真香》節目的餐廳主理人,這個跨度讓粉絲直呼驚訝。但從高級攝影師到料理大師,蔣嘉驊可不是突然轉變,要知道他可還是「叉燒遇上海南雞」叉燒飯的創始人,所以說,這個攝影師在料理之路上可是走了很遠了!
  • 《我和我的家鄉》合格了嗎?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朋友說《家鄉》拍的比《祖國》好多了。我倒是沒覺得二者對比哪個明顯更好些,單就《家鄉》這部電影來說,作為一個國慶檔獻禮片,能把八股文處理成喜劇並且勉強的串聯起來,也算是合格了。 《北京好人》挺好笑的,但是總體拍的確實說不上好,雖然葛優站在那裡就想讓人發笑,表舅的河北衡水口音也給我一種親切感,人物塑造的非常立體。寧浩細節處理的很好,張北京和表舅面對面站著,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背景是那輛張北京一直想買的車和表舅的摩託車,衝突點強烈又和諧。
  • 觀影《我和我的家鄉》上頭條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王維《雜詩》電影中5個故事發生在祖國的5個地域,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風景、美食和文化,而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蔬一果也深植我們每個人記憶中。我的家鄉秦嶺南,這裡有人文景觀、沈家祠堂、沈尹默三兄弟大文豪先驅發源地。
  • 我看《我和我的家鄉》
    在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成功基礎上,《我和我的家鄉》接棒了今年的國慶檔。原班底人馬有這一次的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導演徐崢。評價《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這類水果籃電影,常聽到周圍有人各有說法:我對桃子過敏,我不能吃芒果,我聞不得榴槤那個味,看到嘉寶果就難受,櫻桃是真好吃但太貴又量少……
  • 金秋十月稻米香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拍攝地遍布金黃稻田畫
    熱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金秋十月稻米香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拍攝地遍布金黃稻田畫稻夢空間是一座以稻米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佔地面積2000餘畝。
  • 「我」和「我」的家鄉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收穫了超過30億的高票房,於是《我和我的家鄉》應運而生。先簡單談一談《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笑點確實有。按照個人喜好程度排個序:《最後一課》《神筆馬亮》《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
  •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真挺好看,尤其是範偉『最後一課』開始淚點一次又一次。我哭了好幾次,是不是我歲數大了淚點低了[捂臉]。真是像第一張海報那樣笑中帶淚。沈騰馬麗那段真是笑噴了[強],『我和我的家鄉』推薦大家去看看。
  • 海賊王:我山治,打死都不會穿文斯莫克戰鬥服的。嗯,女澡堂真香
    對了,忘了跟你們說,我叫文斯莫克·山治,我們文斯莫克家族是有名的殺手一族,我們家族曾經用武力控制了整個北海,我們常年居住在艦隊上,這就是我們的城市。我老爹是家族首領,他叫伽治,他曾經是和貝加龐克共事的天才科學家,但後來因為研究基因技術貝加龐克被政府帶走之後,我老爹就自己研究基因技術,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 《我和我的家鄉》為什麼能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
    比如《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等等,我也在裡面挑花了眼,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熱度很高的《我和我的家鄉》,結果真香。《我和我的家鄉》可以說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拍攝模式,全片分為五個故事《UFO》階段,由黃渤主演,更是迎來了驚喜嘉賓唐人和秦楓。以UFO吸引人們的視線,實則引出黃大寶是個科技人才。影片中,黃大寶的腦洞設計簡直吸引了不少眼球,每項發明在出場時都讓人破口大笑。憑藉他精湛和巧妙的設計,最終為家鄉復興了旅遊產業。
  • 《我和我的家鄉》——羚城版
    ,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時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家鄉,是清明的那炷香,是中秋的那輪月,是春運時的那張車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口音;家鄉,是屈原的秭歸,那裡是楚國宗祖,洞庭波兮木葉下;家鄉,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虛幻又現實,欲說還休;家鄉,是木心的烏鎮,五十年未聞鄉音,聽起來麻痒痒的親切感……
  • 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想看看自己的家鄉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從影院出來,天空飄著小雨,天色黑透,遠近的樓體燈光呈現出魔幻的色彩。我有兩個家鄉,一個是父母的家鄉,河南南陽。每次填籍貫必填的,只是小時候不記事回過兩次,沒有任何印象。這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鄉,無論飄泊在何處,走得再遠,我都會自豪地說,我的家鄉在車排子。看看我的生活軌跡,家鄉對我的引力有多大。88年走出家鄉到烏市求學,然後回奎屯工作。然後北京、烏魯木齊,又回奎屯。
  • 《我和我的家鄉》——重慶版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正在熱映當地來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想搶頭香,所以有些人專門開車凌晨就在這裡守著。,作為一個長壽人,對自己家鄉的美食和風景是十分自信的。 「不管它是不是網紅,它都是我的家鄉。」柯柯這樣說著。
  • 《我和我的家鄉》重慶版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正在熱映,五個來自不同地方、身份也不為相同的小人物,用他們平凡的生活構成了五個小故事。 故事裡有笑有淚,有苦有甜,歸根結底,所有結局都指向一處——家鄉。此時此刻,每個人應該都會想起自己的家鄉,而且關於家鄉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
  •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我第1286天不斷更給大家做分享。今天給大家回饋一下,國慶第一部大片,《我和我的家鄉》。整體來說,《家鄉》比《我和祖國》要好,可能因為不需要全是正劇,喜劇類型和家鄉主題更接地氣,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 《我和我的家鄉》上映票房口碑齊飆升,這些臺詞成為了網絡熱詞
    《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啦,剛上映口碑和票房就齊飆升,這部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的電影講述了天南海北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濃濃鄉愁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在這部電影中分別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是獨立的小故事,五個單元分別為: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良。
  • 讀後感範文:《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3篇
    【篇一】近期熱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從一個個小人物為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於我而言,家鄉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之鄉,是「稻花香裡說豐年」的瓜果之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頤養之鄉。以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家鄉「生態美」。
  • 我和我的家鄉
    我個人不喜歡這種湊時長似的串聯式電影,但我推薦,雙節合家歡,挺不錯的。 印象深刻的片段 可能是我多心了,除了一些顯而易見的角色客串彩蛋,還有些細節還是蠻有意思的。 葛優:他是我的表…… 表舅:表什麼表,我只拿了他的醫保卡,沒有拿表!
  • 《我和我的家鄉》,那些我和家鄉的故事
    今年電影國慶檔可謂是群雄並起,《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加上國慶前上映的《奪冠》,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而多部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得到了影迷們的熱捧,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故事情節都吸引了大批觀眾紛紛走進影院,想一睹為快。
  • 彩蛋:我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第六個故事
    身體上的疾病、精神上的擔憂沉悶、對時間和數字的無措……這些憋悶了將近一年的情緒,在疫情得以控制時,勢必要找到一個出口。好在這個時候,全民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著歡笑和感動,在國慶檔上映了。作為2019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