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自上世紀以來,一直風靡於華人世界之中。因為其精彩的描寫,因為其跌宕起伏的情節,更因為作者本人深厚的文化修養,進而為人物所賦予的精神內涵!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描寫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俠客,但是對於真正的俠的定義,卻是在郭靖口中道出的:俠之大者,為國為家。也就是說在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中,他所傾向於的大俠,是為國、為家做出貢獻的大俠!而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這樣的人其實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主人公!
在《神鵰俠侶》中的第一主角是楊過和小龍女這是絕對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楊過後來雖然成長為神鵰俠,被江湖之人尊敬,但是他其實有一個最大的罪過,是絕對洗不掉的,那就是馮默風之死。提起馮默風可能很多人會有些猶豫突然想不起來,其實他是黃藥師的徒弟,在黃藥師沒有收程英之前他應該是黃藥師的小徒弟!他主要出現在《神鵰俠侶》的第十五、十六回、二十二回,為何說他是被楊過害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馮默風出現的時候,楊過被程英所救後,又被李莫愁追殺,當時他們逃到一個小鎮上,楊過等人找了一個鐵匠,讓他打剪刀想要剪壞李莫愁的拂塵,而那個鐵匠就是馮默風。馮默風聽到李莫愁譏諷自己的師父,心下生氣本來還是只打算不還手,讓李莫愁住口並且不與自己師妹為難就好,但是被楊過污衊刺激說李莫愁到處散播黃藥師謠言,這才生氣的要和李莫愁真正動手!
而在他用燒紅的鐵錘燒透了李莫愁的衣服,加上楊過用黃藥師傳授的玉簫劍法以及彈指神功將李莫愁嚇跑,但是這是卻出現幾個蒙古騎兵,為非作歹,在把騎兵嚇跑之後,楊過和馮默風有這樣一場對話。馮默風在聽到楊過的轉述感嘆道:蒙古大軍果然南下。我中國百姓可苦了!
從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當時身為鐵匠的他位卑未敢忘憂國,很有家國情懷!但是楊過卻說:蒙古人騎射之術,實非宋兵所能抵擋,這場災禍甚是不小。馮默風道:楊公子正當英年,何不回南投軍,以御外侮?楊過一呆,道:不,我要北上去尋找我姑姑。蒙古軍聲勢如此浩大,以我一人之力,有甚麼用?馮默風搖頭道:一人之力雖微,眾人之力就強了。倘若人人都如公子這等想法,還有誰肯出力以抗異族入侵?
從上文中楊過馮默風的對話可以看出馮默風的家國之情十分深厚,還可以看出當時的楊過與他相比精神境界上的差別實在很大!因為楊過覺得他話是不錯,可是世上決沒有比尋找小龍女更要緊之事。他自幼流落江湖,深受小官小吏之苦,覺得蒙古人固然殘暴,宋朝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人,犯不著為他出力。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楊過心裡,國就是南宋的江山,並非自己從先居住的家國!高下立判!
在如此對話之後,馮默風便囑咐程英說自己不敢忘了黃藥師的教誨,要去投向蒙古軍中,好歹也要刺殺他一二名侵我江山的王公大將。說罷撐著鐵拐,頭也不回的去了,竟沒再向楊過瞧上一眼。這樣的描寫,實在是讓人覺得他有荊軻刺秦一人獨往的顧勇!
而在馮默風去往蒙古軍中之後,楊過就誤以為是郭靖、黃蓉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楊康,一心要找他們報仇,甚至投與忽必烈麾下。在郭靖到蒙古軍中營救武修文兄弟二人時竟然想要在軍中刺殺郭靖,在郭靖馬上要帶著他脫身開的時候,更是直接在千鈞之時裝受傷,導致郭靖難以離開,被金林法王和一群高手家兵馬圍攻,幾乎喪命。
這時候,馮默風出現了,原來馮默風被蒙古人徵入軍中,打造修整兵器,已暗中刺殺了蒙古兵的一名千夫長、一名百夫長。他下手隱秘,未被發覺。他用自己的身軀替郭靖擋下了金輪法王的圍攻。
大家都知道的,郭靖是黃藥師的女婿,而馮默風卻不知道,他只是認為郭靖是個救國救民的大英雄,如果他死了,襄陽是不保了:馮默風在軍中眼見蒙古軍殘忍暴虐、驅民攻打襄陽,又眼見郭靖奮力死戰,擊退敵軍,他與郭靖素不相識,更不知他是師門快婿,但知此人一死,只怕襄陽難保,是以立定了主意,寧教自己身受千刀之苦,亦要救郭靖出險。
也就是說馮默風對郭靖的搭救只是因為仰慕他英雄的為國為民的氣概,並無半點私心,而金庸先生不愧是文學大家,如此安排才更加顯得馮默風個人的高尚,讓他為了國而獻身,並非是為了救自己敬愛的師父的女婿,更加令人動容!但是如果不是郭靖被楊過騙到,郭靖早已帶著楊過離開,馮默風最起碼不會再當時被金輪法王震碎內臟而死,所以馮默風的死,楊過絕對的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