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是特別喜歡上興趣班和上學的人,在我認識的孩子裡沒見過比他更喜歡上學和興趣班的。這篇文章就絮叨一下我兒子的生活經歷,從而分析一下他為什麼那麼喜歡上學和上興趣班。兒子今年6歲半,上一年級三個月了。開朗熱情有活力,喜歡和小朋友玩,可以快速地加入一幫孩子的遊戲。零基礎入學,沒有上幼小銜接,現在在班裡學習大約是中遊水平,家長基本不教,全靠自己在學校裡學習。現在上學每天要求第一個去學校,上興趣班也一樣,經常是興高採烈地去上課。我家兩個寶,都是男孩,大寶叫可樂,今天就說說大寶為什麼喜歡上學。
可樂從出生就是我帶的,家裡有老人和老公幫忙,我的時間基本上是帶可樂玩,在家時給他讀書或者我自己看書,還有點時間我去泡健身房,我特別喜歡跑步,跑了4年多懷二寶時停下了,現在還沒恢復健身,打算再等幾個月,現在兩個孩子確實有點忙,主要是二寶還小。可樂從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比較和諧的家庭,我和老公感情很好,我老公是那種給我愛和自由的人,就是我怎麼滴他都說我好,這種對我的態度也影響了我對孩子的態度。我本來情商不高,脾氣不好,上學時學習也不好。和有愛的老公在一起後我就變了,我這些年變得情商高了,脾氣好了,對孩子有耐心,特別是我非常愛學習!我是從快30歲了才愛上學習,這6年每天都閱讀,給孩子讀書更是積極,讀了800多本繪本,反覆讀每天讀,讀了快6年。
可樂從一歲開始我就每天帶他出門玩,剛開始是小區周圍玩,小公園、超市、農貿市場、附近的遊樂園這些地方是周一到周五常去的,周末老公休息時我們一起去商場或者戶外玩一天,那時帶著童車和水杯在外面一天,寶寶在童車裡睡覺。記得國慶7天小長假在外面連著玩了5天,孩子和我都累的晃悠。可能是我自己太喜歡在外面玩,孩子遇上我這樣的媽媽算是有點運氣吧,常年都會玩盡興。
玩到現在6歲多了,上了小學後還是一如既往地玩,我們這裡小學一二年級周三、五下午不上學,可樂的日常安排是每天放學後先做作業,作業時間是50分鐘,做完作業就玩遊戲或者玩具之類。周三下午冬天在家自由玩,夏天小公園玩,有好朋友在一起玩。周五下午開始一直到周日,除了每天寫做作業50分鐘,其他時間都是在外面玩,回家就是玩遊戲玩玩具,親子閱讀,吃喝拉撒這些。現在興趣班只有每周兩次英語課,他特別喜歡上。現可樂又要求學編程,試了幾次編程課,打算報計算機編程。編程課有計算機編程和機器人編程,計算機編程是那種可以做出遊戲的編程,機器人編程是物理和數學的編程,可樂都很喜歡,他看植物大戰殭屍漫畫裡有人工智慧機器人,所以想學機器人編程。
可樂的玩基本都是在市內和周邊郊區,對孩子來說青島可以玩的地方已經不少,每個月光市內玩花費1千多,暑假寒假一個月得2千多,純玩。主要是門票吃飯和遊樂場的遊樂設施。純玩花1千多大約是個興趣班的費用吧。他學的那個英語一年1萬。我是個對早教和興趣班不太有興趣的家長,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上興趣班,體驗過英語、科學實驗、街舞、繪畫、足球。一年級不想多報興趣班,想給可樂留下自由玩耍的時間,他現在又想學編程,那就報吧。可樂喜歡上興趣班,很大原因是對他沒有要求。
市內玩什麼呢,主要是公園、景點、超市、商場、吃自助等,商場可以玩的挺多的。我對孩子每個月買玩具和遊樂的花費幾乎不限制的,大寶的玩具每一件都不昂貴,但是數量非常多,可能是上千件或者幾千件,他自己的繪本有1千多本,我搬新家按照家庭圖書館的樣子設計的,沉浸在圖書和玩具的家裡。可樂從小是非常自由的。
再說說上一年級的情況,上了三個月很喜歡去上學,原因是沒有家長的壓力。老師天天搞測驗考試,然後在群裡表揚一些孩子,剛開始我看到沒有我兒子很焦慮,焦慮了幾次後想開了,我自己不斷學習思考,越來越不害怕,教育目標越來越清晰,對老師的評價看得很淡。孩子各方面做的大差不差,三個月來我幾乎沒有批評過他,也沒有要求他好好表現,更沒有要求他測驗全對,幾乎是不說教的,也不嘮叨學習。結果是零基礎入學,自己都能學會,上課聽講能坐住。和同學在一起很愉快。我看他和同齡人社交很行。
如果按照一些家長的高要求來說,我兒子學習情況不過關。筆畫會錯,拼音音調偶爾忘寫,數學偶爾錯題。可樂上一年前是一點也不學的,現在上一年級回家就是50分鐘的作業,偶爾還達不到這個時間,周四上興趣班就不做作業,其他時間都是玩。我認為對純知識類的,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能斤斤計較,如果要求數學絕對不能錯題或者筆順絕對不能寫錯,那麼不雞娃是不可能的。從一年級開始雞娃有什麼用?這條路大部分人都在走,走的人最多的路是最難的。我自己不適合雞娃,也認為未來不會有好結果。
不雞娃不批評不斤斤計較知識的對錯,也不教育孩子好好學習之類,看似是「快樂教育」,其實不是的。我看到俺家可樂每天都在學習,並且是自己主動學習,每一周都比上一周會的漢字多,拼音越來越溜,語數英老師表揚有70%有他,也就是測驗做得不錯的。他就是啥基礎沒有入學,回家也不怎麼練習的。可樂每天作業50分鐘,還包括和我說話,並不是動作很快。
我這個媽媽不是天真樂觀不作為,我認為一年級的任務是讓孩子喜歡上學,保護學習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多自由玩樂多運動。所以我對老師的評價不太在意,未來世界是多元化的,不可能準確預測,那種雞娃逼迫學習,從一年級就要求孩子的第一的方法,未來幾乎是零回報率。社會發展的太快,對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多學習,學一天收穫一天,父母多學習可以減少心中的擔憂害怕焦慮。不可能一下子對教育深刻理解,每天都犯錯是正常的,我們做父母的盡力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