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康路,最優雅的名人街道

2021-02-26 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看過電影《色.戒》的朋友可能還記得結尾處,王佳芝(湯唯飾)放走了易先生(梁朝偉飾)後,裝得沒事人一樣叫了輛黃包車,說「到福開森路去」。福開森路就是今天上海市徐匯區的武康路,這條長約1183米,呈弧形南北走向的道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原名福開森路,是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命名,武康路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築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包括巴金、黃興、鄭洞國、唐紹儀、周作民、趙丹等諸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宋慶齡故居也在路口,武康路也是目前上海三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1914年,武康路所在的西區正式被劃入法租界,成為法國新租界。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上海最終被日軍攻陷,以武康路為中心的法租界進入了為期4年之久的「孤島期」。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日本交惡,侵華日軍佔領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1943年,法國宣布放棄以武康路為中心的法租界,汪偽政府乘機宣布「接受」法租界,並將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稱為上海市特別第八區。但汪偽政府不被國、共兩黨及國際社會所認可,也不為國內民眾所接受的現實令汪精衛非常懊惱,周佛海、胡蘭成及汪偽上海市市長等人隨即提出對策,建議汪精衛把「接收」的租界中200多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馬路,全部改成以中國各省、市及部分縣級行政區域名稱命名,這樣既可以擺脫漢奸罵名,又能贏得民心,這些馬路換上各省、市地名後,名字還會永遠存在,名垂青史,汪精衛大喜,立即吩咐照辦。改名之事,汪只對福開森路等幾條重要馬路給予關注,他憑自己多次途經武康上莫幹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對周佛海說,武康莫幹山在山區,福開森路在大都市,但環境和氛圍極為相象,不僅洋人喜歡那裡,上海灘的政要富商都喜歡往那裡跑,福開森路就改為武康路吧。武康路由此得名,哪怕是文革期間上海很多道路改為革命名稱,這裡也依然如故。

 如同一艘巨船般的武康大樓是武康路的標誌性建築,武康大樓原名諾曼第公寓,始建於1924年,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

 上海有很多值得遊覽的道路,遊客們大多只知道人潮洶湧的南京路,我更喜歡如同武康路這般充滿小資情調、異域風情的優雅街道。

 我們的武康路之行是從武康大樓開始的,其實淮海西路武康路口還有宋慶齡故居,只是我們一不小心就走過了,等到發現又不想再回頭了。

 建於1924年武康大樓是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中國文化演藝界的名流,如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鄭君裡、王文娟等都曾在此居住。

 還在路口就遇到正在街拍的模特,蹭拍了一張,武康路的小資情調從一位美女開始展現。

 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名人故居在武康路數不勝數,街道兩旁全是各種歐式風格的建築,例如上圖就曾是義大利總領事官邸,據說這樣的地中海式花園建築風格在上海已經瀕臨絕種,不過目前這裡是某單位辦公場所,不對外開放。

 武康路393號這幢不起眼的小樓是中華民國創建者之一黃興的故居,新古典主義樣式加裝飾藝術派風格。

 抗日名將,新1軍軍長鄭洞國的舊居在武康路274號,1950年-1952年,作為全國政協常委的鄭洞國居住於此。

 總之掛著優秀歷史建築的小洋樓無處不在,每一塊牌匾後面都有一段歷史和故事。

 冬日的暖陽映襯著樹影投射在米黃色的牆壁上,沒有車水馬龍,武康路就是印象中的老上海。

 有人說武康路是上海最優雅的馬路,我沒去過上海所有的馬路,但從我去過的來看,這個稱號不為過。

 這裡人車不多,比較安靜,路兩旁大多是法國梧桐,咖啡廳、麵包店散落在街邊。

 這裡也是上海著名的落葉景觀道,上海世博會期間,這條道路也被上海市旅遊局推薦為最有上海味道的老馬路。

 落葉的時節已經過去,滿地落葉的景色我們已經錯過,只能撿起一片久違了的法國梧桐樹葉,小時候家鄉的行道樹也是法國梧桐,只是到了今天,法國梧桐早已不見了蹤影。

 武康路曾經是法租界,如今也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小學叫做世界小學,各國人士的子女在此就讀。

 武康路113號便是武康路名人故居的精華所在,1955年後,著名作家巴金居住於此,並在此創作了《隨想錄》等作品。

 巴金故居是免費開放的,在開放時間內領票即可進入。

 灰色的小樓不算大,分為兩層,內部基本還是巴金老先生當年居住的樣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個大大的書架和滿滿的各國書籍。

 巴金和夫人蕭珊的臥室,巴金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在這幢小樓裡度過了中晚年的大部分時光,巴金也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故居後面還有一個小花園,如果這幢小洋樓能夠出售的話,哪怕不是巴金故居,價值也在億元以上。


 巴金故居門口的梧桐樹上被遊客刻上了「巴金」二字。

 武康路安靜而優雅,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上海貴婦。

 梧桐樹掩映下都是風格各異的洋樓,如同這座小洋樓,也許並不出奇,但那個半圓形的陽臺,與羅密歐向朱麗葉示愛時的陽臺幾乎如出一轍。

 順便也上了一堂歐式建築風格的課,英國因為多雪,英式洋樓屋頂是尖尖的,還會有煙囪,西班牙建築則會有簡潔的花紋,也許體現了西班牙人的熱情,法國建築則顯得更加輕盈、活潑。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道路,外灘邊的南京路因為一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早已聲名在外,是遊客趨之若鶩的地方,盧灣區的淮海路代表著上海的繁華和摩登,被稱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虹口區的多倫路是當年魯迅、茅盾等常常出入的地方,人稱「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靜安區的陝西北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休閒街,有諸多名人故居。上海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百來年的開埠歷史,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是大都市的標誌,但也有一些在市區中心的道路依然保存著幾十年前的樣貌,武康路就是這麼一條最有上海味道的街道,這裡有很多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蕩過的馬路|武康路,在歷史中品味生活
    最著名的莫過於位於武康路113號的巴金舊居。這位大作家在武康路上居住了近半個世紀,曾在這裡寫下《隨想錄》。他是這麼描述這裡的生活的:「全身充滿幸福的感覺。」武康路的終點,當然就是位於天平路、餘慶路、興國路和淮海中路交界處的武康大樓了。原名諾曼第公寓,建於1924年,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趙丹、秦怡、孫道臨都曾在這裡住過。
  • 美文分享 「上海丨武康路是個好地方」
    我雖然不是每期都看,但看了就會被拔草,不小心上周看了她的文章,一拍即合的我這就飛來了上海,當然這也是我不能每期都看的原因,會變窮。正在上海的漂亮民宿裡,寫下這篇文章。今天和另一個貌美溫柔的女朋友按照大岑的指南美美的逛買了一天,收穫頗多。
  • 武康路吃喝玩樂全攻略!全上海最洋氣的人都喜歡在這裡閒逛!
    是的,就是這個瘋狂的Gelato小窗口,賣著號稱全上海最高逼格的冰淇淋,搞得整個武康路排隊排到人山人海,這裡已經儼然成為逛武康路的必打卡之地!既然全上海最洋氣的人都喜歡在這裡扎堆,我們特意把整條馬路都逛了個遍,除了排長隊吃冰淇淋,這條短短1公裡的小路,還有很多好吃好玩好逛的小店等你來發掘。
  • 漫步上海 || 原來你是這樣的武康路
    這條路就是今天的「武康路」。武康路位於上海徐匯區北部,北接華山路,南與淮海中路相交,中間和復興西路、湖南路相交,與安福路、五原路、泰安路相接,自西北趨西南呈新月形走向。武康路之所以成為經典,與它誕生的時期也有一定的關係。當時的上海已是遠東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新富階層迅速擴大。他們或是來上海工作和定居的西方人,包括歐美僑民和大量十月革命後流亡至此的俄國貴族,把這兒當成永久居住的場所區精心建設。此外還有出身富貴家庭並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國人,帶回了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渴望高品質的生活。
  • 武康路|上海最美的8大榜單(福利在後!)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上海壹周》時尚總監,著有《上海小店物語》、《搜店》、《最不能錯過的上海小店》等5本書。十多年來,幾乎只做一件事:逛馬路。▼ Q=跟俞菱逛馬路,Y=閻巍Q:喜愛武康路的理由Y:「我住在徐家匯,最好的朋友住安福路,幾乎天天開車經過武康路。兩排漂亮的梧桐樹,隨處可見有意思的小店。有時,我會忍不住拋下車,邊走邊逛。」Q:最不能少的逛街裝備Y:「應該是車吧,隨時買了東西隨時放車上。
  • 武康路吃喝玩樂全攻略,秒殺所有網紅路!全上海最洋氣的人都喜歡在這裡閒逛!
    武康路可不僅僅好吃好玩的多而且很有風情,也是歪果仁的最愛Rachel's可以大口吃肉的美式漢堡店△地址:徐匯區武康路202號人均:93元  這家就在WIYF的隔壁,外國人的最愛,一進去滿屋子的英語撲面而來
  • 中秋逛吃武康路指南,給你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
    有人說,武康大樓看起來像一艘輪船,但它不是,連像也算不上,只能說是人的眼睛矇騙了人的大腦,僅此而已。
  • 直播錄像丨逛老洋房,聽歷史故事,探尋上海武康路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被譽為
  • 上海排名第一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免費開放,而且還有很多名人故居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上海排名第一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免費開放,而且還有很多名人故居!上海作為我國的一線大城市,經濟發展早已走在了前列,而且它也有著像是「東方明珠」這樣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吸引了各地的遊客前去打卡觀光。
  •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政務 為提升居民生態環境品質,徐匯區湖南街道以打造安全有序
  • 賀子珍在武康路不為人知的隱居生活
    一棵老槐樹不怕鐵絲網扎刺和竹籬笆的尖梢,越過高高的圍牆把身子伸探到外面,這情狀不由得讓人心生出些許莫名的聯想……難道這個被張愛玲稱之為「最理想的逃世的地方」真的是賀子珍想要的嗎?  1927年盛夏8月,年僅18歲的賀子珍跟隨起義隊伍來到井崗山。賀子珍一身學生裝,是永新當地出名的美女,17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喜歡上了這個有文化、有性格、有理想的姑娘。
  • 老建築的上海故事|武康路393號:見證一代代新青年的光輝歲月
    在為革命奔走期間,許多次來上海,但是沒有固定的寓所。「二次革命」中,黃興在南京任江蘇討袁總司令,事敗後流亡日本,不久赴美國。袁世凱「駕崩」後,黃興於1916年7月6日返回上海,僅幾個月後,10月31日在上海寓所病逝。次日,《申報》發表題為《黃克強先生作古》的文章,說:「民國偉人黃克強先生寓滬上福開森路三百九十三號,現年四十四歲。
  • 2021新版武康路逛街指南,又開了這麼多新店!
    武康路的小資浪漫相信許多人都深有體會除了無數網紅店在這裡聚集還有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巴金的故居、迷你歐洲的武康庭……馬路兩邊的梧桐樹更是將優雅與沉靜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最近小怪還有了一個新發現!快跟著小怪一起往下看吧~魔都人和武康大樓的情懷還要從上世紀說起——1924年,它由著名設計大師鄔達克設計,成功成為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建築,1994年,便入選了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現在更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三棟船型建築之一。歷經2次較大整修後,佇立在路口的武康大樓,以其獨有外形和周圍風貌區的優雅氛圍,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打卡拍照,無疑成了上海歷史建築的一大爆款。
  • 武康路,喜提秋天.
    這條魔都文藝癌們最愛逛的馬路,沒有過分的商業氣息,而是流露出上海特有的典雅氣質。魔菌的「武康路美食攻略」也及時出爐,趁著假期徹底逛逛武康路,一起把文藝裝進眼睛裡,吃進肚子裡。巴金先生與女兒一家人在此居住了四十多年,定居上海最久的寓所。三層小洋樓,門前是巴金親手種下的玉蘭。屋內不予許拍照,更能靜下心去感受書香門第的濃厚底蘊。一樓為陳列室,擺放著巴金生前的作品、用過的舊物。縫紉機在靠窗的位置,巴金寫作的身影就浮現在眼前,被海內外譽為「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創作於此。
  • 武康路的小路牌可以帶回家了
    「武康路」、「復興中路」、「馬當路」……你喜歡哪條路,不如來武康路這家咖啡店找一找!這幾天,小編被武康路上的咖啡打卡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家自帶「網紅氣息」的咖啡店。幾乎每一位光顧的客人拿到咖啡後,都會拍張美美的照片。
  • 上海文藝氣息十足的街道,不僅適合情侶約會,也很適合當地人散心
    文/魚七導語:當提到上海最有名的街道時,你肯定會聯想到南京路,確實,這條街道不僅是上海最具有"煙火氣"的一條街道,而且也是外地人來此後,最喜歡去的地方,因為街道上擁有著琳琅滿目的美食與別具一格的建築,也正是因為它的知名度太高了
  • 牙叔的酒局|在上海最小資的街區,來一局粉絲見面會~
    如果你沒有被抽中,千萬不要鬱悶,下一場活動很快就會到來,各位小夥伴們時刻準備著,看到招募要在第一時間回復報名哦,幸運兒只會寵幸最快留言的網友們。就在前天,坐標上海,最具風情的法租界老街武康路上,拉開了活動的序幕。首先,為什麼在武康路?▼
  • 上海最浪漫的大樓:在很多電視裡出現過,由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
    位於淮海路與武康路交叉口的武康大樓是上海最浪漫的大樓,如果要評選上海最好看的公寓,那這棟大樓絕對是大多數人心中當之無愧的首選。儘管大上海的洋房眾多,但很多人對於武康路的印象都是從這棟大樓開始的。武康大樓也是很多影視劇出現的地方(比如周冬雨的《喜歡你》)大樓左側的路上有個街道建築展覽館,裡面就有武康大樓的模型,這條路再往前可以去巴金先生的故居。圖中大樓右側是宋慶齡舊居,右側的路再向前是上海圖書館。
  • 在「上海顏王」屋簷下乘風涼是什麼體驗?| 十分上海·乘風涼①
    試問魔都哪處地標最適合乘風涼,武康大樓用實力證明有它的一席之地。2020年夏天,《十分上海》來到武康大樓,看看此地緣何被偏愛?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吹過的風帶著歷史的味   坐落於武康路、淮海中路、餘慶路、天平路、興國路五條馬路交界處,由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始建於1924年),可謂從誕生起自帶著
  • 上海 | 行走武康路,喜歡你的24小時
    80多年前,僅在上海停留了短短一天的大文豪蕭伯納,為武康路寫下了如此詩意的讚美。時至今日,武康路依然是上海大名鼎鼎的「網紅馬路」。這裡梧桐婆娑,名人故居雲集,刷爆朋友圈的精緻小店隨處可見不過……要說到「顏值擔當」,就非「武康大樓」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