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最難的是什麼?大多數都會說:看圖寫話!
從口語表達生活化、隨意化的狀態,過渡到要通過規範準確、有序完整的語言,去描述所看到的圖片上的內容,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難度的。而興趣的激發和保持,在練習看圖寫話中,就顯得尤其重要!下面,結合一些孩子的看圖寫話練習作業,談談如何激發與保持孩子看圖寫話的興趣!
日常,我們大多數是怎麼樣給孩子練習看圖寫話呢?第一,從網上找一些黑白色的富有故事情節性的「看圖寫話練習圖」,讓孩子練習。抱歉,圖片色彩單調,大人看著都沒有表述畫面的欲望,喜歡鮮豔色彩的孩子更不喜歡。
第二,購買市場上一些五花八門的看圖寫話練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也是有幫助的。但是大多數家長自己對看圖寫話技巧也捉摸不透,只把孩子交給教輔資料,效果也微乎其微。
第三,考試完,拿著試卷上的看圖寫話給孩子講解,再訂正。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小的。
為了應試而練習,針對一幅圖、一道題去練習,即使能悟出一定技巧,也是極其有限,且不夠靈活豐富的。只有讓孩子有興趣,在高昂的興致中去適度練習,才能在練習中悟出獨有的、多樣的技巧來。
尋找、製造豐富多樣的話題,讓孩子有表達的欲望,在「我手寫我心」中形成寫作技巧。很多家長苦惱,老師讓孩子寫日記、每天寫幾句話,孩子要麼以天氣為話題反覆寫「今天天氣晴朗,我很開心」、「今天下雨了,我不開心。」要麼,就以作業為主題不停碎碎念「今天的作業我寫得很快,我很高興」、「今天的作業多,我有點難過!」
其實,話題,就在生活中,在家長和孩子的日常點滴中。
一、孩子的成長故事,與同學、朋友、老師、親人之間發生的感動的、委屈的、激動的事情或瞬間,都可以記錄下來。即使平淡的同學之間借一支筆,都是值得感恩的一件美好的事情。這就需要家長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我的一個學生,在參加學校活動時,我給她梳頭髮,並鼓勵她不要緊張、大膽表演。本是一個稀疏平常的小事,但投射到善良的孩子心裡,卻掀起了她內心的小波瀾。在之後的幾次作文中,她寫到我為她梳頭這件小事,描寫細膩動人,為她贏得高分的同時,也贏得了老師們的感動、家長的欣慰。
二、大自然是孩子心靈成長最好的老師。
孩子們最親近的小動物,下雨後的爬行的小蝸牛、小蚯蚓,下雨前搬運糧食的小螞蟻,小區裡活潑招人愛的小貓小狗,夏天梢頭歌唱的知了……只要家長給孩子機會和它們接觸、親近,他就能為它寫出一首詩來。
孩子們還喜歡花花草草,喜歡綠綠的草坪、流淌的小河,當然,它們對夜空的皓月、閃爍的星星等,都充滿了好奇,這些,都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觀察、思考,並通過語言記錄的。
三、生活是平淡小事的總和,寫小事,就是寫生活。
生活並不是每天都充滿著大喜大悲等情緒的,更多的是小事。
什麼是小事呢?今天給爸爸倒了一杯水,爸爸誇獎我了,我覺得又開心又驕傲,這是一件小事,值得記錄。我今天觀察媽媽榨果汁之後,自己也動手試了一次,竟然也比葫蘆畫瓢地學會了,這是一件小事,也可以記錄。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那些微小的成就感,恰恰是成長的意義所在,記錄下來,那些小事,就成了閃耀的光芒!
拋磚引玉,這些建議,只是想告訴你,來源於生活的學習和教育,對孩子的成效最好,對孩子的長期發展也更有益。在生活中儘可能多地挖掘話題,和孩子一起交流、寫幾句話。漸漸地,將那些話題用相機留存下來,讓孩子看著照片寫下記憶中的精彩。這既是素材的積累,也是情感經驗的積累。久而久之,寫作的技巧就摸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