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寫話從一年級第一次期中考試就出現了,從看圖寫句子到看圖寫一段話,從一幅圖到四幅圖,難度逐漸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仍有不少學生面對看圖寫話,老虎吃天無處下抓。怎樣讓看圖寫話的思路清晰起來呢?
首先,仔細讀圖,根據題目要求,圍繞六要素理清人物關係。看圖寫話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說什麼,幹什麼,心情。這是骨幹,隨著寫作能力提高,就要在這幾點添加血肉,讓文章內容更生動。
其次,看上邊這幅看圖寫話的題目要求:觀察圖畫,圖畫上都有誰?它們在幹什麼?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首先觀察,圖上是一家三口,有爸爸、媽媽、小朋友,起名小明。再進一步觀察:爸爸在上網,媽媽提著菜,應該剛買菜回來。小明在玩汽車玩具。這樣,思路就清楚了。進一步,就要把看到的,編成想像,寫下來。這是看圖寫話從看圖寫到看圖想像的一個質的區別。
想像能力弱的同學,只會觀察,不會想像。比如這位同學:
只有觀察,三個人在做什麼。沒有想像,不會把三個人連在一起寫成一個日常,一個片段,這是從看圖寫話向作文過度的關鍵。這種情況,我認為改善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大繪本閱讀。特別是讀圖童話,一幅圖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先觀察圖片,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後再結合配圖故事,查漏補缺,適度增減。安徒生就是僅僅根據一幅賣火柴小女孩的照片,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對於喜歡閱讀,富有想像力,善於觀察生活的同學來說,在掌握結構的前提下,寫的生動,就不是問題。
上邊這位同學,不但善於觀察圖片,也善於觀察生活。第一步觀察到了爸爸、媽媽、小明在什麼,然後結合生活經驗,寫出了想像部分,讓整篇看圖寫話頓時生動起來。想像力的積累,第一通過閱讀獲取,第二通過生活獲得。如果家長在閱讀和生活中有意引導,寫出生動的看圖寫話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