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口罩 皮膚開始出現問題 請收好這份護膚攻略
最近,市民們陸續踏上工作崗位,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扎堆,這些防護措施一條都不能少!只是隨著每日戴口罩時長的增加,不少上班族碰到了一些由此產生的困擾。其中,尤為顯著的是因戴口罩而產生的皮膚護理問題。關於疫情期間,如何減少口罩對皮膚的傷害,正確護膚,甘肅省美容美髮協會化妝師委員會常務理事劉雅玲介紹了護膚攻略!
溫馨提示
最近很多人為了防範病毒,使用酒精擦拭雙手消毒,但是時間長了,易導致皮膚黏膜受刺激,皮膚變得特別敏感,長期擦拭皮膚還會導致皮膚乾燥、皸裂的情況出現。所以通常是不建議經常用酒精擦手。
關於戴口罩時長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們主動戴口罩,目的在於阻擋外界的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但與此同時,口罩戴久了,難免會出現水汽,在嘴巴、鼻子周圍形成局部潮溼溫熱的環境,就像是捂著皮膚不透氣。會破壞皮膚屏障,口罩上的一些細菌繁殖生長,容易導致發炎甚至感染等皮膚問題。
解決方案:
解決口罩對皮膚的不良影響,首先需檢查選用的口罩是否合格。從正規渠道購買有品牌、有產品包裝和使用說明的合格口罩。口罩尺寸要適合自己的臉型,避免造成額外壓迫。
防範疫情,不僅要戴口罩,更要科學戴口罩。戴什麼樣的口罩要基於個人暴露於疾病的風險來考慮,除特殊高危行業的防疫人員,普通上班族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即可,與N95型口罩相比,透氣性更好,悶熱度比較低,防護力度也能滿足我們日常通勤的防護需求。同時,一次戴口罩的時間不要超過6小時,可以時不時在空曠通風處取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這也有利於緩解皮膚的壓力。
關於面部受損
科學選用口罩後,長時間佩戴仍會對面部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特別是與皮膚有反覆摩擦的部位;疫情期間由於長期戴口罩,皮膚屏障容易受到損害。皮膚在口罩形成的密閉、潮溼環境中容易形成敏感肌!
解決方案:
可以在口罩邊緣或耳後加一些襯墊,或貼上創可貼、透氣的醫用膠布等避免壓痕或壓傷,但應注意不要影響口罩的防護效果。
戴口罩前,可以局部塗抹護膚產品,以減少口罩邊緣摩擦對皮膚的刺激。需要長時間戴口罩的人群,可塗抹保溼持久且無刺激性的霜劑或乳劑,如維生素E乳膏、綿羊油、凡士林等。儘可能素顏戴口罩,痘痘肌要注意選擇清爽不油膩的護膚產品。如果皮膚已經有過敏、悶痘的情況出現,建議及時摘下口罩,全臉進行溫和清潔,同時做好保溼工作。
戴口罩結束之後,可使用低刺激性的修復類護膚品,讓口罩佩戴區域的皮膚得到及時修復。推薦使用適合敏感肌的面膜,幫助修復屏障,舒緩皮膚敏感症狀。
關於「口罩臉」的問題
隨著氣溫升高,太陽對於喚醒皮膚下暗藏的黑色素並無懈怠之意。有人由於長時間戴口罩,導致面部肌膚出現深淺不同的兩個色度。特別是對於一些室外工作的人來說,戴口罩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阻隔紫外線的作用,但是口罩沒有覆蓋的區域,如額頭等部位,可能會因為忘記塗防曬而導致皮膚的曬傷或者光老化問題加重,甚至出現「口罩臉」。
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對於上下班戴普通口罩的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額外需要進行皮膚防曬,一定要先做好補水保溼等基礎護膚,最後再塗抹防曬霜。一天結束之後,也要記得對塗抹防曬霜的區域進行卸妝。
同時,由於口罩可對佩戴的區域本身阻隔一定的紫外線,因此,如果沒有特別的防曬需求,塗抹防曬霜最好避開口罩的佩戴區域,可以避免任何防曬成分在口罩佩戴區域可能導致的過敏和刺激等副作用。如果為了塗抹便利,在口罩佩戴的皮膚區域也塗抹防曬霜,建議選用低刺激性的防曬用品。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任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