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到了冬天,氣溫低了,天氣乾燥了,氣候的變化直接導致皮膚表面的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皮膚角質層水分減少,所以會感覺皮膚乾燥、緊繃、脫皮等。怎樣才能保證皮膚的滋潤健康呢?
天津北方網訊:到了冬天,氣溫低了,天氣乾燥了,氣候的變化直接導致皮膚表面的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皮膚角質層水分減少,所以會感覺皮膚乾燥、緊繃、脫皮等。怎樣才能保證皮膚的滋潤健康呢?
多保溼減少洗澡次數
使用保溼乳,如魚肝油、尿素霜、維生素E乳膏等緩解皮膚乾燥引起的緊繃、瘙癢等不適感。另外,應避免容易造成皮膚水分流失的因素,如減少洗澡次數,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每次洗澡時間不能太久,洗完可全身塗抹潤膚乳。生活應規律,不能熬夜,精神放鬆,內衣內褲等貼身衣物應使用純棉材質、寬鬆,以減少對皮膚的不良刺激。飲食宜清淡,避免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飲酒、咖啡、濃茶等。可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黑芝麻、雪梨、百合、銀耳、蜂蜜等以防秋燥;多吃富含維生素A、B、C豐富的食物,有助於皮膚的代謝,提高皮膚和黏膜的體抗力;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牛奶、蛋類等。
洗澡的時長水溫要把握好
有人會問,乾性皮膚、敏感皮膚,洗澡會不會越洗越幹?其實,合理洗澡並不會使皮膚變幹!下面這兩個誤區,你有沒有「踩到」?
一是泡澡時間長。冬季天氣寒冷,舒舒服服地泡在熱水中,那個愜意!輕易不捨得離開啊……有些孩子喜歡在澡盆裡玩水,有些大人一到冬天就戀上洗桑拿、泡溫泉……樂此不疲。這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泡澡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失去油脂保護,容易產生乾燥瘙癢等症狀,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等情況。特別是老年人長時間泡澡,除了導致皮膚瘙癢,還容易出現疲勞,誘發嚴重的後果。
二是洗澡水溫高。為了對抗寒冷,很多人喜歡調高熱水器的水溫,甚至覺得越是燙的水,越能提高身體熱度,驅除疲勞。但洗澡水溫過高,會讓皮膚苦不堪言,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同時,過高的水溫還會增加心臟負擔。
總之,只要不是高溫洗澡,不是長時間泡澡,每天洗個澡不會使皮膚變幹,反而能在清潔皮膚的同時,讓皮膚角質層水合狀態更好。
專家說:洗澡的水溫,建議以皮膚溫度37℃略有浮動加減;洗澡的時間,以盆浴10分鐘左右、淋浴3分鐘~5分鐘為宜。
洗澡之後,潤膚這麼做
潤膚乳一定要管夠,多洗就要多抹。
1、1歲以內的嬰幼兒建議每月使用250克~500克的潤膚乳,可以預防嬰幼兒溼疹的發生。
2、成人雖沒有明確的用量建議,但建議大家在秋冬季節,使用質地較厚重的霜劑,抹得厚一些,幫助減輕皮膚乾燥。
3、特別注意覆蓋到手肘、膝蓋、腳踝、屁股等皮脂腺較少、容易乾燥的部位。
冬季護膚有三招
兌水的甘油最合適
乾燥寒冷的冬季,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手足皮膚容易變幹、變脆。對此,塗抹甘油其實是非常合適的。有人認為,甘油吸水性強,抹完後皮膚反而會更乾燥,其實主要還是方法不對頭。建議糖友把純甘油添加30%左右的水後再使用,一天一次,在皮膚局部塗抹有很好的保溼作用。
梨和黃瓜是蔬果首選
梨有「天然礦泉水」的稱號,多汁少渣,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族也很豐富,可以放在兩餐之間吃。蔬菜方面,黃瓜非常不錯,在寒冷的冬天,可適當多吃點黃瓜蘸醬。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在冬天吃一點肥肉,同樣有利於保護皮膚。
穿棉衣,少穿保暖內衣
對糖友來說,冷熱交替,容易刺激神經末梢,導致皮膚瘙癢。冬季不建議糖友穿保暖內衣,因為其不透氣,熱起來快,涼下去也很快。傳統的純棉內衣雖然保暖性相對較弱,但冷熱比較平穩,對糖友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北方網健康綜合人民網、健康時報、廣州日報)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