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流落日本的書法重寶,出自趙孟頫之手,冠絕後世700多年

2020-12-28 網易

2020-12-26 16:49:33 來源: 書法網

舉報

  元朝時期的書壇,比起唐宋可謂是遜色了不少,這個時期有名氣有實力的書法家,也要比唐宋時期少了許多,但是同樣也有如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巎巎、歐陽玄、危素等幾位代表性的人物。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趙孟頫。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在當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用「名動天下」四個字來形容,是再好不過的。

  

  

《元史·趙孟頫傳》記載:「孟頫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篆、隸、楷、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天竺有僧,數萬裡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趙孟頫書法是篆隸楷行草,諸體皆通,而且每一種書體都是冠絕天下,名揚四海。

  天竺曾經有一位僧人不遠萬裡來求取他的一幅墨寶,而後返回天竺奉為國寶,可見趙孟頫的書法名氣到底有多大!

  

  他的書法涉獵非常廣泛,一開始學的是「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體,此乃宋高宗趙構的專屬書體,趙構為趙孟頫之祖先,所以趙孟頫一開始研究「思陵體」研究了很長時間。

  後來他得到好友鮮于樞的點撥,開始往古人書法上研究,在那個時代,他是高舉復古大旗的一位書法家,因為他從古人書法裡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精髓。

  

  他曾花盡心思將《淳化閣帖》全卷搜集到手,然後從中學到了「二王」的書法神韻,世人也都知道,趙孟頫是學習「二王」學得最好的一個人。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不能化,遂成一種擁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顏,亦復何傷?」

  

  由此可見,他對「二王」書法是有多麼的推崇。

  在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他57歲的時候,趙孟頫奉旨北上,前往元大都,在此行之中,他得到了兩本《定武蘭亭》,一本是獨孤長老贈送的宋拓本,另一本是同舟好友吳森贈送的,此行歷時一月有餘,旅途無事,趙孟頫得以賞玩兩本《定武蘭亭》,並對「獨孤本」時時展讀、臨習,頗有心得,寫下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

  這《蘭亭序十三跋》趙孟頫用行書寫就,而且寫的十分用心,通體神全氣貫,姿態橫生,其用筆之精和轉折之妙,極盡飄逸雋秀和輕清典麗之致。

  

  此作之中,佳句頻出,如那句「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就成為了後世人學習書法的經典理論。

  可以說這《蘭亭序十三跋》不僅書法精美,其中的理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可遺憾的是,《蘭亭序十三跋》獨孤本,遭遇了一場火災,只剩下燒剩的殘卷,重作裝裱,被人稱為「火燒本」,後來流落於日本,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作自現世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0餘年,可是此作卻依然深深影響著後世人,讓人心馳神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趙孟頫書法講解u盤
    博彩眾家之長,在趙孟頫的書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書法特點,這些特點都能很好的出現在趙氏的作品之中。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復古,注重基礎的應用。不建議直接臨摹趙孟頫的字,先打好書法的基礎。
  • 趙孟頫的書法好在哪?
    這裡頻繁出現的名字包括了《歸去來辭》、《洛神賦》、《千字文》、《心經》、《赤壁賦》等,都有不止一件作品流傳。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
  • 歷史「三維」透析趙孟頫《與郭右之二帖卷》熟翻熱炒的市值
    題記:近些天,「三界」之中,歷史界、文化界、收藏界,被一位700年前的天才古人「趙孟頫」高頻刷屏!緣起是因為趙孟頫《與郭右之二帖卷》的兩通書法作品在2019年11月19日晚進行的中國嘉德秋季拍賣行「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中拍出了2.67億元的天價!而且這一價格,刷新了他在整個拍賣市場作品的全新紀錄!
  • 趙孟頫書法《五柳先生傳》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五柳先生傳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唐伯虎35歲的行書作品,此作流落於美國,傳承後世500多年
    少年時期的唐伯虎,應該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他天資聰穎,過目能誦,15歲就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繪畫、作詩、書法等各方面,均是進步神速,很快他就成了當地的一位名人,結交了很多當地的社會名流,這段時間的唐伯虎,可謂是意氣風發。不過好景不長,很快唐伯虎就迎來了人生的低谷,他的親人相繼離他而去,這讓他如遭雷擊,收斂起了放蕩不羈的性子,轉而發奮努力,考取功名。
  • 去看了「趙孟頫特展」,也看不到它...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趙孟頫超級大展,也是一場中國藝術愛好者的饕餮盛宴!我們將有幸近距離觀摩欣賞,中國藝術史上的超級大碗趙孟頫及其朋友圈的傳世之作。這些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由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文博機構提供,共計107副,全面涵蓋了趙孟頫一生中書法、繪畫等經典作品。
  • 央視《千年書法》節目解說詞
    談到唐代書法,還有一位對後世書法影響極為深遠的書家,他叫顏真卿。顏真卿的家族一門顯儒,詩禮傳家。作為儒家經典著作的《顏氏家訓》就是出自顏真卿的祖上一代名儒顏之推。  自唐以後,王羲之的書法一字千金,其實,即使在王羲之生活的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墨寶也是千金難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嶽川:「王羲之他的之所以不可超越性在於兩點,就在於魏晉時期人的覺醒,人的覺醒就表明了個性重於一切,自己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重於一切,只有按照自己我心寫我手,我手寫我字,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東西。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不少人認為《快雪時晴帖》僅次於王羲之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嘆。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 如何評價趙孟頫的書法,有人說風流妍美,有人說充滿「奴性」
    人們常說的「楷書四大家」中,有三位是唐代書法家,趙孟頫是唯一入選的元代書家。寫過毛筆字的人都知道,現代人學習書法,大多從楷書或者隸書入手。如果學習楷書,趙孟頫的字風流漂亮,是很好的學習範本。
  • 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書法作品之一!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東晉,堪稱書法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這個時期有書聖王羲之,創作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子王獻之亦是青史留名、佳作不斷,單單是這父子二人,就足以撐起整個東晉書法史!那麼除了「二王」父子之外,王氏一族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有著媲美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奇才。
  • 都說字如其人,趙孟頫人品如何?書品又如何?
    有研究稱趙孟頫在宋時並未上任為官,但以宗室後裔身份仕元這一點,便使他比一般的「貳臣」更遭後人詬病。但就是這位因「仕元」而使人「遂惡其書」的趙孟頫卻影響了元明清書法的發展,揭開了繼王右軍、顏真卿之後書法歷史的新紀元。盧熊在題跋趙孟頫書法時謂:「根抵鐘王,而出入晉唐,不為近代習尚所窘束,海內書法為之一變。後進鹹宗師之。」
  • ...趙匡胤的11世孫,卻深受忽必烈器重,仕元36年,為何還能受後世景仰?
    說起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趙孟頫的名字是不能被遺漏的。趙孟頫的書法與繪畫成就,是史有定論的。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創作上,篆、隸、真、行、草書,趙孟頫無一不精,而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趙孟頫字畫:常見趙孟頫字畫的特徵
    趙孟頫字畫鑑定知識1: 紙絹是中國書畫的載體之一,它對字畫鑑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畫偽品中,用古紙、古絹作偽畢竟是有限的。 趙孟頫字畫鑑定知識2: 多作書畫比較。鑑定書畫真偽,關鍵在於比較。所以,平時遇上書畫贗品,可拿真跡與之比較,從中尋找作偽之痕跡。 趙孟頫字畫鑑定知識3: 對於真正的鑑定師而言,卻是畢生為之神往的境界。
  • 行書《心經》書法大比賽!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米芾你會喜歡誰的
    一、《心經》是所有經書中文字最少的經書,書寫它,章法好把握,便於書法創作。《心經》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二、《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這部經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就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一樣。歷代書法大家對書寫心經無不如痴如醉。《心經》在佛教中的地位讓很多人追捧。
  • 【龍靈書道】章草,書法的古典基因!
    在經過了六七百年的漫漫歲月之後,元代書壇盟主趙孟頫高舉起復古主義的大旗,恢復舊制,重振古風,其中就包括湮沒已久的章草書法藝術。在趙氏整個書法創作實踐中,邁越唐宋、蹤跡魏晉遺風,始終是他的不懈追求。《元史·本傳》載「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正說明了趙孟頫書法的名至實歸。
  • 趙子昂57歲寫的行書作品,這字有晉人風骨,可嘆現在流落日本
    作為元朝時期的頂尖書法家,趙子昂被後世人列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名垂青史,他獨創的趙體書法驚豔了一代又一代人,堪稱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在經過浙江南潯時,為趙子昂送行的獨孤長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趙子昂觀看之後愛不釋手,隨即從獨孤長老手中求得,恰巧同船的好友吳森(元代著名書畫家吳鎮的叔叔),亦攜帶著家藏的一本《定武蘭亭》。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重寶,溫文爾雅,出自明朝一位才子之手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才子」,90歲高齡仍練習書法不停筆,到了最後,在給御史嚴傑的母親題寫墓志銘時,執筆而逝,其楷書堪稱明朝第一。文徵明的這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可以說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家風、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 趙孟頫行書《心經行書冊》高清賞析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大象視界】2.67億元趙孟頫創紀錄後,這個傳奇收藏帝國又出重器!
    東京飛鳥上線以來,自然也徵集到了不少深藏日本的牛貨,今天我們要為朋友們重點介紹的,正是來自於日本收藏中國古代書畫最牛機構之一的澄懷堂美術館的一件難得明末忠烈的真跡!先一起來看看基本信息吧:澄懷堂明治三年(1870)山本悌二郎生於日本北方新潟縣佐渡郡(今佐渡市)的地方望族之家,其父親漢學弟子豐富,而又在老師儒學者圓山溟北(1818-1892)等人的從小耳濡目染下,對中國書畫藝術收藏開始感興趣,他曾任日本勸業銀行、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現今三井製糖之前身之一)社長,也在日本內閣擔任要職,他好博覽,通漢學,能作漢詩,精於鑑賞書畫,廣泛搜集收藏了中國唐宋以來至晚清時期的書法與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