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的書壇,比起唐宋可謂是遜色了不少,這個時期有名氣有實力的書法家,也要比唐宋時期少了許多,但是同樣也有如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巎巎、歐陽玄、危素等幾位代表性的人物。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趙孟頫。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在當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用「名動天下」四個字來形容,是再好不過的。
《元史·趙孟頫傳》記載:「孟頫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篆、隸、楷、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天竺有僧,數萬裡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趙孟頫書法是篆隸楷行草,諸體皆通,而且每一種書體都是冠絕天下,名揚四海。
天竺曾經有一位僧人不遠萬裡來求取他的一幅墨寶,而後返回天竺奉為國寶,可見趙孟頫的書法名氣到底有多大!
他的書法涉獵非常廣泛,一開始學的是「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體,此乃宋高宗趙構的專屬書體,趙構為趙孟頫之祖先,所以趙孟頫一開始研究「思陵體」研究了很長時間。
後來他得到好友鮮于樞的點撥,開始往古人書法上研究,在那個時代,他是高舉復古大旗的一位書法家,因為他從古人書法裡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精髓。
他曾花盡心思將《淳化閣帖》全卷搜集到手,然後從中學到了「二王」的書法神韻,世人也都知道,趙孟頫是學習「二王」學得最好的一個人。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不能化,遂成一種擁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顏,亦復何傷?」
由此可見,他對「二王」書法是有多麼的推崇。
在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他57歲的時候,趙孟頫奉旨北上,前往元大都,在此行之中,他得到了兩本《定武蘭亭》,一本是獨孤長老贈送的宋拓本,另一本是同舟好友吳森贈送的,此行歷時一月有餘,旅途無事,趙孟頫得以賞玩兩本《定武蘭亭》,並對「獨孤本」時時展讀、臨習,頗有心得,寫下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
這《蘭亭序十三跋》趙孟頫用行書寫就,而且寫的十分用心,通體神全氣貫,姿態橫生,其用筆之精和轉折之妙,極盡飄逸雋秀和輕清典麗之致。
此作之中,佳句頻出,如那句「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就成為了後世人學習書法的經典理論。
可以說這《蘭亭序十三跋》不僅書法精美,其中的理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可遺憾的是,《蘭亭序十三跋》獨孤本,遭遇了一場火災,只剩下燒剩的殘卷,重作裝裱,被人稱為「火燒本」,後來流落於日本,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作自現世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0餘年,可是此作卻依然深深影響著後世人,讓人心馳神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