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情侶戀愛期間,
男方為了討好女方,
給女方的銀行帳戶轉款45萬元還房貸,
後來雙方分手女方不願意還錢,
男方以民間借貸糾紛為由,
將女方告上法庭。
可沒想到卻被法院駁回男子的全部訴訟請求!
2017年,範某與汪某建立戀愛關係。為表達自己的誠意,熱戀中的範某私下裡去一家汽車4S店,支付定金10萬元訂購了一臺車,準備作為禮物送給汪某。在「交款單」及《訂車合同》上,均以汪某的名義落款署名。
訂車後,範某將「交款單」及《訂車合同》送給汪某。不料,汪某拒絕買車,提議將購車款拿來償還自己一處房產的按揭貸款。範某覺得只要汪某滿意,怎麼使用這筆錢都行,就同意汪某的建議,將購車款45萬元通過銀行轉帳給汪某,在轉帳用途裡備註說明「借款」。
後來,兩人因感情不和分手,範某向汪某要回45萬元,汪某認為這筆款項是範某贈予她的,不願退回。範某認為這是借款,向法院起訴,要求汪某歸還借款45萬元及利息。
法院經審理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主張法律關係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係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本案中範某向汪某轉款事實確定,汪某作為收款方亦有責任提交證據證明該款項非借款而為他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對一方當事人為反駁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所主張事實而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認為待證事實真偽不明的,應當認定該事實不存在。」同時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帳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帳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後,原告仍應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總而言之,
就是男子不能證明錢是借給女友的,
所以法院只能駁回請求!!
很多網友就疑惑了:
難道在轉帳的時候,備註了「借款」兩個字
還不能認定借貸關係?
借貸關係的認定需要雙方合意。
廣州雲普法白定球律師: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係存在的證據。所以案件中只憑轉帳憑證寫借款,不足以證明借款。
可這45萬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
就算不能認定是借款,
那當初是為了討好女方所以轉帳的
這是贈予,戀愛期間的贈予
難道分手後就要不回來嗎?
談戀愛期間明確的贈予,不需要返還。
廣州雲普法白定球律師: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以結婚為目的的彩禮如果沒有結婚,女方是要返回。但是男方需要舉證證明是彩禮。那個男方要求女方返回86萬元案,就因為法院認定是彩禮,不是單純的贈予。如果談戀愛期間明確的贈予,那不需要返還。如果無法確定是借款還是贈予或是彩禮,那法官會根據證據,綜合判斷,自由裁量。所以有時看起來表面相似的案例會有不同判罰。
法官說法
此案借貸關係成立的舉證責任由範某承擔,而其所舉證據需足以讓人相信該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方能認定該事實存在。而汪某作為被告方,其所主張的事實只要讓範某應證明之事實達到真偽不明的狀態,即應認定待證的借貸關係不能成立。範某依據銀行轉帳憑證備註「借款」主張其與汪某之間的借貸關係成立,而汪某認為轉帳時備註「借款」是系範某的單方意思表示,其本人並不知情,不能證明雙方之間已達成了借貸合意。範某無法進一步證明借貸關係的成立。汪某辯稱案涉款項系範某贈予其的,而範某也認可該款項發生時其與汪某為戀愛關係,因而贈予款項的可能性存在,該事實與範某僅提交轉款憑證的證明效力相較,足以使範某主張的借貸事實真偽不明,故應認定借貸事實不成立。一審法院判決駁回範某全部訴訟請求。
來源:婚姻法之家、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男子轉帳45萬給女友,分手後起訴法院要求還錢卻被駁回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