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習近平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梁樂報導)近日,自治區科協官方網站公布了2019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共有20人入選。他們長期紮根基層,奮鬥在科研一線,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根據中宣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關於開展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自治區科協會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科技廳共同開展自治區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薦評選工作,並於近日公布評選結果,共有20人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據了解,「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標準中,側重於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科技推廣、科技扶貧、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科技事業,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注重推薦長期奮戰在工作一線、為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基層科技工作者。
在此次入選的20人當中,既有長期紮根田間地頭,研發出19個西甜瓜品種的吳明珠,也有長期致力於綿羊育種的劉守仁;既有在葡萄藤下奮鬥50年的海力其汗·玉素甫,也有退休後仍二十年如一日培育冬小麥的張正才。
據悉,自治區科協將以此次評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為契機,廣泛宣傳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運用宣講交流和典型訪談、文藝表演等形式,講好感人故事,引導和激勵新疆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創新實踐的實際行動。
入選名單
吳明珠(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學庚(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
海力其汗·玉素甫(農藝推廣研究員)
江阿古麗·艾山(伊犁州中醫院骨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李南方(自治區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高血壓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銘庭(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新疆于田大芸種植場場長)
宋曉鈴(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趙今(新疆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院長)
雷加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傅航(自治區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薛紹睿(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
郭文超(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帕孜力·買買提(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中學科技中心主任)
付德潤(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
梁曉玲(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郭旭光(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常務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戴愛梅(博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推廣研究員)
張正才(高級農藝師)
武麗君(自治區人民醫院風溼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延伸閱讀】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高級農藝師張正才在實驗田裡觀察小麥長勢。(自治區科協提供)
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此次入選的20名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多年來積極投身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辛勤耕耘、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在推動新疆科技進步與創新、科學普及與推廣、科技交流與合作、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承諾。
5月以來,新疆農科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所長郭文超帶領的專家服務隊,在南疆10個深度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專家服務行動」。針對當地農作物種植情況,科技工作者們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講解種植技術要領和病蟲防治方法,並贈送了特色蔬菜和瓜果種子。
作為從事農作物害蟲綜合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農業外來有害生物研究的專家,郭文超先後在馬鈴薯甲蟲、稻水象甲等重大外來入侵生物綜合防控和生物防治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近年來,他主動響應號召,加入到科技助力南疆精準扶貧的專家隊伍中。
這兩天是小麥生長的關鍵階段,在昌吉州瑪納斯縣,年近八旬的高級農藝師張正才堅持在田間地頭查看小麥長勢。
20年前,退休的張正才了解到新疆小麥品種匱乏、南北疆小麥優良品種不多,隨即開始小麥雜交育種研究。他嚴把各種技術規程,通過選用良種選育,科學管理。培育的冬小麥在畝產、抗病、抗凍、抗倒伏、蛋白質、麵粉出粉率、面團形成時間等多項技術指標及產量在全疆小麥測試中位居第一,獲得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合格證,取名新冬50,新冬50的小麥種子在新疆北疆片區冬麥區大面積種植。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正是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賦予了科學研究強大生命力,譜寫出科技為民、科學報國的生動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