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甜瓜品種改良創始人吳明珠等20...

2020-12-27 天山網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習近平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梁樂報導)近日,自治區科協官方網站公布了2019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共有20人入選。他們長期紮根基層,奮鬥在科研一線,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根據中宣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關於開展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自治區科協會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科技廳共同開展自治區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薦評選工作,並於近日公布評選結果,共有20人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據了解,「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標準中,側重於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科技推廣、科技扶貧、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科技事業,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注重推薦長期奮戰在工作一線、為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基層科技工作者。

  在此次入選的20人當中,既有長期紮根田間地頭,研發出19個西甜瓜品種的吳明珠,也有長期致力於綿羊育種的劉守仁;既有在葡萄藤下奮鬥50年的海力其汗·玉素甫,也有退休後仍二十年如一日培育冬小麥的張正才。

  據悉,自治區科協將以此次評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為契機,廣泛宣傳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運用宣講交流和典型訪談、文藝表演等形式,講好感人故事,引導和激勵新疆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創新實踐的實際行動。

  入選名單

  吳明珠(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學庚(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

  海力其汗·玉素甫(農藝推廣研究員)

  江阿古麗·艾山(伊犁州中醫院骨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李南方(自治區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高血壓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銘庭(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新疆于田大芸種植場場長)

  宋曉鈴(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趙今(新疆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院長)

  雷加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傅航(自治區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薛紹睿(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

  郭文超(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帕孜力·買買提(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中學科技中心主任)

  付德潤(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

  梁曉玲(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郭旭光(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常務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戴愛梅(博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推廣研究員)

  張正才(高級農藝師)

  武麗君(自治區人民醫院風溼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延伸閱讀】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高級農藝師張正才在實驗田裡觀察小麥長勢。(自治區科協提供)

  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此次入選的20名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多年來積極投身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辛勤耕耘、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在推動新疆科技進步與創新、科學普及與推廣、科技交流與合作、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承諾。

  5月以來,新疆農科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所長郭文超帶領的專家服務隊,在南疆10個深度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專家服務行動」。針對當地農作物種植情況,科技工作者們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講解種植技術要領和病蟲防治方法,並贈送了特色蔬菜和瓜果種子。

  作為從事農作物害蟲綜合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農業外來有害生物研究的專家,郭文超先後在馬鈴薯甲蟲、稻水象甲等重大外來入侵生物綜合防控和生物防治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近年來,他主動響應號召,加入到科技助力南疆精準扶貧的專家隊伍中。

  這兩天是小麥生長的關鍵階段,在昌吉州瑪納斯縣,年近八旬的高級農藝師張正才堅持在田間地頭查看小麥長勢。

  20年前,退休的張正才了解到新疆小麥品種匱乏、南北疆小麥優良品種不多,隨即開始小麥雜交育種研究。他嚴把各種技術規程,通過選用良種選育,科學管理。培育的冬小麥在畝產、抗病、抗凍、抗倒伏、蛋白質、麵粉出粉率、面團形成時間等多項技術指標及產量在全疆小麥測試中位居第一,獲得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合格證,取名新冬50,新冬50的小麥種子在新疆北疆片區冬麥區大面積種植。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正是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賦予了科學研究強大生命力,譜寫出科技為民、科學報國的生動詩篇。

相關焦點

  • 院士吳明珠:「這一生,沒做什麼大事!只是沒有背叛理想。」
    1955年11月,吳明珠只身前往新疆烏魯木齊地委農村工作部,不久,又調任到邵善縣農技站。新疆的生活環境是艱苦的,其工作環境更為艱苦。但是,吳明珠卻頂著風沙烈日,常年奔赴在戈壁沙漠之中,為的就是收集各地的品種。耗費了數年的時間,吳明珠收集了100多種材料,整理出優良品種44個,挽救了一批瀕臨滅亡的資源。
  • 人物丨吳明珠:我的追求
    吳明珠院士,1930年1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園藝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子院士,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員,瓜類育種專家,是第一批獻身中國邊疆園藝事業的女科學家。作為西大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的「吃瓜群眾」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新疆甜瓜,離不開這盞「瓜田」之下的「明珠」。
  •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吳凡、林寶軍等十人入選
    誰是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這份名單裡有抗疫專家、援鄂領隊、北鬥系統建設者等。作為先鋒人物,他們照亮上海科技發展之路。9月2日,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10名科技工作者入選。自2020年7月上旬起,上海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工作黨委、市科委、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市委軍民融合辦、市科協等單位,按照富有先進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則,兼顧不同類別、不同年齡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省(區、市)推薦候選人不超過10名的遴選原則和要求,共同組織推薦、遴選工作,經過各相關單位,市科協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區科協、基層單位科協的廣泛動員、層層發動、三輪遴選和公示環節
  • 10人獲評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都有誰
    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12月24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協會獲悉。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同公布了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四川科技工作者入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 遊勇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莉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世界遺產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劉弘濤宜賓市極米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鍾波評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當然不是看顏值,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選樹、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
  • 2020年河南「最美 科技工作者」發布
    17日晚,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
  • 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李建軍:心系科研數十載,道地藥材惠萬家!
    12月17日晚,「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河南省廣播電視臺舉行,10位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建軍副教授獲得2020年度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 《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魯網12月12日訊(記者 劉玉娜)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市人大副主任劉聖珍、市政協副主席卞建平等領導及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直機關工委等單位領導出席發布儀式。
  • 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現場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頒發了榮譽證書。現場同時還公布了10名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獲得者。發布儀式還邀請到了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連鋼創新團隊的5位成員來到現場。
  • 「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玉:攜小菌物走出大天地
    李玉在2020 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在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020 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榜中,有李玉的名字。2019年,李玉又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為食用菌產業打好根基在披荊斬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問:「你們老研究這些菌有什麼用?誰關心多一種少一種?就不能研究點兒讓百姓掙錢的事嗎?」
  • 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 勇做新時代最亮的星 ——2020年河南「最美...
    他們是「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新時代最亮的星。  12月17日,我省正式發布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集中展示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勇做新時代追夢人。
  • 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我的節日 我來說
    大家一起來聆聽我省科技工作者代表的節日寄語(一)「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相繼培育出「豫花」、「遠雜」系列花生新品種40多個,為推動我國花生育種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二)「白天作為醫生要全力救治病患,只有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才是能夠靜下心搞科研的時間。
  • 高產耐低溫甜瓜品種 禾育蜜脆甜瓜種子
    品種名稱: 高產耐低溫甜瓜品種 禾育蜜脆甜瓜種子 商品屬性: 熟期:中早熟;皮色:綠色;瓤色:綠色;果型:圓型 質量標準:
  • 最美科技工作者:20年如一日 他埋首軍工一線
    20多年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總體部主任、國防重點型號項目總設計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何曉明正是帶著幸福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埋首拼搏於國防科技事業一線。這位「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感染著後輩,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他的團隊,沒有一人離開。
  • 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簡介
    育種50多年來,憑著對工作孜孜不倦的熱情,程相文先後選育出39個玉米新品種,「玉米單交種浚單20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程相文繁育和推廣的幾十個良種,為社會創造的財富數以億計,但他自己和家庭仍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陳厚群:追夢人生 把論文寫在大壩上
    一頭銀髮、身型高瘦,眼前這位謙和儒雅的長者是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離約好的採訪時間還有10分鐘,他已經提早來到辦公室等候著。圖片來源:中國科協網邊幹邊學 開拓大壩抗震研究20世紀50年代末,從蘇聯學成歸來的陳厚群帶著滿腔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參加工作沒多久,他就碰上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1959年,廣東省河源縣新豐江水庫蓄水後,頻繁發生地震。這是當時國內首次遇到水庫地震問題,國外相關資料也不多,各方都十分重視。
  • 人民日報社「2019最美奮鬥者」揭曉 藍天豚硅藻泥董事長童彬原獲獎
    12月28日,第七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作為論壇重要內容之一,「2019最美奮鬥者」正式揭曉。此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聯合相關機構共同主辦。
  • 用辛勤和汗水播種希望——記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秀全
    西南地區作為我國玉米的三大主要主產區之一,氣候覆雜,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海拔,對品種的抗性、品質、類型要求也不一樣。而對於科研育種更是如此,「所有選育的品種,都需要在田地裡檢驗、鑑定,只有鑑定出好的品種,在大田生產中才能有好的適應性。」王秀全說。從事玉米育種28年,「上午一身露水,下午一身汗水」是王秀全對自己工作環境的總結。
  • 西南交大老師劉弘濤獲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記者今日獲悉,在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工作中,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劉弘濤老師獲得2020年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共10人)稱號。
  • 新東方在線吳明珠:產品、質量、教學體驗才是在線教育根本
    新東方在線客戶服務總經理吳明珠獲邀參與,並發表觀點:只有持續不斷提升教學產品和質量,為用戶提供更交互、沉浸的教學體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才是在線教育獲得突破的根本。新東方在線客戶服務總經理吳明珠認為,近期,在線教育用戶突髮式的激增,讓更多用戶體驗到線上教育的便捷和靈活。疫情的出現,導致很多孩子無法走出家門,不能進入課堂,很多孩子都將學習轉移到了在線教育平臺,這對於線上教育是一次大考。考驗之下,壓力接壤而至,老師的調動,技術的支持均是衡量在線教育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