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重慶的空中門戶和窗口。
如今,這一臨空「窗口」開始以其城美山青的形象,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渝北自2017年大規模開展國有空地覆綠開始,始終保持高投入、大規模的城市綠化建設態勢,城市綠地面積連續3年保持超100萬平方米的高增長。僅2019年,就完成投資4.3億元,優質高效完成渝航大道(渝北段)、新南路、秋成大道、悅港大道等綠化品質提升項目,實施中央公園、沐仙湖公園、獅子山公園提升改造等城市公園遊園新改建項目14個,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9萬平方米。
▲龍頭寺公園
2020年,渝北區又確立了總投資30億元的45個綠化項目,年內計劃完成投資3.38億元。
「近年來,我們立體化打造臨空花園城市,使城市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渝北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說,城美山青,讓重慶的「窗口」更美。
立體綠化——
彰顯山地城市魅力,讓城市穿上漂亮的「衣裳」
「這是一幅綠色壁畫,好美!」一位乘飛機來渝的遊客在欣賞了機場旁邊綠夢立交周邊綠地的堡坎立面綠化後,發出了讚嘆。
▲中央公園
這幅「綠色壁畫」,由層次分明的金葉假連翹、鴨腳木、吊竹梅、紅繼木、紫羅蘭等爬壁植物構築成由淺及深的新綠、翠綠、蒼綠、深綠、紫色條紋,植物叢中雨霧升騰、如夢如幻,行駛在機場路上放眼一看,映入眼帘的仿佛是懸掛在立交下的一片綠色瀑布。
可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硬質綠地擋土牆,雨汙洩下,隨處可見水痕青苔。周邊居民都感覺這裡「夏天蚊蟲多,冬天光禿禿」。
如今經過立體綠化,給這片「光禿禿」的擋土牆穿上了漂亮的綠色「衣裳」,成為一幅精美的「壁畫」。
「我們結合重慶山地特點,進行橋體、隧道口、高切坡垂直堡坎、護欄等多種形式的立體綠化。」渝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在立體綠化中,通過運用常規噴播技術、壘土技術、植生袋(毯)、懸掛花箱、GRC塑石、循環水造霧系統、智能遠程語音控制水肥等多技術有機融合,實現了立體景觀像「掛毯」一樣,從而緩解熱島效應,淨化空氣、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今年,渝北區已實施立體綠化建設項目6個,其中同茂隧道入口立體綠化工程、渝北區兩路四號橋分車帶護欄立體綠化、蘭桂大道中分帶護欄立體綠化等項目已完工;渝航大道三大邊坡立體綠化正在實施,康榮路護坡綠化整治工程正在進行招標工作,雙鳳橋立交堡坎綠化工程已在秋季啟動。
立體綠化有效地增加了城區的綠色視野,彰顯出山水人文特色。
生態廊道——
提升城市顏值,提高交通動脈景觀品質
渝北在城美山青中的第二項探索,是對城區主次幹道進行景觀提升,建設生態廊道,以提升城市道路的顏值。
前不久,渝北新南路一處高架橋下的空間向市民呈現出一處「微景觀」。市民的視野駐足於高架橋下的中分帶,就會有一種沉浸於「漫步橋下,白砂鋪地、綿延成河,河岸點綴著臥石、花境,一路蜿蜒,曲折靈動」的美景中。
▲金山公園
這是渝北區投入850萬元完成的新南路高架橋下中分帶綠化景觀提質工程,項目綠化面積約1.2萬平方米。
如果你沿著新南路慢走,可看到新鋪設的白砂石隔離帶打造出的溪流駁岸,點綴泰山石、雪浪石等觀景石,營造出山澗溪流效果;在陽光充足的橋下兩邊分別栽植桂花、紫薇、天竺桂、 美人梅、紅楓等中小喬木作為基調樹種,在橋下光照較少的地方片植冷水花、八角金盤、紅花六月雪等耐蔭灌木,用夏威夷椰子、龍血樹、廣東萬年青、腎蕨、龜背竹等室內觀葉植物穿插其中,隨意點綴非洲茉莉、春鵑、茶梅、大葉黃楊、海桐、千層金、九重葛等球狀植物;在交叉路口處重點設置了7個時令鮮花節點,隨季更換鼠尾草、洋鳳仙、三色堇、四季櫻草等時令草花;整條新南路上的景觀植物品種豐富、組合形式多樣,給行人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
新南路是渝北打造生態廊道的縮影。
渝北的生態廊道建設,是按照道路兩側及中央分車帶,增加栽植開花色葉喬木,對重要出入口及道路節點開敞空間,按照疏林草地、四季觀花、景石小品、文化雕塑和區域文化元素融合進行提升改造,做到四季有花、季季有色。
今年,渝北區啟動實施了石峰大道、新南路等8條重要道路綠化景觀提升項目,其中,今年計劃完成道路綠化建設3條。
目前,新南路綠化提升工程已完工,仙桃數據谷外圍景觀一標段東邊坡已啟動建設。
在探索生態長廊建設中,渝北區城管局積極探索在橋下空間這樣的陰暗環境裡,運用源自日本園林的枯山水造景手法進行綠化。目前,已成功地對新牌坊立交橋、機場轉盤立交、新南路高架橋下空間綠化進行提質,使綠化景觀和綠化功能融為一體,做到了景觀精細化、效果長效化。
坡坎崖空地變綠——
消除城市綠化「禿斑」,增加城市綠地
進入2020年,渝北區加大了坡坎崖壁「治坡」行動和城區國有空地綠化美化。結合城鄉結合部治理、坡坎崖壁整治、城區空地綠化等工作,協調保稅港區集團公司、機場集團、悅來集團等,組建城區國有空地覆綠工作指揮部,制定了《渝北區2020年城區閒置空地綠化美化實施方案》,通過綠化、改建臨時停車場、啟動項目建設等方式,對梳理出的轄區內的坡坎崖壁空地進行覆綠整治。
▲孩子在桃源公園玩耍
在渝北雙鳳橋街道瓦房村道路兩旁,一排排新栽的紅葉李迎風舞動,山坡上大片的硫化菊、波斯菊花開正豔,形成一幅美麗景觀。這是渝北區剛完成的方家山公園春季覆綠工程。
原來,這是一片位於雙鳳橋街道與雙龍湖街道鹿山村交界的山溝溝,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斜坡坑窪多、高低落差大,而且屬於空港新城、空港工業園、保稅港區3個園區管理,權屬複雜,開發協調難度大,成了一塊繁華城市背後被遺忘的「空地」。
渝北區把該空地納入今年的春季國有空地綠化項目,聯合空港新城公司等園區級單位,投資1573萬元,進行方家山公園的近期建設,對空地、斜坡進行植樹苗、撒草籽花籽等進行覆綠。精選了直徑2釐米—3釐米的香樟、小葉楨楠、國槐、銀杏等速生喬木作為骨架樹種,搭配桂花、紅葉李、木芙蓉等開花、色葉樹種,共覆綠了145萬平方米,栽植苗木約14.3萬株、撒播草籽約1010畝。
▲空港工職院護坡綠化美化
今年,渝北區除實施方家山這樣大片坡地整治覆綠項目以外,再次逐一排查城區範圍內的國有空地,梳理出城區內空地39塊,面積約336萬平方米,實施整治覆綠。在春季已通過集中採購苗木,農村集體經濟統一栽植的方式,投資1600餘萬元,完成覆綠面積約166萬平方米。其餘地塊已納入修建公園、停車場等項目實施打造,計劃年底全部完成。
對坡坎崖壁和國有空地進行覆綠整治,不僅消除了城市的「禿斑」,也改善了市民的宜居環境,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
渝北兩路街道同興社區有一片3636平方米的國有空地,以前被居民用來種菜,菜地上塑料棚亂搭亂建、汙糞四流、蚊蠅滋生。
在覆綠整治中,渝北區城管局組織人力,在這片地上栽種了700株國槐樹。
「這凌亂的空地變成綠地後,我們的生活裡也多了一抹綠意。」社區居民李德芬說,「現在蚊蟲少了,也沒臭味,我們心情都很好。」
在渝北,通過國有空地的覆綠和坡坎崖的整治,已為市民增加了數百萬平方米的綠地。
提升公園品質——
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宜居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渝北的城市公園多,大到數千畝的中央公園,小到數千平方米的社區公園,總共已有上百個。
今年「五一」期間,渝北經過改造提升後的沐仙湖溼地公園、獅子山公園重新對市民開放。改造提升後的沐仙湖溼地公園,不僅新栽了喬木、灌木和部分花卉,還增設了棧道、綠島、風雨廊等;獅子山公園在提升中,也新安裝了景觀照明、座椅等配套設施,還在公園內增添了書法等文化內涵,公園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晚晴園
「今年,我們在繼續增綠添園的同時,對原有的一些公園進行了品質提升,完善公園的體系和功能,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宜居環境。」渝北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渝北龍塔街道境內的龍頭寺公園,建設總投資約7億元,佔地面積約800畝,以前是一座垃圾填埋場,通過改造重建,現已成為渝北區以科技、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這座公園裡有景觀大道、科技浮雕長廊、科普園林景觀區、幽谷溼地景觀區、花海景觀區、兒童遊樂區、山林生態遊憩區、服務管理區八大功能分區。公園內的園林綠化面積約37萬平方米、生態水體面積約1.8萬平方米。
綠化和美化,是龍頭寺公園的特色。公園綠化率達75%,植物品種達300餘種以上,巨樹、奇樹眾多,溪流四季不斷。各類園林植物搭配合理有致,而且管護精細,植物長勢優良,造型美觀,現已形成環境宜人、花木繁茂、景色優美的公園綠化格局。園內亭臺樓閣隨處可見,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公園在前期設計中,結合獨特的地形特點,巧妙地融入了中國自然山水園林與英國風景園林的風格,建成了雲龍湖、龍潭溪、掇英園等景點,是我市現代城市園林建設的典範。
在提升公園品質中,渝北區今年已啟動改造升級建成公園項目共6個,其中的龍頭寺公園健身步道工程、雙龍湖公園健身步道工程、寶聖湖公園健身步道工程等已完工。
渝北區還極力推動「無廢公園」的建設。目前,已成功將碧津公園、龍頭寺公園、金山公園、沐仙湖公園、晚晴園、獅子山公園6個公園創建為市級「無廢公園」。
▲碧津公園
渝北在創建公園內共設置垃圾分類桶478個,新增公廁垃圾桶39個、滅蚊殺蟲黑光燈39盞、粘蟲板400塊,更換新增LED燈源336盞,優化完善了公園配套和節能設施;同時,藉助科學技術力量,對植物垃圾粉碎後腐熟堆肥實施無害化處理,將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貫穿到公園管理中。
提升公園品質,完善公園功能和創建「無廢公園」,使渝北這一臨空「窗口」在世界面前顯得更加美麗。
來源 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