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2020-12-26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樂觀陽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變得內向,甚至出現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父母又由於忙於工作,或者是沒有這個意識,所以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他們並沒有關注到。

根據《中國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的統計,我國僅有6.5%的家長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的統計:在中國,至少3000的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具體表現為抑鬱、焦慮、厭學、甚至自殘等行為。

為什麼孩子的負面心理影響會那麼大呢?其實和"習得性無助"有很大關係。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來的心理學概念,他用狗做了一個經典的實驗:他先把一隻狗放在籠子裡,接受電擊。重複多次後,打開籠門,這時狗可以隨時逃出籠子。可當電擊再次來襲時,那隻狗不但沒有逃生,反而條件反射地不等電擊臨到,就先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顫抖。

這個現象被賽利·格曼命名為"習得性無助",後來被引申形容人在經歷過多次失敗和挫折之後,再次面對同樣問題時,他們就會產生無能為力以及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很多孩子出現負面的心理情緒,大多和"習得性無助"有關。

比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久了會產生厭學的情況。他們的成績不好,經常被父母責罵批評,時間長了,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已經無可救藥了,所以就放棄學習。那麼這個和樂觀的心態又有什麼關聯呢?"習得性無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悲觀、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足夠樂觀,是很難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心理狀態的

在面對多次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樂觀的孩子往往可以展望更遠的未來,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而悲觀的孩子,多次失敗之後,他們就自暴自棄了。所以說,讓孩子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避免他們陷到負面的心理問題去,成為很多父母想要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我們常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心態樂觀不樂觀,跟父母的培養有很大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種"ABC"法則,可以幫助父母更直觀地了解到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

心理學"ABC"法則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概念。其中的A是affair(事件),代表一些突發性或者誘發性事件;B是beliefs(信念),代表人對突發性事件的看法,及對A的評價;C是consequences(後果),代表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後果。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是A事件導致了C後果,但是阿爾伯特·艾利斯卻推翻了這個說法,他認為由A到C之間沒有直接關係,B的作用更明顯。簡單來說,就是A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看法B,導致了C後果的出現

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我們的心態和採取的行為可能不一樣。也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的時候壞事不一定就會導致壞結果。比如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家長認為他們調皮,嚴加管教,甚至打罵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活力,允許孩子好奇地探索這個世界,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不同家長的不同做法,可能會導致孩子往兩個不一樣的方向發展,被父母打罵的孩子變得自卑唯唯諾諾;被父母鼓勵的孩子,變得自信大方,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父母運用心理學ABC法則,培養樂觀的孩子:

1.教導孩子學會從多種角度看問題

就像我們學習過的課文《塞翁失馬》一樣,壞的事情不一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父母教導孩子學會從多種角度去看問題,或許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比如平時考試考砸了,孩子很沮喪。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次開始你又積累了幾道不會做的題目,把它們都克服,下次就會了,慢慢積累你會做的題目就越來越多。又或者可以跟孩子說,上次你不會寫的題目這次會寫了,是一個進步。

這樣孩子就從考砸了這件事情上,看到很多積極向上的東西。等他們養成了這種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之後,遇到不好的事情他們也不會悲觀,而是樂觀地面對。

2.家長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在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他們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悲觀和樂觀的性格區別,他們懵懂地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而父母的態度,就是影響孩子性格養成的因素。

既然想要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精神,父母自己得要做到以身作則。用"ABC"法則來說,就是父母的看法B不同,會導致C後果的不同。假如父母不能接納孩子考砸了的事情,對他們呵斥打罵,說他們笨。消極的看法就會導致消極的後果,在父母消極情緒的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消極。

所以說,父母平時看問題也要樂觀一點,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孩子,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樂觀的性格。

結語

或許父母無法改變孩子的智商和天賦,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看法。比如孩子學習天賦不好,但是畫畫很厲害。父母何不樂觀地接受這個問題,既然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那就讓孩子成為一個畫畫厲害的畫家。改變自己的看法,影響孩子,幫助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相信教育孩子這件事情,會變得更簡單。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擁有樂觀的性格重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想要培養「樂觀」娃,家長要用ABC法則
    《教出快樂的孩子》是來自美國的一本暢銷書籍,作者賽林格曼在書中表示,人之所以會有悲觀產生,基因佔有很小的部分,後天很大原因是"習得性無助"造成的。 他花了30多年時間,在如何培養出一個樂觀的孩子這個問題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讓不少家長都茅塞頓開,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
  • 樂觀孩子才會充滿希望,怎樣教出樂觀孩子?心理學家4個教育啟示
    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認為樂觀、興趣和習慣是最重要的。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和習慣,都離不開樂觀的生活態度。 說到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得不提到一位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色彩感?從繪畫,看色彩心理學對孩子的重要性
    這其實就是著名的「色彩心理學」,通過這個心理學能夠有效了解孩子的性格,並且色彩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來說十分重要。,家長一定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色彩感。一、什麼是「色彩心理學」?2、影響孩子的個性喜歡顏色比較鮮豔的孩子,他們的性格都比較樂觀開朗,平時也會更加主動和別人交流,而喜歡顏色比較低沉,尤其是黑色、藍色的孩子們,平時表現更加憂鬱,比較內向。所以豐富的色彩就能夠幫助孩子塑造一個更加積極的個性。
  • 孩子嘴笨多半是情商低,兒童心理學教授:九條原則教孩子待人接物
    其實孩子嘴笨也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商高低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陳鶴琴被稱為現代兒童學教育之父,他曾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到,孩子的情商是展現父母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法則一:教孩子要從「小」開始6歲以前的幼兒時期又叫「可塑期」,看似柔弱的孩子2歲就學會了走路、5歲就掌握了一門語言,孩子這個時候的學習能力是一生中的頂峰,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語言能力最有成效。
  • 《陳情令》魏無羨:身在井隅卻心向陽光,父母如何養育樂觀孩子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如何養育一個樂觀豁達的孩子,讓他們可以如同魏無羨一樣,困境時迎難而上,順境時為夢想而努力。父親為了幫助兩個孩子,就給悲觀的孩子買了很多色彩鮮麗的玩具,把樂觀的孩子關在馬廄裡。父親問他為什麼不玩玩具,悲觀的孩子說擔心弄壞玩具。而樂觀的孩子正在馬廄裡興致勃勃地尋找東西,看到爸爸來了,告訴他覺得馬廄裡說不定有小馬。
  • 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父母先放下「孩子應該……」的控制想法
    當我們結婚,就會成為父母,可是我們為什麼要成為父母,卻沒有多少人真正思考過。當成為父母之後,我們又想過,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變得叛逆,難以溝通,我們會焦慮,煩燥。想像小時候一樣管控孩子,卻發現事情已經脫離了掌控。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現在親子矛盾那麼多,因此也發生了許多惡性事件。
  •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大自然中的狐狸法則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上,當父母學會適當地放手,孩子更容易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不會過於依賴父母。"對孩子無條件地付出才是愛;無限度的寵愛才是愛;無底線的包容才是愛"。
  • abcmouse英語怎麼樣?abcmouse學英語好嗎?
    所以大家普遍不了解用abcmouse學習英語效果怎麼樣,更不用說其有關在英語學習上面的優勢劣勢,或者英語教學特點了,為了方便大眾知道abcmouse英語怎麼樣,是不是適合自己家孩子學習英語,接著從專業角度給分析指導: 首先找英語培訓機構,建議還是要多找幾家對比一下,畢竟現在的機構很多,如果選擇的不適合自己,會影響學習效果。
  • 孩子越小越叛逆,喊破喉嚨都沒用時,不妨試試李玫瑾「魚缸法則」
    我國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專家李玫瑾,在這幾年受到了父母家長們的歡迎,李玫瑾教授通過幾十年的研究判斷,總結出來很多育兒心得,其中就講到如果孩子脾氣暴躁,叛逆期,不妨試試「浴缸法則」,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李玫瑾教授說了,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有了,在孩子的童年要有3個叛逆期,這個階段需要父母及時的規勸引導,對孩子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 童年的快樂治癒一生,培養孩子的樂觀,父母應該做到這15件事!
    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今天的書書就來給各位家長說一說怎麼給孩子帶來快樂。 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會更健康,學習能力更好,耐挫折能力也會更強。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刺蝟法則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你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你和誰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和誰產生摩擦和矛盾?離鄉背井的你,腦子裡全是父母的愛護和關心,想著回家後,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孝順父母。回家之後,卻滿眼都是父母的管教和嘮叨,開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生活中,很要好的朋友,在關係好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很容易吵架、冷戰,甚至彼此傷害、反目成仇,最後連普通朋友都做不成。愛情中,你喜歡一個人,所以你拼命對他好、拼命向他靠近,以為自己付出了一切就能得到對等的回報。實際上卻是你越拼命對他好,他反而越是忽視你。
  • 學育兒法則,做極簡父母——法則6:不要嘗試所有事
    歐美暢銷書「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Rules)」圖書的作者理察·泰普勒(Richard Templar),傾情力作《極簡父母法則》,是每個父母都值得擁有的隨手育兒工具書。法則6:不要嘗試所有事閨蜜小王跟我說,她正在考慮要不要給她女兒買一架鋼琴。我說,那你女兒喜歡嗎?她嘆了口氣:「孩子的爸爸很喜歡鋼琴,說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現在一定要給女兒報鋼琴課。每次上課爸爸都很積極地接送。」我一聽,就想起了我的小姑。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臉型能反映出性格和智商,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心理學專家表示:每個人的臉型,從小時候到長大之後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孩子的這種變化也代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看來,孩子的面相、臉型和性格、智商有著一定的聯繫,而我們常見的4種臉型,往往具有4類不同的性格特點,往下對照看看,你家孩子是哪一種呢?
  • 父母懂不懂規劃,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差距,金錢觀培養要趁早
    01育兒規劃小柔一直向閨蜜炫耀自己嫁對了老公,他每個月會固定存奶粉尿片的錢,甚至孩子將來上學的錢都提前規劃好了,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一體化培養問題等。雖然這筆錢是父母愛的沉澱,為避免孩子禁不住金錢的誘惑,應做到合理支配,把錢花到刀刃上,既能解決孩子的難題,又不會失去奮鬥的野心。因此,鑑於現實的殘酷環境,父母非常有必要為孩子存一筆備用金,解決將來的大問題。03孩子的金錢觀何時培養?
  • 孩子變「熱情的沙漠」,父母需學會3R法則,幫按暫停鍵做自控娃
    ③ 盲目樂觀: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天賦和才能,有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會覺得玩遊戲必贏、考試必勝、踢球必進等等。即使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可他們依然樂觀地相信這完全是沒問題的,過分自大。而對他身邊的人來說,這些特質有可能會惹惱他人,或者打斷別人正常做事的進程,孩子可能會因此而變得不合群,失去朋友。「冷卻熱情」,需用到3R法則父母要做的是,要幫助孩子如何學會「切換齒輪」,即在合適的時機踩剎車,減少過度反應的啟動機制,讓孩子懂得在合適的場合做合適的事。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怎麼看待自己的童年,我希望你可以了解自己作為父母的樣子,同時也想像一下你的孩子將來會怎麼回憶自己的童年。與榮格齊名的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博士在將家庭教育研究中,將父母們大致可以分為4種類型,即忽視型、壓抑型、放任型和情緒管理訓練型。先介紹前三個類型的父母,讀者可以此參照。
  • UUabc,大品牌打造的少兒英語怎麼樣呢?
    TEFL/TESOL證書,並且精通兒童心理學和學科知識,通過100+小時崗前培訓和60天技能提升培訓,70%的外教擁有哈佛、常春藤等教育背景,3年以上青少兒英語教學經驗,標準英音和純正美音任選,讓孩子學習原汁原味地道發音。
  • 多才多藝的孩子,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如此多才多藝的女兒,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你看,好的音樂啟蒙教育,不但能為孩子培養一門興趣愛好,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從小接觸聲樂的孩子,性格外向、樂觀、自信,總能更快融入集體、結識朋友; 完美的解壓方式,幫孩子調節情緒: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首歌解決不了的,通過唱歌可以幫孩子宣洩不安、煩躁、緊張的不良情緒;
  • 看完《以家人之名》才知道,孩子的不聽話是父母的錯......
    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卻會在未來架起一道無法逾越的情感障礙,這時我們理應思考下自己身上的一些行為,是否不得當,一些常見的雷區,如下:時常情緒激動以打罵方式代替語言溝通不能耐心聆聽他們的小世界太過溺愛,要什麼給什麼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聽話、貼心且尊重你,以下四點法則或許可以幫助迷茫中的家長找到些方向,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