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4年,有一天,唐高宗李治帶著武昭儀(即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喝酒。席間,唐高宗說:「舅舅,我能繼位,你功勞最大。」武昭儀插話:「陛下應該重賞舅舅。」長孫無忌心想:「你們這是給我演雙簧啊!」
長孫無忌猜對了,李治確實有求於他。原來,李治繼位後,被武媚娘(即武則天)迷的神魂顛倒,加上武則天城府極深,李治便想廢了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
皇上換個老婆,哪有那麼簡單。王皇后可不是普通民女,而是家族顯赫,官宦之女,其父母兩族都是李唐皇室姻親。再者說,皇后又沒什麼錯,隨便把人家休了,於理不通嘛。
武則天明白,要想鵲巢鳩佔,繞不過長孫無忌這個皇上親舅舅兼託孤大臣。於是,就鼓動唐高宗來到長孫無忌府,走走感情路線。為了求得舅舅支持,李治下了血本,賞賜長孫無忌金銀絲帛十大車,而且,長孫無忌的三個庶出之子也封為朝散大夫。
長孫無忌都笑納了。
一看長孫無忌收了禮,李治說:「舅舅,孟子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與皇后成婚十幾年,她始終未能給朕生下一兒半女,你說該怎麼辦呀?」
武則天也眼巴巴地看著長孫無忌,希望他能聽懂皇上的弦外之音。當然,更希望他能主動提出來「廢王立武」。
沒想到,長孫無忌卻揣著明白裝糊塗,說:「皇上無需焦慮,只要好好調養龍體,一定子嗣繁盛,我大唐江山萬世不絕。」說完,端起酒杯轉移話題。
乘興而去,掃興而歸,唐高宗悶悶不樂,武則天更是氣得咬牙切齒:「這個老東西,真不識抬舉!收了那麼多東西,一點事也不辦,可惡!」
武則天知道,長孫無忌權傾朝野,自己沒有實力跟他硬碰硬。於是,又派自己的母親楊氏到長孫無忌家請求,還讓禮部尚書許敬宗加以勸說,都被無忌倔了回來。
唐高宗火了:「我換個老婆,多大點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誰是皇上?我還非換不可了!」於是,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入宮商議。
李勣是個老滑頭,開會那天泡了病號。果然,會開得火藥味十足,于志寧嚇得不敢說話,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強烈反對,武則天氣急,抓起茶杯就衝長孫無忌扔過去。
一邊是心愛的女人不依不饒,一邊是輔政的大臣寸步不讓,唐高宗很苦惱,一天,問李勣:「我想立武氏為後,舅舅他們死活不同意,應該怎麼辦呢?」
李勣雖是大唐勳臣,但是跟長孫無忌不一樣,不是李世民的腹心之臣,而且,他跟長孫無忌性尿不到一個壺裡。於是,點撥李治說:「這是陛下家事,何必問別人呢。」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李治一拍大腿,說:「對呀,這是我自己的私事,我跟他們商量幹什麼,真是吃飽了撐的。」於是,堅決廢掉王皇后,立了武則天為後。
長孫無忌接受賞賜卻不支持自己,武則天對他懷恨在心。公元659年,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已升為中書令,倆人經過密謀,指使人向高宗密奏,誣告長孫無忌圖謀造反。
唐高宗便命許敬宗審查此案。許敬宗說:「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如果他知道事情敗露,必然毀滅證據。陛下應果斷處理,儘快拘捕他。」
唐高宗假模假式地哭道:「他畢竟是我親舅舅,而且又是先帝託孤之臣,我怎麼忍心呢,後代史官的吐沫星子會淹死我的。」
許敬宗說:「昔日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都稱其為明主。」武則天也在一旁敲鑼邊:「許大人說得對!司馬懿也是託孤重臣,可是,他卻篡奪曹魏江山。」
於是,唐高宗不再猶豫,下詔削去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放黔州。後來,許敬宗命人到黔州,逼長孫無忌自縊。無忌死後,親屬被流放嶺南。
長孫無忌貴為國舅,且有功於李治(當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治立為太子。後李世民反悔,想改立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力爭,李治才得以繼位),但是為什麼落得一個貶官自縊的下場呢?因為貪!
唐高宗想立妾為後,所以才把無忌的三個妾生子封官,而且「重賂以悅之,厚利以誘之」,這都不是無忌應該得的封賞,所謂「非德賞也」,說通俗點,就是不義之財!對這些錢財封賞,長孫無忌沒有推卻,這就德行有虧了。
我們經常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醉短,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長孫無忌在這方面犯了大忌,「欲以義正君,而先沒於利」,天天給別人講大道理,而自己又不遵循天道,所以,武氏怨恨,奸臣得道,高宗不滿,說白了,長孫無忌不學無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