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中國的女子相撲,為什麼成了國家的重點掃黃目標?

2021-02-18 老王歷史說

我們知道,相撲在日本是相當熱門的一項運動,其地位堪稱日本之國粹。實際上,在我國古代也有相撲運動,只不過,古代相撲的叫法為「角牴」或「爭交」。《漢書·刑法志》有記載:「 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牴.」

不過,在宋朝人們對相撲的稱呼與日本相同,就是正經八百的「相撲」。

宋朝的相撲,比之日本相撲更加熱鬧。不但瘦子能參加,女人也能參加,連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時常光臨民間的「瓦子」,觀摩相撲表演。在那個年代,開封一帶最受歡迎的運動,並不是蹴鞠,而是女子相撲。宋代的女子相撲,相當吸引眼球,比任何活動都具觀賞性。

與說書、唱樣板戲不一樣,相撲是體力運動,且充滿了競爭。「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單聽這些名字,是不是覺得這些女子的外號就像是梁山好漢的諢名一樣?如果,你走在北宋汴京城的大街上,聽到這些帶有一絲香豔的粗獷藝名,是否會花錢買票觀看呢?

然而,藝名唬人,只是宋朝女子相撲叫座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宋人(尤其是宋朝的男人)都喜歡看相撲,關鍵在於所有相撲運動員都是赤膊上陣的。即便是思想開化的今天,類似的節目都未曾出現過,更何況,是在封建王朝呢?

當時的女子相撲,往往安排在男子相撲之前。舉辦人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讓女子相撲作為「表演賽」,為「瓦子」吸引人氣。僅靠幾個摔跤的女人,就能讓場子滿座?沒錯。這些身懷手段的「女颭」,只需在場中央駐足,便能讓全場的男人目不暇接。

最吸引人的,並不是女子相撲運動本身,而是相撲運動員的穿著打扮。根據史料的記載,宋朝的相撲運動員都是「輕裝上陣」的,而且,這個「輕」的尺度相當超乎人們的想像。史料中沒有明確描述,但卻用到了「裸戲」一詞,估計「女颭」的身上基本沒有幾塊布料。

甭管是引人眼球的噱頭,還是人體藝術,宋代的相撲場總會讓人聯想到香豔的場面。這種女子赤身肉搏的場面,在歷朝歷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古代女性保守,也沒有什麼違法網站可供廣大宋朝男性一飽眼福的渠道,所以想要觀賞這種另類的人體藝術,女子相撲幾乎是唯一的渠道。所以,老百姓都喜歡買張票,去「瓦子」裡湊湊熱鬧。按說老百姓見識短淺,喜歡裡三層外三層地欣賞女人摔跤無可厚非,可眼界見識比較寬廣的皇帝也來與民同樂,這就有點令人疑惑了,偏偏宋仁宗就是這麼特立獨行的一位。

宋仁宗硬是要擠進充斥著汗臭味的民間遊樂場,開開眼界。嘉佑年間的某個上元節,宋仁宗帶著后妃出宣德門,和老百姓共度佳節。當時廣場上人山人海,來自各地的生意人和藝人云集宣德廣場。宋仁宗打量了一大圈,發現沒有什麼吸引眼球的內容。這時他的眼角無意間掃過一間「瓦子」,發現裡面正有兩個赤條條的女人進行摔跤表演,立馬來了興致。

宋仁宗不顧身邊后妃的冷眼,自顧自地欣賞著「女颭」魁梧的身段。看到興起,宋仁宗還賞賜給「女颭」們不少銀兩和綢緞。宋仁宗看得目不暇接,沒想到卻惹惱了身邊一位頑固的老臣——司馬光。當時司馬光所負責的工作,便是給皇帝寫「起居注」。

老先生相當保守,覺得皇帝觀看色情表演太過不雅,在這樣神聖的場所出現既「黃」又「暴力」的表演,亦是相關部門的失職。偏偏作為萬民楷模的皇帝目不轉睛地觀看,還不忘拉著后妃和一眾大臣一塊觀摩,這成何體統?往輕了說,這是有傷風化,往大了說這就是道德淪喪!

第二天,司馬光老先生就遞上奏摺,用這篇《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與皇帝進行了理論:

「臣竊聞今月十八日,聖駕御宣德門,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賜與銀絹,內有婦人相撲者,亦被賞賚。臣愚,竊以宣德門者,國家之象魏,所以垂憲度,布號令也。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侍旁,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臝戲於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陛下聖德溫恭,動遵儀典,而所司巧佞,妄獻奇技,以汙瀆聰明。竊恐取譏四遠。愚臣區區,實所重惜,若舊例所有,伏望陛下因此斥去,仍詔有司,嚴加禁約,令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若今次上元,始預百戲之列,即乞取勘管勾臣僚,因何致在籍中,或有臣僚援引奏聞,因此宣召者,並重行譴責,庶使巧佞之臣,有所戒懼,不為導上為非禮也。」

司馬光指責皇帝不該如此有傷大雅地觀看色情表演,並要求有關部門著手「掃黃」並加強管理,杜絕類似的現象出現。作為皇帝的宋仁宗頗為不爽,覺得這個老倌多管閒事。

不過,不爽歸不爽,宋仁宗卻不得不聽從司馬光的規勸,對自己的不雅行為進行了反思與檢討,並承諾要以天子的身份垂範天下。

在司馬光的倡導下,一道「今後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的聖旨被頒布下來,從這以後女子相撲徹底被定性為色情表演,成了大宋官府的重點掃黃目標。

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靡一時的女子相撲逐漸銷聲匿跡了。

但相撲於唐朝傳入日本後,卻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體育運動。

日本有關相撲比較確切的文字記載,是八世紀初編纂成的《日本書紀》,書內記述第三十五代天皇為了接待古代朝鮮百濟國使者,召集了宮廷衛士舉行相撲競賽。

相關焦點

  • 相撲、漆器、抹茶,竟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而中國的刀劍呢? ▲ 電影《殺死比爾》中用到的日本武士刀◇ 相撲日本的相撲也起源中國。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卻被此人給上書取消了!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
  • 揭密:日本女子相撲 由色情走向競技
    女子相撲(おんなずもう),在日本文化中,女相撲在早期因為惡意醜化,被等同於猥褻和不雅的代名詞。雖然在日本史書記載中,女相撲一詞的出現遠遠早於大相撲;相撲是日本傳統的體術,由兩名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由神道的神事發展而成,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則稱為大相撲。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和國際性的武術、格鬥和體育運動。
  • 日本女子相撲辛酸史:因「不潔」被禁止上臺,被當成「攬客」工具
    ,日本也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國家,在日本大多數家庭都是男人做主,一般都是男人在外拼搏,妻子都是在家裡做做家務帶帶孩子。而且在早年的東方國家有很多集體都認為女人的月事來臨就代表著不詳,在這樣的集體中也是有特定的場合不允許女性入場,女子相撲被禁止後,這件事也是經常被大家提出來,久而久之相撲文化就不允許女子上擂臺。
  • 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 想當年|TVB的警匪劇調調,從《掃黃先鋒》開始
    《掃黃先鋒》的前一年,鄺業生監製的《皇家反千組》並沒引起太大反響,當然這可能和時代有關,《掃黃先鋒》拍攝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於1998年首播,當時香港皇家警察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童年回憶裡的香港警察都是香港特區警察。《掃黃先鋒》英文名字叫Crimes of Passion,激情所帶來的罪惡,這個名字比充滿主旋律的中文名字要更貼切,也更具挑逗性。
  • 宋代的女相撲,很香豔
    日本相撲表演一景,圖片源自中國日報網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在八百年前,則是宋朝最流行的大眾體育運動之一,不但城市中有日常性的相撲商業表演,還出現了全國性的相撲競技大賽。《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香豔的宋代女相撲
    (日本相撲表演一景,圖片源自中國日報網)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在八百年前,則是宋朝最流行的大眾體育運動之一,不但城市中有日常性的相撲商業表演,還出現了全國性的相撲競技大賽。《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千年前的古戰場,霸王別姬的故事發生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同學旅行錄/文 歡迎轉載和分享宇宙山河爛漫,生活點滴溫暖,都值得我們向前我們這個國家有著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這些旅遊資源在我國經內星羅棋布,且大都是因為中國那豐富多彩的地形地勢而形成的自然風光,有不少整日裡待在高樓大廈中的人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能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地方了
  • 中國大規模掃黃步入深水區 大案落馬官員多涉黃
    如何走出「中國式掃黃」的困局?常態管理下,如何以最波瀾不驚的手段維護市民平靜的生活?這些問題仍需靜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中央暗訪年年警方都有「掃黃」行動,但今年的風暴明顯比往年來得更為猛烈且持久。不久前媒體曝光了一間為避「颱風」從東莞轉移到深圳寶安經營的會所,其宣傳簡訊竟宣稱「我們是有強硬的後臺的,任何人都不怕除了中紀委」。對這次掃黃風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喬新生就提出,掃黃不僅能夠淨化社會治安秩序,更主要的是能夠順藤摸瓜為反腐倡廉提供主要線索。「凡是黃賭毒比較猖獗的地方,也恰恰是政府官員貪汙腐敗比較嚴重的地方。反腐倡廉和掃黃打黑實際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 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遭大臣司馬光怒懟:婦人不得以此聚眾為戲
    一、作為競技項目的相撲宋太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功夫皇帝,時至今日,仍然有「三十二勢太祖長拳」等非物質文化遺傳流傳於世。這些相撲冠軍不僅可以獲得在國家重大慶典中一展身手的機會,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魚躍龍門,成為伴隨帝王左右的皇家保鏢。上有所好,下必好焉。由於皇帝的提倡,宋朝民間也就有了習練相撲的風氣。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皇帝貴妃都愛看
    女子相撲就是之一,一般我們認為相撲都是男子活動項目,但宋朝時,女子相撲可是開場舞、重頭戲,全靠這個拉人流、提人氣呢。說它是豔舞,因為參加相撲的女子穿著暴露,再挺巨胸撅肥臀,兩人糾纏扭曲,確實夠辣眼睛。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上元節,京城開封宣德門外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娛樂表演,仁宗皇帝帶領后妃們到廣場與民同樂,「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其中就有女子相撲表演。電視劇《清平樂》中就有女子相撲的場景, 宋仁宗也曾熬夜觀看、不想回宮。
  • 看日本國技女相撲如何充斥著下流色情
    江戶時代,在幕府大奧(類似於中國後宮)裡也經常舉行女子相撲。(圖為日本電影中表現女子相撲的一幕) 但等到明治維新之後,女相撲就成了政客、文人拿來懲戒風氣的首要對象——有傷風化,從那時起就成了女相撲洗不掉的罵名。
  • 島國日記:相撲和他們鍾愛的相撲火鍋
    ,其實我也對相撲很感興趣,既然這樣那老司機就不客氣了,準備發車。      在日本,相撲運動是高雅的事業,運動員要具備純真、熱心、胸懷寬廣的素質以及誠實果敢、謙虛的修養。所以可不要相撲認為就是一群胖子在那掐架!
  • 相撲為何是國技?關於相撲你必須了解的11件事
    正如李光忠在《曖昧的日本人》中描述的那樣,相撲是一項充滿趣味的運動:當兩位超級胖子梳著古代的髮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風地登上用土袋堆築成的圓形賽臺,按照古法鞠躬行禮,伸開雙手岔開兩腿蹲下,抬起碩大的腳丫子把賽臺砸得咚咚直響,以示沒有任何武器的時候
  • 日本相撲,有點東西
    它的起源非常古老,由神道的佔卜神事發展而成,是種在耕作和農耕禮儀時進行的活動,在那之後就成了佔算農作物收穫的國家儀式。大相撲總共分為10級,前5級是大相撲力士的高等頭銜,也叫做幕內力士,等級由高至低分別為:橫綱、大關、關脅、小結、前頭。
  • 【周末讀史】中國古代掃黃:太平天國時期嫖娼要砍頭
    其實,不僅是在現代,即使是在賣淫合法的古代,也對娼妓業諸多限制,並出現過多次由統治者主導的掃黃行動。例如每個朝代幾乎都禁止「逼良為娼」,從準入機制上進行控制,明朝法律就規定:「凡娼優樂人買良人子女為娼優者,杖一百」。明宣宗更是發動了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掃黃,太平天國時期因為法令嚴苛,甚至使娼妓絕跡。
  • 朝鮮掃黃風暴 留學生:因AV電影與同學打成一片
    縱觀天下  2013年下半年,一股「掃黃風暴」席捲朝鮮。8月份銀河水管弦樂團多人因制黃販黃被公開槍決;而12月份被肅清的張成澤罪名之一就是「向其心腹散播淫穢圖片」。  一名在2011年赴朝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趙嵩告訴記者,他在赴朝前在電腦硬碟裡存放了不少日本AV。而這成了他能夠跟朝鮮同學打成一片的秘笈。「他們當然不會直接索要,但會比較明確地暗示說,『把你所有的電影都給我,所有的!』」他把朝鮮同學這種直白的需求歸因於性壓抑,「現在男女生走路可以牽手了,以前牽手都不行。婚前性行為應該是基本沒有的,各種商場、市場,也都沒有見到賣安全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