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原先很多人認為司馬光在歷史上是一代賢臣、龍圖閣直學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幼年即是「會砸缸」的神童,為官後期還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可謂政績卓著,後輩敬仰。
而《清平樂》劇中司馬光的行為卻令人很生氣並討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禮教「衛道士」。他建議禁止女子相撲一事,網友們也一致選擇支持公主趙徽柔的立場,支持她說的話「看事看初心」,也就是說:每個人看一件事情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也不同。司馬光看到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在意比賽過程中的「袒胸露乳」,是看不慣的「裸戲」。如同近代,西方人體藝術進入中國,許多人看了認為是「不雅」,實則是迂腐的封建思想餘毒作怪。
說起摔跤運動「相撲」,最早起源於我們中國的「角牴」,現弘揚於日本,成了日本的國技,是博人眼球男人們的遊戲。回觀歷史,是不是正史上司馬光上諫《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給宋仁宗,讓女子相撲運動淡出歷史舞臺了呢?應該就是他的錯,總之女子相撲變得無趣了,至今日本也不流行。直到1996年,日本才開始有女子相撲比賽。
在我國歷史上,相撲本是殷周時期訓練士兵的項目,後演變成了角力比賽。 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更正式定名為「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才叫「相撲」。日本的相撲引入的是我國唐朝摔跤方式。相撲早期在中國,有男子比賽,也有女子比賽,唐宋時期在後宮也盛行。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為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歷史上的宋仁宗也確實愛看女子相撲,但被封建禮教約束了,司馬光的確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