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2021-01-10 多藝堂傳播

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原先很多人認為司馬光在歷史上是一代賢臣、龍圖閣直學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幼年即是「會砸缸」的神童,為官後期還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可謂政績卓著,後輩敬仰。

而《清平樂》劇中司馬光的行為卻令人很生氣並討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禮教「衛道士」。他建議禁止女子相撲一事,網友們也一致選擇支持公主趙徽柔的立場,支持她說的話「看事看初心」,也就是說:每個人看一件事情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也不同。司馬光看到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在意比賽過程中的「袒胸露乳」,是看不慣的「裸戲」。如同近代,西方人體藝術進入中國,許多人看了認為是「不雅」,實則是迂腐的封建思想餘毒作怪。

說起摔跤運動「相撲」,最早起源於我們中國的「角牴」,現弘揚於日本,成了日本的國技,是博人眼球男人們的遊戲。回觀歷史,是不是正史上司馬光上諫《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給宋仁宗,讓女子相撲運動淡出歷史舞臺了呢?應該就是他的錯,總之女子相撲變得無趣了,至今日本也不流行。直到1996年,日本才開始有女子相撲比賽。

在我國歷史上,相撲本是殷周時期訓練士兵的項目,後演變成了角力比賽。 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更正式定名為「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才叫「相撲」。日本的相撲引入的是我國唐朝摔跤方式。相撲早期在中國,有男子比賽,也有女子比賽,唐宋時期在後宮也盛行。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為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歷史上的宋仁宗也確實愛看女子相撲,但被封建禮教約束了,司馬光的確是罪魁禍首。

相關焦點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皇帝貴妃都愛看
    清平樂中女子相撲場景農村秋後也時常舉辦相撲大會,稱為「野場」,民間選手結對角力,引來眾人圍觀。每逢重大節日,貴族平民,男女老少,往往聚在露天舞臺,以觀看相撲為樂。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上元節,京城開封宣德門外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娛樂表演,仁宗皇帝帶領后妃們到廣場與民同樂,「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其中就有女子相撲表演。電視劇《清平樂》中就有女子相撲的場景, 宋仁宗也曾熬夜觀看、不想回宮。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上至皇帝貴妃下至群臣百姓都愛看
    圖片為清平樂中女子相撲場景農村秋後也時常舉辦相撲大會,稱為「野場」,民間選手結對角力,引來眾人圍觀。每逢重大節日,貴族平民,男女老少,往往聚在露天舞臺,以觀看相撲為樂。電視劇《清平樂》中就有女子相撲的場景, 宋仁宗也曾熬夜觀看、不想回宮。
  • 《清平樂》中司馬光的幾副「嘴臉」
    熱播的《清平樂》有一組鏡頭:身穿紅色官服的司馬光一本正經坐在朝堂盤的案幾,提著筆,記下朝堂上皇帝和大臣間議事內容。當有大臣拿皇帝愛女袞國公主微柔夜扣宮門,則棄筆持,走到皇帝座前,更是濃墨參奏說公主輕視駙馬,刁難婆婆, 私情內侍,有失婦德,要求調查梁懷吉為何不穿內侍服飾,說其惑主求榮,要求嚴懲,整肅宮禁。擺出死諫姿勢,一副忠心耿耿的嘴臉。
  • 千年前,中國的女子相撲,為什麼成了國家的重點掃黃目標?
    不過,在宋朝人們對相撲的稱呼與日本相同,就是正經八百的「相撲」。宋朝的相撲,比之日本相撲更加熱鬧。不但瘦子能參加,女人也能參加,連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時常光臨民間的「瓦子」,觀摩相撲表演。在那個年代,開封一帶最受歡迎的運動,並不是蹴鞠,而是女子相撲。宋代的女子相撲,相當吸引眼球,比任何活動都具觀賞性。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揭密:日本女子相撲 由色情走向競技
    雖然在日本史書記載中,女相撲一詞的出現遠遠早於大相撲;相撲是日本傳統的體術,由兩名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由神道的神事發展而成,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則稱為大相撲。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和國際性的武術、格鬥和體育運動。
  • 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遭大臣司馬光怒懟:婦人不得以此聚眾為戲
    提到相撲,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日本那些超重的胖子,其服裝簡直讓人不忍直視。相撲確實是今日日本之國粹,但古代的中國人對這項競技運動也非常拿手。宋太祖這下犯了難,到底該欽點誰為狀元呢?他左思右想,定下了一個更為奇葩的規定:二人比賽相撲,誰贏了誰就是狀元。兩個文人不比文章,反而要在考場上大打出手,以相撲定勝負,這在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屬絕無僅有。
  • 看日本國技女相撲如何充斥著下流色情
    對於這個著裝暴露女子,你怎麼看?覺不覺得有點「相撲女」!!!相撲女?什麼是相撲女?女子相撲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亦稱角力、相撲,即後來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宋仁宗就因為愛好女子相撲而被司馬光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勸諫。  「相撲」在日本被尊為「國技」,職業相撲運動員在日本享有很高的榮譽。但是女子因為被視為「不潔」,向來被排斥在相撲臺外。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知事、大阪府知事太田房江連續兩年要求上臺為大阪相撲賽場的冠軍頒獎,都遭到嚴詞拒絕。
  • 清平樂告訴我們的—所見即所思
    《清平樂》中有一幕徽柔和司馬光精彩的對局:上元觀燈,司馬光再次要求禁女子相撲!徽柔實在是聽不下去,給司馬光講太宗皇帝看女子相撲的故事。最後以同樣的話問司馬光:「現在我也想問司馬學士,剛才那兩位相撲士中最後獲勝的是哪位?」司馬光亦答不出。
  • 《清平樂》說說徽柔,有劇透,慎入
    清平樂自始至終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是憋屈,先是為官家,接著為曹皇后,最後為徽柔……皇家的無可奈何表現的淋漓盡致。給我帶來感觸最深的角色是徽柔這個公主,不是因為她的結局悲慘(我甚至覺得精神錯亂於她是最好的結局了),而是因為她身上集合了太多因果,又似乎是一個很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卻也是受著宮廷教育、無法自由的囚鳥。
  • 香豔的宋代女相撲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宋代的女相撲,很香豔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卻被此人給上書取消了!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
  • 清平樂:司馬光上線網友心疼懷吉,前朝大臣對後宮的影響有多大?
    由王凱、江疏影、喻恩泰、任敏、邊程、葉祖新等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雖然這部劇的主線是圍繞著宋仁宗的一生在展開,但原著中的梁懷吉卻也是貫穿全劇的,在第一集中梁懷吉就上線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他尚且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孩,原本他家雖然貧困,但維持生計還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小皇帝趙禎來過他家後
  • 《清平樂》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
    》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清平樂》,滿屏大宋風華,周末即將到來,恰是重溫宋詞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洵、韓琦、王安石、司馬光……歷史人物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裡一個個鮮活起來。
  • 《清平樂》曲高和寡還是偽高雅?視之無味棄之可惜,剪不斷理還亂
    從《清平樂》主題立意看,本劇的主線就是宋仁宗一生的家國情懷,但是編劇似乎又沒有忘記原著的主線是徽柔和懷吉。劇中又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筆墨,去演繹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悲劇,既要展示皇帝的主線,又不想捨棄公主線,兩相矛盾,讓人感覺抓不住重點。
  • 不愛紅裝愛武裝:古代走出閨閣的大家閨秀,都喜歡什麼「運動」?
    所以孫皓便開創了「女子相撲」這種特殊運動。反正後宮就他一個男人,自然怎麼開心怎麼來。 就連宋仁宗趙禎都曾微服私訪,帶著后妃,到民間看女相撲表演,事後還給女相撲手獎勵,勉勵她們再接再厲。
  • 角牴:中國古代傳統的相撲、摔跤類運動遊戲
    魏武帝曹操,不拘小節,專門下令將腳底相撲列入百戲之中,作為王宮觀賞的遊戲。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原的角牴因受少數民族摔跤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新的摔跤形式——相撲。隋文帝楊堅以隋代周,建立統一的王朝。隋文帝執政前期堅持提倡節儉,曾經遣放三月,禁止角牴。當時有一個西蕃人善於相撲,文帝卻讓很多人去跟他角力,被打得大敗而還。
  • 《清平樂》尋光 · 清平樂
    《清平樂》海報尋光 · 清平樂大概劇情裡的歌曲都是為小說《孤城閉》而寫,《願歌行》、《尋光》、《雙飛燕》都緊緊扣住了《孤城閉》,當然《清平樂》將視角放在了宋仁宗波瀾壯闊的一生,相比《孤城閉》而言更宏大,不管是風起雲湧的朝堂還是兒女情長的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