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上至皇帝貴妃下至群臣百姓都愛看

2021-02-08 小何彎彎

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各種文娛活動也開始流行,並慢慢通俗化,有了大眾化的公共娛樂場所和娛樂中心,這時的娛樂中心叫瓦舍,又稱瓦肆、瓦市。


瓦舍是城鎮中誕生的商業與娛樂中心,就像現在鄉村的大集市,有飯店茶館,賣藥、賣衣物、賣小吃的各種小商小販,有剃頭、捏糖人、剪紙等手藝人,也有算卦、賭博等三教九流之類,還有幾座用以表演場所的勾欄。


這種勾欄,內設舞臺、後臺、腰棚(觀眾席), 四周以低矮的欄杆圈圍,門口張貼著宣傳海報,招攬觀眾。有的勾欄在門口收入場費,有的勾欄則在演出當中向觀眾收錢。勾欄規模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數千人,演出的內容有戲劇、說書、相撲、武術、雜技等。

這些瓦舍遍布全國,北宋都城開封至少有9所,南宋都城臨安有17所以上,一般小鎮也有兩所,每天看客遊人川流不息,商業買賣繁榮,《清明上河圖》就能看出當時街市的繁榮。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各種人員繁雜聚集,自然少不了市井無賴、遊手好閒之輩,也就不免有低級下流或博人眼球的活動。


女子相撲就是之一,一般我們認為相撲都是男子活動項目,但宋朝時,女子相撲可是開場舞、重頭戲,全靠這個拉人流、提人氣呢。說它是豔舞,因為參加相撲的女子穿著暴露,再挺巨胸撅肥臀,兩人糾纏扭曲,確實夠辣眼睛。

宋代時,相撲分為兩類,一類為官方專業選手,官方組織,軍士相撲,朝廷重大節日時方才表演,稱為「內等子」;第二類為民間相撲手,主要是靠表演來賺錢謀生。


瓦舍娛樂中心經常有此類表演,先由女相撲手數對出來開場,以吸引觀眾,然後力士相繼出場,有時擺出擂臺,舞臺旁邊堆有獎品,引人前來挑戰爭鋒。

圖片為清平樂中女子相撲場景

農村秋後也時常舉辦相撲大會,稱為「野場」,民間選手結對角力,引來眾人圍觀。每逢重大節日,貴族平民,男女老少,往往聚在露天舞臺,以觀看相撲為樂。


連朝廷官員都知道了有這麼個娛樂場所,這不,就有官員士大夫深惡痛絕,稱其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


但這批評沒用啊,上至皇上、皇后貴妃,下至大臣都在觀看這個節目。


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上元節,京城開封宣德門外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娛樂表演,仁宗皇帝帶領后妃們到廣場與民同樂,「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其中就有女子相撲表演。

電視劇《清平樂》中就有女子相撲的場景, 宋仁宗也曾熬夜觀看、不想回宮。


古板的司馬光(就是少年砸缸的司馬光)也對此大為不滿,他對此曾說:「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旁侍,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於前」, 以為太不成體統,請求仁宗禁止女子相撲。可見當時的女子相撲也如男子一樣,是相當裸露的。

圖為司馬光批評女子相撲

但有利潤、有市場、有需求,這就很難禁止了,因此直到南宋末年,女子相撲仍很常見。到南宋以後女子相撲逐漸消失了,估計與興起的程朱理學宣揚婦道有關。


後來,相撲反倒在日本發展壯大,成了日本的國粹。其實,日本相撲就是源自我國唐代。當時叫角牴,也就是古代的摔跤,約興起於戰國時期,最初為比武角力,到秦漢時,轉變為了技藝表演。


唐朝時盛行角牴,每年元宵節、中元節都會舉行角牴運動。唐中期之後,角牴也稱相撲,後來傳入了日本。


專注歷史文化領域,堅持創作優質內容,喜歡就點個關注吧,大家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皇帝貴妃都愛看
    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各種文娛活動也開始流行,並慢慢通俗化,有了大眾化的公共娛樂場所和娛樂中心,這時的娛樂中心叫瓦舍,又稱瓦肆、瓦市。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各種人員繁雜聚集,自然少不了市井無賴、遊手好閒之輩,也就不免有低級下流或博人眼球的活動。女子相撲就是之一,一般我們認為相撲都是男子活動項目,但宋朝時,女子相撲可是開場舞、重頭戲,全靠這個拉人流、提人氣呢。說它是豔舞,因為參加相撲的女子穿著暴露,再挺巨胸撅肥臀,兩人糾纏扭曲,確實夠辣眼睛。
  • 宋代百姓的遊樂場所——勾欄瓦舍
    也許是受到評書或者影視劇的影響,一提到勾欄瓦舍往往會讓人想到古代聲色犬馬的場所,其實這樣理解太過局限。勾欄瓦捨出現在宋代,勾欄是表演戲曲的場所,相當於後世的戲園子;瓦舍是欣賞各種表演的地方,可以在裡面吃吃喝喝欣賞演出,相當於後世的大型遊樂場。
  • 香豔的宋代女相撲
    從出土的宋代相撲陶俑、宋墓壁畫的相撲圖來看,男相撲手都是赤裸上身,下體只包裹一塊布條,展露出矯健的肌肉;女相撲手即使不是像男相撲手那樣袒胸露臂,也必定是穿著極節約布料的緊身衣,曲線畢露是毫無疑問的。《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宋代的女相撲,很香豔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宋代盛行一時的「勾欄瓦舍」有哪些節目?後來又發展如何?
    」這是大詩人劉勇的經典名句,這之中描繪了大宋的商業之繁榮,以及宋朝百姓生活之富裕。 一般而言,宋代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不僅商業十分發達,而且稅收也是達到了歷史的高潮。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卻被此人給上書取消了!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遭大臣司馬光怒懟:婦人不得以此聚眾為戲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相撲在華夏大地非常流行,只不過,它的名字不是相撲,而是被稱為角牴或爭交。而且,就連今日紳士們喜聞樂見的女子相撲,也曾榮登大雅之堂,在京城隆重開演,成為宋朝皇帝「點讚」、「訂閱」、「關注」的體育項目。
  • 千年前,中國的女子相撲,為什麼成了國家的重點掃黃目標?
    不過,在宋朝人們對相撲的稱呼與日本相同,就是正經八百的「相撲」。宋朝的相撲,比之日本相撲更加熱鬧。不但瘦子能參加,女人也能參加,連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時常光臨民間的「瓦子」,觀摩相撲表演。在那個年代,開封一帶最受歡迎的運動,並不是蹴鞠,而是女子相撲。宋代的女子相撲,相當吸引眼球,比任何活動都具觀賞性。
  • 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 宋代為什麼流行用「官家」來稱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卻不流行?
    想想看,連外國遞送的國書都將宋帝稱為「官家」,這足以證明「官家」在宋代已經成為了流行稱謂,且還是官方認可的稱謂。  其五、民間百姓稱呼宋帝為官家。《曾公遺錄》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程奇者家有六歲小兒,因飲酒戲謔,自稱官家,為乳母所告。其母亦有與之酬答之語。
  • 看日本國技女相撲如何充斥著下流色情
    對於這個著裝暴露女子,你怎麼看?覺不覺得有點「相撲女」!!!相撲女?什麼是相撲女?↓ ↓ ↓先來看看「相撲女」是怎樣的據公元720年編撰的《日本書記》的記載,雄略天皇(日本第21代天皇,456年11月13日至479年8月7日)即位時,曾「令宮女脫其衣,去其裙,著以兜擋,令相撲之」。其後開始慢慢地在民間流行,女相撲受歡迎程度雖比不上男性相撲,但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宋代女子通音律、懂詩詞,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不輸現代
    相比於現在的方便,其實宋代也有屬於自己的娛樂方式。並不是像大家所想的,古代的女性因為家庭工作繁瑣,所以沒有娛樂生活十分枯燥。 事實上從五代十國起,中國民間的娛樂休閒方式就已經很豐富了,到了宋代更是發展延續了很多, 實際上宋代的民間娛樂方式相當的多,而且如今看起來也十分的風雅。
  • 角牴:中國古代傳統的相撲、摔跤類運動遊戲
    但是,禁而不止,角牴不僅在民間盛行,就連皇宮中也常有角牴之類的娛樂活動。到了漢代,人們把一切武技性的、爭鬥性的、競技性的活動等都歸於角牴的範圍。漢元帝初元五年曾經下詔,廢除角牴,此後漢代宮廷中便不再有這種娛樂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角牴仍然得到了發展。魏武帝曹操,不拘小節,專門下令將腳底相撲列入百戲之中,作為王宮觀賞的遊戲。
  • 解密王凱、江疏影《清平樂》裡的宋代服飾之美
    ,要神秘有神秘,素材多到讓編劇們忙都忙不過來,宋代,就變成了被「忽略」的小透明。這部劇的時代背景定格在北宋仁宗時期,王凱飾演的宋仁宗是宋代的第四個皇帝,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君,《宋史》上稱讚他:「《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 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聊一聊宋代的茶館
    因此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強盛,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也是在封建社會中到達了一個高度。一.茶館的日常中國的茶文化在宋代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峰,因此宋代時期的城市中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茶樓酒館。當時的百姓,因為社會安定和經濟的富足,所以都會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在悠閒溫暖的下,在茶館品茶,與三五好友聊天,何嘗不是一種幸事。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記者暗訪娛樂場所 表演脫衣豔舞觀看需預約
    根據舉報人提供的線索,記者首先來到了位於九亭鎮同利路133號一家名為京匯娛樂廣場的地方,3樓吧檯處便有人賣票,45元一張,買票後,記者進入到一個舞廳,臺下坐著二三十名觀眾臺上則有6到7個衣著暴露濃妝豔抹的女子隨歌起舞,不一會兒這些女子便脫下衣服開始色情表演
  • 宋代各個階層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當時的服裝有哪些特點?
    ,來方便他們批閱奏章,御閱服則會去掉不必要的裝飾物,來讓行動更加方便,總之兩宋皇帝的服裝無論在製作工藝還是功能設計上都達到了當時的頂級水平。二、兩宋時期的民間服飾在兩宋時期,由於民間紡織業的高度發達,民間服裝的種類也變得十分豐富。雖然在宋代提倡節儉的號召下,兩宋服飾的樣式略顯樸素,但是百姓們還是在其花紋和配色上別出心裁,讓衣著依然能夠顯示穿著者的個性。
  • 到了宋代,君民共飲,對當時社會有很大影響
    其進至樓前,退至端門。樓前東西街為棚各三,每車設樂一部,凡六部。樂作,東西迭進。」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表演車輛,摻雜著不同的樂曲,穿梭於人群之中,處處都是熱鬧景象,喜悅之情無不溢於言表。第二日,宋真宗仍御樓以觀酺,樓下盛宴狀況與第一日相同,只是宴請官員的地點有所變動:「賜宗室、文武百官宴於都亭驛」,還特「賜諸班、諸軍將校羊酒。」與會人員逐漸擴大。第三日則如同前日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