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遭大臣司馬光怒懟:婦人不得以此聚眾為戲

2020-12-28 深夜聊齋

提到相撲,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日本那些超重的胖子,其服裝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相撲確實是今日日本之國粹,但古代的中國人對這項競技運動也非常拿手。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相撲在華夏大地非常流行,只不過,它的名字不是相撲,而是被稱為角牴或爭交

而且,就連今日紳士們喜聞樂見的女子相撲,也曾榮登大雅之堂,在京城隆重開演,成為宋朝皇帝「點讚」、「訂閱」、「關注」的體育項目。

一、作為競技項目的相撲

宋太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功夫皇帝,時至今日,仍然有「三十二勢太祖長拳」等非物質文化遺傳流傳於世。

據說,當年在後周世宗柴榮手下領兵打仗時,為了提高軍士們的身體素質,他曾專門安排士兵們進行相撲訓練,最後得獲勝者可以直接升職加薪。

而且,宋太祖登基後,還曾把相撲運動引入了狀元的考場。本來是「一考定終身」的莘莘學子,當時卻要「一摔定終身」。

開寶八年,大宋的殿試在都城開封隆重舉行。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直接決定狀元的最終歸屬。

或許因為宋太祖是講求效率的赳赳武夫出身,他當時定了一個非常奇葩的規定——不管是誰第一個交卷,只要他寫的內容說得過去,都可以立即判為狀元。

如此一來,大宋的狀元拼得就是才思敏捷程度以及手速!

最終,王嗣宗和陳識兩個人幾乎同時交上了答卷。經過考官評判,他們的文章質量也不相伯仲。

宋太祖這下犯了難,到底該欽點誰為狀元呢?

他左思右想,定下了一個更為奇葩的規定:二人比賽相撲,誰贏了誰就是狀元。

兩個文人不比文章,反而要在考場上大打出手,以相撲定勝負,這在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屬絕無僅有。

宋朝「重文抑武」,皇帝們的文化水平相較於其他朝代來說要高了不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武功。除了宋太祖,其他皇帝也非常喜愛相撲,甚至專門選拔這方面的優秀人才服侍左右。

皇帝身邊的相撲力士,被稱為「內等子」,他們由軍營中的雄壯之士選拔而出。北宋號稱擁有百萬禁軍,而「內等子」一次至多選拔120人。

這些相撲冠軍不僅可以獲得在國家重大慶典中一展身手的機會,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魚躍龍門,成為伴隨帝王左右的皇家保鏢。

上有所好,下必好焉。由於皇帝的提倡,宋朝民間也就有了習練相撲的風氣。

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相撲高手,如出身相撲世家、綽號沒面目的焦挺,以一招「鵓鴿旋」撲倒擎天柱任原的浪子燕青等等。

相撲的強大魅力,甚至讓許多民間女子也趨之若鶩。於是,在宋朝的相撲比賽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比較香豔的一幕,那就是女子相撲。

二、宋朝的女子相撲

能夠證明宋朝時期就已經有女子相撲的,有文物和文字兩方面的材料。

先說文物。從出土的宋朝相撲陶俑和壁畫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相撲選手們的風採。

其中,男相撲手的著裝與今日日本相撲類似,他們只穿一條短褲,赤膊上身,展露出矯健的肌肉。

受當時的禮法限制,女相撲手當然不會如此暴露,但她們也只是身著短袖無領的緊身服裝而已,雄壯矯健的身姿肯定是暴露無遺了。

這樣的女子相撲比賽,以當時世俗的眼光看來,肯定是無法讓人直視的。

但是,本應為天下表率的皇帝,卻也全然不顧自己的身份,湊起女子相撲的熱鬧來。

下面將要提到的這段文字記載,就涉及到宋朝皇帝親自觀看的女子相撲。

北宋嘉佑七年正月十八,正是元宵佳節慶典的第三天,都城汴梁按照慣例舉行了盛大的花燈表演。宋仁宗攜后妃、皇子們出宮與民同樂。

或許是因為見多識廣,宋仁宗對普通的文藝表演壓根不感興趣。但宣德門外的景致並沒有讓他失望,因為那裡的女子相撲表演突然映入了他的眼帘,一下子就讓宋仁宗提起了百倍的興致。

宋仁宗不僅非常投入的觀看了女選手們的精湛表演,還當場拿出銀絹對她們予以獎勵。

這一晚,巾幗相撲手們的表演,著實讓宋仁宗興奮了一把。但是,這卻無形之中激怒了一位朝廷重臣,他就是以砸缸和編寫《資治通鑑》聞名的司馬光。

在得知皇帝昨晚觀看了女子相撲表演後,司馬光憤然遞上一道名為《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的摺子,對宋仁宗的「不檢點」行為進行了婉轉地批評:

宣德門是我大宋發布法律政令的地方,而皇帝您竟然在如此嚴肅的場合,當著后妃、皇子、大臣、百姓的面,觀看「婦人羸戲」,這成何體統啊?

同時,司馬光還呼籲,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文藝市場的監督管理,並建議有必要對女子相撲進行一次嚴打,要求「今後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

司馬光是北宋朝廷中的守舊派,特別注重對皇帝的德行要求。因此,他站出來反對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實屬正常。

客觀的說,他對於皇帝的辛辣批評,也確有一定的道理。畢竟,作為封建時代的帝王,就是道德禮儀的象徵,他們必然會受到最為嚴格的禮教約束。

對於司馬光的《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宋仁宗當時有什麼反應,我們不得而知。但女子相撲作為一項民間體育運動,在宋朝並未被完全禁止,它反而在民間展現出強大的勃勃生機。

記錄南宋朝首都杭州城市風貌的《夢粱錄》、《武林舊事》中,就收錄了「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韓春春」等女性相撲手的名號。放在今日,他們一定是讓無數紳士們懷念的流量女明星。

相關焦點

  • 千年前,中國的女子相撲,為什麼成了國家的重點掃黃目標?
    宋代的女子相撲,相當吸引眼球,比任何活動都具觀賞性。與說書、唱樣板戲不一樣,相撲是體力運動,且充滿了競爭。「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單聽這些名字,是不是覺得這些女子的外號就像是梁山好漢的諢名一樣?如果,你走在北宋汴京城的大街上,聽到這些帶有一絲香豔的粗獷藝名,是否會花錢買票觀看呢?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宋代女相撲,很黃很暴力,卻被此人給上書取消了!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宋代的女相撲,很香豔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香豔的宋代女相撲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描寫了一場男女混打的相撲較量,女的叫段三娘,男的叫王慶:「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檔紫夾袖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從小說的描寫看,這女相撲手穿了緊身衣。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皇帝貴妃都愛看
    清平樂中女子相撲場景農村秋後也時常舉辦相撲大會,稱為「野場」,民間選手結對角力,引來眾人圍觀。每逢重大節日,貴族平民,男女老少,往往聚在露天舞臺,以觀看相撲為樂。連朝廷官員都知道了有這麼個娛樂場所,這不,就有官員士大夫深惡痛絕,稱其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但這批評沒用啊,上至皇上、皇后貴妃,下至大臣都在觀看這個節目。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上至皇帝貴妃下至群臣百姓都愛看
    圖片為清平樂中女子相撲場景農村秋後也時常舉辦相撲大會,稱為「野場」,民間選手結對角力,引來眾人圍觀。每逢重大節日,貴族平民,男女老少,往往聚在露天舞臺,以觀看相撲為樂。連朝廷官員都知道了有這麼個娛樂場所,這不,就有官員士大夫深惡痛絕,稱其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但這批評沒用啊,上至皇上、皇后貴妃,下至大臣都在觀看這個節目。
  • 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 一生仁義淳厚的宋仁宗,卻在一件事上令大臣、太后傷透腦筋
    宋代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廟號為「仁」的皇帝。他給後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性子好,仁義淳厚。不過在他主政時期,他曾因為一件事,讓大臣、太后頗為頭疼。那就是後宮之事。
  • 它可能是中國最適合拍「大女主」戲的朝代
    宋仁宗領著后妃們浩浩蕩蕩前去觀看。演出的高潮隨著一位相撲選手的入場而到來。在宋朝,相撲算得上是一項國民運動,當時它還被稱為「角牴」。《宋史·樂志》中就記錄了一場宮廷宴會的收場:「第十九用角牴,宴畢。」作為壓軸節目出場,可見相撲的受歡迎程度。不只是廟堂之高,就連在市井街巷,也有「角牴、蹴鞠,分朋列族」。這次演出,相撲自然也要安排上。
  • 《清平樂》裡王凱飾演的大男主宋仁宗,現實中卻隱忍的讓人心疼
    前些日子,《清平樂》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這部原著以福康公主徽柔和內侍懷吉之間悽美愛情故事為主線的故事在正午陽光的改編下變成了以宋仁宗趙禎為主角的朝堂劇,這也是少見的以宋仁宗為主角的大男主戲,王凱飾演的宋仁宗睿智,帥氣,果斷,有情有義,堪稱「仁義禮智信」的代言人,但是歷史中的宋仁宗真的如電視劇裡飾演的那樣璀璨嗎?
  • 此女子令司馬昭為她磕頭,司馬師為她下跪,但司馬懿卻巴不得她死
    而除了那些被歷史銘記的人物之外,還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奇女子,她曾一度讓司馬家族為之頭疼,司馬昭為她磕頭,司馬師為她下跪,但司馬懿卻巴不得她儘快死去。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著名謀士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
  • 看日本國技女相撲如何充斥著下流色情
    江戶時代,在幕府大奧(類似於中國後宮)裡也經常舉行女子相撲。(圖為日本電影中表現女子相撲的一幕) 女子相撲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亦稱角力、相撲,即後來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宋仁宗就因為愛好女子相撲而被司馬光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勸諫。  「相撲」在日本被尊為「國技」,職業相撲運動員在日本享有很高的榮譽。但是女子因為被視為「不潔」,向來被排斥在相撲臺外。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知事、大阪府知事太田房江連續兩年要求上臺為大阪相撲賽場的冠軍頒獎,都遭到嚴詞拒絕。
  • 《清平樂》中飛揚跋扈的張貴妃,卻是宋仁宗一生難以割捨的白月
    但這兩人在宋仁宗心中,卻顯然都不是良配,被太后、大臣選中的女子,在進入皇后角色之後,大多陷入了刻板嚴肅的模式之中,一門心思要匡扶聖君,要母儀天下,然而這種性格對於宋仁宗來講,實在是太沒意思了。自己既是君王,但同時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老婆嘛,自然還是自己喜歡的好。
  • 為避諱,宋仁宗發明一新諡號,成讀書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個半
    諡號是周開始的,除了天子,諸侯、大臣也有諡號。皇上的諡號就不多說了,因為從宋朝開始皇帝大都用廟號來稱呼,比如宋仁宗就是廟號而不是諡號,到了清朝,皇帝們更是喜歡用年號來指代,比如康熙、乾隆。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大臣們的諡號。話題還是拉回到我們「背默天團」成員身上,來看看想參團必須要具備的硬體:諡號為文。
  • 理清《清平樂》情感線,為何這五位女子影響了宋仁宗一生?
    《清平樂》即將開播,這部劇將演繹宋仁宗時期的故事。從預告片裡能看出,這部劇的格調比較悲情,壓抑的。主要體現宋仁宗的無奈與隱忍,讓帝王有血有肉,體現皇帝也不是可以想做什麼就作什麼的。尤其是在宋代那個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時代,皇帝的行為會被大臣約束,所以這部劇會表現出很多宋仁宗情感上的壓抑。情感線上,是宋仁宗和五個女人的故事。
  • 清平樂:司馬光上線網友心疼懷吉,前朝大臣對後宮的影響有多大?
    由王凱、江疏影、喻恩泰、任敏、邊程、葉祖新等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雖然這部劇的主線是圍繞著宋仁宗的一生在展開,但原著中的梁懷吉卻也是貫穿全劇的,在第一集中梁懷吉就上線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他尚且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孩,原本他家雖然貧困,但維持生計還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小皇帝趙禎來過他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