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心情暢
12字訣 不能忘
勤洗手、勤通風
戴口罩、不聚集
抵禦病毒的法寶
小編還要再加上一條:
愛閱讀
3月,巴陵石化職工書屋堅持「少出門、不聚集」的原則,為書友們搭建自由輕鬆的線上閱讀交流平臺,用閱讀為親們注入精神養分,增添戰勝困難的勇氣與力量!
第一期線上讀書會
巴陵石化的書友們分享了哪些好書呢?
快隨小編共赴這場「心靈之約」吧~
張逸雲:中國小說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協、中國石化作協會員
他是文學湘軍實力派作家,「文藝嶽家軍」領軍人物之一。著有長篇小說6部,出版、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多部作品在全國、中國石化、省市文學創作大賽獲獎。
分享:
《柳毅傳奇》
「用溫愛之筆重塑地域文化圖騰」
張逸雲分享他根據中唐著名傳奇小說《柳毅傳》創作的長篇小說《柳毅傳奇》。在忠於傳奇小說《柳毅傳》故事原貌基礎上,張逸雲大量收集整理了嶽陽地域文化素材,歷時5年,創作長篇小說《柳毅傳奇》。小說大膽進行藝術創新,以柳毅成長為線索,將柳毅塑造成人性與龍性結合的共主,在人性搏擊龍性、自我完善過程中,追尋道德情操完美與崇高,給讀者展示出全新的藝術視角。
小說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手法,塑造了一位不畏強權、堅持正義、崇尚仁義、忠於愛情的藝術形象,較好地展示了嶽陽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
《柳毅傳奇》同我國最古老的四大民間愛情傳奇「天仙配」「白蛇傳」「梁祝」並駕齊驅,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玄秘傳奇。從天庭到天朝,從京師長安到湘水土著,從地面到水域龍宮,忽而奇峰突起,忽而波飛浪卷。運用浪漫主義的奇思幻想,巧妙地設置離奇怪異,卻不失藝術真實的生活場景,增加了作品情節的藝術魅力。
張逸雲希望大家能利用宅家時光,讀一讀這本以「大愛」為主題的小說,感受書中所表現的勵志、仁愛、善良,以及傳統美德。
楊政剛:橡膠部紀委副書記、綜合黨群科副科長
他是全國冬泳協會會員、中石化作協會員、嶽陽市作協會員、雲溪區作協理事(主攻小小說寫作),在《工人日報》《湖南日報》《嶽陽晚報》《洞庭之聲》《企業黨建》《企業文化》等多家媒體均發表論文、言論和小小說。
分享: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孟子》,深深地被該書清晰暢達的說理,逼人的氣勢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主張德治。其「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思想都很熟悉。其「仁政」觀點,被歷朝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治國良策。另外,書中有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如「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告訴了做人處事之道,啟迪了人們智慧。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典籍,閱讀它,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啟迪心智,開拓視野。
李鵬程:煤化工部工會副主席
他喜歡安靜和讀書,認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分享:
《槍炮、病菌與鋼鐵》
難道病毒與槍炮、鋼鐵有聯繫?疫期,看到書架上這本書,頗覺好奇,花了一些時間閱讀完,有些體會,與書友共享。
原來槍炮、病菌與鋼鐵,是該書作者賈雷德·戴蒙德挑選出來的三樣在16世紀前先進文明所擁有,但落後文明所沒有的事物。為何這三樣東西成為了當時不同文明之間的分水嶺?作者在書中重點進行了探討。
他寫此書的起因源自一個紐幾內亞的政治家朋友。為了尋找「紐幾內亞文明大大落後於歐洲文明」的真正答案,他開始四處搜集信息,並將這個問題擴展到歐亞大陸的民族,尤其是仍然生活在歐洲和東亞的民族,以及移居到北美控制著世界財富和權力的民族。
作者用了十九章內容循序漸進地論證和總結,邏輯嚴密,舉例精當,觀點震撼,讓人折服,這是一本探究人類社會命運本源的社會學好書,值得大家讀讀。
周莎:樹脂部銷售物流中心外貿經理
她性格開朗,愛好廣泛,愛讀書、愛運動、愛旅行。座右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關於讀書,她說: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珍惜生命,感恩生活,認真工作,開心度過每一天!
分享:
《久坐不傷身》
周莎分享的是她剛看完的一本健康類書籍《久坐不傷身》,想必很多書友們和周莎一樣,看到書名就很好奇,怎麼才能「久坐」還「不傷身」?
她說「這本書篇幅較短、圖文並茂,針對頭部、頸部、背部等六個容易受到嚴重影響的身體區域,講解了一些簡明易懂、輕緩柔和的拉伸練習和力量訓練,這些練習不受限於場地和器械,你可以就在辦公桌前,每隔1小時站起來練習幾分鐘,就能夠有效地拉伸你的身體,釋放你的壓力。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們更加懂得健康的重要,生活再忙碌,也不能忽視自己的身體。時而抽出一些碎片時間,鍛鍊一下,讓鍛鍊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重要,也必將受益無窮,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聶健:煉油部環己酮裝置駐點設備技術員
他是來自遙遠新疆的小夥子,性格開朗,對生活和工作,好像永遠充滿了熱情。這源源不斷的熱情動力,大概是來自他喜歡讀書,讀史的興趣使然。
他說:讀書讓他變得喜歡思考,不糾結於事情的表相,對待工作、對待生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
《中國通史》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節奏,宅在家中的我,無意中翻看了哥嫂從圖書館借來的《中國通史》,頗感興趣,細細品讀起來。
一部中國通史,一部民族發展史,一部國人成長史。讀史可以引發對人生的深入思考,讓自己明白很多道理,大到治國,平天下,小到修身,齊家。有助於加強我們對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認識。可以避免我們對錯誤重蹈覆轍,習古而鑑今。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正所謂「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培根曾說過「讀史可使人明智」,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我們都必須以史為鑑。
一個國家,歷史是經驗,教訓,明鑑,秉承,是過去的沉積,未來的嚮導;一個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教你融今貫通,懲前毖後,是學習的源泉,進步的信心。感恩筆者,願與書友同行,與歷史相伴!
湯茜:橡膠部SIS裝置工藝技術員
她曾獲得總部第七屆青年英語風採大賽區域賽三等獎、「易捷杯」青春助力扶貧營銷大賽團體銀獎。
閱讀是她閒暇時的消遣,也是忙碌時的精神食糧。她說:讀書,是為了習得專業知識,也是為了人格養成,為了心靈開闊。大千世界,究竟何為真,何為善,何為美,如何更好與自己跟他人相處,相信書裡都有答案。
分享: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本書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
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中都面臨很多壓力,單重的或者是多層次的。例如求學壓力、求職壓力、加薪升職壓力。任何一天,繁瑣的工作,糟糕的天氣,政治,越來越長的代辦事物清單,包括我們現在面對的疫情,都讓人感覺備受壓迫。
作者在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寫如何轉化壓力,而貫穿其中的重要理論基礎就是:相信壓力是有益的。書中提到的一個重要理論還有「利他源於痛苦」,即你自己還在痛苦,卻還有助人的本能。就像我們看到的,關懷創造韌性,無論利他行為是從痛苦中自我拯救,或僅僅是對他人痛苦的自然反應。對別人的苦難採取更富同情心的反應,能激發同理心,驅動助人行為,反過來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
我想那些正在經受壓力帶來痛苦的人,看完這本書之後,應該會有不小的收穫。書裡從頭到尾,我們會反覆看到一個重要主題:痛苦經歷的好處,並非來自壓力或者創傷事件本身;它來自你自己,來自困境喚醒的力量,來自化艱難為意義的人類自然本能。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
——朱熹
讀書明智,滋養心田
期待與你相約線上讀書會
……